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消費糾紛

共找到 180 筆結果(第 41-50 筆)

中補
臺中簡易庭

消費糾紛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中補字第630號 原 告 章建軍 陸思樺 上列原告與被告土耳其商土耳其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間 請求消費糾紛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 金額為新臺幣(下同)89,016元,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臺 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 準第2條規定,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5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3 6條之23準用第436條第2項適用同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 命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如數補繳,並提出被告土耳其商土 耳其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之公司變更登記表及其法定代 理人之戶籍謄本(記事欄勿省略)及具狀釋明本院有管轄權之依 據,逾期不繳,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臺中簡易庭 法 官 李立傑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莊金屏

2025-02-25

TCEV-114-中補-630-20250225-1

中補
臺中簡易庭

消費糾紛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民事裁定                   114年度中補字第631號 原 告 張麗娟 住○○市○○區○○路0段000○00巷0弄 0號00樓之0 訴訟代理人 蔡政潔 一、上列當事人間消費糾紛事件,茲命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 內補正下列事項,如逾期未補正其中一項,而有起訴不合法 定程式者,即予駁回原告之訴: ㈠按當事人書狀,除別有規定外,應記載當事人姓名及住所或 居所;當事人為法人、其他團體或機關者,其名稱及公務所 、事務所或營業所。二、有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者,其 姓名、住所或居所,及法定代理人與當事人之關係。民事訴 訟法第116條第1項第1、2款定有明文,此為起訴必備程式。 查本件原告起訴狀未載明被告法定代理人之正確姓名及其住 居所,是原告應具狀查報被告公司名稱、事務所或營業所及 其法定代理人之姓名、住居所,並提出被告之公司變更登記 表。 ㈡又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 (下同)500,000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6,700元。 二、依民事訴訟法第121條第1項、第436條第2項、第249條第1項 但書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陳嘉宏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林佩萱

2025-02-25

TCEV-114-中補-631-20250225-1

中補
臺中簡易庭

消費糾紛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中補字第611號 原 告 洪欣瑜 上列原告與被告三重宙體適能有限公司間請求消費糾紛事件,原 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 6,000元,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 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2條規定,應徵第 一審裁判費1,5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準用第436條 第2項適用同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命原告於本裁定送達 後5日內如數補繳,並提出被告三重宙體適能有限公司之公司變 更登記表及其法定代理人之戶籍謄本(記事欄勿省略)逾期不繳 ,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臺中簡易庭 法 官 李立傑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莊金屏

2025-02-25

TCEV-114-中補-611-20250225-1

中補
臺中簡易庭

消費糾紛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中補字第613號 原 告 谷安凰即威勤企業社 原 告 朱家宏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張琇惠律師 一、上列原告與被告瑞石企管顧問有限公司、A女奇異果快捷旅 店台中中正店櫃檯人員間消費糾紛事件,民事訴訟法第116 條第1項規定:「當事人書狀,除別有規定外,應記載下列 各款事項:一、當事人姓名及住所或居所;當事人為法人、 其他團體或機關者,其名稱及公務所、事務所或營業所。二 、有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者,其姓名、住所或居所,及 法定代理人與當事人之關係。三、訴訟事件。四、應為之聲 明或陳述。五、供證明或釋明用之證據。六、附屬文件及其 件數。七、法院。八、年、月、日。」又民事訴訟法第244 條第1項規定:「起訴,應以訴狀表明下列各款事項,提出 於法院為之:一、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二、訴訟標的及其 原因事實。三、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再起訴不合程式或 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 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同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及 但書定有明文。核原告未依上揭規定為之,茲命原告於本裁 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下列事項;如逾期未補正其中一項,而 有起訴不合法定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之情形者,即駁回原告 之訴: ㈠原告所提民事起訴狀僅記載被告「A女奇異果快捷旅店台中中 正店櫃檯人員」,惟卷內並無被告「A女奇異果快捷旅店台 中中正店櫃檯人員」之資料,此與前揭條文之規定程序不符 ,基於民事訴訟程序為當事人進行主義,原告本應明確特定 並自行提出足資確認被告「A女奇異果快捷旅店台中中正店 櫃檯人員」為何人之當事人年籍等相關資料及訴之原因事實 ,是原告應查報被告「A女奇異果快捷旅店台中中正店櫃檯 人員」之住居所,並陳報被告「A女奇異果快捷旅店台中中 正店櫃檯人員」身分證字號(護照號碼)、出生年月日等足 資辨別被告之人別資料,如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㈡又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查本件原告2人係分別向被告2 人為請求,是本件之訴訟標的金額如下: ⒈谷安凰即威勤企業社部分為新臺幣(下同)149,567元,應徵 第一審裁判費2,150元。 ⒉朱家宏部分為16,099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500元。 ⒊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準用第436條第2項適用第249條 第1項但書之規定,原告應如數補繳。 二、民事訴訟法第121條第1項、第436之23準用第436條第2項、 第249條第1項但書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雷鈞崴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錢 燕

