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朱慧真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71-80 筆)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給付房屋租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小字第2號 原 告 洪銀興 被 告 宋映龍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房屋租金事件,本院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 額,裁定如下:   主   文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院113年度小字第2 號判決確定之翌日即114年2月7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 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理   由 一、按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9第1項規定,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 判時,應確定其費用額。 二、查本件原告對被告提起請求給付房屋租金之訴,係適用小額 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 (下同)2萬2,500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000 元,應由被 告負擔,本院113年12月20日所為113年度小字第2號判決雖 諭知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惟未確定其費用額,茲依民事訴 訟法第436條之19第1項規定,並依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3項 規定,加給自判決確定之翌日,即民國114年2月7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法定利率即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朱慧真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劉芷寧

2025-02-17

PCDV-113-小-2-20250217-4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訴字第502號 原 告 翁振傑 訴訟代理人 詹宗諺律師 複代理人 邱宜宣律師 被 告 王銀做 王澤芳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李冠和律師 複代理人 郭浩恩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7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查本件兩造約定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 院,有兩造於民國110年9月15日簽訂之借款協議書(下稱系 爭協議書)約定可憑(見本院卷第22頁),故本院就本件訴 訟自有管轄權,合先敘明。 二、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起訴時原聲明請求被告應 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14萬元,及自民國110年10月 1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嗣於113年7 月1日具狀變更聲明第一項為: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13萬9, 100元,及自110年10月1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 算之利息(見本院卷第351頁)。核原告所為係減縮應受判 決事項之聲明,揆諸首揭法條規定,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被告王銀做因有募集營運資金之需求,遂協同被 告王澤芳為共同借款人,與原告於110年9月15日簽訂系爭協 議書,約定由被告王銀做、王澤芳(下合稱被告)共同向原 告募集資金114萬元(下稱系爭借貸),而原告陸續交付金 錢如附表所示,兩造就此成立消費借貸契約。詎被告未依約 給付任何一期原告依系爭協議書可得之獲利分配,是依兩造 約定一期未能履行則視同全數到期,原告已於111年9月27日 委請律師發函催告被告,惟均未獲置理,又因被告王澤芳於 系爭協議書所載地址有誤致無法送達,原告以本件起訴狀之 送達為催告,被告自應連帶返還原告114萬元。為此,爰依 兩造間系爭借貸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㈠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13萬9,100元,及自110年10月11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㈡原告願供擔保, 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兩造間簽立系爭協議書後,原告遲未交付114萬 元與被告,兩造間借款契約並無成立。