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第二審確定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81-90 筆)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

竊盜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再字第105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邱瑞文 上列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因竊盜案件,對於本院108年度上易字第2 95號,中華民國108年5月1日第二審確定判決(起訴案號:臺灣新 竹地方檢察署106年度偵緝字第794號),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邱瑞文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伍日內,補正原判決之繕本及證據。   理 由 一、聲請再審,應以再審書狀敘述理由,附具原判決之繕本及證 據,提出於管轄法院為之,但經釋明無法提出原判決之繕本 ,而有正當理由者,亦得同時請求法院調取之;法院認為聲 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合法律 上之程式可以補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訴訟法第42 9條、第433條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邱瑞文不服本院108年度 上易字第295號確定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於民國114年 3月13日具狀聲請再審,惟未檢附原確定判決之繕本及證據 資料,或指明可資調查之證據方法,且未釋明得請求法院調 取之正當理由,其聲請再審之程式顯有不備,爰命其應於本 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原確定判決之繕本及證據,逾期未補 正,即依法駁回聲請。 三、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33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吳秋宏                    法 官 柯姿佐                    法 官 邰婉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鄭巧青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2025-03-19

TPHM-114-聲再-105-20250319-1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家暴傷害致死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再字第23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黃志豪 上列聲請人因家暴傷害致死案件,對於本院103 年度上訴字第67 9 號,中華民國103 年9 月25日第二審確定判決,聲請再審,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再審意旨以: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黃志豪(下稱聲請 人)現憶起本件案發時,聲請人有向保全員梁珪光表示聲請 人的父親因跌下樓梯而受傷,並至管理室內打電話等情。聲 請人因發現上述新事實及新證據,足認聲請人應受無罪之判 決,依刑事訴訟法第420 條第1 項第6 款、第3 項規定聲請 再審。 二、按經法院認無再審理由而以裁定駁回後,不得更以同一原因 聲請再審;法院認為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以裁 定 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434 條第3 項、第433 條定有明 文。所謂同一原因,係指同一事實之原因而言,法院應就重 行聲請再審之事由暨所提之證據方法,與前經實體裁定駁回 之聲請是否同一加以判斷。若前後聲請再審原因事實以及其 所提出之證據方法一致者,即屬同一事實之原因,自不許其 更以同一原因聲請再審,亦不因聲請意旨陳以不同之說詞或 論點 ,即謂並非同一事實原因。   三、聲請人本次係以原確定判決有刑事訴訟法第420 條第1 項第 1 項第6 款規定所示事由,及被害人並非因聲請人傷害致死 而是自行跌下樓梯受傷,聲請人有向保全員梁珪光表示被害 人自行跌下樓梯受傷之再審原因、新事實及新證據,向本院 聲請再審。惟查:聲請人前以原確定判決有刑事訴訟法第42 0 條第1 項第6 款規定所示再審事由,向本院聲請再審十餘 次(見本院卷第51至141 頁所示裁定)。其中,聲請人主張 被害人自行跌下樓梯受傷之所謂新事實部分,前曾以本院11 3 年度聲再字第67號、112 年度聲再字第72號、112 年度聲 再更二字第4 號、110 年度聲再字第131 號、110 年度聲更 再一字第4 號、109 年度聲再字第151 號、106 年度聲再字 第88號、104 年度聲再字第138 號裁定所示聲請再審意旨一 再聲請之(見本院卷第51、59、65、80、91、109 、129 頁 );而聲請人以上開聲請再審事由所提出之新證據部分, 多有以不同之說詞或論點而為聲請之情形,其中以保全員梁 珪光之證詞得以作為所謂新證據部分,則有本院109 年度聲 再字第151 號所示聲請再審意旨,並經本院以聲請再審無理 由駁回就此部分之聲請(見本院卷第91、96頁),復經最高 法院以110 年度台抗字第254 號駁回聲請人之抗告確定(見 本院卷第99至101 頁)。 四、綜上,依據前述同一事實原因之判斷標準,比對聲請人向本 院歷次再審聲請意旨及本次聲請再審意旨,本次聲請再審理 由經核與前數次再審聲請意旨相同,聲請人本次所提出之聲 請再審證據方法,又與前述聲請再審意旨完全相同,而屬同 一,且均係以刑事訴訟法第420 條第1 項第6 款作為再審事 由,又屬同一。依據前述說明,聲請人本次聲請再審既與本 院前述之聲請再審事由,確有同一原因事實之情形存在,聲 請人本次聲請再審之程序已違背規定而不合法,應予駁回。 五、末按聲請再審之案件,除顯無必要者外,應通知聲請人及其 代理人到場,並聽取檢察官及受判決人之意見。但無正當理 由不到場,或陳明不願到場者,不在此限。前項本文所稱「 顯無必要者」,係指聲請顯屬程序上不合法且無可補正或 顯無理由而應逕予駁回,刑事訴訟法第429 條之2 、法院辦 理刑事訴訟案件應行注意事項第177 條之4 定有明文。查本 件再審聲請既有上述程序違背法律規定之處,顯屬程序上不 合法而無可補正,審核後認無踐行通知聲請人到場並聽取檢 察官意見等程序之必要。又本院前次受理聲請人同一事由之 再審,並非本次受理之合議庭(見本院卷第54頁),而聲請 人以原確定判決聲請再審十餘次,依據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 110 年度台抗字第1501號刑事裁定所示意旨,合議庭自有權 管轄本件再審之聲請,均一併敘明。 據上論結,依刑事訴訟法第433 條第1 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璧君                    法 官 石家禎                    法 官 李東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黃瓊芳

