搜尋結果:未繳足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51-160 筆)

家調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確認繼承權不存在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調字第195號 原 告 詹秀鳳 被 告 詹秀琴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繼承權不存在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一編第三章第一節、第 二節之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次按原告之 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之情形者,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第6款定有明文,此復為家 事事件法第51條於家事訴訟事件準用之。 二、查本件原告起訴未繳足裁判費,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4日 以本院113年度家調字第195號裁定命原告於裁定送達後5日 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110,880元,該裁定於114年2月5日送達 原告,有本院送達證書在卷可參。惟原告迄未補正,此亦有 本院收文、收狀資料查詢清單、上訴抗告查詢清單、答詢表 在卷可參,揆諸前揭說明,原告本件起訴於法不合,應予駁 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盧柏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狀,並應繳納裁判費新臺幣一千五百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陳瑋杰

2025-02-25

PCDV-113-家調-195-20250225-3

北補
臺北簡易庭

修復漏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北補字第320號 原 告 陳永順 陳美慧 陳勇安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陳慧珊 被 告 吳彩霞 新寶信義大樓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李建興 訴訟代理人 陳鈞偉 上列原告與被告間修復漏水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七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壹拾捌萬玖仟 陸佰零肆元,逾期未繳足,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按因財產權而起訴,應繳納裁判費,此為法定必備之程式, 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定有明文。次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 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 ;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訴訟 標的之價額不能核定者,以第466條所定不得上訴第三審之 最高利益額數加10分之1定之;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 價額合併計算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第7 7條之12、第77條之2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再按原告之 訴,如起訴不合程式,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逾期未補正 ,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亦有明 文。 二、查原告起訴主張原告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7樓之3房屋( 下稱原告房屋)天花板發生漏水情事,被告吳彩霞臺北市○○ 區○○路0段000號8樓之4房屋(下稱被告房屋)內飲水機所使 用之1.5吋排水管漏水,被告吳彩霞即稱已將飲水機排水管 改為明管,引他處排放廢水,如原漏水處仍繼續漏水,即屬 同樓層他戶或(及)以上樓層他戶排放廢水使用該排水管, 漏水修繕非其單獨負責,被告新寶信義大樓管理委員會明知 漏水之排水管,同樓層戶及以上樓層他戶使用,因此該漏水 之排放廢水排水管,並非僅事涉原告與被告吳彩霞兩造之間 ,而被告管委會竟以管委會不干涉專有部份兩造修繕等詞為 覆,卸責並置不理,請求囑託鑑定漏水之原因,及修復至不 漏水,並請求給付原告房屋損害修復費用新臺幣15萬8000元 等情,經本院民國114年2月11日裁定應於收到裁定5日內補 正請求被告吳彩霞修復被告房屋漏水所需費用及相關資料, 原告114年2月18日具狀到院,僅補正原告房屋修復費用15萬 8000元之報價單,仍未依期補正被告房屋處漏水處修復費用 相關單據,致本院無法核定訴訟標的價額,揆諸揭規定,該 部分訟標的價額核定為165萬元。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 為180萬8000元(計算式:15萬8000元+165萬元=180萬8000 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8萬9604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 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向 本院補繳上開裁判費,逾期不繳,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 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趙子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金額部分,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 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其餘關於命 補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陳怡安

2025-02-25

TPEV-114-北補-320-20250225-2

潮補
潮州簡易庭

清償借款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潮補字第233號 原 告 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佳曉 上列原告與被告劉冠毅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原告起訴未繳足裁 判費。按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 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2項定有明文。 另債務人對於支付命令於法定期間合法提出異議者,支付命令於 異議範圍內失其效力,以債權人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訴或聲 請調解。民事訴訟法第519條亦有明文。查本件原告於113年11月 28日以支付命令請求被告與訴外人劉文男、潘美香連帶給付原告 新臺幣(下同)114,759元,及如附表所示之利息、違約金。經 計算至原告起訴前一日即113年11月27日止,本件訴訟標的金額 為115,662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220元,扣除前繳之裁判費50 0元,尚應補繳72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 ,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 日內補繳,逾期不為補正或補正不 完全,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潮州簡易庭 法 官 麥元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林語柔 附表 編號 本金 利息之計算 週年利率 違約金之計算 1 114,759元 自113年7月1日起至113年11月27日止 1.775% 自113年8月2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六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10,逾期超過六個月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20計算之違約金 自113年11月28日起至清償日止 2.775%

