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管轄權法院

共找到 111 筆結果(第 11-20 筆)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91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王平河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公共危險案件,對臺灣新北地方檢察 署檢察官之執行指揮命令(執行指揮書案號:113年執更字第760 號、113年度執助字第2335號)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㈠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下稱新北地檢 署)113年執更字第760號執行指揮書之執行標的為聲明異議 人即受刑人王平河(下稱受刑人)於民國111年10月8日(聲 明異議意旨誤載為111年5月間,應予更正)所犯之第3次不 能安全駕駛罪行,惟新北地檢署檢察官卻以發生在後,即受 刑人於112年12月27日所犯之第4次不能安全駕駛罪行,作為 不准受刑人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之依據,實有不當;㈡ 新北地檢署113年度執助字第2335號執行指揮書之執行標的 為上述受刑人第4次所犯之不能安全駕駛犯行,然該次犯行 實乃無心之過,且當日吐氣所含酒精濃度僅有微量超過0.25 毫克,受刑人並已於服刑期間多次自我檢討、深感懊悔,請 求本院就殘刑部分准予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爰依法聲 明異議等語。  二、經查:  ㈠新北地檢署113年執更字第760號執行指揮書部分:  ⒈按受刑人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 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 條定有明文。是對於刑之 執行得聲明異議之事由,僅限於「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 」者。而此所稱「檢察官執行之指揮不當」,應指檢察官有 積極執行指揮之違法及其執行方法有不當等情形而言。又受 刑人(含受處分人)或其他有異議權人對於檢察官執行之指 揮聲明異議之時機,應以檢察官指揮執行之刑罰或保安處分 正在執行中為前提,如檢察官指揮執行之刑罰或保安處分已 經執行完畢,即無復以聲明異議程序予以救濟之實益可言( 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1237號裁定意旨參照)。  ⒉經查,受刑人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本院以112年度審交簡字第 85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月確定,再經本院以112年度聲字第 3215號刑事裁定,與其他案件定應執行刑8月確定,復經新 北地檢署檢察官於113年5月30日以113年執更字第760號執行 指揮書執行,指揮書執畢日期為113年11月28日,有臺灣高 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及執行指揮書各1份在卷可證。而受 刑人係於113年12月23日具狀向本院提起本件聲明異議,揆 諸前開說明,既然113年執更字第760號執行指揮書之執行標 的業已於113年11月28日執行完畢,自無從撤銷或變更檢察 官之執行,即無以聲明異議程序救濟之實益,為無理由。  ㈡新北地檢署113年度執助字第2335號執行指揮書部分:  ⒈按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 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條 定有明文,所稱「諭知該裁判之法院」,係指於裁判主文具 體諭知主刑、從刑等刑罰或法律效果之管轄法院。若有法定 聲明異議權人向非諭知該罪刑或法律效果裁判之無管轄權法 院聲明異議,即與上揭規定不合,而應裁定予以駁回(最高 法院113年度台聲字第104號裁定意旨可資參照)。是對於執 行檢察官之指揮執行聲明異議者,應向所執行之裁判之諭知 法院為之,如係向其他無管轄權之法院為之,其聲請為不合 法,應由程序上駁回,而無從為實體上之審查。  ⒉經查,受刑人因公共危險案件,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以113年 度士交簡字第69號刑事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月確定,有臺灣 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該案判決書在卷可憑。故本件受 刑人此部分聲明異議所指之執行案件(案號:新北地檢署11 3年度執助字第2335號),依前述說明,本院非諭知受刑人 有罪及其罪刑之法院,受刑人如對該案件檢察官指揮執行聲 明異議,應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即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聲明異 議,始為適法。本院既非諭知該裁判之法院,就本件此部分 聲明異議依法無管轄權,受刑人誤向本院聲明異議,於法不 合,應予駁回。  ⒊至刑事訴訟法第304條雖規定「無管轄權之案件,應諭知管轄 錯誤之判決,並同時諭知移送於管轄法院。」,然上開規定 僅針對「判決」而設,對於「裁定」則無類似或準用之明文 規定,本院自無從逕以管轄錯誤為由裁定移送臺灣士林地方 法院,併此敘明。   ㈢綜上所述,本件聲明異議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二十一庭 法 官 呂子平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吳庭禮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2025-03-06

