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停止審判

共找到 222 筆結果(第 201-210 筆)

交易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過失重傷害等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交易字第130號 公 訴 人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周素月女 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輔 佐 人 李茹蓉 選任辯護人 陳佳鴻律師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 第550號、113年度調偵字第13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停止審判。 理 由 一、按被告因精神或其他心智障礙,致不解訴訟行為意義或欠缺 依其理解而為訴訟行為之能力者,應於其回復以前停止審判 ,刑事訴訟法第294條第1項定有明文;憲法第16條所規定人 民之訴訟權,包括確保人民有受公平審判之權利,即刑事被 告依正當法律程序要求,享有充分之防禦權(含應訴、聽審 、辯論),俾受公平審判之保障。而所謂充分之防禦權,自 須以被告於訴訟上得為有效訴訟行為之能力為前提,即以被 告於訴訟程序進行中,有防禦自己利益之記憶力、專注力、 語言表達能力。 二、經查,被告李周素月因涉犯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 訴,然被告於該案所涉之交通事故後,業已罹患失智症,先 後於民國112年12月29日、113年7月2日經長庚醫療財團法人 基隆長庚醫院診斷認為:「意識不清,言語表達困難,需專 人24小時照護」等語、「因意識不清,言語表達困難,手腳 僵硬無法行走,失智評估量表(CDR)2分,需專人24小時照護 ,無工作能力」等語,有該院出具之診斷證明書存卷可查, 亦於113年6月27日取得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證明(重度),有 前揭證明書之影本在卷可按,堪可認定被告現已有因精神或 其他心智障礙,致不解訴訟行為意義或欠缺依其理解而為訴 訟行為之能力之情形,其無能力理解法庭之審問,欠缺為訴 訟行為之能力,為確保被告之訴訟權益,爰依刑事訴訟法第 294條第1項之規定,就其被訴部分,在其回復以前停止審判 。 三、至同案被告陳宗甫部分,業經本院裁定改行簡易判決處刑程 序並另行審結,附此敘明。 四、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4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5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李謀榮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5  日 書記官 陳維仁

2024-10-25

KLDM-113-交易-130-20241025-1

金上重更一
臺灣高等法院

銀行法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金上重更一字第6號 上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邱清水 上列上訴人因銀行法等案件,不服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02年度金 重訴字第1號、102年原金重訴字第1號,中華民國104年10月7日 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01年度偵字第380 0、1089、3596、10396號及追加起訴案號:102年度偵字第2209 、2210、2211、2212、2213、2214、2215、2216號及移送併辦: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05年度偵字第1832、1833、1913號、臺灣 新竹地方檢察署105年度偵字第1021號),提起上訴,經判決後 ,由最高法院發回更審,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邱清水部分撤銷。 邱清水部分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鍾丁豊與蘇庭寬、陳宗裕與黃志明出於共同 未經許可,經營銀行收受存款業務及違反多層次傳銷管理辦 法之犯意聯絡,渠等均明知印尼「普特國際能源開發基金」 形式名義上係以發給證券投資信託憑證方式對外招募不特定 投資人投入資金,以從事能源開發,然實質運作上係以多層 次傳銷模式,招募參加人加入多層次傳銷事業,且參加者取 得佣金、獎金或其他經濟利益,主要係基於介紹他人加入, 而非基於其所推廣或銷售商品或勞務之合理市價,且渠等亦 均明知本質為多層次傳銷事業之「普特國際能源開發基金」 於實施前,並未依多層次傳銷管理辦法備妥文件資料向公平 交易委員會報備。先由蘇庭寬於民國00年00月間引進印尼「 普特國際能源開發基金」在國內招募不特定投資人後,並吸 收鍾丁豊、陳宗裕、黃志明為多層次傳銷事業之下線,其經 營模式為:以美金1元為1BV(以1美金兌換成新台幣32元為 計算單位),參加人投資金額分為1000BV(侯爵會員)、20 00BV(伯爵會員)、3000BV(公爵會員),每月可依投資金 額分別獲取7.5%、8.5%、10%之分紅,累計18個月到期即可 分別獲利135%、153%、180%,藉由遠超過市場行情之暴利, 吸收不特定人所交付之資金,而從事收受存款業務,另上開 吸金方式又有3種介紹獎金制度,第1種為推廣獎金,即投資 人成為普特國際能源開發基金會員後,即取得推薦資格,可 以推薦第三人成為下線,而推薦人可以取得其直接推薦參與 投入資金下線的投資金額10%,作為直接推薦立即獎金。第2 種獎金制度則為組織獎金(俗稱對碰),即每個參與者可以 將他推薦的下線分為左線及右線,每個月視左線及右線當月 推展的新業績金額何者為低,以低者為標準計算組織獎金分 別為10%、12%、15%(最低門檻為左右線下線吸收資金金額 各有1000BV)。第3種獎金係團隊獎勵,即依總下線吸收資 金金額達25萬、50萬、70萬BV時,再發給2萬美金團隊獎勵 。鍾丁豊與蘇庭寬、黃志明、陳宗裕謀議既定,即著手開始 吸收下線與資金,在桃園縣、高雄市、臺南市等地區,展開 多場說明會,而被告邱清水與何政蓉、梁信民、楊雅惠、魏 以慈、鄭博文、曾楊美英、曾添郎、張崑宗、林鎮豐、徐豫 新、書燕翔、王金陽、駱玫秀、楊惠雯、林幸吉、周陽銘、 孫宜蓁、翁明孜、蔡源澤、楊喬雯、陳思怡、吳佩欣、張錫 聰等人透過管道知悉上開可獲得暴利之吸金方案後,竟因貪 圖暴利,與蘇庭寬、黃志明、陳宗裕、鐘丁豊4人基於未經 許可從事收受存款業務之犯意聯絡,除自己依上開「投資」 規則交付資金予自己之上線外,復利用自己之人脈,遊說週 遭親友將現金交付予蘇庭寬集團,藉以賺取上開獎金,致邱 添金等民眾為尋求上開蘇庭寬等人許諾之高利而紛紛依上開 吸金方案,交付現金予蘇庭寬以及其下線,迄000年0月間, 該吸金方案無法再支付利息予各投資人止,共計收得美元1 億610萬6000元(約合新臺幣33億9539萬2000元)。因認邱 清水違反銀行法第29條第1項之規定,應依同法第125條第1 項規定論處等語。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公訴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 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定有明文。 三、經查:邱清水因違反銀行法等案件,經原審諭知無罪之判決 ,檢察官不服原判決,於104年11月2日在法定期間內提起第 二審上訴,繫屬於本院,經本院105年度原金上重訴字第1號 判決後,被告、檢察官均不服提起第三審上訴,經最高法院 以107年度台上字第6號判決撤銷發回,由本院以108年度金 上重更一字第18號審理中,期間邱清水因疾病不能到庭,經 本院裁定停止審判,有本院裁定、聯新國際醫院函文在卷可 參(見本院111年度他調字第2號卷第5至6、15、21、25頁) 。嗣被告於112年11月27日死亡,有其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 全戶戶籍資料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5頁),原審未及審酌 ,自有未合,依上開說明,應由本院將原判決關於邱清水部 分予以撤銷改判,並不經言詞辯論,而諭知公訴不受理判決 。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9第1項前段、第364條、第303條 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4  日 刑事第二十四庭審判長法 官 宋松璟 法 官 姜麗君 法 官 鄭昱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劉靜慧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2024-10-24

