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事實上處分權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21-230 筆)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確認事實上處分權存在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578號 原 告 陳森吉 訴訟代理人 林心惠律師 劉朕瑋律師 被 告 張佑銓 張定昌 張定國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事實上處分權存在等事件,原告起訴未據 繳納裁判費: 一、按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 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 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 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 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2項、第77條之2第1項分別定有 明文。次按當事人請求雖屬不同訴訟標的,惟自經濟上觀之 ,其訴訟目的一致,不超出終局標的範圍,其訴訟標的之價 額,應擇其中價額較高者定之。 二、原告於民國113年4月30日起訴主張坐落原告所有高雄市○○區 ○○○段000000地號土地(面積:69平方公尺,下稱系爭土地 )上門牌號碼高雄市○○區○○○路00巷00號未辦保存登記建物 (占用土地面積49.3平方公尺,下稱系爭建物)係原告之父 訴外人陳添木於62年間向胡姓家族購買,嗣原告取得系爭建 物之事實上處分權,惟系爭建物現登記之納稅義務人為張胡 月香,因張胡月香已於76年4月16日死亡,被告張佑銓、張 定昌、張定國為其繼承人,爰依契稅條例第16條第1項、房 屋稅條例第7條第1項、民法第767條第1項等規定及買賣契約 關係。先位聲明第1項請求確認原告就系爭建物之事實上處 分權存在,第2項請求被告協同原告將系爭建物之納稅義務 人名義變更為原告;備位聲明請求被告將系爭建物拆除,並 將占用之土地返還原告。查先位聲明第1項、第2項之訴訟標 的雖不同,惟均應以系爭建物於起訴時之交易價額核定之, 本院依職權查詢系爭建物之課稅現值為新臺幣(下同)12,3 00元,此與原告陳報之交易市價12,000元相當,訴訟標的價 額各核定為12,300元,因訴訟目的均在使系爭建物之事實上 處分權回復為原告所有,揆諸前揭規定及說明,先位之訴之 訴訟標的以其中價額較高者核定為12,300元。又備位之訴訴 訟標的價額應以系爭建物占用系爭土地部分(面積49.3平方 公尺)之價值為斷,參酌與系爭土地相同地段、相同使用分 區(第三之一種住○區○○○○○段00000地號土地於113年3月間 係以每坪325,002元交易,有內政部不動產實價查詢資料在 卷可佐,茲以每坪320,000元計算占用部分土地之市價應屬 適當,此部分訴訟標的價額為4,772,240元(計算式:49.3㎡ ×0.3025320,000元=4,772,240元)。先備位之訴間具有競 合關係,應擇其中價額較高者定之,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為 4,772,240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48,322元。爰依民事訴訟 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7日 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三、原告起訴未依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1項規定,按被告人數提 出書狀繕本,應補提起訴狀繕本2份、民事變更訴之聲明狀 繕本2份、民事補正狀繕本3份(均需含證物)。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審查庭 法 官 楊佩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得抗告,如有不服,應於收受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 本院提出抗告,並應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陳展榮

2025-02-26

KSDV-113-補-578-20250226-1

雄簡
高雄簡易庭

確認事實上處分權存在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雄簡字第77號 原 告 雷惠玲 訴訟代理人 陳冠宇律師 被 告 呂冠漪即呂心慧即呂麗娟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事實上處分權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 月4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確認原告就門牌號碼高雄市○○區○○街○○巷○○號未保存登記建物之 事實上處分權存在。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 條所列各款情形,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原告於民國82年間向訴外人購買位於高雄市○○區 ○○街00巷00號之未保存登記建物(下稱系爭建物),購入後 ,原告及與配偶即共同設籍於系爭建物。因系爭建物57年已 完成,是原告認定應無房屋稅課徵的問題,因此未向稅捐機 關查證系爭建物之登記名義人。然系爭建物因遭本院112年 度司執字第125499號強制執行,原告始知系爭建物之登記名 義人為被告,然被告並非系爭建物之事實上處分權人,且未 出面釐清,詎被告之舉,影響原告日後處分系爭建物之權益 ,故提起本件確認之訴,並聲明:確認原告就系爭建物之事 實上處分權存在。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或陳 述。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本件有無確認利益?   按確認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 起,民事訴訟法第247 條定有明文。又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 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 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 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1355號民事判決意 旨參照)。查原告主張其對系爭房屋有事實上處分權存在, 而被告為系爭建物之房屋稅籍納稅義務人,可見兩造間之事 實上處分歸屬有所爭執,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侵害之危險 ,而此危險得以本件對於被告之訴訟得以確認排除,原告顯 有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是原告自有提起本件訴訟之確 認利益。  ㈡原告有無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   按不動產物權,依法律行為而取得、設定、喪失及變更者,   非經登記,不生效力,民法第758 條第1 項定有明文。未經   保存登記之建物,雖因無法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依上開規   定,其所為讓與所有權之法律行為並不發生所有權移轉之效   力,受讓人無法取得該不動產建物之所有權。但受讓人與讓   與人間如無相反之約定,通常應認為讓與人已將其對該不動   產建物之事實上處分權讓與受讓人。經查,原告就其主張之   事實,業提出系爭建物水電費、維修單等資料,是依前述證   據,足見系爭建物確實由原告實際使用及管理多年,而被告   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   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依民事訴訟法第280 條第3 項前段   準用同法條第1 項規定,視同被告自認原告主張之前開事實   為真實。 五、綜合上述,原告請求確認原告就系爭建物之事實上處分權存   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張茹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廖美玲