2025-03-19

KSHM-114-聲再-23-20250319-1

再易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再審之訴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再易字第4號 再審原告 李秋美 李芳美 再審被告 洪基榮 訴訟代理人 鄭國安律師 謝孟璇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通行權存在事件,再審原告對於中華民國 113年1月8日本院112年度簡上字第84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 ,判決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判 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民事 訴訟法第500條第1項、第2項前段定有明文。再審原告對本 院112年度簡上字第84號確定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提起 再審,該判決係於民國113年1月8日所作成,再審原告於113 年1月11日收受判決,有送達證書在卷可憑。再審原告原應 於113年2月10日前提起本件再審之訴,惟適逢農曆春節連續 休息日,再審原告於最末休息日次日之113年2月15日提起( 見本院卷第27頁民事再審起訴狀收狀日期章),並未逾30日 之法定不變期間,合先敘明。 二、再審原告主張:原確定判決確認再審被告就坐落屏東縣○○鄉 ○○○段000地號土地如一審判決附圖(下稱附圖)所示編號A 部分面積114.05平方公尺、同段180-2地號土地如附圖所示 編號B部分面積12.56平方公尺及同段180-1地號土地如附圖 所示編號C部分面積69.36平方公尺之土地(下稱系爭土地) 有通行權存在;命再審原告李秋美應將系爭土地上放置之障 礙物除去,並應與再審原告李芳美容忍再審被告通行系爭土 地,不得為任何妨礙通行之行為。惟原確定判決有下列再審 事由:  ㈠本件再審被告係以屏東縣○○鄉○○○○○○○鄉○○○000○00○00○○鄉○○ ○00000000000號函(下稱系爭函文)為憑,主張系爭土地與 同段181地號土地如附圖所示編號D部分(下合稱系爭通路) ,為供不特定公眾通行之現有巷道及鄉里聯絡道路為由,請 求確認通行權存在。惟依最高法院89年度台上字第2500號判 決、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1年度重上字第117號判決意旨 ,當事人不得本於公用地役關係,於民事訴訟請求土地所有 人不得有妨害其通行之行為,應循行政爭訟謀求救濟,原確 定判決認本件有提起民事訴訟確認利益,適用民法第247條 規定顯有錯誤,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規定再審 事由。 ㈡系爭180-1地號土地如附圖所示編號C部分,乃李秋美父母所 留私設通路,並非供公眾通行,李秋美為查明7年前為何遭 鋪設柏油,有於113年1月15日向林邊鄉公所陳情,此有陳情 狀(下稱系爭陳情狀)可參,經承辦人員當場自承並未先經 李秋美同意即鋪設柏油,林邊鄉公所如何認定附圖所示編號 C部分為供公眾通行即有疑義。又如任再審被告駕駛大型貨 車通行於此,將致李秋美及其家人出入時受驚嚇、危急人身 安全,亦有113年2月3日錄影影片(下稱系爭影片)可證。 原確定判決漏未斟酌系爭陳情狀、影片,影響附圖所示編號 C部分是否為現有巷道或供公眾通行之認定,有民事訴訟法 第496條第1項第13款規定再審事由。 ㈢系爭函文雖函覆系爭通路僅屬現有巷道,惟細究該函說明, 系爭通路符合屏東縣建築管理自治條例第4條第1項第1款所 稱供公眾通行,為公有土地或具有公用地役關係之巷道。然 李秋美未曾依同條例第4條第3項規定,提供相關申請證明文 件供屏東縣政府認定為現有巷道,故系爭函文所憑資料並無 李秋美提供之相關證明文件,原確定判決漏未斟酌此部分, 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規定再審事由;且上開事 實倘經再審原告於原審主張,亦屬足以影響於原確定判決之 重要證物,亦有民事訴訟法第497條規定再審事由。 ㈣系爭183地號土地使用分區為一般農業區、使用地類別為甲種 建築用地,依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6條規定,並無容 許水產養殖設施,再審被告設置魚塭進行養殖已非適法。原 確定判決消極不適用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6條規定, 認再審被告通行系爭通路,係為供其系爭183地號土地養殖 魚塭所需飼料車或魚貨車通行之用,影響判決認定,有民事 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規定再審事由。 ㈤再審被告於第一審112年4月20日言詞辯論期日,經法官詢問 :「前次現場履勘,系爭土地北側的100地號土地上魚塭仍 在養殖,飼料車、魚貨車等大型車輛從何處通行?為何系爭 土地上的魚塭不能從該處通行?」,再審被告自承從100地 號的北側借別人道路通行,就是往北繞一大圈等語,再審被 告已自認通行系爭通路最為方便。原確定判決漏未適用民事 訴訟法第279條第1項規定,認100地號土地土地上多為魚塭 ,各魚塭沿堤岸私設之通路錯綜複雜,顯非再審被告日常生 活所利用之通路,再審被告通行系爭通路並無權利濫用,有 所違誤,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規定再審事由。 ㈥再審被告於第一審曾自承李秋美想要在100地號土地現由再審 被告使用部分鋪設柏油道路,因其不欲將來分割時土地上存 有柏油道路而拒絕等語,而依第一審卷第255、271、277頁 國土測繪中心航照圖資(下稱系爭航照圖資一),可知100 地號土地南側已鋪有柏油道路,惟延伸至再審被告魚塭前方 即中斷,此中斷乃再審被告自承拒絕鋪設所致,再審被告卻 因一己之私通行他人多筆土地,構成權利濫用,原確定判決 漏未斟酌系爭航照圖資,及漏未適用民法第279條第1項規定 ,認再審被告通行系爭通路並無權利濫用,已有違誤,有民 事訴訟法第497條、第496條第1項第1款規定再審事由。 ㈦再審原告雖在原審提出100地號土地上已有四通八達道路可聯 外通行之主張,然尚未具體指出如再證4國土測繪中心航照 圖資(下稱系爭航照圖資二)所示路線,致原確定判決未斟 酌系爭航照圖資二,而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規 定事由。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第13款、第4 97條規定提起本件再審之訴,並聲明:㈠原確定判決廢棄。㈡ 再審被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㈠關於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部分:  ⒈按判決適用法規顯有錯誤者,得以再審之訴對於確定終局判 決聲明不服,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定有明文。所 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指確定判決所適用之法規顯然不合 於法律規定,或與憲法法庭裁判、司法院大法官解釋顯然違 反,或消極的不適用法規顯然影響裁判者而言,並不包括判 決理由矛盾、理由不備、取捨證據失當、調查證據欠週、漏 未斟酌證據、認定事實錯誤、解釋契約不當及在學說上諸說 併存致發生法律上見解歧異等情形在內(最高法院111年度 台再字第4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再審原告雖主張依最高法院89年度台上字第2500號判決、臺 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1年度重上字第117號判決意旨,本件 應無確認利益,原確定判決卻認有確認利益,顯有適用民事 訴訟法第247條規定錯誤之情事云云。惟再審原告所引之上 開判決,非屬憲法法庭裁判或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判決並無 拘束法院之效力,縱見解不同,亦無適用法規顯有錯誤規定 之適用,是原確定判決以再審被告主張其對系爭土地享有通 行權,為再審原告所否認,致其得否通行系爭土地之私法上 地位受有侵害之危險,且此危險得藉由確認判決將之除去, 認再審被告提起本件訴訟,有確認利益,並無適用民事訴訟 法第247規定錯誤之情事。  ⒊再審原告復主張系爭183地號土地,依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 則第6條規定,不得為水產養殖設施,原確定判決消極不適 用該規定,認再審被告通行系爭通路,係為供其系爭183地 號土地養殖魚塭所需飼料車或魚貨車通行之用,為其日常生 活所不可欠缺,有所違誤云云。惟原確定判決係以再審被告 居住於系爭通路附近,客觀上為系爭通路之沿線居民,且其 經營養殖漁業,除系爭183地號土地外,尚有在100地號土地 上設置魚塭等情,綜合事證認再審原告對系爭通路具相當程 度之利用依賴關係,縱不考量系爭183地號土地養殖魚塭需 大型車輛進出目的,亦無顯然影響再審被告就系爭通路具利 用依賴關係之認定,是再審原告執此主張有民事訴訟法第49 6條第1項第1款規定再審事由,並無理由。  ⒋至再審原告主張再審被告自承從100地號的北側借別人道路通 行,就是往北繞一大圈等語,即已自認通行系爭通路最為方 便,構成權利濫用。原確定判決漏未適用民事訴訟法第279 條第1項規定,認100地號土地土地上多為魚塭,各魚塭沿堤 岸私設之通路錯綜複雜,顯非再審被告日常生活所利用之通 路,再審被告通行系爭通路並無權利濫用,有所違誤云云。 惟查,袋地所有人通行再審被告於第一審112年4月20日言詞 辯論期日,係自承100地號土地上魚塭養殖之車輛,從100地 號土地北側借別人道路通行,並非自承系爭183地號土地日 常均係經由100地號土地北側通行(見第一審卷第316頁), 再審原告執此謂再審被告自認系爭183地號土地日常係利用1 00地號土地北側通行,容有誤會。繼而原確定判決以100地 號土地非再審被告系爭183地號土地日常所利用之通路,再 審被告通行系爭通路不違背土地利用現況及目的,認再審被 告無權利濫用之情事,並無漏未適用民事訴訟法第279條第1 項規定之違誤,再審原告指摘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 1款規定再審事由,自無理由。  ㈡關於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部分:  ⒈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所謂當事人發現未經斟酌 之證物,係指前訴訟程序事實審言詞辯論終結前已存在之證 物,因當事人不知有此,致未經斟酌,現始知之者而言;該 款所定得使用未經斟酌之證物,必須當事人在客觀上確不知 該證物存在致未斟酌現始知之,或依當時情形有不能檢出該 證物者始足當之,倘按其情狀依一般社會之通念,尚非不知 該證物或不能檢出或命第三人提出者,均無該條款規定之適 用(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1173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依再審原告前開主張,其所謂未經斟酌之系爭影片、陳情狀 ,並非前訴訟程序已存在之證物;系爭航照圖資二則屬公開 資訊,任何人都可上網查閱,依一般社會之通念,難認再審 原告於前訴訟程序客觀上不知該航照圖存在,自均與民事訴 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規定之再審事由不合。至再審原告 主張細究系爭函文說明,系爭通路符合屏東縣建築管理自治 條例第4條第1項第1款所稱巷道,惟系爭函文所憑資料並無 李秋美提供之相關證明文件等語,然再審原告並未指明原確 定判決究有何前訴訟程序已存在之證物漏未斟酌,再審原告 執此提起再審之訴,亦無理由。  ㈢關於民事訴訟法第497條部分:  ⒈按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事件,其經第二審確定之判決, 就足以影響於判決之重要證物漏未斟酌者,得為再審事由, 固為民事訴訟法第497條前段所明定。惟所謂之重要證物漏 未斟酌,係指前訴訟程序第二審言詞辯論終結前,已經存在 並已為聲明之證據,而第二審並未認為不必要,竟忽略而未 予調查,或雖調查而未就其調查之結果說明其取捨之理由而 言。  ⒉再審原告固主張倘其等有於原審為前開系爭函文所憑資料並 無李秋美提供之相關證明文件之主張,即屬足以影響判決之 重要證物云云,惟再審原告究未在前訴訟程序提出相關證物 ,自與民事訴訟法第497條規定要件不符。再審原告雖又主 張原確定判決漏未斟酌系爭航照圖資一,有民事訴訟法第49 7條規定再審事由,惟系爭航照圖資一均為100地號土地周圍 範圍航照圖,原確定判決已就第一審卷第277頁航照圖資為 調查及取捨,此觀原確定判決第7頁第8至16行即明,原確定 判決既已詳為調查,並就其調查之結果予以判斷,自無重要 證物漏未斟酌之情形,再審原告執以提起本件再審之訴,自 無理由。 四、綜上所述,本件再審原告係以原確定判決有適用法規顯有錯 誤、足以影響判決之重要證物漏未斟酌,及發現未經斟酌之 證物等事由,對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惟依前所述,原 確定判決並無再審原告所指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 、第13款、第497條規定之情形,再審原告提起本件再審之 訴,顯然無理由,爰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 五、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顯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502條 第2項、第78條、第85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潘 快                   法 官 薛侑倫                   法 官 郭欣怡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書記官 謝鎮光