2025-02-24

TCEV-114-中補-613-20250224-1

湖小
內湖簡易庭

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湖小字第1293號 原 告 于文璟 被 告 陳禾穎 訴訟代理人 黃耀祖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 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由要領 一、本件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8第1項規定,記載主文及下列 第二項之判斷,其餘理由省略。 二、本院判斷要旨  ㈠所謂公司,係以營利為目的,依照公司法組織、登記、成立 之社團法人,於法令限制內,有享受權利負擔義務之能力, 此觀公司法第1條第1項、民法第26條規定可明。是以,公司 與其代表人(自然人個人)係不同之權利義務主體,先予敘 明。  ㈡本件原告買賣契約之交易對象為訴外人諾利嘉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諾利嘉公司),應負擔給付義務者為出賣人諾利嘉公 司,並非被告個人。是以,原告依民法第227條規定,請求   被告個人負債務不履行之給付或賠償責任,即非有據。  ㈢至於原告依民法第184條請求被告負侵權行為賠償責任方面   ,經核,包含原告等消費者及代收付平台藍新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前對被告提出詐欺、背信等刑事告訴案件,經臺灣士林 地方檢察署(下稱士林地檢署)檢察官偵查後,認屬告訴人 與諾利嘉公司間之契約或消費糾紛,並未涉及詐欺罪嫌,已 對被告為不起訴處分在案,此有原告提出之士林地檢署不起 訴處分書可參。除此,原告並未舉證證明被告有何不法侵害 原告權利之侵權行為,則原告本於侵權行為規定,請求被告 負損害賠償責任,亦非有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內湖簡易庭 法 官 施月燿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應記載 上訴理由,表明關於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與依訴訟 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 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趙修頡