2025-02-25

KSEV-114-雄簡-77-20250225-1

中簡
臺中簡易庭

確認事實上處分權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中簡字第3748號 原 告 林麗絲 林麗華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汪紹銘律師 被 告 雲後裕 訴訟代理人 盧永盛律師 複 代理人 陳泓宇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事實上處分權存在等事件,經本院於民國 114年1月1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 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6條定有明文。原告 原起訴聲明第二項為:「確認原告及林錦章之其他繼承人就 門牌號碼臺中市○○區○○路000○0號房屋(下稱系爭房屋)西 側部分(稅籍編號00000000000)之事實上處分權存在。」 等語(見本院卷第11頁),迭經變更,終於民國113年12月2 7日以書狀聲明:「確認原告林麗華、林麗絲及林錦章之其 他繼承人(林麗姜、林麗香、林足女、林光宗、林家賢)就 系爭房屋西側部分(稅籍編號00000000000)之事實上處分 權存在。」等語(見本院卷第267頁)。核原告前開所為, 核屬補充事實上之陳述,合於前揭規定,應予准許。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  ㈠本件與鈞院111年度中簡字第2356號民事判決、臺灣臺中地方 法院113年度簡上字第385號民事判決(下稱前案),前後兩 訴之當事人不同、訴訟標的不同,訴之聲明不同,無更行起 訴之問題,先予指明。  ㈡訴外人廖却、林錦章為夫妻,渠等於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由 林錦章於62年間出資興建起造系爭房屋(未辦保存登記), 故該房屋由林錦章取得事實上處分權。嗣林錦章於64年11月 2日過世,依法由其配偶即廖却與8名子女即林光滿、林麗姜 、林麗絲、林麗華、林麗香、林足女、林光宗共同繼承系爭 房屋,廖却並於93年6月16日申請查編房屋稅籍登記(稅籍 編號00000000000號)。被告固於前案中主張其於84年間向 廖却購買系爭房屋西側部分,並於111年3月31日取得系爭房 屋西側部分稅籍登記(稅籍編號00000000000號),然系爭 房屋既為原告及林錦章其他繼承人公同共有,則廖却於84年 1月2日逕以建築改良物買賣所有權契約書將系爭房屋西側部 分之事實上處分權讓與被告,並未符合土地法第34條之1第1 項準用第5項之要件,更未該當民法第828條第3項規定之要 件,故廖却移轉系爭房屋西側部分事實上處分權與被告之行 為自屬無效。又系爭房屋既為未辦保存登記之建物,則被告 不得抗辯其得類推適用民法第801條、第948條動產善意取得 之規定取得系爭房屋西側部分所有權。  ㈢廖却於前案原審審理時雖自認取得系爭房屋所有權之事實, 然如自認標的之事實如係不可能或其不實,於法院已顯著者 ,其訴訟上之自認,亦應解為不生效力。查廖却業於前案上 訴時已更正其自認,主張其與林錦章(46年8月1日)結婚, 婚後未約定夫妻財產制乙情,以其等之時代背景,應足認定 系爭房屋為廖却與其夫林錦章於婚姻關係存續中為林錦章原 始起造取得,而屬夫妻之聯合財產,又無證據足以證明係屬 廖却之原有財產,故廖却於前案上訴時更正其主張系爭房屋 為林錦章所有,即屬可採。是廖却於前案原審所為虛偽自認 ,應解為不生訴訟法上自認之效力。  ㈣原告林麗華在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偵字第7607號109 年10月29日警詢時陳稱其不知道被告向訴外人林光宗購買系 爭房屋之事,且系爭房屋為其父親所建造等語。訴外人廖却 於110年3月24日檢察官訊問時陳稱系爭房屋並未分成兩部分 ,買賣契約書亦非其簽名及蓋用之印章,訴外人林光宗僅有 出賣土地沒有賣屋等語。訴外人林光宗則於110年4月26日檢 察官訊問時陳稱其有把土地賣給被告,但不記得有無把建物 賣給被告,而系爭房屋為其父親所建造,屬於其父親遺產等 語,在在顯示被告辯稱訴外人廖却一家均知情系爭房屋為訴 外人廖却所有並出賣與被告一情,並非實在等語。  ㈤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 聲明:1.確認被告就系爭房屋西側部分(稅籍編號00000000 000)之事實上處分權不存在;2.確認原告林麗華、林麗絲 及林錦章之其他繼承人(林麗姜、林麗香、林足女、林光宗 、林家賢)就系爭房屋西側部分(稅籍編號00000000000) 之事實上處分權存在;3.被告應將於111年3月29日向臺中市 地方稅務局大屯分局稅籍分割系爭房屋西側部分(稅籍編號 00000000000)之納稅義務人稅籍登記予以塗銷,並回復登 記為原登記納稅義務人廖却之名義(稅籍編號00000000000 )。 二、被告則以:  ㈠被告前向訴外人廖却、林光宗(即原告母親及弟弟)提起遷讓 系爭房屋之訴,業經前案認定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人為 被告。前案雖為給付之訴,本件為確認之訴,然兩案均是本 於「系爭房屋」事實上處分權為何人所生之訴訟,前案既已 認定訴外人林光宗需遷讓返還系爭房屋,即是確認系爭房屋 為被告所有之事實,與本案即屬同一法律關係之確認訴訟, 而屬同一事件,前案之訴之聲明顯然可代用於後案之聲明。 又原告林麗絲、林麗華與訴外人廖却、林光宗,具有家屬關 係,依民法第942條規定應屬「輔助占有人」,且原告本件 主張均與前案相同,受前案判決效力所及,應依民事訴訟法 第249條第1項第7款規定裁定駁回。況原告林麗絲、林麗華 更有於前案擔任訴訟代理人,已受程序之保護,益徵原告林 麗絲、林麗華再行提起本案顯已不具訴訟保護必要,顯欠缺 確認利益,應予駁回。   ㈡系爭房屋東側部分、西側部分原均為訴外人廖却起造並所有 ,其於84年間將系爭房屋西側部分出售予被告,原告一家人 均知情:  1.訴外人廖却在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偵字第7607號偵 查中案件中已證稱系爭房屋為其所有。  2.訴外人廖却、原告林麗絲於前案111年11月8日開庭時自認: 「(問:臺中市○○區○○路000○0號房屋為何人所有?…)被告( 廖却):是我蓋的。被告訴訟代理人(林麗絲)是被告蓋的, 沒有辦保存登記。」等語。  3.訴外人廖却於93年7月29日向臺中○○○○○○○○○僅申設東側房屋 門牌初編(被證4),足徵原告一家人自始即知渠等對於系爭 房屋無任何權利,否則為何訴外人廖却不將系爭房屋一併納 入申請?且訴外人廖却是僅以「自己」名義向戶政機關申請 門牌初編(被證5),更顯徵「臺中市○○區○○路000○0號房屋( 含東西側)」本即為訴外人廖却一人所有,嗣再於84年間將 系爭房屋西側部分賣予被告。  4.況被告自84年起至今持續以自己所有之三信商銀帳號自動扣 繳系爭房屋西側部分之電費【電錶號碼為00000000000(被證 6)】,與訴外人廖却所繳之電錶號碼者並不相同(被證7), 亦足徵原告一家人自始即知悉系爭房屋西側部分早已售予被 告,否則豈有可能渠等數十年來未曾給付過電費,而均未察 覺有異?  5.綜上,可見系爭房屋本即為廖却單獨所有,而其將西側部分 出售予被告,原告於本件所為之主張既非事實,且均已曾於 前案主張而不為鈞院所採等語,資為抗辯。  ㈢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除別有規定外,確定之終局判決就經裁判之訴訟標的,有既 判力。而原告起訴之訴訟標的為確定判決之效力所及者,法 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7款後段、 第400條第1項規定甚明。亦即就同一事件已有確定之終局判 決者,當事人即不得再行起訴。而前後兩訴是否同一事件, 應依⑴前後兩訴之當事人是否相同;⑵前後兩訴之訴訟標的是 否相同;⑶前後兩訴之聲明,是否相同、相反或可以代用等 三因素決定之(最高法院73年度台抗字第518號裁定見解同 此)。而訴訟標的是否相同,應結合原因事實而為觀察,但 並非以原因事實取代訴訟標的。