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聲明異議駁回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71-180 筆)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027號 聲明異議人 即受刑人 吳承豪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對於臺灣 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否准其另定應執行刑聲請之執行指揮(該 署檢察官中華民國113年10月7日雲檢亮強113執聲他661字第1139 029796號),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吳承豪(下稱受刑 人)認臺灣雲林地方法院104年度聲字第420號定應執行刑裁 定(下稱甲裁定)附表編號3至16所示各罪,應改與臺灣高 等法院臺南分院104年度聲字第608號裁定(下稱乙裁定)附 表編號1、2、4至8、10至19所示各罪合併定應執行刑(下稱 第一部分);而乙裁定所餘附表編號3、9、20、21所示各罪 合併定應執行刑(下稱第二部分);另甲裁定附表編號1至2 維持原嘉義地院102年度聲字第43號裁定(下稱第三部分) ,否則原甲、乙裁定接續執行之方式,就刑度下限部分,顯 然不利於受刑人,客觀上有責罰顯不相當之特殊情形,為維 護極重要之公共利益,依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大字第489號 裁定意旨,有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得重定執行刑,受刑人 據此聲請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重新定應執行刑,惟遭 該署檢察官以113年10月7日雲檢亮強113執聲他661字第1139 029796號函否准受刑人之聲請,檢察官之聲請應有違誤,為 此聲明異議請求撤銷檢察官之執行命令云云。  二、按受刑人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 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條定有明文。又數罪併罰 定其應執行刑之案件,係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之檢 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固有明文 。惟已經裁判定應執行刑之各罪,如再就其各罪之全部或部 分重複定應執行刑,均屬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不以定刑之 各罪範圍全部相同為限,此乃因定應執行刑之實體裁定,具 有與科刑判決同一之效力,行為人所犯數罪,經裁定酌定其 應執行刑確定時,即生實質確定力。法院就行為人之同一犯 罪所處之刑,如重複定刑,行為人顯有因同一行為而遭受雙 重處罰之危險,自有一事不再理原則之適用。故數罪併罰案 件之實體裁判,除因「增加經另案判決確定合於併合處罰之 其他犯罪」,或「原定應執行之數罪中有部分犯罪,因非常 上訴、再審程序而經撤銷改判,或有赦免、減刑等情形,致 原定執行刑之基礎已經變動」,或「其他客觀上有責罰顯不 相當之特殊情形」,為維護極重要之公共利益,而有另定應 執行刑之必要者外,法院應受原確定裁判實質確定力之拘束 ,並確保裁判之終局性。亦即已經定應執行刑確定之各罪, 除上開例外情形外,法院再就該各罪之全部或部分重複定其 應執行刑,前、後二裁定對於同一宣告刑重複定刑,行為人 顯有因同一行為遭受雙重處罰之危險,均屬違反一事不再理 原則,而不得就已確定裁判並定應執行刑之數罪,就其全部 或一部再行定其應執行之刑(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110年度 台抗大字第489號裁定拘束之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489 號裁定)。是以,檢察官在無上揭例外之情形下,對於受刑 人就原確定裁判所示之數罪,重行向法院聲請定應執行刑之 請求,不予准許,於法無違,自難指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違 法或其執行方法不當。 三、茲查:  ㈠受刑人本件聲明異議狀內容,係希望將甲、乙裁定中附表編 號所示各罪,重行組合聲請定應執行刑,乙裁定係最後裁定 者,裁定法院為本院,可認受刑人向本院聲明異議,於法無 違,合先敘明。  ㈡受刑人所犯如甲裁定附表所示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16罪,各 罪之犯罪時間均係在該裁定附表編號1所示判決確定日即101 年11月20日前所犯,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因而以104年度聲字 第420號裁定(甲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3年6月確定;受 刑人所犯如乙裁定附表所示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21罪,各罪 之犯罪時間均係在該裁定附表編號1所示判決確定日即103年 6月23日前所犯,本院因而以104年度聲字第608號裁定(乙 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3年確定,甲、乙裁定接續執行有 期徒刑26年6月。嗣受刑人請求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將甲裁定附表編號3至16所示各罪改與乙裁定附表編號1、2 、4至8、10至19所示各罪合併(第一部分);而乙裁定所餘 附表編號3、9、20、21所示各罪合併(第二部分);另甲裁 定附表編號1至2維持原嘉義地院102年度聲字第43號裁定( 第三部分),重新向法院聲請定應執行刑,經檢察官以前述 113年10月7日雲檢亮強113執聲他661字第1139029796號函否 准聲請人重新定應執行刑之聲請,此有受刑人聲請書、檢察 官上述函文、前述甲、乙裁定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 表在卷可查。  ㈢受刑人雖以前詞主張應依以下組合方式定應執行刑:⑴甲裁定 附表編號3至16所示之罪與乙裁定附表編號1、2、4至8、10 至19所示之罪,合併定應執行刑(第一部分);⑵乙裁定附 表所餘編號3、9、20、21所示之罪,合併定應執行刑(第二 部分);⑶甲裁定附表編號1至2維持原臺灣嘉義地方法院102 年度聲字第43號裁定之定應執行刑5月(第三部分),否則 有責罰顯不相當之情事,檢察官應依其所請,向法院聲請重 新定應執行刑。然查,上開甲、乙定應執行刑裁定確定後, 並無增加經另案判決確定合於數罪併罰之其他犯罪而有重新 聲請定應執行刑之必要,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 卷可查。另上述法院定應執行刑之甲、乙裁定內容所示各罪 之一部或全部均無非常上訴、再審程序而經法院撤銷改判之 情事,亦無因赦免、減刑、更定其刑等致裁判定刑基礎已經 變動,或其他客觀上有責罰顯不相當之特殊情形(該二裁定 所定之應執行刑,其接續執行之刑期為有期徒刑26年6月, 並無逾越刑法第51條第1項第5款但書所規定之有期徒刑30年 上限,而有再考量是否有責罰顯不相當之特殊情事之必要) ,為維護極重要之公共利益,而有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者之 例外情形,自應受一事不再理之限制,自不得任由受刑人事 後不遵循定應執行刑之相關規定,任意依其主觀意願,將上 述已確定之甲、乙裁定各該附表所示之數罪任意加以拆解割 裂或重新搭配組合,而向檢察官請求將其中已定刑確定之一 部分罪刑抽出,重複向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況且,倘依 受刑人所請,重新定應執行刑,第一部分之得定之應執行刑 刑期上、下限為8年2月至30年(合併刑期逾有期徒刑30年, 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規定,其定應執行刑之上限為有期徒刑3 0年)、第二部分則為3年10月至11年6月、第三部分則為5月 ,接續執行後,接續執行之刑期上、下限可能為12年5月至4 2年1月,反有可能更不利於受刑人。從而,受刑人主張以上 開方式請求檢察官重新向法院聲請定刑云云,難認適法有據 。 四、綜上所述,前述甲、乙裁定已確定,且原定執行刑之基礎並 無變動,或因客觀上有責罰顯不相當,為維護法安定性之公 共利益,有重定執行之必要。則本件檢察官否准受刑人請求 另定應執行刑之執行指揮之聲請,並無違法或不當,受刑人 猶執前詞聲明異議,指摘檢察官執行指揮之不當,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廷宜                   法 官 翁世容                   法 官 林坤志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羅珮寧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2025-03-10