詳言之,原告雖提出 如附表所示金錢交付表,惟其上之交付日期絕大部分早於系 爭協議書成立日期,又原告自承系爭借貸設有必須擔保特定 債權之普通抵押權,可證系爭協議書非係原告主張之債務拘 束或承認契約,且伊從未指示原告交付金錢予第三人,原告 所陳顯與被告無關,故原告主張全無理由,並聲明:㈠原告 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 免為假執行。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定有明文。次按「稱消費借貸 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有權於他方, 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之契約」,民 法第474條第1項定有明文。再按消費借貸為要物契約,須以 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交付為構成要件,如對於交付之事實有 爭執,自應由主張已交付之貸與人負舉證責任(最高法院11 2年度台上字第934號判決意旨參照)。本件原告主張其為被 告王澤芳墊付如附表所示之各項應由被告王澤芳給付之款項 ,及依被告王澤芳指示匯給第三人含被告王澤芳配偶黃姵蓁 (即匯入臺灣新光商業銀行末10碼為0000000×××),即為系 爭借款之交付,兩造合意以系爭協議書為一定債務存在之承 諾,被告並自願受債務之拘束,而成立債務拘束契約或債務 承認契約之意思表示合致等語,惟被告否認,並辯以原告提 出之金錢交付表與系爭借貸無關,兩造間無債務拘束或債務 承認契約之合意,系爭借貸因借款未交付未成立等語,原告 自應就兩造間合意由被告王銀做就附表所示之金錢以系爭協 議書為一定債務存在之承諾,並自願受債務之拘束,而有成 立債務拘束契約或債務承認契約之意思表示合致,系爭借款 已交付被告之事實負舉證責任。經查:  ⒈如附表所示之各筆金錢總和並非114萬元,且除附表所示編號 22、23、24外,由時間上觀之均非系爭借款協議後發生之事 實,則原告縱於本件訴訟減縮請求為113萬9,100元之本息, 原告未提出兩造間有何聯繫、協商,關於附表所示之相關之 113萬9,100元金錢往來為系爭借貸之借款,附表所示之金錢 往來可否視為系爭協議書約定之借款,並由被告王澤芳負連 帶清償責任,且以門牌號碼屏東縣○○鄉○○路0○0號房屋及其 坐落之基地設定抵押權為擔保,實有存疑。  ⒉原告於本院為當事人詢問時固陳稱:系爭協議書是伊準備的 ,文字內容都是伊擬的。因為被告王澤芳跟伊借款,伊才製 作這份協議書,並且請被告王銀做一起共同借款。因為王澤 芳有跟地下錢莊借錢,所以希望伊再拿一些錢出來幫他把地 下錢莊的錢還掉。當時也有跟王澤芳約定,要跟伊總借款11 4萬元,每個月必須給伊34,000元的獲利收益,這是當時討 論的內容,王澤芳也同意。地下錢莊應該大概欠十多萬元等 語,然兩造於簽訂系爭協議書後,並未見原告有交付現金供 被告王澤芳清償地下錢莊債務,益見原告所述被告以系爭協 議書為附表所示113萬9,100元之債務承認契約或債務拘束之 合意云云,不足採信。此外,原告均未提出證據證明附表所 示之金錢往來,被告王銀做、被告王澤芳均與原告意思表示 合致同意視為系爭協議書約定之借款,原告主張如表所示合 計113萬9,100元均為原告為被告王澤芳代墊款為系爭協議書 約定之借款債務云云,難認可採。  ⒊原告固主張兩造簽立系爭協議書,約定一部消費借貸標的為1 10年1月間至9月間即附表編號1至編號20所示之借款,被告 對原告負有金錢之給付義務;一部消費借貸之標的即附表所 示編號21至24所示之借款於簽署系爭協議書後交付,系爭借 貸之借款均已交付云云,然觀之兩造於系爭協議書約定:乙 方(即被告王銀做)向甲方募資新臺幣壹佰壹拾肆萬元整, 乙方保障甲方每月獲利為新臺幣參萬肆仟元,雙方約定自民 國110年9月15日至112年9月14日止共計貳年。本金償還及獲 利分配方式,乙方承諾自民國110年9月15日至民國112年9月 14日止(共計24個月)乙方應於每月10日前匯款新台幣元叁 萬肆仟整至甲方指定帳戶,....」「如乙方有一期未能履行 視同全部到期。...」(見本院卷第21至22頁),則依系爭 協議書約定被告王銀做須於110年9月15日起每月交付原告34 ,000元,且一期未交付視為全部到期,而如附表所示編號21 、22、23、24之金錢果若為系爭借款,被告王銀做於系爭借 款尚未全部交付之110年9月15日即負有交付原告34,000元之 債務,借款尚未交付完畢,被告王銀做如未於110年9月15日 匯款34,000元予原告,114萬元借款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自 有違常情,原告主張兩造約定一部消費借貸標的為110年1月 間至9月間即附表編號1至編號20所示之借款;一部消費借貸 之標的即附表所示編號21至24所示之借款於簽署系爭協議書 後交付,顯不足採。     ㈡按解釋契約,固須探求當事人立約時之真意,不能拘泥於契 約之文字,但契約文字業已表示當事人真意,無須別事探求 者,即不得反捨文字而更為曲解(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 第31號、108年度台上字第1341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  ⒈觀之兩造於110年9月15日簽訂之借款協議書記載:「主旨: 因乙方營運資金所需向甲方募集資金一案,經甲乙雙方同意 並就彼此權利義務擬訂條款如后以資共同信守:乙方向甲方 募集資金壹佰壹拾肆萬元整,乙方保證甲方每月獲利為新台 幣參萬肆仟元整,雙方約定自民國110年9月15日至民國112 年9月14日止,共計貳年...,乙方應開立同額本票及提供不 動產供甲方設定以為擔保。」