2025-02-25

CCEV-114-潮補-233-20250225-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等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簡字第407號 原 告 黃豊裕 被 告 交通部公路局臺北市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江澍人 上列當事人間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具狀補正表明抗告,並補繳 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如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其抗告。 二、原告於民國114年2月18日具狀提出之匯票1紙(匯票號碼000 0000000-0號,票面金額新臺幣2,000元)退還原告。 理 由 一、按「(第1項)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 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先定期 間命補正:...十、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 第4項)前三項情形,原告之訴因逾期未補正經裁判駁回後 ,不得再為補正」,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4項定有明文 。次按抗告,徵收裁判費新臺幣(下同)1,000元;裁判費 除法律別有規定外,當事人應預納之,其未預納者,審判長 應定期命當事人繳納,逾期未納者,行政法院應駁回其訴、 上訴、抗告、再審或其他聲請,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4、第1 00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關於原告未依限期繳足裁判費2,000元部分:   查本件原告於起訴時未繳足裁判費2,000元、亦未在起訴狀 上簽名或用印、表明訴訟標的(即不服之裁決書、行政處分 及訴願決定)等事,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26日裁定,命 其於裁定送達之日起7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同年12月5日對 原告所留存地址即戶籍地寄存送達,經過10日發生送達效力 ,有上開裁定、送達證書各1份在卷可按(本院卷第31、37 頁)。原告未依限繳足裁判費、亦未補正上開事項,其訴顯 非合法,業經本院於114年1月15日裁定駁回其訴。又原告雖 於114年2月18日具狀陳稱:「沒有人告訴我要繳NT$2,000, 現在補上」等語(下稱上開書狀),並檢附匯票1紙(匯票 號碼0000000000-0號,票面金額新臺幣2,000元,下稱上開 匯票),然揆諸上開規定,本件原告之訴因逾期未補正經裁 判駁回後,不得再為補正,縱於其後始提出,該補正亦不生 效力。故上開匯票退還原告。 三、關於原告是否對本院114年1月15日裁定提起抗告、如欲抗告 應補繳抗告費1,000元部分:   再查,原告於上開書狀中表示已收到本院114年1月15日裁定 (即原告之訴駁回),則原告是否對本院114年1月15日裁定 表示不服而欲提起抗告?因原告是否抗告一事,上開書狀所 載真意不明(上開書狀遞狀時尚在得抗告期間),原告如欲 抗告,請具狀補正表明抗告且依法繳納抗告費1,000元。茲 命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上開事項及抗告裁判 費,如逾期不補正,即依前開規定,駁回其抗告。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法 官 林常智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蔡忠衛

2025-02-25

TPTA-113-簡-407-20250225-2

重小
三重簡易庭

清償借款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小字第3385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黃照峯律師 被 告 蔡敬賢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4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貳萬叁仟柒佰陸拾貳元,及自民國一 一三年七月一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一點八四五計 算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擔。 三、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貳萬叁仟柒佰陸拾貳元 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送達證書見本院卷第43頁),無正當 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 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0年6月28日經由電子授權驗證向原 告借款新臺幣(下同)10萬元,約定自民國110年6月28日起 分期清償,原告於當日即將該筆款項撥入被告指定之中國信 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帳戶(帳號:0000000000000000) ,利息按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2年定期儲金機動利率加1% 計算機動調整,並約定本貸款前12期利息由勞動部依紓困專 案進行補貼,若本貸款第1年第7期至第12期內立約人連續3 個月未繳足當期應償還本金者,勞動部將停止本貸款之前述 利息補貼,且立約人仍應依約清償本貸款之剩餘本息。並約 定如有停止付款或拒絕承兌或付款者,或任何一宗債務不依 約清償本金或付息者等情形,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詎被告繳 納利息至113年6月30日後竟未依約還款,其債務視為全部到 期,尚積欠伊2萬3,762元未付,經伊催討未獲置理。爰依消 費借貸法律關係,求為命被告應給付2萬3,762元,及自113 年7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845%計算利息之判決。    三、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何聲明或陳述。 四、查,原告主張之前開事實,業據提出中國信託個人信用貸款 申請書(勞工紓困貸款)、中國信託個人貸款約定書(勞工 紓困貸款)、撥款資料、繳款計算式、放款帳戶還款交易明 細、戶籍謄本等為證(見本院卷第17至33頁),又被告已於 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既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 出書狀作何聲明、陳述以供本院審酌,本院綜合上開事證認 與原告主張各節相符,堪認原告主張為真實。是原告依消費 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返還2萬3,762元本息,自屬有據 。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應給付其 2萬3,762元,及自113年7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845 %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又本判決係就民事訴 訟法第436條之8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爰 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0規定,依職權宣告假執行,復依 同法第436條之23、第436條第2項、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 職權宣告被告如以主文第三項所示金額為原告預供擔保,得 免為假執行。 六、本件為小額訴訟事件,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9第1項規定 ,確定本件訴訟費用額為1,000元,依同法第78條、第91條 第3項規定,諭知訴訟費用1,000元,及自本判決確定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三重簡易庭                法 官 趙伯雄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當 事人之上訴,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應記載 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如未於上訴後20日內補提合法上訴理由書,法院得逕以裁定駁回 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王春森