2025-02-21

NHEV-113-湖小-1293-20250221-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妨害名譽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2年度易字第417號 公 訴 人 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謝晚成 上列被告因妨害名譽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6 327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謝晚成無罪。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謝晚成於民國112年2月24日17時11分許 ,在位於屏東縣○○市○○路0號之慶豐體育用品社門口騎樓下 ,就其先前在該店所購買運動鞋之退貨問題,與店長即告訴 人王一靜發生爭執,竟基於公然侮辱之犯意,公然以「你大 小聲,我也可以大小聲,莫名奇妙,講話講這型,小太妹」 之言語侮辱告訴人,使告訴人難堪而人格受損。因認被告涉 犯刑法第309條第1項之公然侮辱罪嫌等語。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不 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4 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認定不利於被告 之事實,須依積極證據,苟積極之證據本身存有瑕疵而不足 為不利於被告事實之認定,即應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更不 必有何有利之證據;而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雖不以直 接證據為限,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然而無論直接或間接證 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 ,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得據為有罪之認定,倘其 證明尚未達到此一程度,而有合理之懷疑存在時,即應為無 罪之判決;再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舉證責任,並指 出證明之方法,因此檢察官對於起訴之犯罪事實,應負提出 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倘其所提出之證據,不足為被 告有罪之積極證明,或其指出證明之方法,無從說服法院以 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基於無罪推定之原則,自應為被告無 罪判決之諭知(最高法院30年上字第816號判決、76年台上 字第4986號判決、92年台上字第128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檢察官認被告涉犯公然侮辱罪嫌,無非係以被告之供述、告 訴人之指訴、員警職務報告、員警密錄器錄影檔案光碟及檢 察官勘驗筆錄等為其論據。訊據被告否認有何公然侮辱犯行 ,辯稱:我當時只是要求老闆出來面對並解決問題等語。經 查:  ㈠刑法第309條第1項規定所處罰之公然侮辱行為,應限於依個 案之表意脈絡,表意人故意發表公然貶損他人名譽之言論, 已逾越一般人可合理忍受範圍之情形。就故意公然貶損他人 名譽而言,應考量表意人是否有意直接針對他人名譽予以恣 意攻擊,或只是在雙方衝突過程中因失言或衝動以致附帶、 偶然傷及對方之名譽;按個人語言使用習慣及修養本有差異 ,有些人之日常言談確可能習慣性混雜某些粗鄙髒話(例如 口頭禪、發語詞、感嘆詞等),或只是以此類粗話來表達一 時之不滿情緒,縱使粗俗不得體,亦非必然蓄意貶抑他人之 社會名譽或名譽人格;尤其於衝突當場之短暫言語攻擊,如 非反覆、持續出現之恣意謾罵,即難逕認表意人係故意貶損 他人之社會名譽或名譽人格。又就對他人社會名譽或名譽人 格之影響,是否已逾一般人可合理忍受之範圍而言,按個人 在日常人際關係中,難免會因自己言行而受到他人之月旦品 評,此乃社會生活之常態。一人對他人之負面語言或文字評 論,縱會造成他人之一時不悅,然如其冒犯及影響程度輕微 ,則尚難逕認已逾一般人可合理忍受之範圍。例如於街頭以 言語嘲諷他人,且當場見聞者不多,此等冒犯言論雖有輕蔑 、不屑之意,而會造成他人之一時不快或難堪,然實未必會 直接貶損他人之社會名譽或名譽人格,而逾越一般人可合理 忍受之範圍(司法院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意旨參 照)。  ㈡又案發時被告與告訴人發生口角,過程中被告向告訴人口出 「你要笑死,你大小聲,我也可以大小聲,莫名奇妙,講話 講這型,小太妹嗎?還是怎麼樣?」之言語等情,業經檢察 官於偵查中勘驗員警密錄器錄影檔案光碟屬實,有檢察官勘 驗筆錄在卷可稽(見偵卷第21頁);而證人即告訴人於警詢 及偵查中證稱:我是慶豐體育用品社之店長,被告於111年8 月13日在我們店裡購買運動鞋1雙,嗣於同月20日至我們店 裡,聲稱該鞋有他人穿用之痕跡,要求我們退款,我回應表 示只能換貨,雙方僵持不下,我便告知對方可以向消費者保 護基金會申訴,之後被告申訴未果,遂於112年2月24日再至 我們店裡咆哮挑釁,表示要找老闆退貨,我請被告離開,但 被告不從,我便報警處理,過程中被告對我口出「小太妹」 之言語,當時我弟、1名員警及1名保全在場等語(見警卷第 11至13頁,偵卷第17至18頁)。據上可知,被告在與告訴人 因消費糾紛而發生口角之過程中,因不滿告訴人回應之語氣 ,而短暫口出「小太妹」之言語,並未反覆、持續無端謾罵 告訴人,難認被告有貶損告訴人名譽之故意,且案發當下除 被告與告訴人以外,僅有告訴人胞弟、1名員警及1名保全等 少數人,在場見聞被告一時口出之不雅話語,實難認被告所 為對告訴人名譽之影響程度已逾一般人可合理忍受之範圍, 揆諸上開憲法法庭判決意旨,自不能以公訴意旨所指罪名相 繩。 四、綜上所述,本案依檢察官所提出之證據,尚不足以證明被告 有公訴意旨所指犯行,被告犯罪既屬不能證明,揆諸首揭規 定及說明,自應為被告無罪之諭知。 五、末按法院認為應諭知無罪之案件,被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 由不到庭者,得不待其陳述逕行判決,刑事訴訟法第306條 定有明文。經查,被告經合法傳喚,於本院114年1月6日審 理期日無正當理由不到庭,有本院送達證書、刑事報到單在 卷可查(見本院卷第57、59、65頁),而本院認為本案應諭 知無罪,爰依上開規定,不待被告之陳述逕行判決,附此敘 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1條第1項、第306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蔡榮龍提起公訴,檢察官林宜潔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林鈴淑                   法 官 沈婷勻                   法 官 陳政揚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沈詩雅