PCDM-114-聲-391-20250306-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94號 聲明異議人 即受刑 人 曾偉倫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竊盜等案件,對於本院112年度聲更 一字第5號裁定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曾偉倫(下稱聲明異議 人)不服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下稱屏東地檢署)檢察官11 1年度執字第2157、3742、4362、4240號及112年度執字第7 號執行之指揮,認其有意與被害人和解,請求從輕定刑,為 此聲明異議等語。   二、按刑事訴訟法第484條「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以檢 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 」之規定,所稱「諭知該裁判之法院」,係指於裁判主文具 體諭知主刑、從刑等刑罰或法律效果之管轄法院。若法定聲 明異議權人向非諭知該罪刑或法律效果裁判之無管轄權法院 聲明異議,即與上揭條文關於聲明異議管轄法院之規定不合 ,自應裁定予以駁回(最高法院114年度台抗字第147號裁定 意旨參照)。查,聲明異議意旨所列上開各執行案號,均係 聲明異議人所犯竊盜案件,分別經本院以:①111年度原簡字 第46號判處有期徒刑4月(執行案號:屏東地檢署111年度執 字第2157號)、②111年度簡字第391號判處有期徒刑3月(執行 案號:屏東地檢署111年度執字第3742號)、③111年度原易字 第13號分別判處有期徒刑10月【共2罪】,有期徒刑8月【共 3罪】(執行案號:屏東地檢署111年度執字第4362號)、④111 年度原易字第22號分別判處有期徒刑8月、7月、10月、9月 、11月、11月、1年(執行案號:屏東地檢署111年度執字第4 240號)、⑤111年度原易字第50號判處有期徒刑7月(執行案號 :屏東地檢署112年度執字第7號),嗣檢察官就上開案件合 併向本院聲請定應執行,經本院以112年度聲更一字第5號裁 定應執行有期徒刑6年10月,並經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以1 13年度抗字36號駁回抗告而確定等情,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 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並經本院調閱相關卷宗核閱無訛。是 以,聲明異議人向本院就前上開案件聲明異議,程序上並無 違誤,合先敘明。 三、次按執行機關對於審判機關所為之裁判,並無審查內容之權 ,故裁判是否違法,並非執行機關所得過問,是聲明異議之 對象,應係檢察官之執行指揮行為,而非檢察官據以指揮執 行之裁判,故所稱「檢察官執行之指揮不當」,係指檢察官 有積極執行指揮之違法及其執行方法有不當等情形而言;檢 察官如依確定判決、裁定指揮執行,即無執行之指揮違法或 其執行方法不當之可言,至於原確定判決、裁定,是否有認 定事實錯誤或違背法令之不當,應循再審或非常上訴程序以 資救濟,尚無對之聲明異議之餘地;倘受刑人並非針對檢察 官執行之指揮認有不當,而係對檢察官執行指揮所依憑之刑 事確定裁判不服,卻對該刑事確定裁判聲明異議或聲請重新 定應執行刑者,即非適法(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79、1 717號、111年度台抗字第614號裁定意旨參照)。是依上開 所述,觀諸本案聲明意旨,聲明異議人聲請本院就已確定之 裁定內容,准予減輕其刑;核其真意係就本院已確定之裁定 內容有所爭執,而非具體指摘執行檢察官有何積極執行指揮 之違法,或其執行方法有何不當之處。又法院裁定應執行刑 之量刑多寡,並非檢察官執行指揮可得置喙,依前開說明, 聲明異議人如就原確定裁定認有量刑過重或其他違背法令之 虞,應另循其他法定程序以為救濟,非屬得聲明異議之事由 ,亦非本件聲明異議所得審酌。從而,本件聲明異議人係就 不得聲明異議之事項為之,其聲明異議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楊青豫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記官 吳宛陵