又確定判決之既判力,對於 判決主文所判斷之訴訟標的,就其於言詞辯論終結前所提出 之攻擊防禦方法,以及當時得提出而未提出之攻擊防禦方法 均有之(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1160號判決看法相同)。 經查,前案當事人為被告、訴外人廖却、林光宗,本件當事 人則為原告林麗絲、林麗華與被告,故當事人不同一。而前 案之原因事實為被告於84年間向訴外人廖却購買系爭房屋西 側部分,嗣遭訴外人廖却、林光宗無權占用系爭房屋西側部 分及致被告受有相當租金之不當得利,而本件訴之原因事實 為原告林麗絲、林麗華主張系爭房屋為訴外人林錦章興建起 造,由訴外人林錦章取得事實上處分權,嗣訴外人林錦章逝 世,故由訴外人林錦章之全體繼承人公同繼承,兩訴間之原 因事實不同,其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及訴之聲明即不相同, 顯非同一事件。是被告抗辯本件與前案訴訟為同一事件,容 有誤會。  ㈡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 ,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所 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 ,致原告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且此種不安之 狀態,能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者而言。查原告主張   系爭房屋為渠等父親林錦章出資興建,故該房屋由林錦章原 始取得所有權,嗣林錦章逝世,應由林錦章之全體繼承人即 原告林麗絲、林麗華、訴外人廖却、林麗姜、林麗香、林足 女、林光宗、林家賢等人繼承而爲公同共有,故廖却於84年 1月2日未得其他繼承人同意逕自將系爭房屋西側部分之事實 上處分權讓與被告,並非合法等語,然為被告所否認,則原 告等人關於渠等有無該等權利存在即屬不明確,其提起本件 確認之訴,應可除去渠等所主張之不安狀態,即屬有受確認 判決之法律上利益,應予准許。  ㈢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 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定有明文。原告主張系爭房屋為其父 親林錦章出資興建,故由林錦章原始取得所有權,嗣林錦章 逝世,應由林錦章之全體繼承人繼承而爲公同共有,請求確 認被告就系爭房屋西側部分之事實上處分權不存在及確認原 告林麗華、林麗絲及林錦章之其他繼承人(林麗姜、林麗香 、林足女、林光宗、林家賢)就系爭房屋西側部分之事實上 處分權存在,既為被告所否認,揆諸上開說明,自應由原告 就上開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負舉證責任。經查:  1.訴外人廖却及時任廖却之訴訟代理人林麗絲於前案111年11 月8日言詞辯論期日已自承訴外人廖却為系爭房屋之原始起 造人等語(見本院111年度中簡字第2356號卷一第84頁至85 頁)。是原告於本件主張系爭房屋為林錦章興建起造而取得 所有權等語,已有可疑。  2.至訴外人廖却及其訴訟代理人嗣於前案雖翻異前詞稱訴外人 廖却已屆高齡,經診斷患有失智症,系爭房屋為林錦章所興 建,資金來源為林錦章之退休金、長女林麗姜、次女林麗絲 、三女林麗華之薪資,廖却為全職家庭主婦,無資力云云, 固提出林錦章人事資料卡、林麗絲及林麗華之勞保被保險人 投保資料表、廖却之長安醫院診斷證明書為證(見111年度 中簡字第2356號卷一第413頁至422頁),並聲請訴外人林麗 姜到庭作證,然訴外人林麗姜於前案審理時證稱:「(法官 問:證人父親在證人小時有無蓋房子?地點?)有,蓋在農 地,地址不清楚,是在臺中縣太平鄉,但什麼路我忘記了。 (廖却訴訟代理人問:是否現在澄清醫院後面?是。(訴外 人廖却訴訟代理人問:你父親蓋房子之款項從何來?)我父 親公所退休的錢及三姊妹所賺的錢。(雲後裕複代理人問: 剛剛所述之房子是何時蓋的?)約我20歲左右蓋的,約60年 左右蓋的。(雲後裕複代理人問:多少錢蓋房子?)我不知 道,都是我父親處理。(雲後裕複代理人問:蓋好房子後知 否父親有無將房子贈與或賣與第三人或媽媽?)沒有。(雲 後裕複代理人問:請提示鈞院卷225頁,電費單上是廖却名 義,有何意見?)是我父親過世後,我媽媽才過戶過來,後 來是媽媽的,現在是我媽媽及我哥哥林光滿的。(法官問: 剛剛所述父親過世後房子是媽媽的,為何現在說是媽媽及哥 哥的?)只有媽媽及哥哥權利比較大,我只是自己認為現在 是他們的。(法官問:父親過世後,房子是媽媽的,是否繼 承人都有談妥?)沒有,是我想的。」等語,可知訴外人林 麗姜於前案中並未明確證述林錦章所興建之房屋係系爭房屋 ,故難以訴外人林麗姜於前案之證述內容為有利原告之認定 。  3.況訴外人廖却於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偵字第7607號 毀損案件(下稱系爭偵查案件)中,曾以證人身份具結證稱 其為系爭房屋之起造人等語(見110年度偵字第7607號卷第1 52頁至153頁),且原告林麗華亦以證人身份在系爭偵查案 件中具結證稱系爭房屋是訴外人廖却所有等語(見110年度 偵字第7607號卷第153頁)明確。又所謂出資興建人,係指 就原始建物之興建負擔建築資金,並就其建築之事實取得該 建物之所有權者,至於該出資興建人就其資金來源為何、是 否為他人所提供(借用、贈與等),並不影響其因原始建築 之事實而取得所有權。是以,訴外人廖却縱使於興建系爭房 屋之際,為無資力之人,亦無礙其藉由他人提供之資金,原 始興建系爭房屋而取得所有權,是仍應認訴外人廖却單獨取 得系爭房屋所有權之情為真實。  4.再者,原告未能提出證據證明系爭房屋確為林錦章所興建, 故承上各節,原告於本件主張林錦章為系爭房屋之起造人等 語,難認有據。  5.再按私文書經本人簽名、蓋章者,推定為真正,民事訴訟法 第358條第1項規定甚明。而印章由自己蓋用,或由有權使用 之人蓋用為常態,由無權使用之人蓋用為變態,故主張變態 事實之當事人,應就此有利於己之事實負舉證責任(最高法 院102年度台上字第173號判決意旨參照)。觀諸被告於前案 提出之建築改良物買賣所有權移轉契約書(下稱系爭契約書 影本(見111年度中簡字第2356號卷一第21頁至22頁)內容 ,可知買賣標的為「太平鄉中興路120號之2」之磚瓦平房, 地面層「約100」,出賣權利範圍記載「1/2」,核與前案卷 附之土地複丈成果圖(見111年度中簡字第2356號卷二第47 頁)所示系爭房屋坐落面積相符;再者,系爭契約書上蓋有 訴外人廖却及原告之印章,訴外人廖却於前案中雖不否認系 爭契約書上之印章為其所有,然辯稱係遭人盜蓋云云,然訴 外人廖却對於其印章係遭人盜用一事之變態事實並未舉證證 明之,參以被告與訴外人廖却於109年11月7日之錄音及譯文 內容(見111年度中簡字第2356號卷一第381頁至387頁), 足見訴外人廖却主觀上明知系爭房屋西側部分已出賣予被告 ,從而,被告已自訴外人廖却處受讓系爭房屋西側部分之事 實上處分權,為系爭房屋西側部分之事實處分權人。故原告 訴請確認被告就系爭房屋西側部分之事實上處分權不存在, 亦無理由。   四、綜上所述,原告既無法證明未辦保存登記之系爭房屋為其父 親林錦章興建而原始取得所有權,林錦章之全體繼承人因繼 承而取得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故原告請求確認被告就 系爭房屋西側部分之事實上處分權不存在、請求確認系爭房 屋西側部分為林錦章之全體繼承人即原告林麗絲、林麗華、 訴外人林麗姜、林麗香、林足女、林光宗、林家賢之事實上 處分權存在、被告應將於111年3月29日向臺中市地方稅務局 大屯分局稅籍分割系爭房屋西側部分之納稅義務人稅籍登記 予以塗銷,並回復登記為原登記納稅義務人廖却之名義,均 屬無據,不應准許。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核與判 決之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1項 規定,應由敗訴之原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陳玟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王素珍