2025-02-21

PTDM-112-易-417-20250221-1

原易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傷害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原易字第45號 公 訴 人 臺灣宜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洪慧蓮 選任辯護人 柯士斌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6009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洪慧蓮犯傷害罪,處拘役伍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 折算壹日。   事  實 一、洪慧蓮係宜蘭縣○○鄉○○村○○路0段00號前燒烤攤之攤商,與 彭惠慈素不相識。緣彭惠慈於民國113年4月13日22時10分許 ,途經上開燒烤攤,向洪慧蓮購買香腸、肉串等食物後未付 費,並稱欲向他人借款,而步行至宜蘭縣○○鄉○○村○○巷0○0 號附近卡拉OK店,洪慧蓮則跟隨在後。嗣彭惠慈向在場之人 借款未果,兩人在上開卡拉OK店前發生口角衝突,彭惠慈情 緒不穩,乃持拖鞋朝地丟擲,洪慧蓮因而心生不滿,徒手毆 打彭惠慈頭部,致彭惠慈受有頭部挫傷之傷害。嗣經彭惠慈 報警處理,循線查悉上情。 二、案經彭惠慈訴由宜蘭縣政府警察局三星分局報告臺灣宜蘭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壹、證據能力部分 一、按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或書面陳述,除法律有規定 者外,不得作為證據,刑事訴訟法第159條第1項定有明文。 被告洪慧蓮及其辯護人對於證人賴宏仁於警詢所為陳述之證 據能力有爭執(本院卷第99頁),依上開規定,認上開證人 於警詢時所為之陳述,並無證據能力。又被告及其辯護人除 爭執上開供述證據之證據能力外,對於本院其餘所引供述證 據之證據能力,均同意有證據能力(本院卷第63、99頁)。 爰審酌本案其他供述證據製作時之情況,並無不當取供及證 明力明顯過低之瑕疵,依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第1項規定 ,前開供述證據對被告而言,均有證據能力。    二、本判決所引用之其餘非供述證據,亦無證據證明係違反法定 程序所取得,或其他不得作為證據之情形,且與本案待證事 實間復具有相當關聯性,依刑事訴訟法第158條之4規定之反 面解釋,亦均有證據能力。 貳、實體方面 一、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   被告矢口否認有何傷害犯行,辯稱:我與告訴人雖因消費糾 紛發生口角,但我並無動手毆打告訴人,證人賴宏仁、梁偉 朋、潘廷羽等人在一起唱歌喝酒,都幫告訴人講話等語。辯 護意旨另以:告訴人所受傷勢應係事後開車自行撞擊隔壁攤 位鐵門所致,另證人賴宏仁為隔壁攤位老闆之親戚,被告與 隔壁攤位因生意競爭素來不睦,證人林屹霆已證述未見被告 動手,證人賴宏仁、梁偉朋、潘廷羽等人所為證詞不可採信 等語。經查: (一)被告為宜蘭縣○○鄉○○村○○路0段00號前燒烤攤之攤商,與 告訴人素不相識,告訴人於113年4月13日22時10分許,在 上開燒烤攤向被告購買香腸等食物後未付費,並稱欲向他 人借款,步行至宜蘭縣○○鄉○○村○○巷0○0號附近卡拉OK店 ,被告則跟隨在後;嗣告訴人向在場之人借款未果,兩人 在上開卡拉OK店前發生口角衝突,告訴人曾持拖鞋朝地丟 擲等情,為被告所不爭執,核與證人即告訴人於警詢、本 院審理時證述之情節,及證人林屹霆、賴宏仁、梁偉朋、 潘廷羽於本院審理時證述之情節相符。又告訴人於同日22 時40分許駕車離去時,曾駕車撞擊宜蘭縣○○鄉○○村○○路0 段00號前店面,所涉毀損罪嫌,業經臺灣宜蘭地方檢察署 檢察官以113年度調院偵字第144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嗣 告訴人於113年4月14日0時0分許,至羅東聖母醫院急診, 經診斷受有頭部挫傷之傷勢,有上開不起訴處分書、羅東 聖母醫院診斷證明書可稽。上開事實,均堪以認定。   (二)被告及其辯護人雖以前詞置辯,然查:   ㈠證人即告訴人彭惠慈於偵查及本院審理時均指述其於上開 時地遭被告徒手毆打頭部等情(偵查卷第6頁反面);核 與證人即當時在場之賴宏仁於偵查、本院審理時證述:當 晚我跟台北同學在卡拉OK店唱歌,要結束時告訴人向我們 借錢,因而看到本案爭執,告訴人當時有拿拖鞋丟被告沒 丟到,被告就衝過去徒手毆打告訴人頭部一下,我站在偵 查卷第16頁照片靠近綠色盆子之處,當時有路燈,所以看 得到,被告是手舉高,由上往下敲告訴人的頭(偵查卷第 6頁反面、本院卷第152至155頁);證人即當時在場之梁 偉朋於本院審理時證述:我當時有看到被告打告訴人的頭 一下,被告是手舉高,由上往下敲告訴人頭部,我當時站 在石牆上面,我看得蠻清楚的,我跟賴宏仁是於當天原住 民部落參訪活動才認識,自由時間我們去卡拉OK店唱歌, 結束時看到本案爭執(本院卷第163至165頁);證人即當 時在場之潘廷羽於本院審理時證述:當時有看到被告手舉 高從上往下打告訴人的頭,我們學校同學是站在偵查卷第 16頁照片車子那邊的石頭上面,我也在那邊,我是參加學 校的部落參訪活動,休閒時間我們去唱歌,結束後看到本 案爭執等情(本院卷第166至170頁)大致相符。而證人賴 宏仁、梁偉朋、潘廷羽與被告、告訴人均無特殊親誼,當 無甘冒偽證罪責風險,故意為虛偽證述之動機及必要,是 上開證人之前揭證詞自值採信,是被告於上開時地徒手毆 打告訴人頭部一情,堪以認定。至辯護人主張上開證人證 詞偏頗一節,僅屬臆測,並無實據,難以採信。   ㈡又參酌證人即到場處理之員警林健正於本院審理時證稱: 我在告訴人停車的地方等,告訴人說要去領錢,被告跟著 過去,後來告訴人回來把車子開走,撞到隔壁店家,我們 就請告訴人下車,將告訴人上銬帶回派出所,回所後告訴 人說身體很不舒服,消防隊有幫她擦藥,後續陪告訴人就 醫等語(本院卷第156至162頁),及告訴人旋即於113年4 月14日0時0分至羅東聖母醫院急診,經診斷受有頭部挫傷 之傷勢,核與上開證人證述之告訴人遭被告毆打部位相符 ,堪認告訴人所受傷勢係遭被告毆打所致。   ㈢至於證人林屹霆固於偵查、本院審理時中證述未見被告動 手毆打告訴人等情,然其於本院審理時亦證述:我當時並 非眼光一直注意被告與告訴人,我還要維護現場孩子們的 安全,且我個子很小,只有150公分左右,視線有限等語 (本院卷第113至114頁),其既未全程充分觀察被告與告 訴人之紛爭,自不能徒以上開證人之證詞為有利被告之認 定。   ㈣從而,被告於上開時地,徒手毆打告訴人頭部,致告訴人 受傷一節,可以認定。  (三)綜上所述,被告及其辯護人上開辯解,均不足採取。本案 事證明確,被告上開犯行洵堪認定,應依法論科。  二、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 (二)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屬智識成熟之成年人 ,不思以理性方式解決糾紛,因告訴人消費後欠款又朝地 丟擲拖鞋,心生不滿,而以前述方式攻擊告訴人頭部,造 成告訴人受傷,漠視他人之身體法益,所為實屬不該;又 被告始終否認犯行,未具悔意,迄未與告訴人達成和解或 賠償;並考量被告之素行(見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 表)、犯罪動機、目的、手段、告訴人所受傷勢程度,暨 被告自陳之智識程度、家庭經濟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量 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以示懲 儆。至於檢察官雖請求對被告量處有期徒刑3月,本院考 量上情,認檢察官之求刑尚嫌過重,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洪景明提起公訴,經檢察官黃正綱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李宛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何威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附錄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277條 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 以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5-02-20