TPHM-113-金上重更一-6-20241024-1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偽造文書等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508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力齊 上列被告因偽造文書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95年度調偵字 第198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免訴。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陳力齊(原名陳文得、陳威郢)係設於 新竹市○○路0段000號2樓華亞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亞公司 )之負責人,華亞公司於民國93年9月24日,向國泰世華商 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泰世華商業銀行)申請短期擔 保貸款及短期貸款,貸款之額度為新臺幣(下同)2,900萬 元,華亞公司除提供900萬元之定期存單為擔保外,並與國 泰世華商業銀行簽定綜合授信約定書、墊付國內票款約定條 款,其中國內應收帳款融資借款契約,雙方約定華亞公司在 該約定書有效期間內,得隨時交付應受帳款債權資料予國泰 世華商業銀行,供國泰世華商業銀行於承購華亞公司對其國 內特定買受人基於繼續性買賣契約或其他債權契約而得向該 特定買受人請求於一定清償日給付一定金額之應收帳款債權 後,融資貸款予華亞公司。惟華亞公司自00年00月間起因資 金周轉不靈,需款孔急,被告竟基於行使偽變造私文書、明 知為不實事項而填製會計憑證及詐欺取財之概括犯意,於93 年12月21日起至94年3月22日之期間內,連續於附表申請授 信日期所示前之不詳時間,在華亞公司或不詳處所,自行偽 造買受廠商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等(下稱交通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資訊組等系所(下稱清華大學)所出 具向華亞公司訂單上所載採購日期、貨品數量及金額等內容 ,而連續偽造私文書,並將偽造後之上開訂單即據以填製內 容不實之統一發票會計憑證,被告並將所偽造之不實採購日 期、貨品數量及金額等內容,登載在華亞公司出具之出貨單 上,其後,被告即連續於附表所示各申請授信日期,檢具附 表所示偽造訂單及其所登載不實之統一發票、送貨單文件, 逕送予國泰世華商業銀行法人金融部新竹區域中心(設於新 竹市○○路000號)審核,申請授信貸款,而行使上開偽變造 私文書,致國泰世華商業銀行承辦人員信以為真,誤認如附 表所示買受廠商交通大學、清華大學確有向華亞公司購買如 各該訂單所示數量及金額之貨品,因而陷於錯誤,同意承購 附表所示各筆應收帳款,並先後核撥如附表所示各該核貸金 額至華亞公司在該企業金融中心開設之帳戶內,足生損害於 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及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國泰世華商業銀 行總計因被告所為上開行為,陷於錯誤而核貸1,650萬元予 陳力齊。嗣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因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屆期之 應收帳款,未按期支付,經向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查證後, 始知交通大學、清華大學自00年00月間,已未與華亞公司有 交易往來,進而查悉上情。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216條、215 條之行使業務上登載不實文書罪嫌、商業會計法第71條第1 款及第5款之明知不實之事項,而填製會計憑證或記入帳冊 ,並以不正當之方法,使會計事項或財務報表發生不實之結 果罪嫌,並經公訴檢察官當庭補充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 取財罪嫌、刑法第210條、第216條之行使偽造私文書罪嫌等 語。 二、法律適用之說明:  ㈠新舊法比較:  ⒈被告行為後,關於追訴權時效之規定,經過2次修正,分別為 94年2月2日修正公布、95年7月1日施行之刑法第80條、第83 條,及108年12月31日修正公布、109年1月2日施行之刑法第 83條;參酌刑法施行法第8條之1規定:「於中華民國94年1 月7日刑法修正施行前,其追訴權或行刑權時效已進行而未 完成者,比較修正前後之條文,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規定 。於108年12月6日刑法修正施行前,其追訴權或行刑權時效 已進行而未完成者,亦同。」,故於新法施行後,即應適用 上開新法規定,為新舊法之比較。  ⒉修正前刑法第80條第1項第2款及第2項規定:「追訴權,因左 列期間內不行使而消滅:...二、3年以上10年未滿有期徒刑 者,10年。」、「前項期間自犯罪成立之日起算。但犯罪行 為有連續或繼續之狀態者,自行為終了之日起算。」;修正 後刑法第80條第1項第2款及第2項規定:「追訴權,因下列 期間內未起訴而消滅:...二、犯最重本刑為3年以上10年未 滿有期徒刑之罪者,20年。」、「前項期間自犯罪成立之日 起算。但犯罪行為有繼續之狀態者,自行為終了之日起算。 」  ⒊修正前刑法第83條規定:「(第1項)追訴權之時效,如依法 律之規定,偵查、起訴或審判之程序,不能開始或繼續時, 停止其進行。(第2項)前項時效停止,自停止原因消滅之 日起,與停止前已經過之期間,一併計算。(第3項)停止 原因繼續存在之期間,如達於第80條第1項各款所定期間4分 之1者,其停止原因視為消滅。」;94年2月2日修正公布、9 5年7月1日施行之刑法第83條規定:「(第1項)追訴權之時 效,因起訴而停止進行。依法應停止偵查或因犯罪行為人逃 匿而通緝者,亦同。(第2項)前項時效之停止進行,有下 列情形之一者,其停止原因視為消滅:一、諭知公訴不受理 判決確定,或因程序上理由終結自訴確定者。二、審判程序 依法律之規定或因被告逃匿而通緝,不能開始或繼續,而其 期間已達第80條第1項各款所定期間4分之1者。三、依第1項 後段規定停止偵查或通緝,而其期間已達第80條第1項各款 所定期間4分之1者。(第3項)前二項之時效,自停止原因 消滅之日起,與停止前已經過之期間,一併計算。」;108 年12月31日修正公布、109年1月2日施行之刑法第83條規定 :「(第1項)追訴權之時效,因起訴而停止進行。依法應 停止偵查或因犯罪行為人逃匿而通緝者,亦同。(第2項) 前項時效之停止進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停止原因視為 消滅:一、諭知公訴不受理判決確定,或因程序上理由終結 自訴確定者。二、審判程序依法律之規定或因被告逃匿而通 緝,不能開始或繼續,而其期間已達第80條第1項各款所定 期間3分之1者。三、依第1項後段規定停止偵查或通緝,而 其期間已達第80條第1項各款所定期間3分之1者。(第3項) 前二項之時效,自停止原因消滅之日起,與停止前已經過之 期間,一併計算。」  ⒋衡以修正後之刑法第80條第1項第2款將法定刑為3年以上10年 未滿有期徒刑之罪,其追訴權期間自10年延長為20年;且第 2次修正後之刑法第83條第2項第2款將延長追訴權期間比例 自4分之1修正為3分之1,是修正後之追訴權期間較長,則行 為人被追訴期限較久,對行為人較為不利,經比較新舊法結 果,以94年2月2日修正公布、95年7月1日施行前之刑法第80 條、第83條之規定較有利於被告,自應適用修正前之規定。 ㈡按時效已完成者,應諭知免訴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 之,刑事訴訟法第302條第2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次 按追訴權期間,自犯罪成立之日起算。但犯罪行為有連續或 繼續之狀態者,自行為終了之日起算;追訴權之時效,如依 法律之規定,偵查、起訴或審判之程序,不能開始或繼續時 ,停止其進行;其時效停止,自停止原因消滅之日起與停止 前已經過之期間,一併計算;停止原因繼續存在之期間,如 達於追訴權時效期間4分之1時,其停止原因視為消滅,修正 前刑法第80條第2項、第83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依法律之 規定,審判之程序不能開始或繼續者,指審判程序之所以不 能開始,或開始後之所以不能繼續進行,係因法律規定之原 因或事由,包括刑事訴訟法第294條第2項「被告因疾病不能 到庭者,應於其能到庭以前停止審判」,致審判程序不能開 始或繼續之情形在內。