2025-02-24

TCEV-113-中簡-3748-2025022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確認事實上處分權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447號 原 告 曾瑞娟 訴訟代理人 張啓祥律師 被 告 周揚程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事實上處分權等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 費。本件原告訴之聲明為:㈠確認門牌號碼臺北市○○區○○街000巷 000號未辦保存登記建物之事實上處分權為原告所有。㈡被告應配 合將門牌號碼臺北市○○區○○街000巷000號未辦保存登記建物之稅 籍登記移轉至原告名下。上開第㈠、㈡項之聲明,自經濟上觀之, 其訴訟目的乃係基於㈠項聲明確認原告所有上開建物之事實上處 分權,繼而原告請求第㈡項聲明之被告應配合將上開建物之稅籍 登記移轉至原告名下,最終欲達成之經濟目的同一而互相競合, 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1項但書規定「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 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 」。查原告所執上開建物租賃契約書則係記載租金每月新臺幣( 下同)1萬6,000元,爰參酌土地法第97條第1項規定:「城市地 方房屋之租金,以不超過土地及其建築物申報總價週年利率10% 為限」,以此逆推核算上開建物交易價額應為192萬元(計算式 :16,000元×12月÷10%=192萬元)。則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 為192萬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2萬3,964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 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 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范智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鄭玉佩

2025-02-18

TPDV-114-補-447-20250218-1

東原簡
臺東簡易庭

確認事實上處分權存在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東原簡字第62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陳雪琪 視同上訴人 即 被 告 張宗偉 被 上訴人 即 原 告 盧美珍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事實上處分權存在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 113年10月9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上訴,應於第一審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為之   ;提起上訴,如逾上訴期間者,原第一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   之;民事訴訟法第440條本文、第44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上開規定依同法第436條之1第3項,於簡易程序第一審裁 判之上訴準用之。 二、經查,本件第一審判決於民國113年10月17日寄存送達上訴 人住所地之警察機關,此有送達證書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 103頁),並自寄存之日起,經10日即113年10月27日發生送 達效力。則自該判決送達翌日起算20日不變期間(上訴人之 住所地位於法院所在地,無須扣除在途期間),上訴人之上 訴期間於113年11月18日屆滿(期間末日113年11月16日為星 期六,依法遞延至星期一)。然上訴人遲至114年1月17日始 提起本件上訴(見民事上訴狀上之本院收文章),已逾上訴 期間,其上訴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3項、第442條第1項、第95條、 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臺東簡易庭 法 官 朱家寬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 抗告費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書記官 欒秉勳

2025-02-10

TTEV-113-東原簡-62-20250210-2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確認事實上處分權存在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298號 原 告 蘇新全 訴訟代理人 翁林瑋律師 王佩絹律師 被 告 楊林雄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事實上處分權存在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 納裁判費。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 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 的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分別定 有明文。查本件原告起訴請求確認原告及黃蘇毓秀等人就坐落新 北市○○區○○段000○000○000○000地號土地上如建造執照82年汐建 字第1171號建築之地上物(下稱系爭地上物)之事實上處分權全 部存在,而系爭地上物之交易價額經本院囑託先鑑不動產估價師 事務所鑑定為新臺幣(下同)22,917,000元,有不動產估價報告 書在卷可稽,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22,917,000元,應徵第 一審裁判費213,696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 定,限原告於收受本件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 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方鴻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 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書記官 傅郁翔

2025-01-21

SLDV-113-補-298-20250121-2

雄補
高雄簡易庭

確認事實上處分權事件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雄補字第2827號 原 告 莊福欽 訴訟代理人 蔣佳吟律師 被 告 莊進來 莊進生 徐莊寶玉 莊寶春 莊福龍 莊福清 莊福順 莊嬿嫆 郭莊寶川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事實上處分權存在事件,原告起訴業已繳 納裁判費新臺幣(下同)1,000 元。按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 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2項定有明文。查原告訴之 聲明請求確認坐落高雄市○○區○○段0000000地號、1255-20地號土 地上門牌號碼高雄市○○區○○巷00號房屋(下稱系爭房屋),原告 與被告莊進生共同取得各二分之一事實上處分權,此項聲明訴訟 標的價額應依系爭房屋起訴時之交易價額核定,經原告查報系爭 房屋課稅現值為56,500元。是以,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28 ,250元(計算式:56,500/2=28,250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0 00元,足認原告業已繳足第一審裁判費,特此裁定。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周子宸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有不服,得於收受裁定送 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抗告,並應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 1,500 元。命補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 記 官 羅崔萍