ILDM-113-原易-45-20250220-1

北小
臺北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北小字第3035號 原 告 鄭奕餘 被 告 KO KHENG GUAN WILLIAM(中文姓名:高慶源) 訴訟代理人 許寧珊律師 戴家旭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6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2年10月25日晚間10時39分許,透 過UBER叫車平台呼叫被告所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營業小 客車(下稱系爭車輛),因不滿原告停車位置距其叫車地點 過遠,於上車時用力甩摔車門。原告為免後續衝突,取消行 程請其下車,被告卻又於下車時用力甩摔車門,致系爭車輛 右後車門六角鎖損壞,支出維修費用新臺幣(下同)6,000 元,且因送廠維修導致1日無法駕車營業。嗣被告又以原告 對其毆打、將其拉住、不讓其離開車輛之不實情事向UBER申 訴,致UBER以涉嫌與乘客發生肢體衝突為由,停止原告之使 用權限4日;加計上開維修期間,共計受有5日不能營業、每 日6,600元、合計33,000元之營業損失。爰依侵權行為之法 律關係起訴,一部請求被告賠償。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30 ,000元。 二、被告則以:被告於上下系爭車輛時,並無大力甩摔車門之行 為,其右後車門六角鎖之損壞無法認定為被告所致。至於被 告所提申訴,本係依UBER設立之正常客訴管道提出,內容亦 僅是原告動手阻擋不讓其離開等消費糾紛,並無不實;原告 遭停止使用權限,係基於UBER之政策及判斷,並非被告故意 所致。原告向被告請求上開賠償,均無理由等語,以資答辯 。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一)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民法 第184條第1項前段、後段定有明文。是若行為人故意侵害他 人之財產權,或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損及他人財產 權以外之其他經濟上利益者,被害人均得請求賠償因此所受 之損害。惟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 之責任,為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所明定;具體而言,主 張權利存在者,應就權利發生之要件事實負舉證責任,主張 權利不存在或消滅者,則應就權利障礙、消滅、排除等要件 事實負舉證責任。就原告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情形,被 告從事侵害行為、因而發生損害結果、及主觀上有故意過失 等歸責事由之事實,均為原告權利之成立要件,應由原告負 舉證之責。若原告先不能舉證,以證實自己主張之事實為真 實,則被告就其抗辯事實即令不能舉證,或其所舉證據尚有 疵累,亦應駁回原告之請求(最高法院72年度台上字第4225 號判決見解可資參照)。 (二)經查,原告主張系爭車輛右後門六角鎖損壞,於112年10月2 6日送廠維修支出6,000元之事實,固有估價單附卷可參,但 依系爭車輛行車紀錄器錄影畫面,並未直接攝錄被告開關車 門之經過,僅由影片之聲音,亦無法判斷被告開關車門之力 道是否有顯然逾越正常限度之情形;至於原告所提車門毀損 原因之網路文章,僅是通論性說明大力關門與門鎖損壞間之 關係,無法用以認定本件被告有甩摔車門之具體行為。除此 之外,原告復未提出其他其他證據以證明系爭車輛之上開損 傷係被告之行為所致,其請求被告賠償上開維修費用,難認 有據。 (三)原告又主張被告向UBER申訴其遭毆打、拉住、不讓其離開系 爭車輛等不實情事,致原告遭UBER停權調查4日,然為被告 所否認,並以前詞置辯。經勘驗兩造在該處路旁等待警方到 場時,原告手機之錄影畫面,可見被告於此期間先致電計程 車業者,表示原告因其甩車門而報警處理,不讓其離開,又 接聽警方電話,於通話中表示其僅是要找地方坐下,卻遭原 告以身體或手加以阻攔,因此感覺受到威脅,並稱有被原告 碰到等語,有勘驗筆錄附卷可參(本院卷第150頁)。原告 於報警後有要求被告留在現場,等待警方到場處理等情,亦 為其所自陳(本院卷第109、139頁),堪認原告當時確有採 取一定舉止以阻攔被告離去。是被告以其遭原告阻擋、不讓 其離開現場等情為申訴,於基本事實上無重大違背,至原告 於此過程是否有拉住、抓住被告之行為,兩造或有不同感知 或詮釋,但仍難斷定被告係為使原告受停權之處罰,故意捏 造情節而為申訴。從而,被告上開申訴行為尚難認有故意違 背善良風俗之情事,原告依此請求賠償遭停權之營業損失, 難認有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其 聲明所示,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結論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審酌均不至影響判決結果,故不逐一論述。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並依後附計算書 確定如主文所示金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陳逸倫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須以違背法令為理由,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 庭(臺北市○○區○○○路0段000巷0號)提出上訴狀。(須按他造當 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 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馬正道 計 算 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註 第一審裁判費       1,000元 合    計       1,000元 附錄: 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 二、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5: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㈠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㈡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2025-02-20