再所謂追訴權,係對行刑權而言,應 指形式的刑罰權,包括偵查、起訴及審判權在內,若已實施 偵查,此時追訴權既無不行使之情形,自不生時效進行之問 題;案經提起公訴或自訴,且在審判進行中,此時追訴權既 無不行使之情形,自不發生時效進行之問題,最高法院82年 度第10次刑事庭會議決議、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138號解釋 可供參考。另檢察官偵查終結後,至案件繫屬法院之期間, 因此時追訴權並未行使,時效仍應繼續進行。 三、經查:  ㈠被告因偽造文書等案件,經法務部調查局新竹調查站移送臺 灣新竹地方檢察署偵查後,於96年9月26日提起公訴,並於9 6年9月29日繫屬本院,案列96年度訴字第660號。而經檢察 官囑託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至被告居所詢問:被告無 法言語,無任何表情,無法接受訊問,行動需要其父親扶持 才能行動,整天呈昏睡狀況,於偵查中即因上開疾病而無法 到庭應訊;嗣被告因難治型精神分裂症就診,病情有持續幻 聽及妄想合併憂鬱症狀,使用兩種以上抗精神病藥物且合併 抗憂鬱劑治療下,症狀仍持續(人際互動、溝通等功能均受 影響),因病情持續,恐影響現實感及應訊能力,預計病情 之改善機會低,其持續之被監視妄想,則可能影響到庭應訊 之能力,而有因疾病不能到庭之情形,經本院於98年2月5日 依刑事訴訟法第294條第2項裁定停止審判,並改分99年度他 調字第2號列管等情,有本案起訴書及本院前開停止審判之 裁定、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95年6月16日嘉檢慎平95受託詢 問19字第014666號函暨其所附訊問筆錄、國防部醫學院三軍 總醫院97年3月31日院三醫勤字第0970004620號函、97年9月 10日院三醫勤字第0970013677號函及98年1月5日院三醫勤字 第0980000018號函暨其所附被告自92年間起至97年7月30日 止就診之病歷資料在卷可查。  ㈡關於追訴權時效之計算: ⒈追訴權時效自被告行為終了日即94年3月22日起算。 ⒉被告被訴罪名分別為刑法第216條、215條之行使業務上登載 不實文書罪、修正前商業會計法第71條第1款及第5款之明知 不實之事項,而填製會計憑證或記入帳冊,並以不正當之方 法,使會計事項或財務報表發生不實之結果罪、修正前刑法 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取財罪、刑法第210條、第216條之行使 偽造私文書罪,最高法定刑分別為有期徒刑3年、5年、5年 、5年,其追訴權時效期間,依修正前刑法第80條第1項第2 款規定,均為10年。 ⒊本件經法務部調查局新竹調查站於94年4月11日詢問檢舉人而 開始偵查,迄本院98年2月5日裁定停止審判間,既為偵查、 審判程序進行中,即無追訴權不行使之情,尚不生時效進行 之問題,故應予加計。  ⒋至檢察官於96年9月26日提起公訴至96年9月29日繫屬本院之 期間(下稱訴訟繫屬前期間),檢、警在此期間內事實上未 對被告有任何偵查作為,而該期間長短,每繫於行政程序、 效率高低決定,為免行政程序冗長或相關人員輕忽、怠惰, 導致期間無謂增長,直接損害被告在追訴權時效之權益,應 不生依法律規定偵查、起訴或審判程序不能開始或繼續之情 形,則該段訴訟繫屬前期間內追訴權時效應繼續進行(最高 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3579號判決意旨參照)。 ⒌被告因疾病不能到庭而停止進行之追訴權期間應為2年6月。 ⒍綜上,犯罪時效期間應自被告行為終了日即94年3月22日起算 12年6月(時效10年+2年6月),加上時效並未不行使之3年9 月又25日(即94年4月11日開始偵查日至98年2月5日本院裁 定停止審判日),但其中訴訟繫屬前期間之3日,因時效仍 應進行,故予扣除,是本件追訴權時效應於110年7月13日即 已完成而消滅。 四、綜上所述,被告雖因疾病未能到庭,然其被訴之罪追訴權時 效既已完成,被告被訴之上開犯罪,依法應為免訴之判決, 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免訴之諭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2條第2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2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賴淑敏                     法 官 黃嘉慧                    法 官 王靜慧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3  日 書記官 林曉郁 附表: 編號 申請授信日期 申請授信金額(新臺幣) 被害人 變造之採購單編號 明知為不實事項而填製之統一發票號碼、發票日及金額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核貸金額 登載不實之出貨單 備註 1 93年12月21日 2,900,000元 國立交通大學 Z00000000000000 CZ00000000/93年12月17日/285,500元 1,200,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 96交查78,44-45頁 Z00000000000000 CZ00000000/93年12月15日/431,78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46-47頁 Z00000000000000 CZ00000000/93年12月16日/756,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48-49頁 Z00000000000000 CZ00000000/93年12月9日/119,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 96交查78,50-51頁 2 93年12月24日 2,900,000元 國立清華大學 Z00000000000000 CZ00000000/93年12月20日/1,096,000元 1,800,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53-54頁 Z00000000000000 CZ00000000/93年12月20日/447,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55-56頁 Z00000000000000 CZ00000000/93年12月17日/800,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57-58頁 3 93年12月30日 2,900,000元 國立交通大學 Z00000000000000 CZ00000000/93年12月25日/670,000元 2,400,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60-61頁 Z00000000000000 CZ00000000/93年12月24日/617,4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55-56頁 Z00000000000000 CZ00000000/93年12月24日/681,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64-65頁 Z00000000000000 CZ00000000/93年12月22日/583,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66-67頁 Z00000000000000 CZ00000000/93年12月22日/495,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68-70頁 4 93年12月31日 2,900,000元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交通大學 Z00000000000000 CZ00000000/93年12月28日/358,275元 3,260,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7、12、72-73頁 Z00000000000000 CZ00000000/93年12月29日/376,942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7、13、74-76頁 Z00000000000000 CZ00000000/93年12月30日/583,5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7、14、77-79頁 Z00000000000000 CZ00000000/93年12月30日/384,42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7、10、15、80-81頁 