2025-03-18

PTDV-113-再易-4-20250318-1

臺灣高等法院

返還停車位等再審之訴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再字第5號 再審原告 陳志維 陳敬森 陳金德 林清海 再審被告 林蕙怡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停車位等事件,再審原告對於中華民國11 2年7月11日本院110年度上更二字第74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 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陳志維、陳敬森連帶負擔三分之一,餘由陳金德 、林清海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再審之訴顯無再審理由者,得不經言詞辯論,以判決駁回 之,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2項定有明文。 二、再審原告主張:再審被告前以其於民國93年1月30日自幸林 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幸林公司)受讓臺北市○○區○○路00 巷稻香花園城(下稱系爭大樓)之共同使用部分(含地下2 層防空避難室兼停車場,下稱共用建物)之應有部分,因而 取得其中地下2層停車場(下稱系爭停車場)之專用權;惟 再審原告陳志維、陳敬森之被繼承人陳金鈴,及再審原告陳 金德、林清海(下稱陳金鈴等3人),雖為系爭大樓區分所 有權人,然均未購買系爭停車場車位使用權,卻依序無權占 有本院110年度上更二字第74號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附 圖所示編號B、C、D1車位(下合稱系爭車位)為由,提起請 求返還車位等訴訟。經原確定判決以幸林公司與地主間,成 立分管契約,約定幸林公司就系爭停車場有專用權;陳金鈴 等3人為系爭大樓(含共用建物)之起造人,陳志維、陳敬 森繼承陳金鈴共用建物所有權應有部分,均應受分管契約拘 束;再審被告於93年1月30日自幸林公司合法受讓共用建物 應有部分,因而取得系爭車位專用權,而伊等既無占用系爭 車位之正當權源,自應返還再審被告為由,判決伊等敗訴, 伊不服提起上訴,經最高法院裁定駁回伊等之上訴而告確定 。惟原確定判決認再審被告於前訴訟程序原僅依分管契約請 求返還車位,其後又增列民法第767條第1項規定,屬補充事 實及法律上之陳述,且並未曉諭兩造就民法第767條規定有 無消滅時效適用為充分之辯論及法律上陳述,逕為伊等敗訴 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適用法規顯有錯誤 之再審事由;又原確定判決未及斟酌伊等於前訴訟程序言詞 辯論終結後始取得之結算紀錄,可證再審被告於前訴訟程序 中所提出之結算紀錄係經變造,致為伊等不利之判決,亦有 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之再審事由。爰依民事訴訟 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第13款規定,提起本件再審之訴等 語。並聲明:㈠原確定判決廢棄。㈡再審被告於前訴訟程序之 上訴駁回。 三、本件應審究者為原確定判決是否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 第1款、第13款之再審事由?茲分別論述如下:   ㈠、原確定判決是否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之再審 事由?    ⒈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 ,係指原確定判決積極適用法規錯誤或消極的不適用法 規,顯然影響裁判者而言,並不包括判決理由矛盾、理 由不備、漏未斟酌證據及認定事實錯誤之情形在內(最 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320號民事裁判要旨參照)。    ⒉經查:     ⑴、再審原告主張原確定判決認再審被告依民法第767條 第1項規定,請求伊等返還系爭車位,核屬補充事實 及法律上陳述,而予以裁判,自有適用法規錯誤之 再審事由云云。然查:       ①、按法院以訴為非變更或無追加之裁判,不得聲明 不服,民事訴訟法第258條定有明文。是前訴訟 程序第二審判決既認無訴之變更或追加之情形 ,而予以裁判,依同法第463條準用上開規定, 要無許再審原告聲明不服之餘地(最高法院77 年度台再字第79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       ②、原確定判決以再審被告先依分管契約法律關係請 求再審原告返還系爭車位,嗣依民法第767條規 定請求其等返還系爭車位,核係補充事實上及 法律上之陳述。準此,前訴訟程序既認無訴之 變更或追加情形,而予以裁判,要無許再審原 告以再審聲明不服餘地,是再審原告執此指謫 原確定判決適用法規顯有錯誤,求予廢棄,非 有理由。     ⑵、再審原告主張原確定判決之審判長未曉諭兩造就民法 第767條規定是否有消滅時效之適用,為適當完整之 辯論及法律上之陳述,即為伊等不利判決,而有適 用法規錯誤之再審事由云云。惟查:       ①、按對第二審確定判決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由提 起再審之訴,自限於就第二審法院確定之事實 ,適用法規之法律上判斷顯有錯誤者而言,此 與第二審法院於認定事實之過程違背法令者, 大相逕庭;又民事訴訟法第199條第2項須聲明 或陳述不明暸或不完足者,審判長始應闡明( 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791號民事裁判要旨參 照)。       ②、再審原告於前訴訟程已提出時效抗辯(見本院卷 第16頁,原確定判決事實及理由欄二);又參 以再審原告自承,再審被告曾就其等所為時效 抗辯,為實體上攻防(見本院卷第9至10頁); 原確定判決則以再審被告除分管契約外,並依 民法第767條規定請求再審原告返還系爭停車位 ,自無15年消滅時效之適用為由,而為再審原 告不利之認定(見本院卷第25頁,原確定判決 事實理由欄五㈡⒉所示);準此,兩造主張或陳 述並無不明瞭或不完足之處,法院於前訴訟程 序自無依民事訴訟法第199條規定闡明之必要, 且原確定判決基此所為之判斷,亦無突襲性裁 判之問題。是以,再審原告泛稱審判長未闡明 兩造就民法第767條是否無消滅時效適用等節為 適當完全之辯論,有適用民事訴訟法第199條第 1項、第2項之顯然錯誤,亦無足取。況再審原 告所指摘係對於原確定判決就訴訟指揮進行等 職權行使予以指摘,並非主張該確定判決就認 定事實所適用之法規有何影響判決之錯誤,顯 與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再審事由不符。     ⒊是以,再審原告執此主張原確定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9 6條第1項第1款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再審事由云云,並 無可取。   ㈡、原確定判決是否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之再 審事由?     ⒈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所謂當事人發見未 經斟酌或得使用該證物,係指前訴訟程序事實審言詞 辯論終結前已存在之證物,因當事人不知有此,致未 經斟酌現始知之,或雖知有此而不能使用,且經斟酌 後可受較有利益之裁判者而言(最高法院106年度台 上字第1633號民事裁判要旨參照)。     ⒉再審原告雖主張林清海於前訴訟程序言詞辯論終結後 ,始知悉再審被告所提出之結算紀錄係經變造,並提 出結算書紀錄2份(見本院卷第33頁、第35頁)為證 。惟原確定判決係以:依幸林公司登記共用建物之應 有部分遠高於其他住戶之應有部分;並依臺北市建築 師公會鑑定結果,認系爭停車場之面積,與幸林公司 所登記共用建物應有部分扣除分擔其他公設比例計算 所得面積,幾乎一致;再依證人陳正宗、林進興之證 詞及結算紀錄所載內容等節,可見地主後代陸續向幸 林公司購買車位,並增加取得共用建物應有部分;另 佐以證人練桂、練瑞村證述及異動索引、不動產買賣 契約書所示內容,足證系爭停車場歷來均由幸林公司 管理使用及出售車位;且陳金鈴等3人為系爭大樓( 含共用建物)之起造人,應受分管契約之拘束等節以 觀,認定幸林公司曾就系爭停車場使用權與各地主達 成分管協議,約定幸林公司就系爭停車位有專用權, 再審原告應受分管契約之拘束(見本院卷第18至24頁 ,原確定判決事實及理由欄五㈠⒉⒊⒋⒌⒍),而為再審原 告敗訴之判決。由上可知,原確定判決認定再審原告 需受分管契約之拘束,並非僅憑再審被告所提出之結 算紀錄而為判斷,縱審酌再審原告所提出之結算紀錄 (即本院卷第33、35頁再原證2、3),而認再審被告 所提出之結算紀錄(即本院卷第31頁再原證1)係經 變造,亦不影響幸林公司就系爭停車位有專用權之認 定,而可受較有利之判決。     ⒊依上說明,再審原告提出之證物,均核與民事訴訟法 第496條第1項第13款之再審要件不符,故再審原告主 張原確定判決有該條款之再審事由云云,委無可取。 四、從而,再審原告主張原確定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 第1款、第13款之再審事由,並據以提起本件再審之訴,顯 無理由。爰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 五、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為無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楊絮雲               法 官 陳賢德               法 官 徐雍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 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 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 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書記官 林士麒