2025-01-13

KSEV-113-雄補-2827-20250113-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確認事實上處分權存在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2482號 原 告 張尚彥 (未記載住居所) 陳俊榮 (未記載住居所) 簡聖哲 (未記載住居所) 林佩君 (未記載住居所) 黃玉秀 (未記載住居所)        共同送達代收人 洪麗鈞  上列原告與被告周貴城等間請求確認事實上處分權存在事件,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二十日內,具狀補正原告張尚彥、陳俊榮 、簡聖哲、林佩君、黃玉秀及被告周貴城、余雲烈之住所或居所 ,並檢附被告周貴城、余雲烈之最新戶籍謄本(記事欄勿省略) ,暨查報本件訴訟標的之價額,依法繳納第一審裁判費,逾期未 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按當事人書狀,應記載當事人姓名及住所或居所,民事訴訟 法第116條第1項第1款前段定有明文。復按提起民事訴訟, 應依民事訴訟法第1編第3章第1節、第2節之規定繳納裁判費 ,此亦為起訴必須具備之程式。復按書狀不合程式或有其他 欠缺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命其補正;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 他要件之情形者,依其情形可以補正,經審判長定期間命其 補正而不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121 條第1項、第249條第1項第6款亦有明定。次按訴訟標的之價 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 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 ,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亦有規定。又普通共同訴訟,雖係 於同一訴訟程序起訴或應訴,但共同訴訟人與相對人間乃為 各別之請求,僅因訴訟便宜而合併提起訴訟,俾能同時辯論 及裁判而已,係單純之合併,其間既無牽連關係,又係可分 ,依民事訴訟法第55條共同訴訟人獨立原則,由共同原告所 提起或對共同被告所提起之訴是否合法,應各自判斷,互不 影響,其中一人之行為或他造對於共同訴訟人中一人之行為 及關於其一人所生之事項,其利害不及於他共同訴訟人。各 共同訴訟人間之訴訟標的之金額或價額,應各自獨立,亦得 合併加計總額核定訴訟費用,予共同訴訟人選擇,避免有因 其一人不分擔訴訟費用而生不當限制他共同訴訟人訴訟權之 虞,並與普通共同訴訟之獨立原則有違(最高法院民國110 年度台抗字第194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查,原告起訴聲明請求:㈠確認坐落新北市○○區○○段000地號 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上門牌號碼:新北市○○區○○路000號 建物(下稱206號建物)之事實上處分權為原告張尚彥、陳 俊榮所有。㈡確認系爭土地門牌號碼:新北市○○區○○路000號 建物(下稱214號建物)之事實上處分權為原告簡聖哲所有 。㈢確認系爭土地上門牌號碼:新北市○○區○○路000號建物( 下稱220號建物)之事實上處分權為原告林佩君所有。㈣確認 系爭土地上門牌號碼新北市○○區○○街00號建物(下稱62號建 物)之事實上處分權為原告黃玉秀所有等語,有原告民事起 訴狀可佐,是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起訴時系爭206號建物、2 14號建物、220號建物、62號建物之交易價額定之,且因原 告上開聲明如獲勝訴判決,所得受確認利益,應為各項請求 所受利益之客觀價值,又上開聲明所依據之事實基礎及法律 關係,各為獨立之請求,其中一人之訴訟行為,或他造對於 共同訴訟人中一人之訴訟及關於其一人所生之事項,其利害 不及於他共同訴訟人,核屬普通共同訴訟,是原告得分別依 其主張請求確認之上開建物起訴時之交易價額,各自繳納裁 判費(即㈠原告張尚彥及陳俊榮繳納206號建物之裁判費、㈡ 原告簡聖哲繳納214號建物之裁判費、㈢原告林佩君繳納220 號建物之裁判費、㈣原告黃玉秀繳納62建物之裁判費),惟 若原告選擇合併加計訴訟標的總額核定訴訟費用者,則訴訟 標的總額亦得以上開4建物於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總額定繳納 之裁判費。因本件原告於起訴狀內並未表明上開4建之交易 價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本 裁定送達後20日內提出系爭206號建物、214號建物、220號 建物、62號建物之鑑價報告或相類之市價、交易行情等證明 ,以查報上開4建物之交易價額,並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 3所定費率計算,補繳裁判費,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 另稅捐機關之課稅現值難認係建物之交易價額,不得以之為 訴訟標的價額,附此敘明。 三、次查,原告起訴時,未於起訴狀上未載明原告張尚彥、陳俊 榮、簡聖哲、林佩君、黃玉秀之住所或居所,亦未載明被告 周貴城、余雲烈之住所或居所,本院無從特定當事人為何人 ,亦無法送達文書,依前揭說明,其起訴程式已有欠缺,於 法不合,應予補正,是原告應一併補正原告、被告之住所或 居所,及檢附被告之最新戶籍謄本(記事欄勿省略)。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鄧雅心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書記官 賴峻權