2025-02-25

SJEV-113-重小-3385-20250225-1

事聲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支付命令)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事聲字第3號 異 議 人 國寶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湯順甄 相 對 人 陳楊玉枝 林淑芬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支付命令事件,異議人對本院司法事務官於民 國113年12月19日所為本院113年度司促字第13041號支付命令聲 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異議程序費用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民事訴訟法於104年7月1日修正時增列第511條第2 項,規 定債權人之請求,應釋明之,據以強化債權人聲請核發支付 命令時之釋明義務,此觀該條項之立法理由揭示:「為免支 付命令淪為製造假債權及詐騙集團犯罪工具,嚴重影響債務 人權益,為兼顧督促程序在使數量明確且無訟爭性之債權得 以迅速、簡易確定,節省當事人勞費,以收訴訟經濟之效果 ,並保障債權人、債務人正當權益,避免支付命令遭不當利 用,爰增列第2 項,強化債權人之釋明義務。若債權人未為 釋明,或釋明不足,不合於本條第2項規定者,法院得依本 法第513 條第1 項規定,駁回債權人之聲請。」即明。所稱 釋明,乃謂當事人提出「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使法院就其 主張之事實,得生薄弱之心證,信其大概如此而言(最高法 院99年度台抗字第311 號裁定要旨參照)。次按支付命令之 聲請,不合於第508條至第511條之規定,或依聲請之意旨認 債權人之請求為無理由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 法第513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又按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 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於處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 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 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 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一項之異議為有理由時,應為適當之 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同法第240 條 之4 第1 項本文、第2 項及第3 項復規定甚明。 二、本件聲請及異議意旨略以:相對人林淑芬前持相對人陳楊玉 枝於民國89年4月29日與異議人簽立之編號000000000000號 國寶生前契約(下稱系爭契約),委託異議人辦理往生者林 世豐之殯儀服務,異議人於111年6月5日辦理完成。相對人 陳楊玉枝僅繳納系爭契約之8期款項,自91年1月10日後即未 再繳付任何款項,依系爭契約第4條第2項第2款約定,如逾 期繳納分期款達2個月者,視為契約解除條件成就,故系爭 契約應已解除。惟為服務客戶,異議人與相對人林淑芬協議 ,合意由相對人林淑芬補足積欠之4期分期款項計新臺幣( 下同)1萬1000元及使用尾款8萬4000元,共計9萬5000元, 俾享有系爭契約所提供之服務,然相對人林淑芬迭經催索, 均未償還上開欠款。異議人為此聲請本院核發支付命令,命 相對人給付異議人9萬5000元及自111年6月11日起按年息百 分之5計算之利息,然遭本院司法事務官以原裁定駁回,爰 提出異議,請求廢棄原裁定,並核發支付命令。 三、經查: ㈠、異議人聲請本件支付命令時,固就所主張之請求即其對相對 人之9萬5000元債權,提出系爭契約、遺體接運切結書、訃 文、治喪項目表、客戶滿意度調查表、LINE對話紀錄、付款 明細表、存證信函暨回執等為證。惟異議人自陳系爭契約因 相對人陳楊玉枝僅繳納8期款項,自91年1月10日後即未再繳 付任何款項,逾期繳納分期款達2個月,依系爭契約第4條第 2項第2款約定,系爭契約因解除條件成就而解除,嗣由異議 人與相對人林淑芬協議,合意由相對人林淑芬補足積欠之4 期分期款項及使用尾款共9萬5000元,俾享有系爭契約所提 供之服務等語。是依異議人所述意旨,異議人與相對人陳楊 玉枝間之系爭契約業已解除,則依系爭契約所生之債權債務 關係亦因解除而不存在。又異議人係基於相對人林淑芬同意 給付4期分期款項及使用尾款共9萬5000元之事實,而主張對 相對人林淑芬享有該9萬5000元之債權,則基於債之相對性 ,相對人林淑芬之付款承諾,效力自不及於相對人陳楊玉枝 。故異議人對相對人陳楊玉枝是否具有9萬5000元之債權, 即有疑義。又據上開異議人所提系爭契約、遺體接運切結書 、訃文、客戶滿意度調查表、付款明細表,僅足得知相對人 林淑芬確持有爭契約,復接受異議人提供對往生者林世豐之 殯儀服務,及相對人陳楊玉枝未繳足系爭契約全部分期款項 之事實。至於治喪項目表、111年5月24日至同年6月10日LIN E對話紀錄,僅得證明相對人林淑芬詢問結帳時間、付款方 式,及異議人於111年6月5日結算林世豐之殯儀事宜有祭品 、規費等支出2萬8250元;另111年6月15日至同年7月19日、 同年8月12日LINE對話紀錄、存證信函暨回執,僅得證明異 議人向相對人林淑芬請求給付9萬5000元款項,然相對人林 淑芬對此表達質疑等事實。承上,異議人所提之前揭書證及 LINE對話紀錄均未見任何關於相對人林淑芬承諾願給付異議 人9萬5000元之隻字片語。是以,異議人主張相對人林淑芬 承諾給付4期分期款項及使用尾款,合計9萬5000元之事實, 顯未提出可供即時調查之證據以為釋明。 ㈡、綜上所述,異議人所提證據,實難認定異議人已就其主張對 相對人有債權存在一事,盡其釋明之責,而使本院就其主張 之事實,得生薄弱之心證,揆諸前揭規定及說明,異議人聲 請對相對人核發支付命令,即不合於法定要件,應依民事訴 訟法第513 條第1 項規定駁回其聲請。從而,原裁定以異議 人未釋明其與相對人間有異議人主張之債權存在為由,駁回 異議人支付命令之聲請,核無違誤,異議意旨指摘原裁定不 當,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劉逸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 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林映嫺