TNHM-113-聲-1027-20250310-1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4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 刑人 張仁維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不服本 院104年度上訴字第117號確定判決,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原確定判決(即本院104年度上訴字第117號 )判決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張仁維(下稱聲明異議人)犯販 賣第一級毒品罪,量處有期徒刑18年,實屬過重,為此提出 聲明異議,請求從輕量刑。 二、按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 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條 定有明文。所謂諭知該裁判之法院,係指對被告之有罪判決 ,於主文內宣示主刑、從刑之法院而言(最高法院101年度 台抗字第515號裁定參照)。又上開所稱「檢察官執行之指 揮不當」,係指檢察官有積極執行指揮之違法及其執行方法 有不當等情形而言,即受刑人聲明異議之客體,應以檢察官 執行之指揮為限。倘受刑人並非針對檢察官執行之指揮其所 為聲明異議於程序上已難謂適法,法院自應以裁定駁回其異 議(最高法院102年度台抗字第404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查,聲明異議人係就原確定判決之量刑表示不服,顯非就檢 察官之指揮執行而為異議,依上開說明,即與聲明異議之法 定要件不符。從而,聲明異議人以原確定判決量刑過重而聲 明異議,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二庭審判長法 官 林慧英                法 官 李水源                法 官 謝昀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抗告 書狀,並應敘述抗告之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劉又華