2025-01-03

PCDV-113-補-2482-20250103-1

簡上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確認事實上處分權存在等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簡上字第86號 上 訴 人 張永和 訴訟代理人 江曉俊律師 張煜律師 追加原告 張秋香 張桂香 上三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施傅堯律師 被上訴人 張永發 訴訟代理人 路春鴻律師 複代理人 葉文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事實上處分權存在等事件,上訴人對於民 國112年5月12日本院竹東簡易庭111年度竹東簡字第253號第一審 簡易判決提起上訴,並為訴之追加及變更,本院113年11月27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被上訴人就被繼承人張信明所遺門牌號碼新竹縣○○鄉○○村00巷0 號房屋之稅籍移轉登記應予塗銷,返還全體繼承人即兩造及追加 原告公同共有。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第二審程序中為訴之變更或追加,非經他造同意,不得為 之,但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或該訴訟標的對於數人必須合 一確定,或不甚礙被告之防禦及訴訟之終結時,追加其原非 當事人之人為當事人者,不在此限。簡易程序之上訴準用之 ,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3項、第446條第1項、第255條第 1項第2款、第5款、第7款分別定有明文。又按當事人適格為 訴權存在之要件,屬法院應依職權調查之事項;依法律規定 必須數人一同起訴或被訴,當事人之適格始無欠缺,屬訴訟 標的對於數人必須合一確定之情形,自得在第二審追加原非 當事人之人為當事人,無須經他造或被追加為當事人之人同 意,此觀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5款、第446條第1項但 書規定自明。查本件上訴人起訴原主張其與被上訴人及張秋 香、張桂香共有坐落新竹縣○○鄉○○段000地號上之門牌號碼 新竹縣○○鄉○○村00巷0號未辦保存登記房屋(下稱系爭房屋 )原為渠等之父即被繼承人張信明所遺財產,應為全體繼承 人公同共有。嗣因被上訴人提議辦理系爭房屋稅籍登記事項 ,經渠等同意以被上訴人名義辦理稅籍事宜而成立借名登記 契約(下稱系爭借名契約)。詎被上訴人未經全體繼承人同 意逕將系爭建物出租予第三人,上訴人已為終止借名登記之 意思表示,爰依借名登記契約及類推民法第541條第2項規定 ,請求確認上訴人就系爭房屋具有事實上處分權存在,被上 訴人並應協同辦理系爭房屋稅籍變更登記。經原審判決敗訴 ,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嗣於本院追加其餘繼承人張秋香、 張桂香為原告(下稱追加原告2人),並主張被上訴人逾越 授權範圍逕自將系爭房屋單獨分割為其所有並完成稅籍登記 ,故遺產分割協議書無效,並追加依民法第179條、第184條 第1項、第213條第1項、第828條第2項準用821條、第767條 第1項規定,變更聲明請求被上訴人塗銷系爭房屋之稅籍移 轉登記,返還兩造公同共有。經核上訴人追加原告2人,乃 因張信明之繼承人為兩造及追加原告2人,該訴訟標的對於 追加原告2人必須合一確定,且上訴人於原審已表明否認遺 產分割協議書之真正(見原審卷第95頁),其於本院將原請 求確認其就系爭房屋具有事實上處分權及命被上訴人應協同 辦理由其取得系爭房屋之稅籍變更登記,變更請求被上訴人 應將系爭房屋之稅籍移轉登記塗銷,返還兩造公同共有,二 訴之原因事實,均係本於兩造因繼承系爭房屋所衍生所有權 歸屬之爭議,並就原請求所主張之事實及證據資料,於變更 之訴得加以利用,且不甚妨礙對造之防禦及訴訟之終結,揆 諸前揭規定,亦應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上訴人及追加原告主張:坐落新竹縣○○鄉○○段000地號上之 系爭房屋原為兩造之父即被繼承人張信明所有,被繼承人張 信明於民國(下同)104年4月18日死亡後,由兩造及追加原 告張桂香、張秋香繼承,故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為全體 繼承人公同共有。嗣因被上訴人提議辦理系爭房屋遺產事項 ,全體繼承人同意以被上訴人名義向稅捐機關辦理系爭房屋 稅籍事宜,成立借名登記契約。詎被上訴人竟未經全體繼承 人同意,逕將系爭建物出租予第三人,致他共有人無法完整 行使事實上處分權,上訴人遂於111年7月26日發函向被上訴 人為終止借名登記之意思表示,並通知被上訴人應協同辦理 變更稅籍登記,惟被上訴人仍置之不理。據此,兩造間之借 名登記關係既已終止,上訴人自得依借名登記法律關係及類 推適用民法第541條第2項規定,請求確認就系爭房屋之事實 上處分權存在,併得請求被上訴人協同辦理系爭房屋之稅籍 變更登記(原審為上訴人全部敗訴之判決,上訴人不服提起 上訴)。又被上訴人所持106年8月23日之遺產分割協議書並 非真正,渠等係因辦理父親遺產等後事,而將印鑑章、印鑑 證明交予被上訴人辦理「共同」繼承,全然不知系爭房屋由 被上訴人單獨繼承。系爭遺產分割協議書顯然逾越當初上訴 人與追加原告2人之授權範圍,自屬無效。則系爭房屋仍應 由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惟被上訴人迄今仍擅自占用系爭房 屋並排除與阻礙上訴人及追加原告2人就系爭房屋所有權能 。爰追加依民法第179條、第184條第1項、第213條第1項、 第828條第2項準用821條、第767條第1項規定為請求等語, 並為上訴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上廢棄部分,被上訴人應就 被繼承人張信明所遺系爭房屋於106年8月25日以分割繼承為 原因所為之稅籍移轉登記塗銷,返還兩造公同共有。 二、被上訴人則以:系爭房屋於106年8月23日經兩造協議後,同 意由被上訴人繼承系爭房屋全部,且上訴人與追加原告2人 甚至親自申請印鑑證明,係為辦理遺產登記,渠等之前已看 過遺產分割協議書,印鑑章與遺產分割協議書印文相符,縱 系爭遺產分割協議書上名字由同1人書寫,亦不影響其效力 。被上訴人否認借名登記法律關係存在,上訴人應就借名合 意及借名事實盡舉證之責;106年協議分割迄今5年有餘,系 爭建物管理、維護、處分均由被上訴人決定,既無需得上訴 人同意,亦無向其報告說明之必要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 :上訴及追加之訴均駁回。 三、上訴人及追加原告2人主張系爭房屋原為其等之父即被繼承 人張信明所有,張信明於104年4月18日死亡,繼承人為兩造 及追加原告2人。嗣被上訴人於106年8月24日,持系爭遺產 分割協議書向新竹縣政府稅務局辦理系爭房屋稅籍變更登記 為被上訴人名義等事實,此有系爭房屋之稅籍證明書、新竹 縣政府稅捐稽徵局106年8月28日函、遺產分割協議書、印鑑 證明、財政部北區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附卷可稽(見原 審卷第35頁、51至56頁、本院卷第143至161頁),並為被上 訴人所不爭,自堪信為真正。被上訴人及追加原告復主張渠 等係因辦理父親繼承事宜而將印鑑章、印鑑證明交予被上訴 人辦理「共同」繼承,被上訴人逾越授權範圍應屬無效。