2025-02-25

SLDV-114-事聲-3-20250225-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2481號 原 告 孟慶瑜 被 告 徐浩嚴 訴訟代理人 徐明信 被 告 劉里揚 陳治豪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陳河泉律師 被 告 陳崑海 吳德林 李昭萃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3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被告吳德林、李昭萃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 期日到場,經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 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 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原告為經營汽車租賃相關行業,於民國108年4月 間透過訴外人即長鴻小客車租賃有限公司(下稱長鴻公司) 股東方治文結識該公司之負責人即被告陳治豪,雙方幾經商 談議價後,原告同意出資新臺幣(下同)75萬元收購長鴻公 司全體股東所有股份,並由被告劉里揚擔任見證人及經辦身 分,負責居間處理股份轉讓等事宜,長鴻公司收購完成後, 原告陸續辦理公司名稱變更登記完畢。詎111年11月間新北 市政府寄發函文以長鴻公司於105年1月間申請設立登記時, 股東未實際繳納500萬元股款,僅以申請文件表明收足,違 反公司法第9條第1項規定,經判處有罪在案,最終導致原告 所持有更名為捷安特國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捷安特公 司)遭撤銷公司登記,並對原告名譽及信用造成損害。原告 嗣始知長鴻公司之創辦人兼原始股東即被告徐浩嚴未如實繳 納股款,與被告陳崑海、吳德林、李昭萃、劉里揚合謀共同 虛偽設立空殼公司達上百間,將長鴻公司先轉讓予陳治豪, 而陳治豪明知前情,仍向徐浩嚴收購並經營,致原告陷於錯 誤,因而交付收購股份價金及經辦費等,受有財產上及非財 產上損失1,275,827元(含購買費用865,752、營業損失290, 075元及精神慰撫金12萬元),被告為詐欺行為之共同侵權 行為人,應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陳治豪應另負不完全給付 之損害賠償責任。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2項、第1 85 條、第195條第1項、第227條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 :㈠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275,827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訴訟費用由 被告負擔。㈡願供擔保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  ㈠徐浩嚴:伊與原告不相識,無對價關係等語,資為抗辯。並   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㈡劉里揚:長鴻公司負責人自徐浩嚴變更為陳治豪、陳治豪變 更為原告之過程,均處於正當營業中,伊僅為代辦協調人員 ,收取行政管理費用後即盡力協助處理,原告未依法完成補 正程序致公司遭撤銷,乃屬公司經營問題,原告請求伊連帶 賠償損害,為無理由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⒈原告之訴 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⒉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 告免為假執行。  ㈢陳治豪:伊受讓長鴻公司股份前,不認識原股東徐浩嚴、會 計師劉里揚,亦不認識陳崑海、吳德林、李昭萃,更不知悉 徐浩嚴未繳納股款,經營期間確實有營運之事實並合法報稅 ,嗣後轉讓過程均由全體股東簽立同意書,並無原告所稱詐 欺情事。又長鴻公司股份讓渡契約存在於原告與全體股東間 ,且已辦妥過戶,原告未補足資金公司遭撤銷登記屬可歸責 於原告之事由,陳治豪與其他股東無違約,自無不完全給付 責任。