Z00000000000000 CZ00000000/93年12月9日/617,4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82-83頁 Z00000000000000 CZ00000000/93年12月10日/670,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84-85頁 Z000000000000000 CZ00000000/93年12月15日/644,07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86-88頁 Z00000000000000 CZ00000000/93年12月29日/617,4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89-90頁 5 94年1月12日 2,900,000元 國立清華大學 Z00000000000000 DZ00000000/94年1月6日/313,300元 4,000,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 96交查78, 7、22、93-94頁 Z00000000000000 DZ00000000/94年1月5日/527,4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7、23、95-96頁 Z00000000000000 DZ00000000/94年1月7日/633,6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7、24、97-98頁 Z00000000000000 DZ00000000/94年1月7日/510,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7、25、100-102頁 Z00000000000000 DZ00000000/94年1月10日/558,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 96交查78, 7、26、103-104頁 Z00000000000000 DZ00000000/94年1月10日/643,5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7、27、105-106頁 Z00000000000000 DZ00000000/94年1月10日/816,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8、28、000-0000頁 Z00000000000000 DZ00000000/94年1月10日/335,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8、29、109-110頁 Z00000000000000 DZ00000000/94年1月10日/411,6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8、30、111-112頁 Z00000000000000 DZ00000000/94年1月11日/272,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 96交查78, 8、00000-000頁 6 94年2月3日 2,900,000元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交通大學 Z000000000000000 DZ00000000/94年1月25日/670,000元 3,600,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 96交查78, 8、32、116-117頁 Z00000000000000 DZ00000000/94年1月29日/575,3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8、33、118-119頁 Z00000000000000 DZ00000000/94年1月31日/697,5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8、34、120-122頁 Z00000000000000 DZ00000000/94年1月21日/681,5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 123-125、214 頁 Z00000000000000 DZ00000000/94年1月27日/440,1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126-127、215 頁 Z00000000000000 DZ00000000/94年2月1日/806,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 96交查78, 128-129、頁 Z00000000000000 DZ00000000/94年2月1日/708,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130-132頁 7 94年3月9日 2,900,000元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交通大學 Z00000000000000 DZ00000000/94年2月25日/632,500元 2,740,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8、、134-137頁 Z00000000000000 DZ00000000/94年2月5日/802,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8、、138-139頁 Z00000000000000 DZ00000000/94年2月5日/548,5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8、、140-141頁 Z00000000000000 DZ00000000/94年2月14日/637,2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142-144、頁 Z00000000000000 DZ00000000/94年2月15日/410,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145-146、頁 Z00000000000000 DZ00000000/94年2月15日/360,5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147-148、頁 Z00000000000000 DZ00000000/94年2月17日/411,6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149-150頁 8 94年3月22日 2,900,000元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交通大學 Z00000000000000 EZ00000000/94年3月16日/802,500元 3,000,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8、、152-153頁 Z00000000000000 EZ00000000/94年3月17日/253,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8、、154-155頁 Z00000000000000 EZ00000000/94年3月2日/391,2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0 96交查78, 156-157頁 Z00000000000000 EZ00000000/94年3月9日/594,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158-160、頁 Z00000000000000 EZ00000000/94年3月14日/659,1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161-162、頁 Z00000000000000 EZ00000000/94年3月15日/516,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163-164、頁 Z00000000000000 EZ00000000/94年3月16日/574,000元 被告同時檢附華亞公司出貨單編號TZ0000000000 96交查78, 165-166頁 ⑴被告偽造發票金額共計32,886,869元⑵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受被告詐欺而准予核貸之金額共計16,500,000元