等語(見本院卷第21頁),已 載明被告王銀做借款之目的係為募集資金,則原告主張其於 附表所示時地已交付借款云云,與系爭協議書記載不合。再 佐以原告提起本件訴訟於起訴書事實理由欄記載:「查被告 王銀座因有募集營運資金之需求,遂協同被告王澤芳為共同 借款人,與原告於民國110年9月15日簽訂借款協議書,約定 由被告二人共同向原告募集資金114萬元,而原告亦陸續交 付金錢,兩造就此成立消費借貸契約」等語(見本院卷第10 頁),足見兩造約定於系爭協議書成立後由原告交付被告王 銀做114萬元,則原告提出之金錢往來情形,縱係其與被告 王澤芳間金錢往來糾紛,惟既非於系爭協議書簽立前後經被 告王銀做指示交付,或經被告王銀做同意債務承認,自難認 係基於系爭借貸契約而交付借款。且如前所示,系爭協議書 約定:「因乙方王銀做營運資金所需向甲方募集資金一案」 (見本院卷第21頁),並無就被告王澤芳有無積欠原告債務 及如何處理之相關記載,原告亦無提出兩造間有何往來協商 之相關證據以茲證明有合致成立就被告王澤芳積欠原告債務 之承認或債務拘束契約,尚不能據以原告提出之付款、匯款 單據遽以推定被告王銀做同意、承認被告王澤芳有向原告借 款,且作為系爭協議書約定之債務。況如前述,依系爭協議 書約定被告王銀做須於110年9月15日起每月交付原告34,000 元,而附表編號21至24所示之事實尚未發生,被告王銀做如 何以系爭協議書為債務存在之承諾,並自願受債務之拘束, 而成立債務拘束契約或債務承認契約之意思表示合致,原告 未舉證以實其說,原告主張被告有為債務承認契約或債務拘 束契約云云,難認可採。  ⒉原告於本院為當事人訊問時陳稱:「(問)你說跟王澤芳說 要借一筆錢,就是協議書上的114萬元嗎?原告(回稱)是 。」;「叫二位助理去簽的」等語(見本院卷第421頁、第4 27頁),可見系爭協議書簽訂時,係原告助理找被告王銀做 簽署,被告王銀做於系爭協議書簽署之際所同意之債務範圍 即應以系爭協議書文字記載為準。原告既未提出證明被告王 銀做有同意系爭協議書記載之內容以外之債務,並有就附表 所示之金錢為債務承認或債務拘束,原告主張被告王銀做有 與原告為附表所示共計113萬9,100元之債務承認或債務拘束 之合意云云,自不足採。  ⒊原告未舉證證明已交付被告王銀做系爭協議書約定之借款, 自難認系爭借貸契約已成立生效,原告基於系爭借貸契約請 求被告連帶負清償責任,核屬無據,為無理由。另原告既係 基於系爭協議書約定之系爭借貸請求被告王澤芳負連帶賠償 責任,附表所示共計113萬9,100元款項與系爭借貸契約無關 連,既經本院認定如上,則被告王澤芳有無積欠原告如附表 所示債務共計113萬9,100元,本院自無庸論述,附此敘明。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借貸協議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連帶 給付113萬9,100元,及自110年10月1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告之訴既經 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 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附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朱慧真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劉芷寧 附表:原告主張借款交付表 編號 日期 金額(新台幣/元) 交付方式 1 110/1/22 100,000 現金(大貨車訂金) 2 110/1/22 100,000 現金 3 110/2/24 50,000 匯款 4 110/2/24 3,500 指示交付(動保設定費) 5 110/3/22 57,000 指示交付(營業大貨車分期付款第1期) 6 110/3/25 84,000 匯款 7 110/4/22 57,000 指示交付(營業大貨車分期付款第2期) 10 110/4/23 800 指示交付(汽車新領號牌費、汽車行車執照費) 8 110/4/23 4,154 指示交付(110年夏季汽車燃料使用費) 9 110/4/23 2,230 指示交付(110年上半年使用牌照稅) 11 110/5/4 20,000 匯款 12 110/5/21 57,000 指示交付(營業大貨車分期付款第3期) 13 110/6/29 57,000 指示交付(營業大貨車分期付款第4期) 14 110/6/30 8,560 指示交付(第一產物保險強制汽車責任險保費) 15 110/6/30 92,379 指示交付(第一產物保險任意汽車保險保費) 16 110/8/20 57,000 指示交付(營業大貨車分期付款第5期) 17 110/9/1 1,500 指示交付(9月靠行費) 19 110/9月初 5,000 現金 20 110/9/8 95,000 匯款 21 110/9/17 168,000 匯款 22 110/9/17 57,000 指示交付(營業大貨車分期付款第6期) 23 110/9/17 57,000 指示交付(營業大貨車分期付款第7期) 24 110/10/5 5,499 指示交付(110年秋季汽車燃料使用費) 共計 1,139,622