2025-03-06

PTDM-114-聲-94-20250306-1

勞抗
臺灣高等法院

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抗字第16號 抗 告 人 丁茂鈞 相 對 人 忠正保全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俊傑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4 年1月9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度勞訴字第318號所為裁定提起 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理 由 抗告人抗告意旨略以:伊自民國113年5月1日起受僱於相對人, 擔任保全一職,並依相對人指示於和典大喆(地址為臺北市○○ 區○○路)擔任社區保全,然相對人於113年5月10日以不能勝任 工作為由資遣伊並不合法,伊為弱勢勞工,因遭相對人違法解 僱,工作、薪資權益遭受嚴重損害,本件勞動爭議事件係發生 在臺北市,伊亦住在臺北市,相對人於臺北市亦有辦事處,故 伊向有管轄權之原法院起訴請求確認兩造僱傭關係存在等,並 無不合。惟原法院以兩造簽訂之非主管職保全人員勞動契約( 下稱系爭契約)第22條之約定(下稱系爭管轄條款)為排他性 之合意管轄,裁定將本件移送至合意管轄法院即臺灣桃園地方 法院(下稱桃園地院),致伊應訴不便,徒增更多對訴訟公正 裁定之未知和不利風險,故原裁定將本件訴訟移送桃園地院管 轄,實有違誤。爰提起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 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關 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法第 24條定有明文。當事人合意定管轄法院之方法有二,一為不排 除原有管轄法院而另外約定無管轄權法院為合意管轄法院,另 一為排除原有管轄法院而約定僅以特定法院為合意管轄法院, 如屬後者,即所謂專屬或排他之合意管轄,基於程序選擇權及 處分權主義之原則,自有排斥其他法院法定管轄之效力。又有 無排他管轄合意之約定,不應限於契約條款有無「排他」或「 專屬」之文字,有關是否排他合意管轄之爭議,應採具體個案 之契約解釋說,亦即該意思表示所根基之原因事實、交易上之 習慣、經濟目的、一般社會之理性客觀認知、經驗法則及當事 人所欲使該意思表示發生之法律效果而為探求,藉以檢視解釋 之結果是否符合公平正義。經查: ㈠抗告人住所在臺北市○○區,其勞務提供地在臺北市○○區,相對 人事務所係設在臺中市,故以勞工即抗告人為原告,所提起之 本件勞動事件訴訟,依勞動事件法第6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相 對人之事務所所在地之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下稱臺中地院), 勞務提供地之原法院,均有管轄權,故對本件勞動事件之爭議 ,以原法院及臺中地院均有管轄權,桃園地院並無管轄權一節 ,應堪認定。因此,就本件勞動事件爭議,桃園地院原無管轄 權之情形下,系爭管轄條款約定:「甲(即相對人)乙(即抗 告人)雙方同意如有履約糾紛應先彼此互信協商處理解決,如 有爭議願以中華民國法律為準據法,雙方合意先行調解再行仲 裁,如調解不成立仲裁判斷有一方不服,雙方合意以臺灣桃園 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見原審卷第47頁),即使桃園 地院取得管轄權,亦堪認定。準此,系爭管轄條款約定使原無 管轄權之桃園地院取得管轄權。 ㈡兩造所簽訂系爭契約係相對人片面所擬定之定型化契約,第23 條約定:「本契約書1式1份,由甲方(即相對人)收執1份, 如有需求乙方(即抗告人)得請求複印或拍照留存」(見原審 卷第47頁)。且抗告人曾向臺北市政府勞動局申請勞資爭議調 解,兩造均有出席,惟調解不成立等情,有調解紀錄可參(見 原審卷第25-26頁)。因此,衡諸交易常情暨有關合意管轄之 締約目的,兩造於締約時係依相對人片面所擬定包括系爭管轄 條款之定型化契約而簽訂系爭契約,並於訂約後系爭契約僅由 相對人收執,在勞工即抗告人未執有系爭契約之情形下,能否 即認兩造有排除其他法院管轄之認知,而發生僅由桃園地院管 轄之法律效果,已屬存疑,且系爭管轄條款約定之文義係使原 無管轄權之桃園地院取得管轄權,並無排除其他法院管轄之意 思,參諸兩造亦曾至抗告人勞務提供地即臺北市進行調解,則 系爭管轄條款約定解釋為併存合意管轄之約定,顯符合兩造前 述締約之真意,且不論係依抗告人之住所或勞務提供地,亦均 由原法院管轄,是此解釋之結果亦符公平正義。從而,系爭管 轄條款之約定,僅在使原無管轄權之桃園地院取得管轄權,而 非屬排除其他法院管轄,應由桃園地院管轄之排他管轄合意, 堪可認定。 末按勞動事件以勞工為原告者,由被告住所、居所、主營業所 、主事務所所在地或原告之勞務提供地法院管轄,勞動事件法 第6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定。查系爭管轄條款之約定,非屬排他 之管轄合意,而抗告人之勞務提供地係在臺北市○○區,均如前 述,依上說明,抗告人向原法院提起本件訴訟,原法院就本件 訴訟自有管轄權。乃原法院未察,遽以本件無管轄權而依職權 為裁定移送於桃園地院,尚有未洽。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 ,求為廢棄,為有理由。 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有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勞動法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慈惠                法 官 鄭貽馨                法 官 謝永昌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王增華