2024-10-22

SCDM-113-訴-508-20241022-1

簡上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303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張簡裕軒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詐欺等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3年6月28 日所為113年度簡字第1212號第一審刑事簡易判決(偵查案號:11 1年度偵字第23427號),提起上訴,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認 不應適用簡易程序,改依通常程序審理,並自為第一審判決如下 : 主 文 原判決撤銷。 本件公訴不受理。 未扣案偽造之「御廷法律事務所」在職證明書上「御廷法律事務 所」印文壹枚沒收。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張簡裕軒(原名:張簡復中)前於民國10 8年間,因詐欺、違反律師法等案件,經本院判處有期徒刑6 月確定,於109年6月15日易科罰金執行完畢,復於109年間 ,因詐欺、偽造文書、違反律師法等案件,經臺灣臺南地方 法院判處有期徒刑3月、4月、5月、6月確定,經定應執行刑 後,於110年11月24日因易科罰金執行完畢。詎仍不知悔改 ,明知其並非輔仁大學學校財團法人輔仁大學(下稱輔仁大 學)法律系博士班之學生,且並無於98年9月1日至110年11月 12日在「御廷法律事務所」法務部門擔任法務長一職、於11 0年9月及10月間在「晶品法律事務所」擔任所長特助一職等 經歷,為謀能進入告訴人億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址設高雄 市○○區○○街0號)擔任法務人員一職,竟意圖為自己不法之 利益,基於詐欺得利之犯意,先於110年10月3日前某時,在 1111人力銀行之履歷表應徵備註欄填寫「工作中,目前律師 事務所擔任法務主任」,另在其自傳欄中記載「目前任職於 晶品法律事務所擔任所長特助一職」等不實內容,並於110 年10月3日主動將前開履歷表透過1111人力銀行系統寄至告 訴人公司人事部門員工之郵件信箱(tt9120000000il.com), 表示欲應徵告訴人公司法務人員,經告訴人同意安排被告面 試,被告即承前詐欺之犯意及行使偽造特種文書之犯意,於 110年11月12日前某時,偽造屬特種文書性質之「御廷法律 事務所」在職證明書,用以表示被告曾任職於「御廷法律事 務所」(負責人:許進來、任職日期:98年9月12日至110年1 1月12日、服務部門:法務部門、職稱:法務長,下稱本件 在職證明書),並於110年10月7日某時至告訴人公司面試時 ,向負責面試之告訴人公司人員佯稱其當時係任職於「御廷 法律事務所」,同時就讀於輔仁大學法律系博士班云云,復 於110年11月13日前提出輔仁大學法律系博士班學生證影本 、偽造之本件在職證明書而行使之,以此方式對告訴人施用 詐術,致告訴人公司及負責面試人員均陷於錯誤,誤認被告 具有輔仁大學法律系博士班學籍、於「御廷法律事務所」擔 任法務長、於「晶品法律事務所」擔任所長特助等相關學經 歷,而同意聘用被告擔任法務人員一職,被告並於110年11 月13日至告訴人公司正式上班,而足生損害於告訴人及在職 證明書表彰特定資格之正確性。嗣於111年2月至5月間,被 告因多次請公傷假而無法如期完成工作,遂於111年5月20日 口頭請辭,然經告訴人察覺有異,並搜尋網路資料,始發現 被告前因於104年至106年間,因向他人偽稱係晶品法律事務 所之律師而涉犯詐欺、違反律師法等案件並經法院判決確定 ,且被告業於000年0月間遭輔仁大學法律系博士班開除學籍 ,並查無「御廷法律事務所」之任何資料,始查悉上情,因 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39條第2項之詐欺得利罪及同法第216條 、第212條之行使偽造特種文書罪嫌。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公訴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 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本件上訴人即被告張簡裕軒因詐欺等案件,經原審法院於 113年6月28日日以113年度簡字第1212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 月,併科罰金新臺幣22萬元,並諭知未扣案偽造之「御廷法 律事務所」在職證明書上「御廷法律事務所」印文1枚、「 御廷法律事務所」印章1顆均沒收。嗣因被告不服原判決, 於113年7月17日提起上訴,有其所提刑事聲明上訴狀上之本 院收文戳章可證。惟被告提起上訴後,已於113年10月8日死 亡,有被告之戶役政個人戶籍資料查詢結果在卷可稽,原審 未及審酌上情,逕對被告為實體有罪之判決,容有未洽,爰 由本院合議庭撤銷原判決,適用通常訴訟程序自為第一審判 決,並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三、沒收:  ㈠違禁物或專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第38條第2項、第3 項之物、第38條之1第1項、第2項之犯罪所得,因事實上或 法律上原因未能追訴犯罪行為人之犯罪或判決有罪者,得單 獨宣告沒收。刑法第40條第2項定有明文。對於因事實上或 法律上原因未能追訴犯罪行為人之犯罪或判決有罪者,例如 犯罪行為人因死亡、曾經判決確定、欠缺責任能力等事由受 不起訴處分或不受理、免訴、無罪判決者;或因罹患疾病不 能到庭而停止審判者及受有罪判決之免刑判決者,均可單獨 宣告沒收之。是若於起訴後始因事實上或法律上之原因,而 無法為被告有罪之判決,或雖不能證明被告犯罪,但檢察官 聲請沒收者為違禁物或專科沒收之物時,亦非不得為單獨宣 告沒收(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3580號判決意旨參照) 。  ㈡按刑法第219條規定,偽造之印章、印文或署押,不問屬於犯 人與否,沒收之,係採義務沒收主義,凡偽造之印章、印文 或署押,不論是否屬於犯人所有,苟不能證明業已滅失,均 應依法宣告沒收(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1310號判決意旨 可資參照)。次按被告持以行使之偽造文書,既已交付他人 收受,則該物非屬被告所有,除該偽造文書上之偽造署押應 依刑法第219條予以沒收外,即不得再對該文書諭知沒收( 最高法院43年台上字第747號判例要旨可參)。查檢察官已 於起訴書聲請對被告偽造之印文宣告沒收,而被告偽造之表 示「御廷法律事務所」在職證明書1紙,經被告交付告訴人 ,已非屬被告所有,不予宣告沒收,然而其上偽造之「御廷 法律事務所」之印文1枚,屬偽造之印文,爰依刑法第219條 規定宣告沒收。 四、末按適用簡易判決處刑之案件,所科之刑以宣告緩刑、得易 科罰金之有期徒刑及拘役或罰金為限,此觀刑事訴訟法第44 9條第3項規定甚明。又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3項規定, 對於簡易判決之上訴,準用同法第三編第一章及第二章之規 定。是管轄第二審之地方法院合議庭受理簡易判決上訴案件 ,應依通常程序審理。其認案件有刑事訴訟法第452條所定 第一審應適用通常程序審判而不得適用簡易程序審判之情形 者,應撤銷原簡易判決,逕依通常程序為第一審判決(參最 高法院92年度台非字第352號刑事判決意旨)。查被告上開 被訴詐欺得利罪及行使偽造特種文書部分,應諭知不受理之 判決,已不符合得為簡易判決處刑之情形,是本院除撤銷原 判決外,並逕行改依通常程序自為第一審之判決。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452條、 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364條、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1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明慧 法 官 林育丞   法 官 黃則瑜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1  日 書記官 王珮綺