2025-03-18

TPHV-114-再-5-20250318-1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請再審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再字第24號 聲 請 人 即受判決人 賴心宥 上列聲請人因竊盜案件,對於本院113年度上易字第498號中華民 國114年1月23日第二審確定判決(原審案號: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112年度易字第756號,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案號:臺灣雲林地方檢 察署112年度偵字第6723號),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聲請再審,應以再審書狀敘述理由,附具原判決之繕本及 證據,提出於管轄法院為之。但經釋明無法提出原判決之繕 本,而有正當理由者,亦得同時請求法院調取之。而所稱聲 請再審應附具原判決之繕本,當係指原判決全部內容之繕本 (此考之刑事訴訟法第429條之立法用意,在使管轄法院於 審核聲請再審書狀時,能同時明瞭原判決情形,不必先調閱 原案資料,以節省時日可明),倘聲請再審未檢附原判決之 繕本,或所附具之原判決繕本並非完全,自均非合於聲請再 審之程式,且此為法院應先行審查之程序要件。又法院認為 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合法 律上之程式可以補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訴訟法第 429條、第433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敘述理由,係指具體表 明符合法定再審事由之原因事實而言,倘僅泛言聲請再審, 而未敘明具體情形,或所述具體情形,顯與法定再審事由不 相適合,或未提出足以證明再審事由存在之證據,均應認聲 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另再審及非常上訴制度,雖均為救 濟已確定之刑事判決而設,惟再審係為原確定判決認定事實 錯誤而設之救濟程序,非常上訴程序則在糾正原確定判決法 律上之錯誤,如對於原確定判決認有證據採證有違證據法則 、判決理由矛盾、適用法律有誤或訴訟程序違背法令等為由 聲明不服,應屬非常上訴程序之救濟範圍,而難認合於聲請 再審之法定程式。 二、查本案再審聲請人賴心宥(下稱再審聲請人)向本院聲請再 審,並未附具原確定判決之繕本,亦未釋明有何無法提出原 判決繕本之正當理由,且其於民國114年2月11日所具再審「 聲請狀」僅敘明針對本院113年度上易字第498號判決之內容 認有判決違法之事由(有急事忘記請假、無辯論就判決)存 在、聲請重新審查等語(本院卷第3頁),依再審聲請人前 開聲請內容,顯係爭執判決違法,並未具體表明符合法定再 審事由之原因事實,亦未提出足以證明再審事由存在之證據 ,實難謂已以再審書狀敘述具體理由,有違聲請再審之程序 規定,惟屬得補正之事項,本院乃於114年2月24日依法裁定 命再審聲請人應於裁定正本送達後7日內,補正原判決之繕 本或釋明無法提出之正當理由,並補正再審之具體理由及證 據。惟迄至期限屆至,再審聲請人仍未提出補正之具體再審 理由;茲依本院列印原確定判決予以審認,依再審聲請人人 所陳,並無判決確定後發現新事實、新證據之情節,且仍未 補正足以證明再審事由存在之證據,純係爭執原確定判決適 用法律之問題,與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421條所列之得聲 請再審事由無關。揆諸前揭說明,本件再審聲請即屬違背法 律上程式,而無通知聲請人到場到場,並聽取聲請人與檢察 官意見之必要。 三、綜上,聲請人聲請再審屬違背法律上程式,並不合法,應予 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33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瑛宗                    法 官 張 震                    法 官 黃裕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翁倩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2025-03-18