2025-02-27

TPHV-114-勞抗-16-20250227-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410號 聲明異議人 黃偉銘 即 受刑 人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對於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之執行指揮命令(110年執更子字第5 03號之1)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詳如附件聲明異議狀所載。 二、按刑事訴訟法第484條規定,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 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 異議。所謂「諭知該裁判之法院」,係指諭知檢察官指揮執 行所憑裁判,且於其主文宣示主刑、從刑或沒收之法院而言 。於依刑法第53條、第54條裁定定應執行刑之情形,則指裁 定定其應執行刑之法院。若聲明異議權人向非諭知該罪刑或 法律效果裁判之無管轄權法院聲明異議,即與上揭規定不合 ,而應裁定予以駁回。 三、查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黃偉銘前因持有第二級毒品罪,先經 本院以101年度易字第613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3月確定,復 因重利罪(49次)與共同犯強制罪,經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 院以102年度上訴字第1066號判決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確 定,又因共同剝奪行動自由罪,經最高法院以104年度台上 字第1203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9月確定。嗣上開案件經臺灣 高等法院臺南分院以110年度聲字第191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 刑4年7月確定,由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以110年執更子字第5 03號之1執行(註銷該署110年執更子字第503號執行指揮書 執行,執行期滿日為民國113年6月12日),有臺灣高等法院 被告前案紀錄表、上開指揮書在卷可參,並經本院調閱110 年執更子字第503號卷核閱無誤。受刑人聲明異議意旨認檢 察官未將其執行觀察勒戒之34日(110年5月6日至110年6月8 日)折抵有所不當,而提起本件聲明異議。換言之,受刑人 對檢察官關於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以110年度聲字第191號 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7月之執行指揮(折抵刑期部分) 不服,提起本件聲明異議。揆諸上開說明,本件聲明異議自 應向諭知該定應執行裁定之法院提起,本院並非諭知該定應 執行刑裁定之法院,受刑人誤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明異議, 難認有據,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陳本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李如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2025-02-27