2024-10-21

KSDM-113-簡上-303-20241021-1

單聲沒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單聲沒字第153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子棨 上列被告因違反護照條例案件,經檢察官聲請單獨宣告沒收(113 年度聲沒字第33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林子棨涉犯違反護照條例案件,經臺灣 臺北地方檢察署(下稱臺北地檢署)檢察官於113年度偵字第1 4531號,以罪嫌不足為不起訴處分確定,惟被告自劉慶昇處 所收受之新臺幣(下同)2萬元,為劉慶昇仲介吳家家變賣護 照予國外犯罪集團後所得之款項,除為被告所不否認外,並 有被告與劉慶昇之通訊軟體對話訊息翻拍照片可稽,爰依刑 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2項第1款、第2款、第40條規定,聲 請單獨宣告沒收之等語。 二、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但有特別規定者 ,依其規定;犯罪行為人以外之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團體 ,因下列情形之一取得犯罪所得者,亦同:一、明知他人違 法行為而取得。二、因他人違法行為而無償或以顯不相當之 對價取得。三、犯罪行為人為他人實行違法行為,他人因而 取得,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按刑 法第38條第2項、第3項之物、第38條之1第1項、第2項之犯 罪所得,因事實上或法律上原因未能追訴犯罪行為人之犯罪 或判決有罪者,得單獨宣告沒收,同法第40條第3項定有明 文,而該項規定之立法理由略以:依現行實務見解,如有犯 罪行為人死亡、逃匿等情形,除另行提起民事訴訟外,不得 單獨宣告沒收。惟因沒收已修正為具獨立性之法律效果,故 其宣告,不必然附隨於裁判為之,且犯罪行為人因死亡、曾 經判決確定、刑法第19條等事由受不起訴處分或不受理、免 訴、無罪判決者;或因刑法第19條、疾病不能到庭而停止審 判者及免刑判決者,均可單獨宣告沒收之,爰增訂第3項規 定。 三、經查:  ㈠被告林子棨涉犯違反護照條例案件(下稱前案),經臺北地檢 署檢察官偵查後認被告犯罪嫌疑不足,而以113年度偵字第1 4531號作成不起訴處分確定等情,業經本院查閱相關卷宗核 實無誤。被告既係以犯罪嫌疑不足而為不起訴處分,要與刑 法第40條第3項所稱因事實上或法律上原因未能追訴犯罪行 為人之犯罪或判決有罪者,尚屬有別。 ㈡縱被告曾自前案之同案被告劉慶昇(下稱劉慶昇)處收受2萬元 (下稱本案款項),然劉慶昇因涉嫌冒辦、出售吳家家護照等 行為,業經臺北地檢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6545號、第1 1784號提起公訴,現由本院審理中乙節,此有起訴書、臺灣 高等法院被告前科紀錄表可稽,是劉慶昇前揭行為既尚未經 法院論罪科刑確定,本於無罪推定原則,現尚難為其有罪之 確認,現亦難認本案款項確為犯罪所得。 ㈢又縱令本案款項確係劉慶昇仲介吳家家冒辦、變賣護照予國 外犯罪集團後所得之款項,則本案款項性質上核屬劉慶昇之 犯罪所得,劉慶昇既經另案提起公訴,宜於該案中就劉慶昇 之犯罪所得併為適當處理,倘檢察官認有必要沒收該犯罪所 得轉得第三人即被告之財產,得依循刑事訴訟法關於第三人 沒收程序之規定,在該案審理過程中,向法院聲請之,實不 宜就本案款項為單獨宣告沒收。 ㈣綜上所述,本案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1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吳旻靜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怡君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2  日