2025-03-07

HLHM-114-聲-34-20250307-1

臺灣高等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17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黃建男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定應執行刑案件,對於臺灣高等檢察 署檢察官執行之指揮(中華民國114年1月8日檢紀信114聲他24字 第1149002158號函)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黃建男(下稱受刑 人)因最高法院以112年度台抗字第1925號裁定撤銷原裁定( 按:即臺灣高等法院112年度聲字第3030號裁定)及臺灣桃園 地方檢察署民國110年8月18日桃檢俊鎮106執緝3078字第110 9078303號及112年7月26日桃檢秀乙110執更820字第1129087 685號函,復就上開原裁定附表編號3至8所示之各罪向最後 事實審法院對應之檢察署即臺灣高等檢察署聲請更定應執行 刑,臺灣高等檢察署卻將該聲請轉交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辦 理,爰依法聲明異議等語。 二、按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條定有明文。而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規定:依刑法第53條及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備具繕本,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受刑人亦得請求檢察官聲請之。倘檢察官否准受刑人重定執行刑之請求,固許受刑人聲明異議,以為救濟,然此必須檢察官已依法為否准請求之決定者,始得為之(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840號、第1080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上開原裁定附表編號3至8所示各罪之最後事實審法院 為臺灣高等法院,受刑人遞狀向該法院對應之檢察署即臺灣 高等檢察署請求為重定執行刑之聲請,於法原屬有據。惟細 繹臺灣高等檢察署函正本係發予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並副知 受刑人,主旨記載:「檢送黃建男君114年1月2日更定應執 行刑聲請狀原本及其附件各1件,請貴署併案辦理。」說明 則以:「本署109年度執發字第3614號被告黃建男違反毒品 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前經判決確定,並於109年6月10日發交 貴署執行在案。」業經本院依職權調取臺灣高等檢察署114 年度聲他字第24號卷核閱無誤,顯係將受刑人之聲請狀函轉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處理,並未就受刑人之請求為准駁之決 定。是受刑人雖已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2項之規定,請求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聲請更定應執行刑,然臺灣高等檢察 署檢察官迄未為准駁之決定,已如前述,既無聲明異議之客 體,即不生聲明異議之問題。受刑人就非屬否准其更定應執 行刑請求之臺灣高等檢察署函聲明異議,依前揭說明,於法 未合,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十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鄭水銓                    法 官 沈君玲                    法 官 孫沅孝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劉心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2025-03-07