TNDM-113-聲-2410-20250227-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16號 原 告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淑真 訴訟代理人 黃照峯律師 複代理人 戴振文 被 告 胡皓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4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壹佰壹拾萬捌仟參佰捌拾元,及如附表所示之利 息、違約金。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查本件依兩造簽訂之會員約定條款第26 條約定(見本院卷第42頁),兩造合意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 法院,依上揭規定,本院為有管轄權法院。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查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  ㈠被告於民國112年4月30日向伊申請卡號0000000000000000號 信用卡使用,依約被告得於特約商店記帳消費,但所生帳款 應於繳款截止日前清償,或以循環信用方式繳付最低應繳金 額。詎被告刷卡消費後未曾還款,已喪失期限利益,至伊起 訴時積欠本金新臺幣(下同)4萬322元,應償還伊上開款項 及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利息。  ㈡被告於111年8月8日向伊申請信用貸款,借貸金額為140萬元 ,借款期間自111年8月8日起至118年8月8日止,共分84期, 並依年金法按月攤還本息,借款利率採伊3個月期定儲利率 指數利率加碼2.27%計算,兩造簽約時合計週年利率為3.37% ,目前為3.88%。另依兩造簽訂之信用貸款借據暨約定書第4 條約定,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屆期時利率10%加付違約金 ;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屆期時利率20%加付違約金,每次 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9期。詎被告於113年6月29日 繳付第22期期金1萬9,037元後(此期係繳納同年5月8日至6 月8日之款項),即未按期清償本息,尚積欠本金106萬8,05 8元,經伊屢次催討無著,依兩造簽訂之貸款總約定書第5條 約定,被告已喪失期限利益,應償還伊上開款項及如附表編 號2所示之利息、違約金。  ㈢爰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清償上開欠款,並聲明: 被告應給付原告110萬8,380元及如附表所示之利息、違約金 。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三、本院之判斷:   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信用卡申請書(見本院卷第18至 24頁)、結帳資訊(見本院卷第26頁)、信用卡帳單明細查 詢(見本院卷第28至32頁)、會員約定條款(見本院卷第34 至42頁)、信用貸款借據暨約定書(見本院卷第44頁)、貸 款總約定書(見本院卷第46頁)、帳戶還款明細(見本院卷 第48至52頁)為證,被告經合法通知未到庭爭執,亦未提出 書狀為聲明或陳述,堪信原告主張屬實。從而,原告依消費 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款項,即 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訴訟費用分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林昌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 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周苡彤                 附表: 編號 本金 (新臺幣) 利息 違約金 起訖日 計算標準 (週年利率) 起算日 計算標準 1. 40,322 自113年11月8日起至清償日止 15% - - 2. 1,068,058 自113年6月8日起至清償日止 3.88% 自113年7月8日 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左列利率10%,逾期6個月以上者,超過6個月部分,按左列利率20%加計違約金(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9期)

2025-02-27

SLDV-114-訴-16-20250227-1

台聲
最高法院

妨害性自主聲明異議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台聲字第41號 聲 明 人 何偉誠 上列聲明人因妨害性自主案件,對於檢察官執行之指揮(臺灣臺 北地方檢察署114年度執字第780號),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聲明駁回。 理 由 一、刑事訴訟法第484條規定「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以 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 議。」所稱「諭知該裁判之法院」,係指於裁判主文具體諭 知主刑、從刑等刑罰或法律效果之管轄法院,而非僅諭知上 訴或抗告駁回而維持下級審裁判所宣告刑罰或法律效果之法 院。若聲明異議權人向非諭知該罪刑或法律效果裁判之無管 轄權法院聲明異議,即與上揭規定不合,應予駁回。 二、聲明人何偉誠因妨害性自主案件,經臺灣高等法院112年度 侵上更一字第11號判處有期徒刑4年確定,並由臺灣臺北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4年執節字第780號執行指揮書執行(節 股承辦)。雖聲明人向本院聲明異議,指明本院113年度台 上字第4915號判決係諭知該裁判之法院。惟本院上開判決係 以程序判決駁回聲明人之上訴,非諭知具體刑罰之裁判法院 ,非屬刑事訴訟法第484條規定所指聲明異議之管轄法院。 聲明人遽向本院聲明異議,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劉興浪(主辦) 法 官 黃斯偉 法 官 蔡廣昇 法 官 陳德民 法 官 林庚棟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盧翊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2025-02-27