2024-10-21

TPDM-113-單聲沒-153-20241021-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傷害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易字第324號 公 訴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劉信甫 指定辯護人 黃佩琦律師 輔 佐 人 劉文祥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20199 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劉信甫因精神障礙,應於其回復以前停止審判。   理 由 一、按被告因精神或其他心智障礙,致不解訴訟行為意義或欠缺 依其理解而為訴訟行為之能力者,應於其回復以前停止審判 ,刑事訴訟法第294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經查,被告○○○領有第1類中度身心障礙證明(偵卷第25頁) ,據辯護人表示被告於本院移付調解過程中無法安坐、與人 正常溝通,有本院刑事電話紀錄查詢表及本院民國113年8月 7日準備程序筆錄附卷可稽(審易卷第49、53頁)。就被告 之現況可否出庭應訊乙節,據被告固定就診之春輝診所函覆 說明:被告於100年7月18日初次就診,經診斷為自閉症及注 意力不足過動症,開立藥物治療,被告最後一次門診時間為 113年8月14日,因病情不穩定,研判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 依最後一次門診評估,被告意識、身體及病情狀況恐不適宜 出庭,因其仍會有坐不住、好動、不配合指令、出現一些不 適宜行為,且其不能完全理解他人陳述、詢問之內容,也無 法清楚回答問題等語,有該診所113年9月25日春暉字第1130 925號函文存卷可參(易字卷第25頁),顯見被告之心智障 礙情形已致其對於訴訟上理解、認知、判斷及表達等能力均 有所欠缺,而難以確實理解審判、刑罰之意義,自無法有效 、實質進行訴訟。從而,依前揭規定及說明,被告現因心智 障礙,致不解訴訟行為意義並欠缺依其理解而為訴訟行為之 能力,為保護被告之訴訟權利,自應於其回復前停止審判程 序之進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94條第1項、第220條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姿樺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1  日                書記官 吳宜臻

2024-10-18

CTDM-113-易-324-20241018-1

金訴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違反證券交易法等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00年度金訴字第8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黃益煌 選任辯護人 劉慧君律師 鄧依仁律師 陳嘉琳律師 被 告 呂聖富(已歿) 選任辯護人 陳德義律師 上列被告等因違反證券交易法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繼續審判。   理 由 一、按「犯罪是否成立以他罪為斷,而他罪已經起訴者,得於其 判決確定前,停止本罪之審判」、「第二百九十四條第一項   、第二項及第二百九十五條至第二百九十七條停止審判之原 因消滅時,法院應繼續審判,當事人、辯護人或輔佐人亦得 聲請法院繼續審判」,刑事訴訟法第295 條、第298 條分別 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案前經本院審理後,以被告犯罪是否成立以他罪為 斷,而他罪已經起訴為由,於民國102 年7 月16日裁定停止 審判,茲因上述停止審判之原因已經消滅,揆諸前開說明, 本案自應繼續進行審判。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8 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黃怡瑜                   法 官 陳秀慧                   法 官 陳彥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朱亮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2024-10-18

SLDM-100-金訴-8-20241018-2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713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皇甫崇瑋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不服臺 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之執行指揮(112年觀執更丙字第17號 )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本件執行指揮書記載聲明異議人即受刑 人(下稱受刑人)應執行之殘刑為5年5月10日,固然係執行 原罪刑之殘餘刑期,然依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2號判決主 文第2項及理由書第51段,單純違反保安處分規定,無期徒 刑者僅需執行5年,受刑人較為輕罪,僅受有期徒刑宣告, 卻需執行超過5年之殘刑,顯然有失法律公平正義及整體適 用之一致性,並有違憲法法庭上開判決意旨,請求裁定停止 審判程序,並將受刑人釋放等語。 二、按經撤銷假釋執行殘餘刑期者,無期徒刑於執行滿25年,有 期徒刑於全部執行完畢後,再接續執行他刑,第1項有關合 併計算執行期間之規定不適用之,刑法第79條之1第5項定有 明文。判決宣告法律位階法規範定期失效者,除主文另有諭 知外,於期限屆至前,各法院審理案件,仍應適用該法規範 ,憲法訴訟法第54條第1項前段亦有明文,同法第58條、第6 4條並準用第54條之規定。又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2號判 決主文第1項宣示:「中華民國86年11月26日修正公布,及9 4年2月2日修正公布並自95年7月1日施行之刑法第79條之1第 5項,規定無期徒刑假釋經撤銷者,一律執行固定殘餘刑期 滿20年或25年,而不分撤銷假釋之原因係另犯罪或違反保安 處分執行法之規定,復未區別另犯罪之情節暨所犯之罪應執 行之刑之輕重,以及假釋期間更生計畫執行之成效等因素, 以分定不同之殘餘刑期,於此範圍內,不符比例原則,違反 憲法第8條保障人身自由之意旨,至遲於本判決宣示之日起 屆滿2年時,失其效力。」上開憲法法庭判決乃係就刑法第7 9條之1第5項規定中涉及「無期徒刑」之部分作成「定期失 效」之判決,於該期限屆至前,該部分之法律仍屬有效之法 律;且刑法第79條之1第5項關於「有期徒刑」之部分並不在 上開憲法法庭判決之效力範圍,此部分之規定並未經宣告違 憲。 三、經查:本件受刑人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本 院以97年度訴字第1855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19年,併科罰 金新臺幣5千元,嗣經被告上訴,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以97年度上訴字第3143號以上訴違背法律上之程式為由判決 上訴駁回確定,於110年1月26日假釋出監等情,有各該判決 書、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憑。嗣被告因於假 釋中違反保安處分執行法第74條之2第2款、第4款規定,經 法務部矯正署於111年10月31日以法矯署教字第11001792080 號函撤銷其假釋,經受刑人提起復審,經法務部矯正署以法 矯署復字第11101101000號復審決定書駁回其復審,並由臺 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2年執更緝丙字第8號、112年 觀執更丙字第17號執行指揮書執行殘刑5年5月10日等情,亦 有前揭復審決定書、執行指揮書在卷可佐。 四、受刑人雖執前詞聲明異議,然依前揭說明,刑法第79條之1 第5項關於「有期徒刑」部分之規定,並不在憲法法庭113年 憲判字第2號判決之效力範圍內。又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 2號判決之所以將刑法第79條之1第5項關於「無期徒刑」部 分宣告定期失效,其原因在於如無視受刑人假釋遭到撤銷之 原因,與刑罰輕重對於假釋許可所依據之再犯預測的影響, 一律執行固定20或25年之超長殘刑,所採取之手段,就抵償 罪責及特別預防目的之達成而言,欠缺必要性,過度限制受 假釋人之憲法人身自由基本權,因而認為與憲法第23條比例 原則有違;然而,在受「有期徒刑」宣告之受刑人假釋遭到 撤銷時,並不存在執行超長殘刑而使個人人身自由受到過度 侵害之問題,其執行殘刑僅係恢復原有之執行狀態,縱使殘 餘刑期較長,仍為受刑人依法本應承受之刑罰,尚難認執行 殘刑即屬過度侵害受刑人之人身自由。況且,假釋本質上屬 於附條件(即保護管束)的刑罰執行轉換方式,而非單純釋 放,受刑人於假釋期間仍負有遵守其條件之義務,藉由一定 期間之觀察,視受刑人是否確實願意順從法規範,倘若受刑 人違反上開條件情節重大而遭到撤銷假釋時,其漠視法律所 規定提前釋放所應遵守之條件,展現出法敵對意識,自有繼 續執行殘刑予以教化之必要;而受刑人違反法律規定在先, 如猶能減免其殘刑之執行,實有違公平正義。是以,本件受 刑人之假釋既遭撤銷確定,則檢察官依法執行其剩餘之殘刑 ,並無違法或不當之處。受刑人雖主張依憲法法庭113年憲 判字第2號判決,單純違反保安處分規定,無期徒刑者僅需 執行5年,受刑人較為輕罪,僅受有期徒刑宣告,卻須執行 超過5年之殘刑,顯然有失法律公平正義及整體適用之一致 性。然該上開憲法法庭判決主文第2項生效之前提為「逾期 未完成修法」,亦即於相關機關自該判決113年3月15日宣示 時起2年內未完成修法,始依該判決主文第2項予以執行,該 主文第2項目前既然尚未生效(且之後修法之方向亦未必如 該判決主文第2項所示之模式,亦可能如同蔡宗珍等大法官 所提出之不同意見書內所言,改弦更張採行如86年前之制度 模式、為該等假釋遭撤銷續服無期徒刑者設計較低假釋門檻 、配合修改行刑累進處遇條例之縮刑規定,或降低此類執行 無期徒刑者之責任分數等),且其情形亦與本件情形不同, 自難比附援引(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1393號裁定意旨 參照),受刑人尚不得執此主張本件檢察官執行指揮有何不 當或違法之處。 五、至於受刑人請求本院裁定停止審理程序之部分,由於憲法法 庭113年憲判字第2號判決乃係針對「執行無期徒刑殘餘刑期 」之情形所為,與本件為「執行有期徒刑殘餘刑期」並不相 同,本件自無該判決主文第5項或憲法訴訟法第54條第1項但 書之適用,本院尚乏停止審理程序之依據,自無從予以裁定 停止審理程序。 六、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徐啓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書記官 顏麗芸