TNHM-114-聲再-24-20250318-2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

妨害自由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580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黃仁傑 上列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因妨害自由等案件,對於本院108年 度上易字第1084號,中華民國108年11月12日第二審確定判決( 第一審案號: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6年度易字第1017號,起訴案 號: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06年度偵字第2870號),聲請再審,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稱: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黃仁傑(下稱聲請人 )以本院108年度上易字第1084號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 為本件聲請再審之標的。聲請人不可能在報警後犯強制與傷 害,且告訴人根本沒有跌倒,本案僅有告訴人單方指述,因 此,聲請人自始無罪。為節省時間,分別引用近期聲請再審 案件之聲請意旨,請求法院就上開部分再為證據調查云云。 二、按法院認為無再審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經前項裁定後 ,不得更以同一原因聲請再審,刑事訴訟法第434條第1項、 第3項定有明文,係本於一事不再理原則而為設計、規範, 以維持裁判的安定性。而所謂同一原因,係指同一事實之原 因而言;是否為同一事實之原因,應就重行聲請再審之事由 及其提出之證據(含證據方法及證據資料)與已經實體上裁 定駁回之先前聲請,是否完全相同,予以判斷,實質相同之 事由與證據,不因聲請意旨陳以不同之說詞或論點,即謂並 非同一事實原因,若前後二次聲請再審之原因事實以及其所 提出之證據方法相一致者,即屬同一事實之原因,自不許其 更以同一原因聲請再審(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1761號 裁定意旨參照)。又法院認為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者, 應以裁定駁回之,同法第433條前段亦有明文。 三、經查:  ㈠聲請人聲請再審,雖未附具原判決之繕本,依法本應先命補 正,惟考量聲請人已敘明原確定判決案號及具體再審事由, 由本院調取原確定判決之繕本並無不便且對聲請人亦無不利 之情況下,逕由本院依職權調取即可,而不另命其補正,合 先敘明。  ㈡原確定判決係依據聲請人之供述、證人即告訴人許丞廷及證 人即國立臺灣大學駐衛警察隊(下稱臺大駐警隊)隊長丁履 純於偵查及原審審理之證述、證人即員警廖茂翔於偵查中證 述、原審勘驗筆錄暨錄影翻拍畫面截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仁愛院區)民國105年11月24日所出具之驗傷診斷證明書 等證據資料,及聲請人不爭執其於105年11月24日中午12時1 9分許在臺大駐警隊前,與告訴人發生爭吵,過程中有以手 拉扯、阻擋告訴人等情,認定聲請人於105年11月24日中午1 2時許,在臺大駐警隊前,因故與告訴人發生爭執,於告訴 人欲離去之際,基於強制及傷害之犯意,以徒手拉扯、身體 阻擋之強暴方式,阻止告訴人離開現場,妨害告訴人行使權 利,並於過程中推擠告訴人,致告訴人倒地而受有右側腳踝 紅腫並擦傷約3×3公分之傷害之事實,因認聲請人係以一行 為觸犯108年5月29日修正前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刑 法第304條第1項之強制罪,為想像競合犯,從一重之傷害罪 處斷。且於判決理由中詳細敘述其所憑之證據及取捨、認定 之理由,並就聲請人於審理過程中所辯,予以指駁及說明。 嗣聲請人不服上訴後,由最高法院以109年度台上字第4309 號判決駁回上訴確定等節,有各該判決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 表附卷可查,並經本院調取原確定判決卷證核閱無訛。  ㈢聲請人多次對原確定判決提出再審之聲請,並經本院109年度 聲再字第512號、111年度聲再字第505號、111年度聲再字第 566號、111年度聲再字第601號、112年度聲再字第166號、1 12年度聲再字第272號、112年度聲再字第355號、112年度聲 再字第354號、112年度聲再字第441號、112年度聲再字第55 3號、113年度聲再字第57號、113年度聲再字第172號、113 年度聲字第395號、113年度聲再字第473號、113年度聲再字 第531號裁定,或認其聲請與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 之規定不符,其聲請再審為無理由,或認係就同一原因事實 聲請再審而不合法,均駁回聲請等情,有前開刑事裁定及法 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是聲請人仍執同一理由再向本院聲 請再審,揆諸首揭說明,乃違背刑事訴訟法第434條第3項之 規定甚明。本件聲請人以同一事實之原因重複聲請再審,程 序於法不合,且無從補正,應予駁回。  ㈣綜上所述,本案聲請再審意旨所執理由,係以同一事由重行 聲請再審,違背再審聲請之程序規定。從而,本件再審之聲 請,應予駁回。又本件再審之聲請程序顯非適法,認無依刑 事訴訟法第429條之2前段通知聲請人到場並聽取檢察官意見 之必要,併予敘明。 四、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33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刑事第二十三庭審判長法 官 許永煌                    法 官 郭豫珍                    法 官 黃美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彭威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2025-03-18

TPHM-113-聲再-580-20250318-1

司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確定訴訟費用額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1555號 聲 請 人 梨誠國際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誠揚 相 對 人 龍合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妙鳳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聲請人聲請確定訴訟費用額,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應給付聲請人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新臺幣柒萬壹仟伍佰伍 拾貳元,及自本裁定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 計算之利息。   理 由 一、聲請人(即原告即反訴被告)與相對人(即被告即反訴原告 )間損害賠償事件,⑴經本院106年度建字第58號(下稱第一 審)判決「被告應給付原告新台幣壹佰陸拾柒萬參佰參拾壹 元,及自民國一O六年一月十四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 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原告其餘之訴駁回。本訴訴訟費用 由被告負擔百分之七十一,餘由原告負擔。反訴原告之訴及 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反訴訴訟費用由反訴原告負擔。」等 語,相對人不服提起就本訴及反訴部分均上訴,⑵經臺灣高 等法院110年度上字第544號(下稱第二審)判決「原判決關 於命上訴人給付逾新臺幣壹佰陸拾萬參仟貳佰參拾元本息, 及該部分假執行之宣告,暨訴訟費用之裁判(除確定部分外 )均廢棄。上開廢棄部分,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及假執行 之聲請均駁回。其餘上訴駁回。第一(除確定部分外)、二 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百分之三,餘由上訴人負擔。」 等語,相對人不服再提起上訴,⑶嗣經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 字第2448號(下稱第三審)裁定「上訴駁回。第三審訴訟費 用由上訴人負擔」等語,全案業已確定,有確定證明書在卷 可稽。是以本件第一審訴訟費用關於『已確定部分』,依第一 審判決由相對人負擔百分之71,聲請人負擔百分之29;第一 審訴訟費用關於『未確定部分』及第二審訴訟費用,由相對人 負擔百分之97,聲請人負擔百分之3;第三審訴訟費用應由 相對人自行負擔,合先敘明。 二、按法院未於訴訟費用之裁判確定其費用額者,第一審受訴法 院於該裁判有執行力後,應依聲請以裁定確定之;依第1項 確定之訴訟費用額,應於裁定確定之翌日起,加給按法定利 率計算之利息,民國112年12月1日公布施行之民事訴訟法第 91條第1項及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而所謂訴訟費用,包括裁 判費、同法第77條之23至第77條之25所定之費用,即訴訟文 書之影印費、攝影費、抄錄費、翻譯費、證人及鑑定人日旅 費,及其他進行訴訟之必要費用,其餘費用即非訴訟費用。 三、經本院依職權調閱上開事件卷宗審核結果,且兩造均提出訴 訟費用計算書,本院依法計算兩造訴訟費用,謹先敘明。本 件訴訟費用之計算,如上所述有必要依是否於第二審確定, 與聲請人起訴之訴訟標的金額比例計算。聲請人起訴之訴訟 標的價額為新臺幣(下同)2,368,599元,其中698,268元已 於第一審確定(依第一審判決主文第一項,聲請人第一審勝 訴部分為1,670,331元,敗訴判決部分為698,268元,此部分 聲請人未聲明不服,參第二審判決第2頁14-18行),占第一 審訴訟標的金額2,368,599元之百分之29【計算式:698,268 ÷2,368,599×100%=29%,小數點下四捨五入,下同】;其餘1 ,670,331元部分未於第一審確定,占第一審訴訟標的金額2, 368,599元之百分之71【計算式:1,670,331÷2,368,599×100 %=71%】,且本件聲請人及相對人均分別支出各審級之訴訟 費用,應負擔之對象及金額分別為:  ㈠聲請人已支出第一審訴訟費用:   本件聲請人已支出第一審裁判費24,463元(參第一審卷一第 1頁收據1紙)及鑑定費75,600元(前經法院函請台北市室內 設計裝修商業同業公會鑑定,參第一審卷二第110頁函及第1 15頁回函),合計100,063元,其中『已確定部分』之第一審 訴訟費用如上述占百分之29即29,018元,其中百分之71即20 ,603元由相對人負擔【計算式:100,063元×29%×71%=20,603 元,元以下四捨五入,下同】,另百分之29即8,415元由聲 請人自行負擔【計算式:100,063元×29%×29%=8,415元】。 另就『未確定部分』之第一審訴訟費用如上述占百分之71即71 ,045元,其中百分之97即68,914元由相對人負擔【計算式: 100,063元×71%×97%=68,914元】,另百分之3即2,131元由聲 請人自行負擔【計算式:100,063元×71%×3%=2,131元】。  ㈡相對人已支出之訴訟費用分別為:   ①第一審本訴訴訟費用:鑑定費75,600元、84,000元(前經 法院函請台北市室內設計裝修商業同業公會鑑定及補充鑑 定,參第一審卷二第110頁函、第151頁回函、卷三237頁 補充鑑定函及第241頁回函)及證人旅費530元(參第一審 卷一第1頁收據1紙),合計160,130元,其中『已確定部分 』之第一審訴訟費用如上述占百分之29即46,438元,其中 百分之29即13,467元由聲請人負擔【計算式:160,130元× 29%×29%=13,467元】,另百分之71即32,971元由相對人自 行負擔【計算式:160,130元×29%×71%=32,971元】。另就 『未確定部分』之第一審訴訟費用如上述占百分之71即113, 692元,其中百分之3即3,411元由聲請人負擔【計算式:1 60,130元×71%×3%=3,411元】,另百分之97即110,281元由 相對人自行負擔【計算式:160,130元×71%×97%=110,281 元】。   ②第一審反訴訴訟費用,即第一審反訴裁判費9,810元(參第 一審卷一第1頁收據2紙),依第一審判決諭知,由相對人 自行負擔。   ③第二審訴訟費用,包含第二審本訴裁判費26,448元及反訴 裁判費9,801元(參第二審卷第31頁及第52頁收據各1紙) ,合計36,249元,其中百分之3即1,087元由聲請人負擔【 計算式:36,249元×3%=1,087元】,另百分之97即35,162 元由相對人自行負擔【計算式:36,249元×97%=35,162元 】。   ③第三審訴訟費用,即第三審裁判費25,408元(參第三審卷 第47頁收據1紙),由相對人自行負擔。 四、綜上所述,本件聲請人、相對人分別支出各審級訴訟費用, 聲請人已支出100,063元,其中得向相對人請求89,517元【 計算式:一審已確定20,603元+一審未確定68,914元=89,517 元】;另就相對人已支出之得向聲請人請求部分為17,965元 【計算式:一審已確定13,467元+一審未確定3,411元+第二 審1,087元=17,965元】,兩者互為抵銷後,相對人尚應賠償 向聲請人71,552元【計算式:89,517元-17,965元=71,552元 】,並應依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3項規定,加給自裁定確定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法定利率即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爰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異議費用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民事第三庭  司法事務官 萬蓓娣