TPSM-114-台聲-41-20250227-1

重訴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重訴字第12號 原 告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衍茂 訴訟代理人 涂明智 被 告 聯誠發媒體科技有限公司 兼 法定代理人 蔡益銘(原名:蔡聰源) 蔡添福 蔡侑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4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玖佰陸拾玖萬貳仟參佰壹拾玖元,及 如附表二「尚欠本金」欄所示金額分別按附表二「利息」、「違 約金」欄計算之利息及違約金。 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查兩造間所訂立授信約定書(下稱系爭 授信契約)一般共通條款第14條約定(本院114年度重訴字 第12號卷【下稱本院卷】第28、32、36、40頁),兩造合意 以本院為管轄法院,依上揭規定,本院為有管轄權法院,合 先敘明。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 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聯誠發媒體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聯誠發公司 )邀同被告蔡益銘(原名:蔡聰源)、蔡添福、蔡侑廷為連 帶保證人,分別於民國109年6月20日、同年12月30日、111 年1月10日向原告借款新臺幣(下同)100萬元、10萬元、27 5萬元、1,000萬元,並簽立系爭授信契約、借據、連帶保證 書、同意書,約定借款金額、起迄日、借款利息如附表一所 示,其中100萬元、10萬元、275萬元部分各以一個月為一期 ,依年金法計算期付金,按期攤還本息,1,000萬元部分則 係按月每月付息,到期日清償本金,另均應自逾期之日起6 個月以內按前開利率10%計算,逾期超過6個月按前開利率20 %計算,計付違約金;嗣兩造於112年1月10日就附表一編號4 借款簽立變更借據契約,合意變更借款期間自111年1月10日 起至118年1月10日止,借款本息攤還方式變更為自112年1月 10日起至113年1月10日止按月付息,自113年1月10日起至11 8年1月10日止,依年金法按月本息平均攤還。原告分別於10 9年6月22日、109年12月30日、111年1月10日撥付上開借款 ,然聯誠發公司上開借款自附表二「最後繳息日」欄所示之 日起即未再還款,合計尚欠本金9,692,319元,依系爭授信 契約個別磋商條款第1條第4款約定,喪失期限利益,債務視 為全部到期。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聯誠發公 司返還上開借款及其利息、違約金,併依連帶保證之法律關 係,請求被告蔡益銘、蔡添福、蔡侑廷與被告聯誠發公司連 帶返還等語,並聲明: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9,692,319元, 及如附表二所示之利息、違約金。 二、被告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 述。 三、經查,原告上開主張,業經其提出系爭授信契約、合作金庫 商業銀行定儲指數月指標利率表、借據、變更借據契約、連 帶保證書、放款相關貸放及保證資料查詢單、放款資料查詢 單、同意書等件為證(本院卷第28至112頁),並經本院核 對前開原告所提之系爭授信契約、借據、變更借據契約、連 帶保證書、同意書影本均與原本無異(本院卷第139頁), 被告等人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然均未於言詞辯論期 日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 項本文準用同條第1項本文規定,視同自認,本院審酌前揭 書證,自堪信原告主張為真實。 四、按消費借貸之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所借用物種類   、品質、數量相同之物,民法第478條前段定有明文;又所 謂連帶保證,係指保證人與主債務人就債務之履行,對於債   權人各負全部給付之責任者而言,是連帶保證債務之債權人   得同時或先後向保證人為全部給付之請求(最高法院45年台   上字第1426號判例、77年度台上字第1772號判決意旨參照)   。從而,原告依消費借貸及連帶保證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 連帶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借款本金及附表所示利息及違約 金,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原告其餘主張及攻擊防禦方法,於判決 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附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黃瀞儀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若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否則本院得不 命補正逕行駁回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宋姿萱 附表一:(單位:新臺幣/元) 編號 訂約日 借款金額 借款期間 借款利息 1 民國109年6月22日 100萬 自民國109年6月22日起至民國114年6月22日止 自民國109年6月22日起至民國110年3月27日止按年息1%固定計息,另自民國110年3月27日起至民國114年6月22日止,改依當時公告之本行定儲指數月標利率加碼年息1.005%計算浮動利息,嗣後隨前述指標利率變動而調整 2 民國109年12月30日 10萬 自民國109年12月30日起至民國114年12月30日止 自民國109年12月30日起至民國110年6月30日止按年息1.5%固定計息,另自民國110年6月30日起至民國114年12月30日止,改依當時公告之本行定儲指數月標利率加碼年息1.005%計算浮動利息,嗣後隨前述指標利率變動而調整 3 民國109年12月30日 275萬 自民國109年12月30日起至民國114年12月30日止 自民國109年12月30日起至民國110年6月30日止按年息1%固定計息,另自民國110年6月30日起至民國114年12月30日止,改依當時公告之本行定儲指數月標利率加碼年息1.005%計算浮動利息,嗣後隨前述指標利率變動而調整 4 民國111年1月10日 1,000萬 自民國111年1月10日起至民國112年1月10日止 自民國111年1月10日起至民國111年6月30日止按年息1.5%固定計息,另自民國111年6月30日起至民國112年1月10日止,改依當時公告之本行定儲指數月標利率加碼年息1.005%計算浮動利息,嗣後隨前述指標利率變動而調整 附表二:(單位:新臺幣/元) 編號 動用金額 借款起迄期間 尚欠本金 (計息本金) 最後繳息日 (民國) 利息 違約金 1 100,000 自民國109年6月22日起至民國114年6月22日止 16,267 113年8月30日 自民國113年8月3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2.723%計算之利息 自民國113年10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清償在6個月以內者,按左列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左列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 2 900,000 自民國109年6月22日起至民國114年6月22日止 146,756 113年8月30日 自民國113年8月3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2.723%計算之利息 自民國113年10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清償在6個月以內者,按左列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左列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 3 20,000 自民國109年12月30日起至民國114年12月30日止 5,494 113年8月30日 自民國113年8月3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2.723%計算之利息 自民國113年10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清償在6個月以內者,按左列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左列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 4 80,000 自民國109年12月30日起至民國114年12月30日止 22,038 113年8月30日 自民國113年8月3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2.723%計算之利息 自民國113年10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清償在6個月以內者,按左列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左列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 5 275,000 自民國109年12月30日起至民國114年12月30日止 75,771 113年8月30日 自民國113年8月3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2.723%計算之利息 自民國113年10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清償在6個月以內者,按左列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左列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 6 2,475,000 自民國109年12月30日起至民國114年12月30日止 683,141 113年8月30日 自民國113年8月3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2.723%計算之利息 自民國113年10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清償在6個月以內者,按左列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左列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 7 2,000,000 自民國111年1月10日起至民國112年1月10日止 1,748,546 113年9月10日 自民國113年9月1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2.723%計算之利息 自民國113年10月12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清償在6個月以內者,按左列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左列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 8 8,000,000 自民國111年1月10日起至民國112年1月10日止 6,994,306 113年9月10日 自民國113年9月1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2.723%計算之利息 自民國113年10月12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清償在6個月以內者,按左列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左列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 合計 13,850,000 9,692,319