2024-10-18

CHDM-113-聲-713-20241018-1

交附民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09年度交附民字第37號 聲 請 人 即 原 告 賴陳綠 賴炎生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高志明律師 被 告 王○○○ 特別代理人 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刑事附帶民事賠償損害事件,聲請人聲請選任 特別代理人,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選任甲○○於本院109年度交附民字第37號請求賠償損害事件,為 被告王○○○之特別代理人。 理 由 一、按對於無訴訟能力人為訴訟行為,因其無法定代理人或其法 定代理人不能行代理權,恐致久延而受損害者,得聲請受訴 法院之審判長,選任特別代理人,民事訴訟法第51條第1項 定有明文。 二、查被告王○○○前經本院囑託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 醫院針對被告目前之身心狀態是否適合出庭應訊等節進行鑑 定,結果略以:「王員(即被告)之知能篩檢測驗(CASI) 顯示其總分為32分,已落入缺損範圍,與其次子進行評估之 臨床失智評量表(CDR)=2,落入中度失智之範圍,故其精 神醫學診斷為失智症,嚴重等級為中度。王員目前僅具有基 本的自我清潔、如廁、近距離移動能力,家事與日常事務均 需人監督與指導,其與他人溝通僅能理解簡單問話,但對於 一些複雜或抽象的問句則回答困難。王員可用語句表達,但 內容的連貫性不佳,且當需要較高注意力資源的作業時,亦 明顯有困難。王員的短期記憶不佳,對於心理測驗中需要記 憶的三項物品無法順利提取,其會談時陳述案情常前後不一 致,或自己也不肯定,表示過去的事久遠已經忘記了,其記 憶提取與現實判斷均因失智症而受損,表達自我能力有限, 因此推論應不適合出庭應訊,無能力為自己辯護。」等語。 本院綜合上開鑑定意見、相關病歷,及先前準備程序之被告 狀態,認被告未具備健全之訴訟能力,就刑事案件部分以10 8年度交易字第137號裁定停止審判。本院審酌甲○○為被告之 子,係其本件刑事案件之輔佐人,有相當智識及能力處理本 件程序,且對本案有相當程度了解,爰選任甲○○於本件109 年度交附民字第37號請求賠償損害事件,為被告之特別代理 人。 三、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7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張志偉                   法 官 陳盈螢                   法 官 鄭諺霓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7  日 書記官 李玫娜

2024-10-17

CYDM-109-交附民-37-20241017-1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毀損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1年度訴字第442號 公 訴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香安 上列被告因毀損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1年度偵字第451 號)及移送併辦(112年度偵字第87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於民國111年11月17日所為停止審判之裁定,應予撤銷。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294條第1項停止審判之原因消滅時,法院應 繼續審判,同法第298條定有明文。 二、被告林香安前因心神喪失(修正後為「因精神或其他心智障 礙,致不解訴訟行為意義或欠缺依其理解而為訴訟行為之能 力」),經本院於民國111年11月17日,依修正前刑事訴訟 法第294條第1項規定,裁定應於其回復以前停止審判,嗣因 被告於113年10月2日死亡,有其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個人 基本資料1份存卷可考,停止審判之原因業已消滅,自應繼 續審判(另諭知公訴不受理判決)。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9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6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羅貞元                              法 官 紀雅惠                             法 官 洪振峰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魏妙軒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6  日

2024-10-16

MLDM-111-訴-442-20241016-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