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黃鈺純

共找到 160 筆結果(第 11-20 筆)

勞執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勞資爭議執行裁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執字第42號 聲 請 人 謝欣怡 相 對 人 台灣睿牛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悅寧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勞資爭議執行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二月十一日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勞資爭議調解紀 錄調解方案所載「……資方應於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當日將和解金額給付予謝欣怡新臺幣參拾肆萬壹仟肆佰貳拾伍元 ……匯入勞方(謝欣怡等十九人)原薪資帳戶」之調解內容,准 予強制執行。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兩造間之勞資爭議事件,前由臺北市政府勞   動局於民國114 年2 月11日進行調解,嗣雙方達成調解成立   在案,約定相對人願就本案爭議款項即積欠113 年11月工資   、同年12月工資、資遣費、113 年紅利獎金、特別休假應休   未休折算工資、團保退費等項目共新臺幣(下同)34萬1,42   5 元給付予聲請人,並於同年2 月24日當日匯入聲請人原領   薪資帳戶。詎相對人迄未依約給付,為此依勞資爭議處理法   第59條第1 項規定,聲請就34萬1,425 元准予強制執行等語   。 二、按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或仲裁者,依其內容當事人一方負私   法上給付之義務,而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當事人得向該管   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並暫免繳裁判費;於聲請強制執行時   ,並暫免繳執行費,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1 項定有明文   。 三、查聲請人主張兩造經勞資爭議調解成立如主文第1 項所示調   解內容,惟相對人迄未給付乙情,業據其提出勞資爭議調解   紀錄、中國信託銀行松山分行帳戶存摺封面暨存款交易明細   等件為證,且有本院查詢之公司基本登記資料、公司變更登   記表、公司章程、股東同意書等附卷可稽,則聲請人以相對   人未如期依上開調解內容履行伊義務,據以聲請裁定強制執   行,經核與首揭規定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 項、第24   條第1 項,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黃鈺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李心怡