2025-02-17

PCDV-112-訴-502-20250217-2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償還犯罪被害補償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1年度訴字第2923號 原 告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 法定代理人 張云綺 訴訟代理人 尤妙晶 被 告 郭育嘉 訴訟代理人 王建豐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償還犯罪被害補償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於民國112年5月2日所為停止訴訟程序之裁定撤銷。   理 由 一、按停止訴訟程序之裁定,法院得依聲請或依職權撤銷之,民 事訴訟法第186條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院前以另案(即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1年度湖簡字 第998號損害賠償事件)為本訴訟事件之先決問題,而於民 國112年5月2日裁定命在該案件終結以前停止訴訟程序。茲 因前揭案件業於113年9月19日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3年度簡 上字第115號宣判而終結,本件裁定停止訴訟之原因已不存 在,自有撤銷該裁定之必要,爰依民事訴訟法第186條規定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朱慧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劉芷寧

2025-02-14

PCDV-111-訴-2923-20250214-2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892號 原 告 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邱月琴 訴訟代理人 鍾幸玲 被 告 歐力特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兼 法定代理人 鐘國榮 被 告 黃士原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債務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5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歐力特資訊科技有限公司、鐘國榮及黃士原應連帶給付原告 新臺幣3,221,487元,及詳如附表所示之利息、違約金。 訴訟費用由被告歐力特資訊科技有限公司、鐘國榮、黃士原連帶 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依本件兩造所簽訂之之約定書第21條約 定,合意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本院自有管轄權。 二、本件被告歐力特資訊科技有限公司、鐘國榮及黃士原(以下 合稱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且核無 同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歐力特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歐力特公司 )於民國113年1月4日邀同被告鐘國榮及黃士原簽立保證書 擔任連帶保證人,保證就現在(含過去所負現在尚未清償) 及將來對原告所負之借款、票據、墊款、保證、損害賠償及 其他債務,在本金新臺幣(下同)5,000,000元限額内願連 帶負全部償付之責任。嗣被告歐力特公司於113年1月5日向 原告借貸2筆,金額共計為3,500,000元,其每筆借款金額、 餘欠金額、借款起訖日、最後付息日、利率、利息及違約金 之計算方式等詳如附表所示。詎前開借款雖尚未屆期,惟被 告歐力特公司僅攤還本金278,513元,及繳付息至如附表所 示「最後付息日」止即未再依約履行,尚積欠原告本金3,22 1,487元,及如附表所示之利息、違約金等,迭經原告催討 無效。依約定書第5條第1款約定,被告喪失期限利益,所有 借款視為全部到期。另被告鐘國榮、黃士原為連帶保證人, 自應負連帶償還責任。