TPHM-114-聲-417-20250307-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415號 聲明異議人 即受 刑 人 利建億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洗錢防制法案件,對臺灣新北地方檢 察署檢察官執行指揮(113年度執再助字第300號)聲明異議,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下稱異議人)甲 ○○於接獲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下稱新北地檢署)檢察官准 予易服社會勞動之執行命令(113年度執助字第642號)後, 因車禍受傷,無法從事粗重工作,須持續休養,異議人並非 故意不依檢察官指示服勞務,此顯難歸責於異議人,然新北 地檢署113年度執助字第300號執行命令逕命異議人入監服刑 ,不准異議人再服社會勞動,顯有不當違法之處,請求法院 撤銷上開執行命令等語。 二、按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 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條 定有明文。該條所稱「檢察官執行之指揮不當」,係指檢察 官有積極執行指揮之違法及其執行方法有不當等情形而言。 又受6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宣告,不符第1項易科罰金之 規定者,得依前項折算規定,易服社會勞動;易服社會勞動 履行期間,不得逾1年;無正當理由不履行社會勞動,情節 重大,或履行期間屆滿仍未履行完畢者,於不符第1項易科 罰金之情形應執行原宣告刑,刑法第41條第3、5、6項分別 定有明文。則依上開法律規定,經法院判處6月以下有期徒 刑且不得易科罰金之刑事確定案件,可否以易服社會勞動之 方式執行,係立法者賦予執行檢察官依具體個案,考量犯罪 特性、情節及受刑人個人特殊事由,據以審酌應否准予易服 社會勞動之裁量權,僅於發生違法裁量或有裁量瑕疵時,法 院始有介入審查之必要,如執行檢察官已具體說明理由,且 未有逾越法律授權、專斷等濫用權力之情事,自不得遽謂執 行檢察官之執行指揮為不當。 三、經查:  ㈠異議人前因洗錢防制法案件,經本院以112年度金簡上字第16 1號判處有期徒刑3月,併科罰金新臺幣(下同)4萬元確定 在案,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又上開案 件判決確定後,經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下稱高雄地檢署) 檢察官以113年度執字第477號指揮執行,並請新北地檢署代 為執行,新北地檢署檢察官於民國113年3月12日傳喚異議人 到案,異議人就有期徒刑及併科罰金部分均聲請易服社會勞 動,且出具其親簽之易服社會勞動聲請須知及聲請書、易服 社會勞動聲請人基本資料表與切結書、履行社會勞動應行注 意及遵守事項與切結書,而經執行檢察官審核後准予易服社 會勞動,有期徒刑部分應履行期間為6月(自113年5月9日至 113年11月8日止),應履行時數為552小時,併科罰金部分 應履行期間為3月(自113年11月9日至114年2月8日止),應 履行時數為240小時,並以113年3月12日113年執助字第642 號、第642號之1易服社會勞動指揮書執行,業經本院依職權 調取該署上開卷宗核閱無誤,堪予認定。  ㈡茲因異議人自113年5月9日履行日起迄至113年10月1日僅施做 6小時(行政說明會3小時及機構勞安講習3小時),並未至 現場施作過,其中6月因病免予告誡,7月未達標準告誡,8 月因病免予告誡,9月仍未達標準。異議人每月無法達標準 時數,均未主動說明原因,且連續3個月均於月底至醫院取 得診斷證明書後逕傳真至新北地檢署,並未致電進一步說明 ,似有逃避易服社會勞動之嫌,經觀護佐理員建議檢察官撤 銷異議人本件易服社會勞動資格,檢察官遂於113年11月7日 批示准予撤銷等情,亦經本院調閱新北地檢署113年度執再 助字第300號觀護卷宗查核屬實。  ㈢異議人於113年3月12日至新北地檢署報到時,即已簽立易服 社會勞動聲請須知及聲請書、易服社會勞動聲請人基本資料 表與切結書、履行社會勞動應行注意及遵守事項與切結書, 有前揭文書在卷可佐。觀諸履行社會勞動應行注意及遵守事 項與切結書內記載「七、勞動人每月履行時數,至少應達最 低標準時數(應履行時數除以應履行總月份數。履行滿1小 時,以1小時計入時數,未滿1小時者,不計入履行時數), 如有必要應配合本署指定增加履行時數」,是前揭事項,乃 是執行檢察官准予異議人易服社會勞動時,事先即已讓異議 人瞭解之裁量基準,而異議人於社會勞動履行期間之始,即 知悉應確實遵期到場履行勞動,並應遵守相關規定,以利其 順利完成社會勞動時數。然本件執行檢察官准予異議人易服 社會勞動後,異議人於113年5月間僅執行6小時之社會勞動 時數,於113年6月間起即未執行任何社會勞動,期間新北地 檢署於歷次觀護輔導時一再提醒異議人應立即改善,嗣後如 再有違誤,得依規定聲請撤銷,督促持續履行社會勞動,有 新北地檢署辦理社會勞動工作日誌可憑,然而異議人仍未履 行。從而,異議人於履行社會勞動期間內,確有明知而仍遲 不履行,刻意違反履行社會勞動應行注意及遵守事項之情形 ,致執行檢察官無從期待異議人能遵循履行社會勞動應行注 意及遵守事項並完成社會勞動,因而為撤銷易服社會勞動資 格之處分決定,乃本於法律所賦與檢察官指揮刑罰執行職權 之行使,難謂有逾越法律授權或專斷等濫用權力之情事。  ㈣聲明異議意旨固提出異議人於113年5月28日、113年8月30日 、113年9月26日先後至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就診之診斷 證明書為證,惟觀諸異議人罹患之疾病為左側肢體擦挫傷、 左側二頭肌肌肉拉傷、挫傷、左上肢挫傷併沾黏性關節炎、 左肘挫傷併關節炎,尚非屬十分嚴重,診斷證明書亦僅記載 「左上肢避免劇烈粗重工作及重複性工作」,不致於完全無 法履行社會勞動,尚難執此逕認檢察官之決定有何可議之處 。 四、綜上所述,異議人雖執前詞聲明異議,惟本案檢察官既已具 體審酌個案情形後為不准許之決定,且未見有逾越法律授權 、專斷等濫用權力或違反比例原則之情事,揆諸前揭說明, 自不得遽謂執行檢察官之執行指揮為不當。從而,異議人之 聲明異議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胡家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簡雅文