2025-03-26

TPDV-114-勞執-42-20250326-1

勞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補字第65號 原 告 王瑞麟 被 告 萬寶華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徐玉珊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後五日內,繳納裁判費新臺幣肆萬貳仟玖佰 陸拾壹元,逾期未繳納,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按訴訟   標的價額繳納裁判費,此乃必備之程式;而原告之訴起訴不   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   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此觀民事訴訟法第   249 條第1 項但書第6 款自明。又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   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   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   後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同   法第77條之1 第2 項、第77條之2 復有明文。復因定期給付   涉訟,其訴訟標的之價額,以權利存續期間之收入總數為準   ,期間未確定時,應推定其存續期間,但超過5 年者,以5   年計算;再因確認僱傭關係或給付工資、退休金或資遣費涉   訟,勞工起訴暫免徵收裁判費三分之二,同觀勞動事件法第   11條、第12條第1 項亦悉。另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及給付   薪資,雖為不同訴訟標的,惟自經濟上觀之,其訴訟目的一   致,不超出終局標的範圍,訴訟標的之價額,應擇其中價額   較高者定之(最高法院110 年度台抗字第897 號裁定要旨參   照)。 二、經查:  ㈠本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而本件曾經臺北市政府勞動   局進行勞資爭議調解不成立乙節,有該調解紀錄附卷足參,   屬勞動事件法第16條第1 項第1 款之情形,故本件原告起訴   程序上自屬有據。又本件訴之聲明共計數項,核屬一訴主張   數項標的,惟上開聲明第2 項、第3 項請求給付自民國113   年11月16日起至原告復職日止,按月給付薪資新臺幣(下同   )16萬元與法定遲延利息、按年給付第13個月保障薪資16萬   元與法定遲延利息,及按月提繳9,000 元至原告勞工退休金   專戶(下稱原告勞退專戶)部分,自經濟上觀之,核與聲明   第1 項確認兩造間僱傭關係存在之訴訟目的一致,故應擇其   中價額較高者定之。又倘本件屬得上訴至第三審之事件,參   考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第2 條規定,第一、二、三審   通常程序審判案件之期限各為2 年、2 年6 個月、1 年6 個   月,加計本件係於114 年2 月13日方繫屬在本院乙情,有民   事起訴狀上收狀戳文可資佐證,自113 年11月16日起至114   年2 月13日止計2 月餘,共計6 年2 月餘;參之聲明第1 項   係請求確認兩造間之僱傭關係存在,此乃定期給付涉訟,衡   以原告離職證明書所示出生年月日,距勞動基準法第54條第   1 項第1 款強制退休年齡(滿65歲)止,可工作期間超過5   年,依上述勞動事件法第11條規定以5 年推定存續期間後,   聲明第1 項與聲明第2 項、第3 項存續期間均逾5 年,故以   其5 年薪資為基準,另就聲明第2 項各月月薪與第13個月薪   部分,參酌原證3 所為發薪日為每月10日之記載,尚應加計   每月月薪各自113 年11月17日起、同年12月11日起、114 年   1 月11日起、同年2 月11日起、同年1 月11日(第13個月)   起,均至起訴前一日即114 年2 月12日期間之法定遲延利息   。  ㈡職是,以原告主張每月薪資16萬元、每年第13個月保障薪資   16萬元及退休金每月提撥9,000 元計算共5 年薪資後,此部   分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1,094 萬4,822 元(計算式:【《   {160,000 +9,000 }× 12+160,000 】× 5 》+{160,00   0 × 88/365× 0.05}+{160,000 × 64/365× 0.05}+{16   0,000 × 33/365× 0.05}+{160,000 × 2/365 × 0.05}+   {160,000 × 33/365× 0.05}≒10,944,822,元以下四捨五   入);又聲明第4 項另請求被告給付113 年9 月18日至同年   11月15日工資共22萬2,433 元(按訴之聲明欄所載應有贅字   ),第5 項請求提繳113 年9 月18日至同年11月15日少提繳   之1 萬1,028 元至原告勞退專戶,與前述訴之聲明第1 項請   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部分係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應合併計算   ,則聲明第1 項至第5 項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1,117 萬8,   283 元(計算式:10,944,822+222,433 +11,028=11,178   ,283),是依114 年1 月1 日施行之新制(民事訴訟法第77   條之27之規定、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   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本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12萬8,   884 元,但參首揭規定,得暫免徵收第一審裁判費2/3 即8   萬5,923 元(計算式:128,884 × 2/3 =85,923),故原告   應暫先繳納4 萬2,961 元(計算式:128,884 -85,923=42   ,961)之裁判費。茲依首開規定,限原告於本件裁定送達後   5 日內,向本院繳納上述金額之裁判費,逾期未繳納,即駁   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黃鈺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 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李心怡