則 系爭房屋仍應屬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爰依借名法律關係及 民法第179條、第184條第1項、第213條第1項、第828條第2 項準用821條、第767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上訴人應就系爭房 屋於106年8月25日以分割繼承為原因所為之稅籍移轉登記塗 銷,返還兩造公同共有等語。為被上訴人所否認,並以前詞 置辯。經查: (一)就系爭遺產分割協議之辦理過程,追加原告張秋香於原  審到庭結證稱:「(〈提示被證二遺產分割協議書〉有無看 過?上面的簽名是否你的簽名?印文是否你的印章所蓋? )印章是我的,但不是我簽的,後來原告(即上訴人,下 同)被告(即被上訴人,下同)的時候,原告才拿給我看 ,我才有看到,之前沒有看過」、「(為何上面有你的印 章、印文?)因為當初被告說要一起辦理共同繼承,我們 三個兄弟姊妹才會把印章、印鑑證明交給被告處理」、「 (上面張永和、張桂香印文是否真正?)我不知道。但我 姐姐也說有一起把印章交給被告」、「我記得我有將張永 和的印章、印鑑證明一起交給被告,但我忘了有沒有連同 張桂香的印章、印鑑證明交給被告」、「(為何張永和的 印章、印鑑證明在你這裡,而由你一起交給被告?因為張 永和在中壢上班,我住在竹東,剛好被告也住在竹東,所 以我就想說一起拿給被告比較近。因為被告說要辦理共同 繼承的事情,我就想說一起蒐集好交給被告」、「(所以 你就叫張永和把印章、印鑑證明交給你?還是他主動交給 你的?)我叫他把印章、印鑑證明交給我的」、「(既然 張永和已經從中壢到竹東了,為何不直接交給被告,而要 再交給你,再由你轉交給被告?)因為張永和不想跟被告 見面。因為老人家的事情被告都沒有幫到忙,所以張永和 對被告很生氣」、「(所以你本來都不知道此房子已經變 更登記名義人為被告?)不知道」、「(何時才知道變更 登記名義人為被告?)是原告告被告之後才知道」、「就 是原告律師給張永和看已經繼承下來的單子我才知道。因 為原告傳給我看我才知道」、「(你的意思是說原告告被 告之後,原告的律師拿被證二的遺產分割協議書給原告看 ,原告再傳給你看,你才知道這個房子變更登記名義人為 被告?)是」、「(爸爸過世之後,你們兄弟姊妹有無談 過這個房子要分給誰,要登記給誰?)完全沒有談過」、 「(有無談過先登記給被告,以後再打算?)沒有」、「 (也就是說,你爸爸過世後,你們兄弟姊妹完全沒有談過 要如何處理?)沒有」、「(你們兄弟姊妹也沒有談到說 先由被告去辦理變更登記名義人,以後才協議如何分割? )都沒有」、「(此印鑑證明你知有辦過此印鑑證明?) 應該是我辦的」、「(為何要辦理此印鑑證明?)因為被 告說要辦理共同繼承這個房子」、「(你方才稱你爸爸過 世之後,你們兄弟姊妹都沒有談過要如何處理房子的事情 ,是否如此?)是」、「(為何你方才又稱你去申請印鑑 證明,是被告要去辦理系爭房子的共同繼承事情?)因為 被告打電話過來說要去辦理共同繼承的事情,要我去申請 印鑑證明」、「(你的意思是說兄弟姊妹沒有談過,只是 被告單方面打電話告知你要去辦共同繼承?)是」等語( 見原審卷第88至92頁);核與上訴人主張伊印章係由伊二 姐保管,處理父親後事(見原審卷第69頁);及追加原告 張桂香於本院進行當事人詰問時具結陳稱:「(新竹縣○○ 鄉○○村00巷0號這個房子是否妳父親張信明留下的老宅? )是」、「(妳父親張信明死亡之前,有無交代房子要怎 麼處理?)從來沒有說起過」、「(妳父親死亡之後,四 位繼承人之間有無對上開老宅談過要如何分配?)也沒有 說起過,從來沒有討論過」、「(〈提示本院卷第147、14 8頁〉這個張桂香的印文是不是妳的?)是的」、「(是妳 親自蓋的嗎?)不是,我是拜託我先生交給張永發,因為 之前張秋香跟我說,張永發跟張秋香說要辦理共同繼承, 所以我就去戶政辦理印鑑證明,隔一段時間我就去辦理印 鑑證明,張永發就跟張秋香追討我的印鑑證明,說我是最 後一位還沒有交的,所以我才趕快拜託我先生拿我的印鑑 章、印鑑證明過去張永發家給他」、「(印鑑證明是妳自 己去申請的嗎?)對」、「( 所以就妳的認知,張永發 跟你們拿印鑑章是要去辦理老宅的繼承登記,還是要辦理 登記成他個人所有?)張永發沒有跟我訊息通知,也沒有 跟我電話或面對面講,張永發只有託張秋香跟我說要辦理 共同繼承,要我趕快去戶政事務所辦理印鑑證明那些交給 他」、「(妳父親死亡後,老宅是誰在居住使用?)之前 是張永發他們在那邊居住使用,現在有把房子租給別人」 、「(妳是何時知道系爭房屋的納稅義務人變更成只有張 永發一人、其他人都沒有名字?)我是聽張秋香講述,就 是說因為張永和回去家裡的時候,因為某些事情就被警察 告知說這個房子是張永發名下了,所以才會詢問律師」、 「(張永發後來有把妳的印鑑證明、印章還給妳嗎?若有 ,是如何還的?)我託我先生交給張永發之後,過幾天張 永發就託給張秋香,我再去張秋香家拿印章」、「(張永 發沒有直接告訴妳,要拿妳的印章、印鑑證明辦理何事, 那妳都不怕張永發拿妳的印章、印鑑證明亂來嗎?)因為 之前兄弟姐妹都沒有在一起講起這件事,我也不知道張永 發是否會去做別的用途,但是我們想說既然張永發已經說 是要給我們共同繼承的話,我們就很放心把印章、印鑑證 明交給張永發,但是我們只是交給張永發,我們沒有直接 蓋印章」等語(見本院卷第166至170頁)相符。再觀之系 爭遺產分割協議書之筆跡均為同一人書寫(見本院卷第14 5至149頁),被上訴人亦不否認由其書寫及申請辦理房屋 納稅義務人名義(見原審卷第106頁),足見系爭遺產分 割協議書係由被上訴人持上訴人與追加原告之印章所作成 。 (二)被上訴人雖辯稱系爭遺產分割協議書已載明系爭房屋協議 由被上訴人一人繼承全部(見原審卷第53、54頁、本院卷 第149頁)等語。惟按當事人互相表示意思一致者,無論 其為明示或默示,契約即為成立;民法第153條第1項定有 明文。系爭遺產分割協議書既為契約之一種,依上開規定 ,自應由當事人互相表示意思一致者,契約始為成立。惟 如上開張秋香、張桂香所述,顯然系爭遺產分割協議書係 由被上訴人一人持全體繼承人之印章所製作,亦即上訴人 及追加原告均未在場,渠等原以為交付印章僅係為辦理共 同繼承,自與被上訴人無互相表示意思一致之情事發生; 則上訴人等否認系爭遺產分割協議書內容之真正,應非虛 妄。 (三)被上訴人雖又辯稱其於106年間取得系爭房屋後即管理使 用迄今,並於108年5月間出租予第三人,是上訴人及追加 原告主張借名登記或仍屬全體繼承人所有,實屬無稽云云 ,並提出房屋租賃契約書為證(見本院卷第93至109頁) 。惟觀之上訴人所提出其與被上訴人配偶黃秀美於108年7 月18日之messenger對話內容:「(上訴人)大嫂!你把 鄉下房子租出去了?(黃秀美)嗯呀、叔叔沒有要賣房子 ,我就把房子租給人家,因為我要繳基本水費、瓦斯費、 電費、房屋稅呀」、「(上訴人)那你租多少錢一個月啊 ?(黃秀美)7000元」、「(上訴人)那你是怎麼打算的 ?還是你覺得老家你做主就好了?(黃秀美)他只租一年 而已、我過年前花了一筆錢整修房子」、「(上訴人)請 問我們有知道的權利嗎?你都偷偷摸摸做這些,有什麼情 況明著說,你換位思考一下,若是你?你爽嗎?(黃秀美 )你可以來我們家坐坐就可以了解所有的事了」、「(上 訴人)要不是阿晟前幾天來我家,我們什麼都不知道、這 也沒多難了解,房子是你租出去的,你要多拿點,我覺得 沒話說,但也不能想著整碗端啊」、「(黃秀美)房子租 人的錢,我目前是當公款」、「(上訴人)爸媽都走了, 請問公款有什麼用?留給誰?」;嗣黃秀美於111年5月1 日分別匯款15,000元租金至上訴人配偶張品賢及追加原告 2人帳戶,上訴人再度以messenger質疑黃秀美稱:「(上 訴人)月租7000,3年二十幾萬…現在每人只只有分到1500 0,請問錢去那裡了?不要說去你家看帳簿…若非必要,沒 有人願意看到彼此…(黃秀美)你繼續鬧沒關係。我之後 不分租屋費了當公款…那你在鬧什麼?」、「(上訴人) 我鬧?(黃秀美)有本就把800000拿出來買地」、「(上 訴人)房子我有份,我的份不想租可以嗎?我買地…然後 你來租是嗎?