2025-03-07

KSDM-113-聲-2415-20250307-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63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蔡永取 上列聲明異議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對於臺灣嘉義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之指揮執行(114年度執字第630號),聲明異議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蔡永取(下稱受刑 人)經114年度執字第630號通知於民國114年3月27日到庭, 本人為土地所有權人,判本人有罪,無法無天,為此聲明異 議等語。 二、按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 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條 定有明文。又執行機關對於審判機關所為之裁判,並無審查 內容之權,故裁判是否違法,並非執行機關所得過問,是聲 明異議之對象,應係檢察官之執行指揮行為,而非檢察官據 以指揮執行之裁判,故所稱「檢察官執行之指揮不當」,係 指檢察官有積極執行指揮之違法及其執行方法有不當等情形 而言;檢察官如依確定判決、裁定指揮執行,即無執行之指 揮違法或其執行方法不當之可言,至於原確定判決、裁定, 是否有認定事實錯誤或違背法令之不當,應循再審或非常上 訴程序以資救濟,尚無對之聲明異議之餘地(最高法院108 年度台抗字第79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受刑人因竊佔案件,經本院以112年度易字第880號判 決判處有期徒刑4月,並諭知以新臺幣(下同)1千元折算1 日之易科罰金標準,及諭知沒收犯罪所得37,553元。經被告 提起上訴,經臺灣高等法院臺南高分院以113年度上易字第4 51號判決上訴駁回,於113年12月3日判決確定。受刑人就此 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案件,再次提起上訴,經同院以同案號裁 定上訴駁回。受刑人對駁回上訴之裁定復提起抗告,該院以 該裁定不得抗告,而駁回受刑人之抗告。受刑人又再次於11 4年1月17日提出再抗告。該案件確定送執行,檢察官通知受 刑人於114年3月27日到案執行。經本院調取臺灣嘉義地方檢 察署114年度執字第630號卷宗核閱無誤。依照受刑人之異議 狀所載,係對原確定判決認定受刑人非土地所有權人,而成 立竊佔罪乙節聲明不服。經本院與受刑人確認,受刑人表示 :我沒有竊佔。何況我有提出再抗告,那天檢察官卻叫我去 。我如果有竊佔的話,要縣政府、水利局提出證明,麻煩你 們打電話去問他們,好好調查清楚等語,有本院電話紀錄1 份在卷可查。受刑人顯然係對原確定判決不服,而確定判決 並非可聲明異議之對象。檢察官依據該確定判決通知受刑人 到案執行,即無執行之指揮違法或其執行方法不當,故受刑 人對之聲明異議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鄭諺霓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李玫娜