2025-03-26

TPDV-114-勞補-65-20250326-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92號 抗 告 人 佰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兼 上一人 法定代理人 潘耀祖 相 對 人 銓宏汽車多媒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馹珅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本票裁定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4年1月6日 本院司法事務官113年度司票字第36098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抗告人連帶負擔。   理 由 一、按執票人向本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後強   制執行,票據法第123 條定有明文。另票據法第124 條準用   第95條規定,本票上雖有免除作成拒絕證書之記載,執票人   仍應於所定期限內為付款之提示;但對於執票人主張未為提   示者,應負舉證之責。申言之,本票既載明免除作成拒絕證   書,則執票人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時,毋庸提出已為付款   提示之證據;且本票執票人依票據法第123 條規定向本票發   票人行使追索權,聲請法院裁定准予強制執行,係屬非訟事   件,對於此項聲請所為裁定,僅依非訟事件程序,就本票形   式上之要件是否具備予以審查為已足;故而,發票人如主張   執票人未為提示,依票據法第124 條準用同法第95條但書之   規定,應由其負舉證之責(最高法院84年度台抗字第22號裁   定要旨參照)。  二、本件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主張本件抗告人於民國112 年8   月28日共同簽發票面金額新臺幣(下同)180 萬元、付款地   、利息與到期日均未載、免除作成拒絕證書之票據號碼TH00   00000 號本票1 紙(下稱系爭本票)予受款人即相對人,然   其等從未接獲相對人所為付款之提示,相對人行使票據追索   權之形式要件未備,伊不得持系爭本票聲請強制執行,爰於   法定期間內提起抗告,請准廢棄原裁定云云。 三、相對人原聲請意旨略以:伊執有抗告人共同簽發之系爭本票   ,詎於113 年12月11日提示系爭本票未獲付款,雖屢屢催討   仍未獲置理,為此提出系爭本票為證,聲請裁定就票面金額   180 萬元及自113 年12月1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6%計算   之利息准予強制執行等語,經原審形式審查後,裁定准許就   票面金額180 萬元,及自113 年12月1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年息6%計算之利息得強制執行。 四、經查:  ㈠相對人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系爭本票原本為證,揆諸首開   要旨,法院既僅就本票是否具備形式要件進行審查,而系爭   本票以形式觀之,已有表明其為本票之文字、一定金額、無   條件擔任支付、發票日、到期日等絕對必要記載事項,是本   件原審依非訟事件程序審查,認系爭本票已符合票據法第12   0 條規定而屬有效之本票,進而裁定准予強制執行,經核並   無違誤。  ㈡本件抗告人固主張系爭本票未經相對人提示云云,惟系爭本   票既載:「本本票免除作成拒絕證書」等文字,依首揭規定   及要旨,相對人聲請法院裁定就系爭本票強制執行時,即無   須提出已為付款提示之證據,應由本件抗告人就主張相對人   未為提示一事負舉證責任,不因相對人有無具體陳述於何地   、向何人以何種方式為付款提示而有不同(臺灣高等法院10   6 年度非抗字第129 號裁定要旨參照)。本件抗告人就相對   人未提示系爭本票乙節,全未舉證以實其說,反之相對人則   提出照片為佐,是其等所辯,尚難可採。  ㈢從而,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   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   項、第24條第1 項、第46條,民事訴訟法第495 條之1 第1   項、第449 條第1 項、第95條、第85條第2 項,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方祥鴻                   法 官 許筑婷                   法 官 黃鈺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僅得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提起再抗告。如提起再抗 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告 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李心怡

2025-03-25

TPDV-114-抗-92-20250325-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股票)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除字第379號 聲 請 人 韓世芬 上列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股票)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如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上開證券,經本院以113 年度司催字第1989號公示催告。 二、所定申報權利期間,已於民國114 年2 月12日屆滿,迄今無 人申報權利。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64 條第1 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黃鈺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李心怡 附表                        114年度除字第379號 編號    發行公司   受益憑證名稱 受益憑證號碼 張數 單位數 1 保德信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PGIM保德信第一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01-0008195-9  1 5000

2025-03-25

TPDV-114-除-379-20250325-1

全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撤銷假處分裁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全聲字第8號 聲 請 人 吳福慶 相 對 人 吳福來 上列當事人間撤銷假處分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聲請撤銷假處分裁定,徵收裁判費新臺幣1,000 元,此觀   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9第4 項第9 款自明。又聲請人經法院   限期補繳裁判費,逾期仍未繳納,即屬聲請之必備之程式不   備,難認其聲請為合法,應駁回聲請。 二、本件聲請人聲請撤銷假處分裁定事件未繳裁判費,本院於民   國114 年3 月7 日北院信民愛114 年度全聲字第8 號函命聲   請人於文到7 日內繳納,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聲請,此函已於   同年月13日合法送達予聲請人,詎聲請人迄未繳納裁判費乙   情,有該函暨送達證書、本院答詢表、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   查詢清單、繳費資料明細、收文收狀資料查詢清單等在卷可   稽,揆諸上開規定,聲請人聲請不合程式,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黃鈺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李心怡