爰依消費借貸及連帶保證契約之法律 關係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被告歐力特公司、鐘國榮及黃 士原應連帶給付原告3,221,487元,及詳如附表所示之利息 、違約金。 二、被告均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送達通知,皆未於言詞辯論期日 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保證書、 約定書、借據、催告函暨回執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21至63 頁)。而被告就原告主張之前揭事實,經本院合法通知,未 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有利於己之聲明或 陳述,以供本院審酌,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前段準用 同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視同自認,是堪認原告前揭主張為 真實,足以採信。  ㈡按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 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 之契約;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 、數量相同之物;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 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率較高者, 仍從其約定利率;當事人得約定債務人於債務不履行時,應 支付違約金,民法第474條第1項、第478條前段、第233條第 1項、第250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稱保證者,謂當事 人約定,一方於他方之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由其代負履行 責任之契約;保證債務,除契約另有訂定外,包含主債務之 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及其他從屬於主債務之負擔,同法 第739條、第740條亦分別定有明文。復按保證債務之所謂連 帶,係指保證人與主債務人負同一債務,對於債權人各負全 部給付之責任者而言,是連帶保證債務之債權人得同時或先 後向保證人為全部給付之請求(最高法院45年台上字第1426 號判例、77年度台上字第1772號判決參照)。  ㈢經查,被告歐力特公司邀同被告鐘國榮及黃士原簽立保證書 擔任連帶保證人,向原告借款2筆共計為3,500,000元,雖未 屆期,然被告歐力特公司僅清償本金278,513元及至113年4 月5日止之利息,其後即未再依約還款,依約定書第5條第1 款約定,喪失期限利益,所有借款視為全部到期。是以,被 告歐力特公司即負有返還尚未清償計3,221,487元之本金、 利息及違約金之義務。另被告鐘國榮、黃士原為本件消費借 貸債務之連帶保證人,依上開規定,自應與主債務人負同一 債務,對於債權人即原告負全部給付責任。從而,原告依消 費借貸及連帶保證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連帶給付3,221,48 7元及如附表所示之利息暨違約金,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消費借貸及連帶保證契約之法律關係,請 求被告連帶給付3,221,487元,及如附表所示之利息暨違約 金,即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朱慧真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劉芷寧 附表: 編 號 借款金額 (新臺幣) 餘欠金額 (新臺幣) 借款 起訖日 最後 付息日 利息 違約金 計算標準 起訖日 逾期6個月以內按約定利率之10%計收 逾期超過6個月按約定利率之20%計收 1 700,000元 644,296元 113年1月5日 116年1月5日 113年4月 5日 3.425% 自113年4月6日起至清償日止 自113年5月6日起至113年11月5日止 自113年11月6日起至清償日止 2 2,800,000元 2,577,191元 合計 3,500,000元 3,221,487元