2025-03-18

TPDV-113-司聲-1555-20250318-1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

家暴妨害名譽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再字第43號 再審聲請人 白國豊 上列再審聲請人因家暴妨害名譽案件,對於本院113年度聲再字 第359號,中華民國114年1月13日第二審確定裁定,聲請再審,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五編「再審」之規定,乃為了排除「確定判   決」認定事實違誤所設之非常救濟途徑,因此再審之對象應   僅限於有罪、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此觀刑事訴   訟法第420條至第422條之規定自明。而「確定之裁定」,並   無準用上開再審之規定,是對於「確定之裁定」,除得依刑   事訴訟法相關程序救濟外,均不得為再審之對象。又得否作   為聲請再審之客體,以及再審之聲請是否具備合法條件,受   理再審聲請之法院,應先加審查,若其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   規定時,即應以其聲請不合法,依刑事訴訟法第433 條規定   裁定駁回之;必再審之客體無誤,並聲請符合法定程式,始   能進而審究其再審有無理由(最高法院107年度台抗字第942 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本件再審聲請人(下稱聲請人)白國豊前經本院以113年度聲 再字第359號裁定駁回其再審之聲請確定在案。是聲請人既 係以本院上開確定之裁定為對象聲請再審(見本院卷第7、1 40頁),揆諸前揭說明,其聲請程序自屬違背規定,應予駁 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33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刑事第二十一庭審判長法 官 謝靜慧                    法 官 汪怡君                    法 官 吳志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劉晏瑄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2025-03-17