TPEV-113-北小-3035-20250220-1

聲自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准許提起自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自字第156號 聲 請 人 即 告訴人 蔡易庭即愛靈魂空間工作室 代 理 人 黃慧敏律師 被 告 賴玉菁 上列聲請人即告訴人因被告詐欺等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檢察署臺 中檢察分署檢察長113年度上聲議字第2861號駁回再議之處分( 原不起訴處分案號: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38451號 ),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如附件「刑事聲請准許提起自訴狀」所載。 二、聲請人即告訴人蔡易庭(即愛靈魂空間工作室)以被告賴玉 菁涉犯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取財、刑法第310條第2項之 散布文字誹謗等罪嫌,提出告訴,經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 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38451號為不起訴處分(下稱原不起訴 處分),復經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檢察長以113年 度上聲議字第2861號認再議為無理由,駁回再議,處分書於 民國113年10月7日送達聲請人之住所。聲請人於法定期間內 ,委任律師就原不起訴處分三、㈡誹謗部分,及臺灣高等檢 察署臺中檢察分署檢察長就該部分所為駁回再議之處分,向 本院聲請准許提起自訴,亦無已不得提起自訴情形,核屬適 法。至原不起訴處分關於被告及同案被告何文良均涉犯詐欺 取財部分,既未見聲請人有何表示不服之具體指摘或說明, 而未據其聲請准許提起自訴,自不在本案審查範圍內,先予 說明。 三、刑事訴訟法關於准許提起自訴之制度,參諸該法第258條之1 、第258條之3修正理由,係對於檢察官不起訴或緩起訴處分 之外部監督機制,重點在於審查檢察官所為不起訴或緩起訴 處分是否正確,防止檢察官濫權。而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 項規定「檢察官依偵查所得之證據,足認被告有犯罪嫌疑者 ,應提起公訴」,此所謂「足認被告有犯罪嫌疑者」,乃檢 察官之起訴門檻需有「足夠之犯罪嫌疑」,並非所謂「有合 理可疑」而已。基於體系解釋,法院審查應否裁定准許提起 自訴時,亦應如檢察官決定應否起訴時一般,採取相同心證 門檻,以偵查卷內所存證據是否「足認被告有犯罪嫌疑」為 審查標準,並審酌不起訴處分書所載理由有無違背經驗法則 、論理法則及證據法則,決定應否裁定准許提起自訴。準此 ,法院就聲請人聲請准許提起自訴之案件,若依檢察官偵查 所得事證,依經驗法則、論理法則判斷未達起訴門檻,原不 起訴處分並無違誤時,即應依同法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規 定,以聲請人之聲請無理由而裁定駁回聲請。 四、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雖不以直接證據為限,間接證據 亦包括在內,然依前揭說明,聲請准予提起自訴案件中,無 論依直接證據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均需達足認 被告有犯罪嫌疑之程度,始足當之。經查:  ㈠刑法第310條規定之誹謗罪,係指行為人意圖散布於眾,而指 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而言,意即必須行為人主觀 上具有散布於眾之意圖及誹謗之故意,其客觀上所指摘或傳 述之事,屬於足以損害他人名譽之具體事件,始克相當。又 憲法所保障人民之言論自由,包括主觀意見之表達及客觀事 實之陳述,其內容涉及公共事務而與公共利益有關者,通常 言論自由受保障之程度應愈高,反之,則以被指述者之名譽 權應受較高程度之保障,應針對個案情形依比例原則予以衡 量,以維持二者合理均衡,尚不能單純以行為人之言論「令 人不舒服或不快」,逕採取刑罰手段加以限制,以免造成寒 蟬效應,而危害言論自由作為民主社會基石之重要功能,並 落實刑罰謙抑性。  ㈡聲請人所提出暱稱「sunnynoman0406」於網際網路上張貼之 貼文(下稱本案貼文。見113他5745卷第33-35頁,本院卷第 13-15頁)中,未見可資辨別發文者真實身分之文字或照片 等資訊,聲請人復未提出足證上開暱稱或帳號係由被告使用 之佐證,本案貼文是否為被告所張貼,已非無疑。  ㈢次者,發文者係使用非其本名之網路暱稱,就其指摘對象使 用「XXX」等文字遮隱實際名稱,而「XXX空間」尚非獨一無 二之稱呼,可能性眾多,全文復未見其指明聲請人之姓名、 工作室名稱,或記載足使任何瀏覽本案貼文之人均可得知該 內容係指摘聲請人之文字;本案貼文內所提及「奧根金字塔 、燃燒蠟燭、塔羅牌、希塔療癒、能量手鍊」、「水晶能量 手鍊」或「能量品」等詞彙,則屬常見於此等與能量調整、 占卜、身心或信念培養療程等相關課程或物品之名稱,兼衡 現今倡導、開設身心修養、自我能量培養等相關課程,或販 售相關物品者眾,上開詞彙應非專屬於聲請人一身之特有名 詞或罕見特徵,難認本案貼文內容可使一般人一望即知發文 者意在影射聲請人,或立即將該內容與聲請人聯想在一起, 而可特定為聲請人。聲請人僅憑發文者使用之「X」數量適 與聲請人之工作室名稱字數相同,或上開內容恰與聲請人之 經營項目相同,遽謂本案貼文已指明聲請人之全名而貶損其 名譽,尚無可採。  ㈣發文者在本案貼文中所提及「發生事情時各種逼迫要簽署不 平等條款的契約」、「看著現在賣水晶能量手鍊,看著那些 跟我曾經一樣傻的孩子,覺得心疼」、「總之如果課程爆多 ,很難約時間卻跟你說可以24小時約時間...」、「好噁心 的一個平台」、「想怎樣更改就更改,給你的福利也不一定 是永久,什麼複訓等等,想停就停」等等,並未敘明任何具 體事件,此亦為聲請人於附件書狀中所是認(見本院卷第7 頁),已與誹謗罪之客觀要件不合。又前開內容無非均與發 文者在本案貼文文末所指其與指摘對象間之消費糾紛有關, 縱使本案貼文係被告所為且用以指摘聲請人,其所述與聲請 人前於偵查中主張其遭被告及何文良詐欺財物等語(見113 他5745卷第3-9頁),均顯示雙方確實存在消費糾紛,則被 告以「不平等」、「很難約」、「好噁心」等詞,表達其主 觀上對消費經驗之感想或評價,應無真實與否之問題,縱所 使用之文字具有負面意味,仍難認已逾越合理評論範疇,亦 難認其主觀上有以妨害聲請人之名譽為目的之實質惡意,仍 無從以散布文字誹謗之罪責相繩。 五、綜上所述,本案依偵查卷存證據,不足認定被告涉有聲請人 所指散布文字誹謗罪嫌,檢察官就聲請人之指訴及其提出之 證據予以斟酌,認無積極證據可認被告涉有前開罪嫌,犯罪 嫌疑不足,而分別為不起訴及駁回再議之處分,已論列理由 ,其認事採證核無違背經驗法則或論理法則之情事。聲請人 再執前詞,對原不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處分已為論斷之事項 予以爭執,並指摘為違法不當,聲請准許提起自訴,為無理 由,應予駁回。 六、依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刑事第十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湯有朋                    法 官 黃品瑜                    法 官 鄭咏欣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薛美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2025-02-19

TCDM-113-聲自-156-20250219-1

中補
臺中簡易庭

消費糾紛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中補字第612號 原 告 陳偉澤 被 告 台灣順豐速運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章學芬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消費糾紛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查 本件原告請求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35,000元,及如附 表所示之利息158元(元以下四捨五入)。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 核定為35,158元(計算式:35,000+158=35,158),應徵第一審 裁判費1,5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準用第436條第2項 適用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如 數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董惠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其餘關於命補 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劉雅玲 附表: 請求項目 編號 類別 計算本金 起算日 終止日 計算基數 年息 給付總額 項目1(請求金額3萬5,000元) 1 利息 3萬5,000元 114年1月4日 114年2月5日 (33/365) 5% 158.22元 小計 158.22元 合計 3萬5,158元

2025-02-19

TCEV-114-中補-612-20250219-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