2025-02-14

PCDV-113-訴-3892-20250214-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834號 原 告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佩真 訴訟代理人 呂哲嘉 被 告 郭瀚文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債務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5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55萬3,154元,及自民國113年8月29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2.295計算之利息,暨自民國113年9 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10 ,超過6個月部分,按上開利率百分之20計算之違約金。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查本件依兩造簽訂之授信約定書第19條 約定,合意以本院為為第一審管轄法院(見本院卷第19頁) ,揆諸首揭合意管轄約定,自生拘束兩造之效力,是本院就 本件自有管轄權,合先敘明。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依民事訴訟法第385條規定,爰 依原告之聲請,由其對被告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被告原獨資經營樂牛牛快餐,於民國111年6月28 日以該獨資行號名義與原告簽訂青年創業及啟動金貸款契約 書(下稱系爭契約),並由被告以其名義簽名蓋章,向原告 借款新臺幣(下同)70萬元,約定借款期間自111年6月29日 起至117年6月29日止,利息利率按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2 年期定期儲金機動利率加0.575%機動計息(目前年息為2.29 5%),償還方式自貸放後12個月內按月繳納利息,之後開始 按月平均攤還本息,共分60期,第1期本息於112年7月29日 償還。如有逾期償還本金或利息時,按借款總餘額自應償付 日起,逾期在6個月以內部分照約定利率10%,逾期超過6個 月部分照約定利率20%加付違約金。詎被告將樂牛牛快餐店 轉讓他人並改名,已無樂牛牛快餐店,上開借款本息又僅依 約攤還至113年8月起未依約還款,經原告屢次催討,被告均 置之不理,是依兩造簽訂之授信約定書第15條約定,上開借 款視為全部到期,被告尚積欠原告本金55萬3,154元及應給 付之利息、違約金未為清償。為此,依兩造間消費借貸之法 律關係提起本訴等語。並聲明為:如主文所示。 二、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送達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亦未提出任何書狀作任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查本件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授信約定 書、青年創業及啟動金貸款契約書等影本(原本經原告於11 4年2月5日當庭提出,閱後發還)、電腦查詢單、郵匯局2年 期定期儲金利率表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15至33頁),且被 告經本院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任何 書狀爭執或否認原告之主張,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前 段準用同條第1項前段,視同自認,是堪信原告上開主張為 真實。  ㈡按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有 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之 契約;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 數量相同之物。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 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率較高者,仍 從其約定利息;當事人得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應支付 違約金,民法第474條第1項、第478條前段、第233條第1項 、第250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獨資之商號,雖依行政 法規而得以登記之事業名稱對外營業,惟該獨資商號本身並 非法人,亦無權利能力,無從享受權利負擔義務,但因獨資 商號屬個人之事業,其負責人以獨資商號名義所為交易上之 一切行為,均為該負責人之行為,獨資商號之負責人即為權 利義務之主體,而不同之負責人即為不同之權利義務主體, 其法律上人格即不同一。換言之,商號負責人以獨資商號名 義所為之法律行為,其法律效果應發生於該負責人與法律行 為相對人間,因此,獨資商號若因業務締約或涉訟,均應以 實際經營之個人即負責人為當事人。又獨資商號經營者之更 替,法律並未有法定債務承擔之擬制,至多僅得推認為商號 名稱甚至生財器具等之轉讓,倘未有債權讓與或債務承擔等 特別約定,後手經營者並未概括承受前手經營者因商號業務 所生債權債務關係(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1864號判決意 旨參照)。  ㈢經查:被告依系爭契約向原告借貸70萬元,而尚有本金55萬3 ,154元及利息、違約金未為清償,且清償期已視為全部到期 ,即應負返還之責。另系爭契約所載立約人雖為樂牛牛快餐 郭瀚文,惟樂牛牛快餐為獨資商號,且已全部轉讓予訴外人 陳葳,並變更商業名稱為金師傅食堂(見本院卷筆58頁至第 9頁),揆諸前揭說明,原告請求之借款債務為被告郭瀚文 所積欠應由其負責清償。故原告依系爭契約約定請求被告給 付55萬3,154元,及自113年8月2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 百分之2.295計算之利息,暨自113年9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 ,逾期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10,超過6個月部分 ,按上開利率百分之20計算之違約金,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 四、據上論結,原告依兩造間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 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本金、利息及違約金,為有理由,應 予准許。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朱慧真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劉芷寧