(黃秀美)你沒資格另外兩位姐姐也同意才 可以」等語,此有存摺匯款紀錄及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配偶 黃秀美對話截圖在卷可按(見本院卷第33至38頁)。足見 上訴人確實不知系爭房屋已變更稅籍登記為被上訴人一人 所有,而仍以共有人自居,自無可能出於分割遺產將系爭 房屋登記予被上訴人之意思而交付印鑑章;再者,被上訴 人之妻黃秀美於上訴人及追加原告2人知悉被上訴人單獨 出租系爭房屋後,為安撫上訴人等,仍將出租所得各給付 15,000元予上訴人及追加原告2人。設若兩造及追加原告 全體繼承人於106年8月23日確已達成遺產分割協議,則系 爭房屋已為被上訴人所有,被上訴人出租系爭房屋何須顧 忌?其妻黃秀美又何須於事後分潤部分租金予上訴人及追 加原告2人,益徵確無全體繼承人合意而簽訂系爭遺產分 割議書情事。至於被上訴人雖辯稱上開通訊軟體對話者乃 上訴人與其配偶黃秀美,而非被上訴人,上訴人斷章取義 。其固曾於111年5月1日匯款各1萬5,000元予上訴人及追 加原告2人,惟該款項並非租金,而係兩造父親張信明遺 留之現金,其事後為免爭議乃將之分配云云。惟與追加原 告張桂香結稱:「(111年5月1日有一筆1萬5,000元的款 項匯入,這是怎麼來的?)這是張永發的太太黃秀美傳LI NE跟我說,我們三兄弟姐妹一人有1萬5,000元入帳,叫我 們把自己的銀行帳戶給她,她再匯款進來。但是黃秀美沒 有正確說明為何會有1萬5,000元的入帳,黃秀美只有提到 出租房子的租金累計起來,扣除房屋維修費、出租給別人 的金額那些之後剩的餘額,黃秀美有稍微統計一下,但沒 有提出詳細的明細給我們,黃秀美只有說餘款4萬5,000元 ,三兄弟姐妹一個人1萬5,000元,叫我們提供簿子給他們 轉帳而已,明細是沒有給我們知道,只是口頭上在LINE這 樣講」、「(妳父親死亡時,有無留現金?)現金的話… 好像剩不多,張秋香有稍微兄弟姐妹分一下錢,就四個人 大概分一下之後,還有剩的餘額就交給張永發,因為畢竟 還有水電那些要支付,剩下多少我不清楚,要問張秋香」 、「(分到的金額是多少?)具體金額要張桂香才知道, 我有拿到1萬多元」、「(這1萬多元與黃秀美匯款給你的 1萬5,000元是同一筆嗎?)不一樣,從爸爸那邊拿到的1 萬多是扣掉喪葬費用之後,剩下的餘額四個人就分一下」 等語(見本院卷第168、169頁)明顯不符;且綜上各情, 黃秀美顯係負責系爭房屋之出租管理、實際掌管被上訴人 家中財務之人,衡情自應對系爭房屋之權利歸屬、使用情 形知之甚稔,又從未否認1萬5,000元為其所分配之租金收 入,是上開對話截圖及匯款紀錄,自足資為本件論證。被 上訴人上開所辯,不足採信。 (四)按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承受被繼承 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 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民法第1148條、 第1151條分別定有明文。查系爭遺產分割協議書既未經全 體繼承人即兩造與追加原告2人之同意而作成,核諸上開 規定及說明,系爭遺產分割協議書應屬無效,洵堪認定。    而兩造間就被繼承人張信明之遺產並未有其他分割協議, 則系爭房屋仍屬張信明之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從而,上 訴人及追加原告2人爰請求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第828條 第2項準用821條規定,請求塗銷系爭房屋於106年8月25日 以分割繼承為原因所為之稅籍移轉登記,返還兩造公同共 有,應認於法有據。至於上訴人另主張全體繼承人同意向 被上訴人借名,而以被上訴人名義向稅捐機關辦理系爭房 屋稅籍變更登記。爰依借名登記法律關係及類推適用民法 第541條第2項規定,求為確認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存 在,及被上訴人協同辦理系爭房屋之稅籍變更登記等情, 核與張秋香、張桂香上開所陳,及本院認定之事實不符, 核屬無據,不應准許。 四、綜上所述,兩造及追加原告2人間就系爭房屋並無借名登記 約定存在,惟系爭遺產分割協議書應屬無效,系爭房屋仍為 張信明之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從而,上訴人於原審依借名 登記法律關係及類推適用民法第541條第2項規定,求為確認 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存在,及命被上訴人協同辦理系爭 房屋稅籍變更登記部分,核屬無據,不應准許。原審為上訴 人敗訴之判決,核無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為無 理由,應駁回其上訴。另上訴人在本院追加依第767條第1項 、第828條第2項準用821條規定,請求塗銷系爭房屋於106年 8月25日以分割繼承為原因所為之稅籍移轉登記,返還全體 繼承人公同共有,為有理由,應予准許;本院既認上訴人本 於共有人所有權能所為追加之訴請求有理由,就上訴人另依 民法第179條、第184條第1項、第213條第1項規定所為同一 請求,自毋庸審酌,附此敘明。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及攻擊或防禦方法並提出 之證據資料,經斟酌後認均不影響本院所為前開論斷,自無 逐一審論之必要,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追加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 法第436條之1第3項、第449條第1項、第78條、第463條,判決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蔡孟芳                  法 官 林麗玉                  法 官 楊明箴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郭家慧

2024-12-31

SCDV-112-簡上-86-20241231-1

南簡補
臺南簡易庭

碓認事實上處分權存在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民事裁定 113年度南簡補字第586號 原 告 吳淑娥 訴訟代理人 黃國永律師 楊宛瑜律師 被 告 鄭松明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事實上處分權存在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 納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為新臺幣(下同)7萬元,是應 徵收裁判費1,0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249條第 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如逾期不 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 法 官 吳金芳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 元;其餘關於命補 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李崇文

2024-12-30

TNEV-113-南簡補-586-2024123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