至原告主張之賠償項目及金額,購買費用部分,乃雙 方本於契約自由及意志所立,原告應自行負擔代辦相關費用 及稅額;營業損失部分,原告自承因疫情關係,其公司迄至 111 年12月9日始終無法開始營業,故否認原告所提111年度 損益及稅額計算表內容之真正,亦無其所稱商譽及信用之減 損而受有非財產上之損害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⒈原告 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⒉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 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㈣陳崑海:伊與原告及其他被告均不相識,否認原告主張伊有 與其他被告為共同侵權行為。且原告向陳治豪購買長鴻公司 ,債權債務關係應存在於原告與陳治豪間,而伊將帳戶存摺 及印鑑章交付訴外人蕭嫦娥(已歿),目的係為共同投資土 地物件,蕭嫦娥違法,致伊涉犯公司法第9條第1項之罪及使 公務員登載不實之罪,該等罪責所侵害之法益為社會法益, 非個人法益,伊自無須負損害賠償責任等語,資為抗辯。並 聲明:⒈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⒉如受不利判決, 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㈤李昭萃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惟據其前所提書狀表示:伊 不認識原告,亦非長鴻公司之負責人或股東,未參與公司登 記等事宜,僅間接因借款關係自伊之帳戶轉帳予借貸者等語 。  ㈥吳德林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或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主張其與陳治豪於108年6月4日簽訂讓渡書,約定陳治豪 代表長鴻公司,同意以75萬元將長鴻公司轉讓予原告,後續 原告將長鴻公司更名為捷安特公司等情,有原告及陳治豪各 自所提公司變更登記表、股東同意書、讓渡書在卷可稽(本 院卷第37至49、233至237頁),且為兩造所不爭執,此部分 之事實,應堪認定。  ㈡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2項、第185條、第195條第 1項規定,請求被告連帶給付1,275,827元,為無理由:  ⒈按共同侵權行為,須各行為人之行為皆成立侵權行為為要件 ,而侵權行為之成立,須行為人因故意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 利,亦即行為人須具備歸責性、違法性,並不法行為與損害 間有因果關係,始能成立,且主張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 之人,對於侵權行為之成立要件應負舉證責任。  ⒉原告復主張陳治豪明知長鴻公司未有500萬元股款存在,仍向 徐浩嚴收購,而劉里揚、陳崑海、吳德林、李昭萃業經法院 判處共同涉犯公司法第9條第1項未實際繳納股款罪,被告共 同對原告為詐騙之不法行為,侵害其財產權致受有損害乙節 ,無非係以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0年度簡字第4095號、第484 1號刑事簡易判決(下稱4095號判決、4841號判決,本院卷 第67至101頁)為憑,惟查:  ⑴徐浩嚴、劉里揚、陳治豪部分:   徐浩嚴稱:徐明信是伊父親,其於105年1月間以伊名義申請 設立長鴻公司,惟該公司申請設立迄今之實際負責人均為徐 明信,伊不太清楚該公司設立登記資本額500萬元的資金來 源等語,有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09年度偵字第6904 號不起訴處分書(下稱6904號處分書,本院卷第123頁,完 整不起訴處分書見個資卷)可參,且依6904號處分書所載, 徐明信於偵查中證稱:徐浩嚴是伊兒子,伊當時已經60歲, 因伊覺得公司的事情以後還是要交給徐浩嚴處理,所以找徐 浩嚴擔任長鴻公司登記負責人,另徐浩嚴完全不知道長鴻公 司設立登記時,實際上資本額不到500萬元乙情,因公司都 是由伊處理,徐浩嚴也沒在管資本額籌借等語(本院卷第12 3頁);另徐明信於109年8月4日偵查中以被告身分稱:長鴻 公司辦設立登記時差百來萬,伊就在報紙上看廣告跟人家借 錢,電話聯絡金主後,應金主要求開設長鴻籌備處帳戶,完 成開戶後,金主將款項匯入,有存款證明後伊請劉里揚幫忙 做設立登記等語(偵字第6904號卷第210頁),核與劉里揚 同以被告身分陳稱:股東繳納現金股款明細表、資本額變動 表都不是伊做的,是伊找的簽證會計師做的,伊幫徐明信跑 設立登記,沒有接洽過長鴻公司的金主等語(偵字第6904號 卷第210、211頁)大致相符,則徐浩嚴既僅擔任長鴻公司登 記負責人,劉里揚僅協助申請長鴻公司設立登記,自無從認 定長鴻公司應收股款未實際繳納乙事與其等有關而有共同侵 權行為。