2025-02-27

SLDV-114-重訴-12-20250227-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刑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04號 聲 請 人 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丁中昱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6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如附件檢察官聲請書之記載。 二、按刑法第53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 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 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定有明文。是數罪併罰之 裁定,以該案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為管轄法院,倘檢察 官誤向非管轄法院聲請定應執行刑,法院即應為駁回之裁定 。又由第一審法院判處罪刑,經上訴由第二審法院為實體審 認後,駁回其上訴者,第二審法院即屬「犯罪事實最後判決 之法院」,此與刑事訴訟法第484條所定「諭知該裁判之法 院」係指於判決主文內實際宣示主刑、從刑之法院,尚屬有 別(最高法院96年度台抗字第545號、79年度台聲字第19號 裁定意旨參照)。再檢察官所聲請之法院非犯罪事實最後判 決法院,該法院自無管轄權,法院即應從程式上駁回檢察官 之聲請(最高法院84年度台非字第131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受刑人前因犯如附件附表所示之各罪,先後經法院判 處如該附表所示之刑,並於附表所示日期分別裁判並確定在 案等情,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卷附附表所示各 判決書等在卷可稽。其中,附表編號2至3所示之罪,先經本 院於民國111年6月22日以111年度訴字第65號判決判處罪刑 及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受刑人不服提起上訴,經臺灣高 等法院高雄分院(下稱高雄高分院)於111年12月28日為上 訴無理由而駁回之實體判決,並分別於111年12月28日、112 年2月2日確定,此有高雄高分院111年12月28日111年度上訴 字第829號號刑事判決、上述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 在卷可稽,是本件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最後事實審 法院為高雄高分院,而非本院,本院既無管轄權,聲請人誤 向本院提出聲請,於法未合,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黃紀錄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並敘述 抗告之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張孝妃