2025-02-14

PCDV-113-訴-3834-20250214-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298號 原 告 王永灃 訴訟代理人 林慈政律師 被 告 顏素秋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等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 判費。按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 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又以一訴主張數 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 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民事 訴訟法第77條之1第2項、第77條之2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而當事 人請求雖屬不同訴訟標的,惟自經濟上觀之,其訴訟目的一致, 不超出終局標的範圍,其訴訟標的之價額,應擇其中價額較高者 定之(最高法院92年度台抗字第700號裁定意旨參照)。查本件 原告訴之聲明:㈠確認被告持有如附表一編號001、002之本票, 對於原告之債權不存在。㈡確認被告持有如附表一編號003、004 之本票,對於原告就超過新臺幣(下同)12萬部分之債權不存在 。㈢被告不得持臺灣新北地方法院簡易庭113年度司票字第14616 號民事裁定,就第一、二項所示債權不存在部分為執行名義,對 原告之財產聲請強制執行。㈣被告應將如附表一編號001、002所 示之本票返還予原告。經核,原告聲明第1至4項請求之訴訟標的 雖異,惟自經濟上觀之,其訴訟目的一致,均係排除被告行使本 票之票據權利,故原告就本件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乃上開本票 債權不存在而得受之利益及計算至起訴時之利息核定之。又本件 本票之票面金額詳如附表一,依本院113年度司票字第14616號裁 定核准得為強制執行之利息為如附表一所示之本票金額及自附表 一所載利息起算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 則截至本件起訴前一日即114年1月23日為止之利息加計本金共計 66萬1,506元(計算式詳如附表二)。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 為66萬1,506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8,91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 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 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朱慧真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得於收受裁定正本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劉芷寧 附表一: 編 號 發票日 票面金額 (新臺幣) 到期日 利息起算日 票據號碼 備註 001 112年3月9日 28萬元 未載到期 日,視為 見票即付 112年3月9日 TH060453 002 112年3月9日 20萬元 112年3月9日 TH060452 003 113年1月15日 11萬元 113年1月15日 TH060456 已清償12萬元,剩餘債務12萬元 004 113年1月15日 13萬元 113年1月15日 TH060457 附表二:

2025-02-13

PCDV-114-補-298-20250213-1

執事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執事聲字第9號 異 議 人 徐元城 相 對 人 國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宏圖 上列異議人與相對人國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間給付保險費強 制執行事件,異議人對於本院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13年11月15日 所為113年度司執字第179925號裁定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人應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3日內補繳異議之裁判費新臺幣1,0 00元,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聲明異議。   理 由 一、按對於司法事務官之處分提出異議,應徵收裁判費新臺幣( 下同)1,000元,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9第4項第4款定有明 文,且為合法異議之程式。次按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 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 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 第6款亦定有明文。此項規定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規定準 用於強制執行程序。又法院對外之意思表示,應以裁定或判 決為之,而命補正乃裁定駁回原告之訴之終結訴訟先行程序 ,倘僅以庭銜發文通知方式為之,其內容又未曉示不依期限 補正之法律效果,其外觀形式與一般行政公函無異,不能期 待當事人知悉其起訴瑕疵及未予補正之嚴重性,即難認審判 長已依上開規定但書為命補正之裁定;反之,如命補正之通 知或函文,已曉示不依期限補正之法律效果,而原告仍逾期 未補正,即得依上開規定駁回其訴(臺灣高等法院109年度 家抗字第21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經查:異議人對於本院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13年11月15日所 為113年度司執字第179925號裁定聲明異議,然未繳納裁判 費新臺幣1,000元,經本院司法事務官於於同年月28日以新 北院楓113司執星字第179925號函通知繳納異議之裁判費新 臺幣(下同)1,000元,該函於112年12月25日已送達異議人 ,有本院113年11月28日函及送達證書在卷可稽,異議人迄 今仍未補正,因該函未曉示不依期限補正之法律效果,茲限 異議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3日內補繳,逾期未繳,即駁回 其聲明異議,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朱慧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劉芷寧

2025-02-13

PCDV-114-執事聲-9-20250213-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241號 原 告 王宣閔 訴訟代理人 李詩楷律師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1編第3章第1節、第2節之 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次按當事人書狀, 除別有規定外,應記載當事人姓名及住所或居所,當事人為 法人、其他團體或機關者,其名稱及公務所、事務所或營業 所,民事訴訟法第116條第1項第1款定有明文。次按原告起 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 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 249條第1項第6款規定甚明。 二、本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 臺幣(下同)80萬元(計算式:50萬元+30萬元=80萬元), 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1萬600元。又原告於起訴狀內列被告洪 兆萱、何小姐、陳怡帆,惟未經原告具體載明「被告何小姐 」之真實姓名,及「被告陳怡帆」之住所或居所,是依前揭 法律規定,此部分起訴程式尚有未合,原告應補正被告之姓 名、住居所。 三、茲依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件裁定送達 後5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1萬600元,並具狀補正被告何 小姐之真實姓名,及被告陳怡帆之住所或居所,逾期未補正 ,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朱慧真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劉芷寧