又與長鴻公司相關為4095號判決所引用臺灣新北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109年度偵字第6904號、110年度偵字第2588 3號、110年度偵字第27320號起訴書(下稱6904號等起訴書 ,本院卷第63至67、101至103、117頁,完整起訴書見個資 卷)之犯罪事實(七十)及法條,與4841號判決無涉,其中 徐浩嚴、劉里揚未經4095號判決認定構成犯罪,陳治豪亦未 參與該刑事案件,難認渠等對於長鴻公司未繳足股款乙事知 情,此外,徐浩嚴、劉里揚、陳治豪就長鴻公司設定登記有 何不法行為,原告未提出任何事證以實其說,原告主張徐浩 嚴、劉里揚、陳治豪共同詐欺原告,致原告受有損害,即無 可採。  ⑵陳崑海、吳德林、李昭萃部分:   觀諸4095號判決引用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6904號等起 訴書之犯罪事實(七十),徐明信、陳崑海、吳德林、李昭 萃共同基於行使業務登載不實文書及使公務員登載不實之犯 意聯絡,由不知情之徐浩嚴擔任長鴻公司之登記負責人,並 由徐明信於105年1月4日將其子徐浩嚴申設之長鴻公司聯邦 銀行帳戶存摺及印鑑交付予蕭嫦娥,再由蕭嫦娥於105年1月 6日自陳崑海銀行帳戶內匯款500萬元至長鴻聯邦銀行帳戶內 ,充作徐浩嚴之出資,並由劉里揚製作長鴻公司股東繳納現 金股款明細表等,併同長鴻公司聯邦銀行帳戶存摺影本交付 予不知情會計師張翠芬於同日據以製作長鴻公司資本額查核 報告書,完成經會計師查核簽證資本額程序後,蕭嫦娥旋於 翌日即105年1月7日自長鴻公司聯邦銀行帳戶內將500萬元匯 回陳崑海帳戶。嗣劉里揚於105年1月14日填具公司設立登記 申請書,併同長鴻公司聯邦銀行帳戶存摺影本、股東繳納現 金股款明細表、資本額變動表及資本額查核報告書等文件, 表明長鴻公司應收股款已收足,向經濟部申請長鴻公司之設 立登記,而行使股東繳納現金股款明細表、資本額變動表, 使該管承辦公務員經形式審查認為要件均已具備而核准,於 同日將長鴻公司不實資料登載於職務上所掌公司登記簿上, 足以生損害於主管機關對於公司資本審核管理之正確性,有 6904號等起訴書可參(本院卷第101至103頁)可參,然核本 件原告收購長鴻公司之時程及對象,乃於108年6月4日與陳 治豪簽訂讓渡書,於108年7月25日經6名股東簽立同意書將 長鴻公司出資轉讓予原告,長鴻公司設立時間與原告購買長 鴻公司股份時間,2者相差3年有餘,陳崑海、吳德林、李昭 萃與原告互不相識,亦無交集,陳崑海、吳德林、李昭萃對 於原告無任何不法侵權行為存在,亦無從預見原告將購買長 鴻公司股份,原告亦未舉證陳崑海、吳德林、李昭萃與徐浩 嚴、劉里揚、陳治豪間有何犯意聯絡,遑論徐浩嚴、劉里揚 、陳治豪無任何不法行為,已如前述,自難認陳崑海、吳德 林、李昭萃對原告有何共同詐欺取財之處,是原告主張陳崑 海、吳德林、李昭萃應負故意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等語 ,亦非可採。  ⑶綜上,原告就侵權行為之成立要件未能舉證,其依民法第184 條第1項前段、第2項、第185條、第195條第1項規定,請求 被告連帶賠償財產上及精神上損害,洵屬無據。   ㈢原告依民法第227條規定,請求被告陳治豪給付1,275,827元   ,為無理由:   按因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致為不完全給付者,債權人得   依關於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之規定行使其權利。因不完全給   付而生前項以外之損害者,債權人並得請求賠償,民法第22   7條定有明文。陳治豪已依約履行長鴻公司股權買賣契約轉 讓之義務,業如前述,原告主張陳治豪持股期間不足2個月 即以低於市場行情之價格出售股份,顯有違一般交易常情, 認陳治豪明知長鴻公司未實際繳納股款,純屬臆測之詞,難 認陳治豪讓渡長鴻公司股份予原告有可歸責之事由,原告請 求陳治豪給付1,275,827元,亦屬無憑。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2項、第185 條、第195條第1項、第227條規定,請求被告應連帶賠償1,2 75,827元及法定利息,並非有據,本院不能准許,依法應予 駁回。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應 併予駁回。 五、本件為判決之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並所提證   據均與本件之結論無礙,爰不再一一論述,附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呂如琦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 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楊晟佑