2025-02-27

PTDM-114-聲-104-20250227-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聲請移轉管轄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334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方綉嫻 居新北市○○區○○○道0段00巷0號0樓之E室 選任辯護人 蔣子謙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7 10號),聲請移轉管轄,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方綉嫻被訴本案違反洗錢防制 法等案件,然被告於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起訴時,住所、居 所及所在地均在新北市三重區內(地址詳卷),工作地亦在 新北市內(地址詳卷),為便利被告出庭應訊,並求訴訟經 濟、避免耗費司法資源,聲請將本案移轉至臺灣新北地方法 院審理等語。 二、按案件由犯罪地或被告之住所、居所或所在地之法院管轄, 刑事訴訟法第5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聲請移轉管轄,以有 刑事訴訟法第10條所定因法律或事實不能行使審判權,或因 特別情形恐審判影響公安或難期公平者為限;又移轉管轄由 當事人聲請者,應以書狀敘述理由向該管法院為之,刑事訴 訟法第10條第1項、第11條亦分別定有明文。該條所謂該管 法院,係指同法第10條第1項所定之「直接上級法院」,是 以如聲請移轉之法院,與有管轄權法院,不隸屬於同一高等 法院或分院者,應以最高法院為直接上級法院(最高法院11 1年度台聲字第174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臺灣屏東地方檢察 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10224號提起公訴,現由本院以11 3年度金訴字第710號審理中,而被告聲請將本案移轉由臺灣 新北地方法院審理,惟本院與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不隸屬於同 一高等法院或分院,依前所述,被告本應向直接上級法院即 最高法院提出聲請,而非向本院為之,其誤向本院提出移轉 管轄之聲請,聲請程式已於法不合,應予駁回。況依前揭起 訴書暨被告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個人戶籍資料所載,被告起 訴迄本院審理時,住所均設於屏東縣屏東市內(地址詳卷) ,是本院即屬被告住所地所在之法院,自有管轄權,附此敘 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錢毓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敘述抗告之理由抗告於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郭淑芳

2025-02-26

PTDM-113-聲-1334-20250226-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除字第32號 聲 請 人 梁晏享 上列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因遺失如附表所示支票(下稱系爭支 票),前經掛失止付、公示催告並刊登本院網站,現申報權 利期間已滿,無人申報權利及提出原支票,爰聲請宣告系爭 支票無效等語。 二、按公示催告,由證券所載履行地之法院管轄;如未載履行地 者,由證券發行人為被告時,依民事訴訟法第1條或第2條規 定有管轄權之法院管轄;如無此法院者,由發行人於發行之 日為被告時,依各該規定有管轄權之法院管轄,民事訴訟法 第557條定有明文。而此管轄之性質,應解為專屬管轄,故 無管轄權法院所為之公示催告程序,因違反專屬管轄規定, 不生公示催告之效力。次按法院就除權判決之聲請為裁判前 ,得依職權為必要之調查,民事訴訟法第546條亦有明定。 依此規定,法院就除權判決之聲請為裁判前,對於聲請除權 判決及前此聲請公示催告所應具備要件之一切事實及證據, 均應依職權調查之。經調查之結果,如認公示催告之聲請為 不應准許者,得為與准許公示催告裁定相異之判斷,並以裁 定駁回除權判決之聲請,不受前此准許公示催告裁定之拘束 (臺灣高等法院101年度抗字第1116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 。 三、經查,聲請人聲請本院為宣告系爭支票無效之除權判決,該 證券付款銀行為高雄市林園區農會信用部,而該會設於高雄 市○○區○○○路00號,依前揭說明,系爭支票之公示催告、除 權判決程序,自應專屬由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管轄。聲請人誤 向本院聲請公示催告,自始即非合法。本院固以113年度司 催字第297號民事裁定准許公示催告,然此公示催告程序因 無管轄權而不生公示催告之效力,系爭支票之公示催告程序 尚未完成,聲請人據以聲請除權判決,於法自有未合,應予 駁回。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547條、第95條第2項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呂明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 記 官  曾啓聞          附表 編號 發票人 受款人 付款人 帳  號 票面金額 發票日 支票號碼 1 如憶洋行李顯宏 梁晏享 林園農會信用部 000000000 新臺幣34,000元 民國113年11月6日 FA0000000

2025-02-25

CTDV-114-除-32-2025022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