2025-03-25

TPDV-114-全聲-8-20250325-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第三人聲請閱卷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98號 抗告人 即 聲 請 人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衍茂 代 理 人 王士瑜 上列抗告人就本院108 年度司字第240 號李明黎即馬來西亞商富 析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清算人與馬來西亞商富析資 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間指定簿冊保管人事件,聲請閱 覽卷宗,對於本院民國114 年3 月4 日所為之裁定提起抗告,未 據繳納裁判費,是依同年1 月1 日施行之新制(民事訴訟法第77 條之27之規定、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 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應徵裁判費為新臺幣1,500 元,茲依民 事訴訟法第495 條之1 第1 項準用第442 條第2 項規定,限抗告 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3 日內如數向本院繳納,毋得延誤,逾期即 駁回其抗告,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黃鈺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李心怡

2025-03-24

TPDV-114-聲-98-20250324-2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824號 原 告 即 反訴 被告 陳裕庭 朱永琪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陳昶安律師 劉威德律師 胡家瑄律師 被 告 即 反訴 原告 陳永翔 訴訟代理人 曾允斌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後五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壹萬伍仟捌佰 肆拾元,逾期不繳,即駁回其本訴。 反訴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後五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貳萬零捌 佰零伍元,逾期不繳,即駁回其反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按訴訟   標的價額繳納裁判費,此乃必備之程式;而原告之訴起訴不   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   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此觀民事訴訟法第   249 條第1 項但書第6 款自明。又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   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   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   後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同   法第77條之1 第2 項、第77條之2 復有明文。又本訴與反訴   之訴訟標的相同者,反訴不另徵收裁判費,雖為民事訴訟法   第77條之15第1 項所明定,惟所謂訴訟標的相同,係指經原   告或反訴原告主張並以原因事實特定後請求法院審判之實體   法上權利同一者而言,凡反訴主張之權利與本訴不同者,即   為不同之訴訟標的,應另徵收裁判費(最高法院98年度台抗   字第123 號裁定要旨參照)。   二、本訴部分:   原告陳裕庭、朱永琪即反訴被告(下合稱本件原告)於民國   113 年7 月11日起訴請求:㈠禁止被告於合夥關係存續期間   ,以其個人名義或其經營之銪昇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與裕乘股   份有限公司及鼎益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營事業相同、相   似之電漿、真空設備及量測分析儀器之代理、銷售業務;㈡   被告應給付合夥事業即裕乘股份有限公司及鼎益高新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新臺幣(下同)879 萬8,228 元,及自起訴狀繕   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核屬一訴   主張數項標的;且聲明第1 項顯非基於身分上權利有所主張   ,乃係著重於經濟利益而屬財產權訴訟,且既主張兩造間合   夥關係仍繼續存在,自涵蓋未來合夥關係存續期間該等事業   之禁止,諒與聲明第2 項已發生之損害賠償責任迥異,則按   其等主張及所提證據,無法審酌其等若因被告於合夥期間內   不為競業行為獲勝訴判決受有之客觀利益數額,是該訴訟標   的價額屬不能核定,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2規定,應以同   法第466 條所定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最高利益數額加1/10定之   ,是聲明第1 項應核定訴訟標的價額為165 萬元。其次,聲   明第2 項另因被告已為競業行為請求損害賠償共879 萬8,22   8 元部分,因與聲明第1 項係就被告將來競業行為禁止之主   張為不同訴訟標的,誠如前述,揆之前揭規定應合併計算訴   訟標的價額,是聲明第1 項至第2 項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1,   044 萬8,228 元(計算式:1,650,000 +8,798,228 =10,4   48,228),依舊法本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0萬3,960 元,扣減   原已繳納之第一審裁判費8 萬8,120 元,尚應再繳納1 萬5,   840 元(計算式:103,960 -88,120=15,840)。茲依首開   規定,限原告於本件裁定送達後5 日內,向本院補繳上述不   足額之裁判費,逾期不繳,即駁回原告之本訴。 三、反訴部分:     本件被告即反訴原告(下稱被告)於114 年1 月14日提起本   件反訴(見本院卷第41頁),請求本件原告應協同結算裕乘   股份有限公司至108 年5 月31日之合夥財產,但迄未繳納反   訴裁判費。本件原告於本訴係就被告將來競業行為(期間並   未確定)請求損害賠償及被告已為競業行為而請求損害賠償   共879 萬8,228 元,被告則係反訴請求結算合夥財產,足謂   本訴及反訴部分所主張之權利並不相同,訴訟標的亦非同一   ,揆諸首開要旨,自應分別徵收裁判費無訛。又被告請求本   件原告協同結算裕乘股份有限公司至108 年5 月31日之合夥   財產,顯非基於身分上權利有所主張,性質上自屬因財產權   而涉訟,又合夥財產尚待日後結算結果而定,無法審酌被告   若獲勝訴判決受有之客觀利益數額,是該訴訟標的價額屬不   能核定,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2規定,應以同法第466 條   所定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最高利益數額加1/10定之,是應核定   訴訟標的價額為165 萬元,此乃反訴部分訴訟標的價額,是   依同年月1 日施行之新制(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7之規定、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   額數標準),應徵第一審裁判費2 萬805 元,同依首開規定   ,限被告於本件裁定送達後5 日內,向本院補繳上述裁判費   ,逾期不繳,即駁回被告之反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黃鈺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 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李心怡