2025-02-25

TYDV-113-訴-2481-20250225-1

潮補
潮州簡易庭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潮補字第234號 原 告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上列原告與被告陳玲惠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事件,原告起訴 未繳足裁判費。按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 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2項定 有明文。另債務人對於支付命令於法定期間合法提出異議者,支 付命令於異議範圍內失其效力,以債權人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 起訴或聲請調解。民事訴訟法第519條亦有明文。查本件原告於1 13年12月4日以支付命令請求被告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72,1 49元,及其中158,153元自113年10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百分之15計算之利息,暨當期(月)繳款發生延滯時,計付 違約金300元,連續二個月發生繳款延滯時,第二個月計付違約 金400元,連續三個月發生繳款延滯時,第三個月計付違約金500 元,惟每次連續收取期數最高以三個月為限。經計算至原告起 訴前一日即113年12月3日止,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175,624元, 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880元,扣除前繳之裁判費500元,尚應補繳 1,38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 收受本裁定送達5 日內補繳,逾期不為補正或補正不完全,即駁 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潮州簡易庭 法 官 麥元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林語柔

2025-02-25

CCEV-114-潮補-234-20250225-1

新簡
新市簡易庭

確認袋地通行權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新市簡易庭民事裁定 113年度新簡字第861號 原 告 陳致銘 訴訟代理人 陳運如 被 告 張榮貴 黃豊榮 黃豊宗 黃瑞華 黃文俊 李黃秋敏 黃芸芸即黃秋娥 黃証義 黃新雄 黃豊南 黃豊周 黃銀柱 黃阿鳳 黃阿惠 黃俍傑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袋地通行權事件,原告於民國113年10月2 2日起訴,未繳足裁判費,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165萬元。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送達翌日起7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1萬6,33 5元,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 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 77條之1第2項定有明文。而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不僅關乎 訴訟究依小額、簡易或通常訴訟程序進行,亦涉及當事人能 否上訴第三審,更影響司法資源之有效分配及運用,具濃厚 之公益色彩。鄰地通行權之行使,在土地所有人方面,為其 所有權之擴張,如主張通行權之人為原告,其訴訟標的價額 應以其土地因通行鄰地所增價額為準。如該所增價額未經鑑 定,固非不得參考土地登記規則第49條第3項就地上權、不 動產役權等權利價值估定之規定,以該土地申報地價百分之 4為其1年之權利價值,按存續年期計算;未定期限者,則以 7年計算其價值。然法院就該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仍應保 障當事人之程序權,應闡明當事人,使其就土地所增價額是 否送請鑑定,有表示意見之機會,以避免突襲性裁判,最高 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512號裁定意旨可資參照。又倘無客觀 價額作為訴訟標的價額核定之計算基礎,即屬訴訟標的價額 不能核定之情形,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2規定,以同法 第466條所定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最高利益額數加10分之1即新 臺幣(下同)165萬元定之,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04年 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29號審查意見亦可資參照。 二、經查,本件原告主張其為臺南市○○區○○段00000地號土地( 下稱系爭土地)之所有權人,被告則為同區段249地號土地 (下稱系爭鄰地)之所有權人,系爭土地因與公路無適宜之 聯絡,致不能為通常使用,依民法第787條第1項規定,請求 准許通行系爭鄰地如起訴狀附圖紅色部分所示範圍(長約23 米、寬約3米,通行面積約69平方公尺,下稱系爭通行範圍 )等語。經本院函請原告陳報系爭土地因通行系爭通行範圍 所增加之價額,並建請原告聲請囑託鑑價,原告具狀表示請 依民事訴訟法第466條所定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最高利益額數 加10分之1即165萬元定之等語(新簡字卷第35頁);又系爭 土地之當期申報地價為每平方公尺62.4元,面積為8,242平 方公尺,有系爭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在卷可參(新司簡調字 卷第23頁),如依前揭最高法院裁定意旨,參考土地登記規 則第49條第3項就地上權、不動產役權等權利價值估定之規 定,以系爭土地申報地價百分之4為其1年之權利價值,並以 7年計算其價值,估定之價值僅14萬4,004元(計算式:每平 方公尺62.4元×8,242平方公尺×百分之4×7=14萬4,004元,元 以下四捨五入),是否足資反應系爭土地因通行系爭鄰地所 增加之客觀價額,誠屬有疑,況前揭土地登記規則之規定, 僅係向地政機關申請辦理土地權利登記計收登記費時,用以 估定其登記權利價值之標準,其規定之目的顯與民事訴訟核 定訴訟標的價額之情形有別,尚難認得以上開估定價值作為 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之參考。 