2025-02-13

PCDV-114-補-241-20250213-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262號 原 告 李綉鶯 訴訟代理人 郭登富律師 被 告 李義男 訴訟代理人 林智群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 納裁判費。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 ,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 。查本件原告起訴請求被告應將坐落於新北市○○區○○段000地號 土地及其上新北市○○區○○段0000○號,門牌號碼:新北市○○區○○ 路○段000號建物(下稱合稱系爭房地)移轉登記予原告。依內政 部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查詢資料,原告起訴時與系爭房地同地段 房地(含土地及建物)之交易價格約為每平方公尺新臺幣(下同 )224,599元,是系爭房地交易價格約為9,251,233元(計算式: 層次面積41.19平方公尺×224,599元/平方公尺=9,251,233元,元 以下四捨五入),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9,251,233元,應徵 收第一審裁判費109,842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 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 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朱慧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得於收受裁定正本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劉芷寧

2025-02-12

PCDV-114-補-262-20250212-1

小抗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給付服務費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小抗字第12號 抗 告 人 吉明秀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黃嘉麗 相 對 人 龍翔保全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旭騰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間請求給付服務費事件,對於民國113年7 月23日本院板橋簡易庭113年度板小字第2530號裁定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小額事件當事人之一造為法人或商人者,於其預定用於同 類契約之條款,約定債務履行地或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 時,不適用第12條或第24條之規定。但兩造均為法人或商人 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9定有明文。考其立法 意旨,乃小額事件當事人之一造如為法人或商人,以其預定 用於同類契約之債務履行地條款或合意管轄條款與他造訂立 契約者,締約之他造就此類條款幾無磋商變更之餘地,為保 障小額事件之經濟上弱勢當事人權益,避免其因上述附合契 約條款而需遠赴對造所預定之法院進行訴訟,爰規定不適用 第12條或第24條之規定。次按管理委員會:指為執行區分所 有權人會議決議事項及公寓大廈管理維護工作,由區分所有 權人選任住戶若干人為管理委員所設立之組織;管理服務人 之委任、僱傭及監督為管理委員會之職務;管理委員會有當 事人能力,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下稱管理條例)第3條第1項 第9款、第36條第1項第9款、第38條分別定有明文。 二、抗告理由略以:抗告人於民國113年7月30日收受鈞院113年 度板小字第2530號移轉管轄裁定(下稱原裁定)。原裁定固 稱鈞院無管轄權云云。惟查,揆諸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9規 定及司法實務見解,本件為小額訴訟事件,且相對人係月營 業額高達900萬元、年營業額約1億元之大型商人,兩造之經 濟明顯不對等,本件無適用合意管轄規定,鈞院應有管轄權 。系爭裁定違背法律規定及立法精神,亦不利於人民聽審權 及取證之便捷性及合理性,此與民事訴訟法及司法實務意旨 ,尚有未符,顯有違誤。為此,提起本件抗告,求予廢棄原 裁定等語。 三、經查:查本件相對人固為法人,然抗告人係依公寓大廈管理 條例規定而設立之非法人團體,並具有當事人能力,其法律 地位顯類似於法人,非屬一般之自然人,難認為經濟上弱勢 者。又依首開規定,管理委員會係執行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 議之組織,管理服務人之委任亦屬管理委員會之職權。是以 ,管理委員會對於是否委任管理服務人,乃具有決定權,顯 無不能磋商變更契約之餘地。從而,抗告人與相對人間就訴 訟事件有合意約定管轄者,縱屬小額事件,應仍屬合法有效 ,並無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9規定之適用。原裁定移送臺灣 桃園地方法院辦理,核無違誤。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 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紫能                             法 官 朱慧真                   法 官 毛崑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李瓊華

2025-02-12

PCDV-113-小抗-12-2025021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