2025-03-24

TPDV-113-重訴-824-2025032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訴訟救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救字第2號 聲 請 人 鍾OO 兼 上一人 法定代理人 鍾彭OO 相 對 人 東京都保全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奧田実 上列當事人間因本院114 年度重勞訴字第1 號請求給付工資等事 件,聲請人聲請訴訟救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鍾OO關於新臺幣壹仟貳佰參拾捌萬捌仟捌佰零貳元部分准 予訴訟救助。 其餘聲請(即聲請人鍾OO關於加班費項目、聲請人鍾彭OO部 分)駁回。   理 由 一、按勞工或其遺屬因職業災害提起勞動訴訟,法院應依其聲請   ,以裁定准予訴訟救助。但顯無勝訴之望者,不在此限,勞   動事件法第14條第2 項定有明文。復因職業災害所提民事訴   訟,法院應依職業災害勞工聲請,以裁定准予訴訟救助。但   顯無勝訴之望者,不在此限,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第32條第   1 項同有明文。另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法院應依   聲請,以裁定准予訴訟救助。但顯無勝訴之望者,不在此限   ,民事訴訟法第107 條第1 項定有明文。所謂顯無勝訴之望   ,係指聲請訴訟救助之當事人所提起之訴或上訴,依其主張   之事實於法律上本無獲得勝訴之望,或其起訴或上訴為不合   法之情形而言(最高法院75年度台抗字第227 號、110 年度   台抗字第762 號裁定要旨參照)。又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   生活,且缺乏經濟信用,無籌措款項以支出訴訟費用之信用   技能而言(最高法院107 年度台聲字第419 號、108 年度台   聲字第146 號裁定要旨參照)。而聲請訴訟救助,依民事訴   訟法第109 條第2 項、第284 條規定,應提出能即時調查之   證據為釋明;如聲請人未提出證據,或依其提出之證據,未   能信其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主張為真實,即應將其聲請駁   回;是法院調查聲請人是否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專就聲請   人提出之證據為之,如聲請人並未提出證據,或依其提出之   證據,未能信其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主張為真實,即應將   其聲請駁回,並無派員調查之必要(最高法院107 年度台抗   字第468 號裁定要旨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鍾OO前受僱於相對人派駐於OOO 社區擔任保全,但相對人有未足額發給加班費之情形;   另其於民國112 年6 月27日提供勞務時經該社區住戶發現昏   迷倒地、全無意識而送往萬芳醫院急救,現仍昏迷不醒、全   身肢體癱瘓傷勢嚴重,需終日長期臥床,生活難以自理,並   由聲請人鍾彭OO(下與聲請人鍾OO合稱本件聲請人)向   本院112 年度監宣字第885 號聲請裁定聲請人鍾OO為受監   護宣告人、聲請人鍾彭OO任監護人,是其等均無資力支出   費用,爰依民事訴訟法第107 條、第109 條規定,聲請訴訟   救助等語。 三、經查:  ㈠就聲請人鍾OO關於除加班費項目新臺幣(下同)7 萬5,38   8 元外之不能工作薪資損失、看護費用、非財產上損害賠償   項目等共1,238 萬8,802 元部分,因依其主張係於執行勞務   過程中發病,且歸因於相對人長期令其負荷過重工作促發疾   病所致等語,此部分訴訟內容實屬職業災害提出之勞動訴訟   ,應符合得裁定准予訴訟救助等情,業經提出本院113 年4   月12日北院英家安112 年度監宣字第885 號公告與裁定確定   證明書、保全(監控)人員約定書、身分證影本、臺北市立   萬芳醫院委託財團法人臺北醫學大學辦理診斷證明書與秀傳   醫院診斷證明書,現場人員出勤記錄影本、員工所得明細、   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之認定參考指引、臺北市政府勞   動局勞資爭議調解紀錄等件以為釋明,核其起訴狀所載內容   尚須經法院調查辯論後始悉勝負結果,非顯無理由或顯無勝   訴之望之情形,是其此部分聲請核無不合,應予准許;雖其   民事聲請訴訟救助狀上僅以民事訴訟法第107 條、第109 條   為主張,但對本院依職權適用法律一事應不生影響,附此敘   明。  ㈡惟就聲請人鍾OO其餘加班費項目共7 萬5,388 元、聲請人   鍾彭OO請求部分,僅提出本院113 年4 月12日北院英家安   112 年度監宣字第885 號公告、身分證影本等件為佐。該等   資料輔以前開證據,至多僅能證明聲請人鍾OO現經本院11   2 年度監宣字第885 號宣告為受監護宣告之人、聲請人鍾彭   OO則為監護人等事實,尚與本件聲請人名下有無不動產、   存款等財產與是否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信用者一事要屬有   間,聲請人鍾彭OO也非聲請人鍾OO之「遺屬」或本件相   對人勞工,與勞動事件法第14條第2 項要件不合。又聲請人   鍾OO名下登記有不動產且前有營利所得及薪資所得,聲請   人鍾彭OO名下亦登記有畸零地與利息所得,其等均非中低   收入戶與低收入戶乙節,有其等低收入戶與中低收入戶資料   查詢結果、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等附卷可參;   復據本院112 年度監宣字第885 號裁定所示財產狀況、亦有   數名親友等情況下,是否毫無籌措本件其餘訴訟標的金額裁   判費之經濟上信用及能力,實屬可議。本件聲請人既未提出   其他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於支付自己或共同生活之家   屬所須之生活費後,有不能支出訴訟費用且無籌措款項以支   出訴訟費用之信用能力,揆諸首揭說明,此部分聲請即無從   准許,應予駁回。 四、爰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黃鈺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李心怡

2025-03-24

TPDV-114-救-2-20250324-1

勞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訴字第441號 上訴人 即 原 告 吳仁良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張震宇間因本院113 年度勞訴字第441 號 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於民國114 年3 月16日提起上訴到院 ,是應依同年1 月1 日施行之新制(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7之規 定、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 額數標準)計算第二審裁判費。查本件上訴人即原告係就第一審 敗訴部分全數提起上訴,本件上訴利益即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 (下同)52萬元,又其中無法工作、喪失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 公司職業、長期經營之下屬利益與客戶利益,受有3 個月薪資損 失及其工作實已擔任處長職務,本得預期擔任處長利益而具客觀 確定性,卻遭強行掠奪,受有相當於3 個月薪資差額損失請求項 目共27萬元部分,因其主張之請求權基礎要無得依勞動事件法第 12條暫免徵收裁判費規定之適用,是應徵第二審裁判費1 萬440 元,未據上訴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 條第2 項規定,限 該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後5 日內如數向本院繳納,毋得延誤,逾 期即駁回其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黃鈺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李心怡