三、基此,原告經本院闡明後,仍未聲請就系爭土地所增價額送 請鑑定,亦未陳報系爭土地因通行系爭鄰地所增加之價額, 且客觀上無從依上開證據調查之結果,查得客觀價額作為訴 訟標的價額核定之計算基礎,爰參酌原告上開具狀表示之意 見,應認本件有訴訟標的價額不能核定之情形,揆諸前揭說 明,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民事訴訟法第466條所定不得 上訴第三審之最高利益額數加10分之1,核定為165萬元,應 徵收第一審裁判費1萬7,335元,原告前僅繳納1,000元,尚 應補繳1萬6,335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 ,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翌日起7日內,向本院補繳第一 審裁判費差額1萬6,335元,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 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新市簡易庭                法 官 陳品謙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如對本裁定關 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抗告,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 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黃心瑋

2025-02-24

SSEV-113-新簡-861-20250224-1

基簡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基隆簡易庭民事判決 114年度基簡字第11號 原 告 臺灣土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志堅 訴訟代理人 蔡秉軒 呂立棋 被 告 張瑜軒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0日言詞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拾萬壹仟柒佰柒拾元,及其中新臺幣壹 拾萬零貳佰壹拾捌元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十二月十四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年息百分之十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壹佰壹拾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 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壹拾萬壹仟柒佰柒拾元為原 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385 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准原告訴訟代理人之聲請,由其一造 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起訴主張:   被告向原告請領國際信用卡使用,依約原告得持信用卡於特 約商店簽帳消費,並於其聲請核給之信用額度內,選擇循環 信用方式彈性繳款,若於繳款截止日前未繳足應繳總金額時 ,即視為循環信用之使用,原告得自出帳單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最高年息百分之15計收循環利息。詎被告未依約清償, 迄至民國113年12月13日止,尚積欠新臺幣(下同)101,770 元(含本金及利息等)未清償,爰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 ㈠被告應給付原告101,770元,及其中100,218元自113年12月 1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15計算之利息。㈡訴訟費 用由被告負擔。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土地銀行JCB一卡通聯名晶 緻卡申請書原本、臺灣土地銀行國際信用卡約定條款影本、 國際信用卡逾期未繳款日報表影本、臺灣土地銀行區域中心 二客戶往來帳戶查詢影本、持卡人交易查詢影本等件為證。 被告對於原告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而 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依民事訴 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同條第1項規定,視同自認,綜上, 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從而,原告依信用卡使用契約之法 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金額及利息,為 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件係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 389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職權宣 告被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即第一審裁判費1,110元,由敗訴之被告負擔。 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基隆簡易庭 法 官 高偉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王靜敏

2025-02-24

KLDV-114-基簡-11-2025022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