TPHM-114-聲再-43-20250317-1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

傷害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再字第31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李志鴻 上列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因傷害案件,對於本院113年度上易 字第1892號,中華民國114年1月8日第二審確定判決(原審案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2年度易字第1265號,起訴案號:臺灣桃 園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37715號),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稱: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甲○○(下稱聲請人) 因傷害案件,經本院113年度上易字第1892號判決(下稱原 確定判決)並確定在案。聲請人曾於上訴審要求調閱傷勢照 片及醫院函文,由此可證起訴書及原審判決均未調查上開證 據而未予審酌;且告訴人未到場說明其傷勢,或就其曾於網 路上自稱並未受傷等情說明,即未給予聲請人詰問之權利, 且告訴人之證述前後不一,法院亦未就此部分說明。本案監 視器影片業已證明聲請人並未毆打告訴人之頭部、肩部,則 告訴人傷勢來源為何,法院亦未調查明確;聲請人曾請求法 院調查雙方討論和解事宜之電話錄音檔,法院亦未就此為證 據調查。原審就上開證據均未及審酌,其認定事實有違經驗 法則及論理法則,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21條提出再審之聲請 等語。 二、按刑事訴訟法第421條規定:「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案 件,除前條規定外,其經第二審確定之有罪判決,如就足生 影響於判決之重要證據漏未審酌者,亦得為受判決人之利益 ,聲請再審。」所謂漏未審酌,乃指第二審判決前已發現而 提出之證據,未予審酌而言,苟被捨棄之證據,已於理由內 敘明其捨棄之理由者,即非漏未審酌。另此所指「重要證據 漏未審酌」,與前開同法第420條第3項所定再審新證據之要 件相若,係指第二審判決前已發現而提出之證據,其實質之 證據價值未加以判斷者而言(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493 號裁定意旨參照)。又按證據之取捨及事實之認定,乃事實 審法院之職權,刑事案件經有罪判決確定後,若係指摘原確 定判決有證據取捨不當、採證認事違背經驗、論理或相關證 據法則,或有應調查之證據未予調查、判決理由不備,或其 他不適用法則或適用不當等違背法令情事,尚屬判決有無法 律上錯誤之非常上訴問題,因不屬於直接論斷判決認定事實 有無錯誤之範疇,而無從認為符合得聲請再審相關規定之要 件,故不容受判決人就原案件卷內已存在並經原確定判決取 捨論斷之事證,徒自為相異評價,並執為符合聲請再審事由 之主張(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274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按聲請再審之案件,除顯無必要者外,應通知聲請人及其代 理人到場,並聽取檢察官及受判決人之意見。但無正當理由 不到場,或陳明不願到場者,不在此限,為刑事訴訟法第42 9之2條所明文規定。本院於114年2月26日通知檢察官、聲請 人到場行訊問程序,業經檢察官、聲請人各自表示意見,此 有本院訊問筆錄在卷可稽(本院卷第35至38頁),是本院已 踐行法定程序,合先敘明。  ㈡原確定判決係以聲請人之供述、告訴人王瑋涵之證述、天成 醫院診斷證明書、天成醫院113年12月11日天成秘字第11312 11007號函及檢附之天成醫院急診病歷、急診護理評估表、 急診護理記錄及傷勢照片、原審勘驗筆錄等卷內事證,認定 聲請人確為本件傷害犯行,且詳敘憑為判斷告訴人指訴聲請 人確有本件犯行之證詞與事實相符,所為已該當傷害罪構成 要件之理由綦詳,就如何認定告訴人之傷勢與其所述遭被告 傷害之過程造成之傷勢互相吻合,併於理由內論述明白,並 就聲請人所辯告訴人並未立即就醫驗傷、就其傷勢部位之證 述前後矛盾、告訴人曾於網路上留言稱其並未受傷等各節, 均逐一予以指駁,有該確定判決書在卷可稽,並經本院調取 全案電子卷證核閱無訛。  ㈢聲請意旨固稱原確定判決就本案傷勢照片、醫院函文、雙方 通話之錄音檔、監視器影片均未予調查,而漏未審酌,且告 訴人證述前後不一致,法院就此部分未予說明,亦未傳喚告 訴人到庭陳述等語。然此部分業經原確定判決於理由欄貳、 一、㈠敘明告訴人確有前往醫院就診,且經醫師診斷受有左 側肩膀挫傷、臀部挫傷等情,並引用天成醫院診斷證明書、 天成醫院113年12月11日天成秘字第1131211007號函及檢附 之天成醫院急診病歷、急診護理評估表、急診護理記錄及傷 勢照片等卷內事證;並於理由欄貳、一、㈡引用原審勘驗現 場錄影畫面之筆錄內容,並敘明告訴人於原審審理時到庭證 稱遭聲請人傷害過程中所造成之傷勢與上開經醫師診斷之傷 勢互相吻合;另於理由欄貳、一、㈢敘明聲請人辯稱告訴人 經過10幾小時才去就診,並曾於網路上表示其並未受傷等情 均非可採之理由。綜上,原確定判決已詳為認定聲請人之行 為確實導致告訴人受有傷害,故聲請人此部分主張,實係就 原確定判決經斟酌之事項,徒憑己意再行爭執,並非重要證 據漏未審酌之情,聲請人亦未提出具體確實之新事實、新證 據以供審酌,依前開說明,與刑事訴訟法第421條之要件不 符。  ㈣末按刑事訴訟法第429條之3規定:聲請再審得同時釋明其事 由聲請調查證據,法院認有必要者,應為調查(第1項)。 法院為查明再審之聲請有無理由,得依職權調查證據(第2 項)。前者旨在填補聲請人證據取得能力之不足;後者則在 確保刑罰權之正確行使,以發揮刑事判決之實質救濟功能。 因此,再審聲請人如已釋明其聲請之證據與待證事實具有論 理上之關連,法院審酌後亦認有調查必要時,固應予調查; 惟若認縱經調查仍不足以推翻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事實,即 毋需為無益之調查(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647號裁定意 旨參照)。經查,聲請人雖欲聲請調查雙方討論和解事宜之 電話錄音檔及傳喚告訴人,以證明告訴人曾於網路上稱其並 未受有傷害等節,然本案重點為「告訴人是否確實受有傷害 」、「聲請人之行為是否導致告訴人受有傷害」,與「告訴 人是否曾在網路留言說明未受有傷害」、「聲請人與告訴人 和解係因告訴人PO文導致聲請人遭騷擾」等事,均無直接關 係,亦經原確定判決說明如前,聲請人上揭證據調查之聲請 ,核係對原確定判決已審酌調查事項再為爭執,並不足以影 響原判決之結果,是依上揭說明,自無調查之必要,附此敘 明。 四、綜上所述,聲請人主張原確定判決違背經驗及論理法則,屬 判決或訴訟程序是否違背法令之範疇,而與刑事訴訟法所定 聲請再審要件不符,此部分聲請再審之程序顯與法定程式相 違;又其餘聲請意旨所執理由,主張之證據核屬卷內業已存 在並經審酌之資料,再對原確定判決採證認事職權之適法行 使任意指摘而欠缺新規性,所舉事實及證據,核與刑事訴訟 法第421條漏未審酌重要證據之要件未符,此部分再審之聲 請非有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33條前段、第434條第1項,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許泰誠                    法 官 施育傑                    法 官 魏俊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李頤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7