2025-03-24

TPDV-113-勞訴-441-20250324-2

重勞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工資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重勞訴字第1號 原 告 鍾OO 兼 上一人 法定代理人 鍾彭OO000000000000000 上列原告與被告東京都保全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給付工資等事件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後五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壹萬壹仟壹佰 肆拾伍元,逾期未繳納,即駁回原告鍾彭OO部分及原告鍾OO 就加班費項目之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按訴訟   標的價額繳納裁判費,此乃必備之程式;而原告之訴起訴不   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   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此觀民事訴訟法第   249 條第1 項但書第6 款自明。另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   其價額合併計算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 第1 項本文亦有   明文。復主觀之訴之合併,如各原告一起起訴、一起上訴,   並一起繳交裁判費,縱為普通之共同訴訟,法並無禁止合併   計算訴訟標的價額及訴訟費用之規定;惟普通共同訴訟,雖   係於同一訴訟程序起訴或應訴,但共同訴訟人與相對人間乃   為各別之請求,僅因訴訟便宜而合併提起訴訟,俾能同時辯   論及裁判而已,係單純之合併,其間既無牽連關係,又係可   分,依民事訴訟法第55條共同訴訟人獨立原則,由共同原告   所提起或對共同被告所提起之訴是否合法,應各自判斷,互   不影響,其中一人之行為或他造對於共同訴訟人中一人之行   為及關於其一人所生之事項,其利害不及於他共同訴訟人。   各共同訴訟人間之訴訟標的之金額或價額,應各自獨立,亦   得合併加計總額核定訴訟費用,予共同訴訟人選擇,避免有   因其一人不分擔訴訟費用而生不當限制他共同訴訟人訴訟權   之虞,並與普通共同訴訟之獨立原則有違(最高法院98年度   台聲字第1196號、110 年度台抗字第194 號裁定要旨參照)   。復因給付工資、退休金或資遣費涉訟,勞工起訴暫免徵收   裁判費三分之二,同觀勞動事件法第12條第1 項亦悉。 二、經查,原告鍾OO、鍾彭OO(下合稱本件原告)於民國11   3 年12月17日一同起訴,又兩造前曾經臺北市政府進行勞資   爭議調解不成立乙節,有勞資爭議調解紀錄附卷足參,屬勞   動事件法第16條第1 項第1 款之情形,故其等起訴於程序上   自屬有據。又原告鍾OO現為受監護宣告人而由原告鍾彭OO任 其監護人,是本件乃原告鍾彭OO代表原告鍾OO行訴   訟行為,其等應係合併計算裁判費之意。職是,就原告鍾OO 加班費項目新臺幣(下同)7 萬5,388 元部分,以及原告   鍾彭OO請求被告給付非財產上損害賠償100 萬元,既經本   院駁回訴訟救助聲請,是本件原告現應繳納裁判費部分之訴   訟標的金額共107 萬5,388 元,原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1 萬   1,692 元,惟加班費項目部分得暫免徵收裁判費2/3 ,以比   例計算此等項目第一審裁判費為820 元(計算式:75,388÷   1,075,388 × 11,692≒820 ,元以下均四捨五入),得暫免   徵收第一審裁判費2/3 即547 元(計算式:820 × 2 ÷ 3 ≒   547 ),而應暫先繳納273 元,加計原告鍾彭OO部分比例   之第一審裁判費1 萬872 元後(計算式:11,692-820 =10   ,872),共應先繳納1 萬1,145 元裁判費(計算式:10,872    +273=11,145)。茲依首揭規定,限本件原告於本件裁定   送達後5 日內,向本院補繳上述不足額之裁判費,逾期不繳   ,即駁回其等部分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黃鈺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李心怡

2025-03-24

TPDV-114-重勞訴-1-2025032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