TPHM-114-聲再-31-20250317-1

侵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再審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侵聲再字第2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鄭盟朧 上列聲請人因妨害性自主案件,對於本院113年度侵上訴字第8號 ,中華民國113年6月19日第二審確定判決(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 2年度侵訴字第29號,起訴案號: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 字第21894號),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稱:原確定判決固認再審聲請人甲○○(下稱聲請 人)於民國111年7月1日對被害人甲女施以傷害、強制犯行 ,嗣經警方據報到場處理並離去後,被告另基於強制性交之 犯意,不顧甲女口頭拒絕及以手推開以為反抗,仍強脫甲女 衣物強令其口交及性交得逞云云,惟查:㈠甲女所指於房間 遭聲請人侵害犯行,除甲女片面指述外,別無任何事發當時 補強證據足資佐証,且甲女於事發前數月即因患有被害妄想 症等身心疾病,由聲請人陪同至高安診所接受多次治療,有 聲請人陪同看診之診所名片可稽(如附件證物),是甲女恐 因妄想精神疾病致對事發經過為不利再審聲請人之指訴,實 非無疑,自應向該診所函查甲女之病症並調取相關病歷資料 ,如經調查甲女確有被害妄想疾病,其對聲請人之侵害指述 即非無疑,聲請人自有受無罪判決之可能。㈡甲女雖稱於案 發時確有反抗拒絕,仍遭聲請人強脫衣物並強令口交、性交 得逞情節,惟依卷附阮綜合醫院診斷記錄,並未載明因前開 情節可能造成之肢體擦挫傷、口腔傷害、下陰部傷害,亦未 在其口腔驗得再審聲請人之DNA反應,似足認甲女未遭該等 傷害、或遭受再審聲請人口交之舉,自有必要予以函詢醫院 或向法醫研究所函查依甲女所述遭侵害情形是否應會造成口 腔、肢體等傷害、及應於甲女口腔驗出再審聲請人DNA之可 能,若函查結果為肯定回復,則甲女未驗得上開傷勢及DNA 反應,足認甲女指述被害情節顯有不實,故應改為聲請人有 利之判決。 二、按有罪之判決確定後,因發現新事實或新證據,單獨或與先 前之證據綜合判斷,足認受有罪判決之人應受無罪、免訴、 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之判決者,為受判決人之利益, 得聲請再審;第1項第6款之新事實或新證據,指判決確定前 已存在或成立而未及調查斟酌,及判決確定後始存在或成立 之事實、證據,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第3項定有 明文。揆其修正意旨,乃放寬聲請再審之條件限制,所謂發 現之新事實、新證據,不以該事證於事實審法院判決前已存 在為限,縱於判決確定後始存在或成立之事實、證據,亦屬 之。惟須該事證本身可單獨或結合先前已經存在卷內之各項 證據資料,予以綜合判斷觀察,認為足以動搖原有罪之確定 判決,而為受判決人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認罪 名之判決者,始得聲請再審。倘未具備上開要件,即不能據 為聲請再審之原因。又再審制度,係為發現確實之事實真相 ,以實現公平正義,而於案件判決確定後,另設救濟之特別 管道,重在糾正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事實錯誤,但因不能排 除某些人可能出於惡意或其他目的,利用此方式延宕、纏訟 ,有害判決之安定性,故立有嚴格之條件限制。修正後刑事 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第3項規定,放寬再審之條件限 制,承認「罪證有疑、利歸被告」原則,並非祇存在法院一 般審判之中,而於判罪確定後之聲請再審,仍有適用,不再 刻意要求受判決人(被告)與事證間關係之新穎性,而應著 重於事證和法院間之關係,亦即祇要事證具有明確性,不管 其出現係在判決確定之前或之後,亦無論係單獨(例如不在 場證明、頂替證據、新鑑定報告或方法),或結合先前已經 存在卷內之各項證據資料,予以綜合判斷,若因此能產生合 理之懷疑,而有足以推翻原確定判決所認事實之蓋然性,即 已該當。申言之,各項新、舊證據綜合判斷結果,不以獲致 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犯罪事實,應是不存在或較輕微之確實 心證為必要,而僅以基於合理、正當之理由,懷疑原已確認 之犯罪事實並不實在,可能影響判決之結果或本旨為已足。 但反面言之,倘無法產生合理懷疑,不足以動搖原確定判決 所認定之事實者,仍非法之所許。至於事證是否符合明確性 之法定要件,其認定當受客觀存在之經驗法則、論理法則所 支配。從而,聲請人依憑其片面、主觀所主張之證據,無論 新、舊、單獨或結合其他卷存證據觀察,綜合判斷之評價結 果,如客觀上尚難認為足以動搖第二審確定判決所認定之事 實者,同無准許再審之餘地。 三、本院之審理範圍:   本院原確定判決關於聲請人犯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7月部分 ,並未在本件聲請人再審之理由敘明,且聲請人在本院已陳 述:僅就妨害性自主部分聲請再審等語(見本院卷第56頁) ,故傷害部分並非本院審理範圍。   四、經查:  ㈠聲請人甲○○經本院113年度侵上訴字第8號判決認其犯刑法第2 21條第1項之強制性交罪判處罪刑確定,並就認定聲請人犯 罪及證據取捨之理由,詳述所憑之依據及得心證之理由,有 本院前開判決書、前案紀錄表附卷可憑。  ㈡聲請意旨固以:甲女所述其於房間遭聲請人性侵害,除甲女片 面指述外,並無任何事發當時補強證據佐証,且甲女於事發 前數月即因患有被害妄想症等身心疾病,並提出聲請人陪同 看診之診所名片云云。惟聲請人於民國111年7月10日23時許 ,在租屋不顧甲女拒絕並以手推開聲請人反抗,聲請人仍強 脫甲女之衣物後,先強令甲女為其口交再以陰莖插入甲女陰 道之方式,對甲女強制性交1次得逞。甲女旋於翌(11)日2 1時許即報警處理並前往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驗傷等情,業據 原確定判決理由敘明:甲女於警詢、偵查及原審均證稱:11 1年7月10日22時許,我下班回到家被告(聲請人)就在我家 等我,他問我今天薪水領了嗎,我把錢交給他,他又說我態 度不好將錢用丟的,我就反駁他說我沒有,並說他脾氣又起 來了,他就開始徒手打我的左右臉,幾下不記得,我要阻擋 閃躲時,有用手阻擋他,他說我打他,就繼續打我,我的脖 子跟鼻子都破皮受傷,我朝大門跑去想逃出去,把大門打開 後,他就拉住我的頭髮,把我拖進去,我大喊救命,他將門 關上,並繼續打我,過不久房東有打LINE詢問被告,被告跟 房東說我喝醉酒,再過一段時間,警察就在外面敲門,被告 不肯開門,我就前去開門,門口的女警就要把我帶走,我看 到警察也要把被告帶走,我看在往日情份,想說不要讓他去 警察局,我就跑回屋內,有人把門關上,警察就離開了等語 。又甲女於111年7月11日21時許,經警陪同前往阮綜合醫院 急診驗傷,受有鼻子、右頰、頸部疼痛及多處擦傷(鼻子0. 8×0.5公分、右頰3.5×0.4公分、頸部3.5×1公分),經診斷 為頭部挫傷、頸部扭傷及多處擦傷一節,有112年8月4日阮 綜合醫院函暨檢附甲女急診驗傷影像光碟截圖存卷可查(見 本院原確定判決理由第13至14頁),而聲請人亦坦承當晚曾 與甲女發生性行為(本院原確定判決理由第12頁〈聲請人辯 解部分〉),本院原確定判決理由復載明:「依被告與甲女間 之LINE對話內容顯示,『被告:「(上午7:01)你今天可以 出來嗎我們好好講」、「(上午7:02)我不會再動手了」 ;甲女:「(上午11:46)昨晚〈應係111年7月10日〉你一直 打我,為了自保求救」,被告回稱:「(上午11:47)你昨 天回來錢沒有用丟的我會打你嗎」、「(上午11:48)不是 你造成的嗎」等語(偵卷第85、97頁),足見被告已坦承其 有因甲女丟錢而在租屋處及毆打甲女之行為,且甲女係於案 發後隔日即前往報警驗傷,在其確遭被告毆打之情形下,實 無為求誣陷被告而刻意傷害自己身體以取得不實驗傷證明之 必要』(見本院原確定判決理由第15頁㈡⒉)。況被告已自承 :在與甲女發生性行為之前,因一氣之下就推甲女的頭,並 用絲巾綁甲女的手,後來甲女跑出去喊救命,我就拉甲女的 後衣領將她拖回房間等語,足見在被告與甲女發生性行為前 ,兩人已有激烈爭吵及肢體衝突,自難認甲女在持續相當時 間之反抗及對外求救行為後,仍有同意與被告發生性行為之 可能。又被告於翌(11)日上午9時6分許起,即透過通訊軟 體LINE陸續向甲女恫稱:「我們兩個同歸於盡」、「你不要 讓我抓到,抓到我會讓你死的很難看」、「我看你要不要回 來不要回來你的衣服我一定全部都給你剪爛」、「(寵物照 片)要不要說不要說我我丟下去了」等語,此部分恐嚇危害 安全犯行,業經原審判處罪刑後,被告撤回上訴而告確定, 堪認在被告與甲女性交前、後,兩人之關係均極為緊張、惡 劣,益徵甲女當時並無與被告合意性交之理,故被告係違反 甲女之意願而實行強制性交犯行無訛(見本院原確定判決理 由第16頁㈢⒉)。本件聲請人雖提出甲女於事發前因患有被害 妄想症等身心疾病,聲請人陪同看診之診所名片云云。然甲 女於案發當晚遭聲請人強制性侵之事證,除甲女指訴外,復 有驗傷診斷證明書及事後雙方line可佐,業如前述,故聲請 人所舉其陪同甲女看診之名片,並不足以影響本院原確定判 決認定之事實。  ㈢聲請意旨又以:依阮綜合醫院診斷記錄並未載明因前開情節可 能造成之甲女肢體擦挫傷、口腔傷害、下陰部傷害,亦未在 甲女口腔驗得再審聲請人之DNA反應,自有必再函詢醫院或 向法醫研究所依甲女所述遭侵害情形是否應會造成口腔、肢 體等傷害,應於甲女口腔檢驗出是否有聲請人DNA之可能云 云。惟本件聲請人於上開時、地對甲女強制性交之事證,已 甚明確。而聲請人亦坦承當晚曾與甲女發生性行為,業如前 述。另高雄市立大同醫院111年7月11日受理疑似性侵害事件 驗傷診斷書已載明甲女當時受有有頭部挫傷、頸部扭傷、鼻 子、右頰、頸部疼痛及多處擦傷之傷勢(鼻子0.8×0.5公分 、右頰3.5×0.4公分、頸部3.5×1公分)。足見甲女案發當時 受傷之情節不輕,其何有會同意與聲請人發生性行為之可能 。況參以聲請人於案發後復以通訊軟體LINE陸續向甲女恫嚇 ,益見甲女與聲請人發生性行為係受迫於聲請人施暴之手段 ,應可確認。故聲請人請求向醫院或向法醫研究所函查甲女 口腔是否可能會驗出聲請人之DNA云云,均無必要。 五、綜上所述,聲請再審意旨所指上開事證,無論係單獨或結合 先前已經存在卷內之各項證據資料,予以綜合判斷,均未能 因此產生合理之懷疑,而有足以推翻原確定判決所認事實之 蓋然性,難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規定之確 定性、顯著性或明確性要件。從而,本件再審之聲請為無理 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依刑事訴訟法第434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簡志瑩                    法 官 曾鈴媖                    法 官 李政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馬蕙梅

2025-03-17

KSHM-114-侵聲再-2-2025031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