2025-03-07

CYDM-114-聲-163-20250307-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60號 聲明異議人 即受 刑 人 王奕淞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罪定應執行 刑案件,對於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執行之指揮(112年度執 更緝壬字第140號),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引用刑事聲明異議狀之記載(如附件)。 二、按依刑事訴訟法第484條規定,受刑人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 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所謂檢察官「 執行之指揮不當」,乃指執行之指揮違法或執行方法不當等 情形而言,是此異議之對象係檢察官執行指揮之行為,並非 檢察官據以指揮執行之裁判。至於刑事裁判,於確定後即生 效力,刑事執行目的在依據國家權力實現刑事裁判內容,職 司執行之檢察官須本於確定裁判,遵旨執行,至於確定裁判 是否違法、不當,僅得另循刑事訴訟針對確定裁判所設之糾 正途徑,加以確認、尋求救濟,非執行檢察官所能置喙,自 不得執以主張檢察官執行之指揮不當(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 字第372號裁定要旨)。 三、查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王奕淞(下稱聲明異議人)因違反組織 犯罪防制條例等數罪,經本院以111年度聲字第1564號裁定 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4月確定,由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下稱 臺中地檢署)檢察官以112年度執更緝壬字第140號執行指揮 書予以執行等情,有本院上開裁定書、法院前案紀錄表、臺 中地檢署執行指揮書電子檔紀錄列印本在卷可稽。本院上開 裁定既已確定(下稱原確定裁定),則臺中地檢署檢察官依原 確定裁定內容,據以核發上開執行指揮書,對聲明異議人執 行有期徒刑4年4月,係屬檢察官執行指揮職權之合法行使, 並無「執行之指揮違法」或「執行方法不當」可言。聲明異 議意旨所陳,係主張原確定裁定並未考量其他同類案件之定 刑結果,亦未就聲明異議人整體犯罪行為之態樣及時間予以 觀察,即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4月,違反公平正義及比例原 則,請求重新酌定較輕之執行刑云云;而非具體指摘本件執 行檢察官有何積極執行指揮違法,或其執行方法有何不當之 處,顯與刑事訴訟法第484條聲明異議之要件不符,其聲明 異議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張靜琪                   法 官 簡婉倫                   法 官 黃小琴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鄭淑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2025-03-07

TCHM-114-聲-160-20250307-1

臺灣高等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226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許姵榆(原名許凱欣)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定應執行 刑案件,對於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之指揮執行(民國113年8月 26日檢紀張113聲他611字第1139058297號函),聲明異議,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許姵榆(下稱異議 人)犯如本院109年度聲字第371號裁定(下稱甲裁定)附表 所示各罪,所犯數罪之手段、類型、時間密接之罪,經檢察 官分別起訴,使其被分拆至不同應執行刑,而定應執行刑, 然因法院未依較有利於聲明異議人之方式裁定應執行刑,造 成罪責顯不相當之情形,為維護極重要之公共利益,而有另 定應執行刑之必要,請求撤銷臺灣高等檢察署(下稱高檢署 )113年8月26日檢紀張113聲他611字第1139058297號函,否 准異議人聲請重定應執行刑,其指揮執行實屬不當,爰依法 聲明異議云云。 二、按受刑人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 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條定有明文。所稱「檢察 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係指檢察官就刑之執行或其方法違 背法令,或處置失當,致侵害受刑人之權益而言。基此,檢 察官否准受刑人請求向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所為函復, 乃檢察官拒絕受刑人對於指揮執行之請求,自得為聲明異議 之標的,不受檢察官並未製作執行指揮書之影響。又刑法第 50條第1項前段所定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案件 ,而應依同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 者,係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 ,聲請該法院裁定,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固有明文。惟 所稱併合處罰,係以裁判確定前犯數罪為條件,倘被告一再 犯罪,經受諸多科刑判決確定之情形,上開所謂裁判確定, 乃指「首先確定」之科刑判決而言。亦即以該首先判刑確定 之日作為基準,在該日期之前所犯各罪,應依刑法第51條第 5款至第7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在該確定日期之後所犯 者,則無與之前所犯者合併定執行刑之餘地,倘其另符合數 罪併罰者,仍得依前述法則處理,固不待言。數罪併罰定應 執行之刑,既有上揭基準可循,自不可任擇其中數罪所處之 刑,合併定其應執行刑。倘已經裁判定應執行刑之各罪,再 就其各罪之全部或部分重複定應執行刑,均屬違反一事不再 理原則,不以定刑之各罪範圍全部相同為限,此乃因定應執 行刑之實體裁定,具有與科刑判決同一之效力,行為人所犯 數罪,經裁定酌定其應執行刑確定時,即生實質確定力。法 院就行為人之同一犯罪所處之刑,如重複定刑,行為人顯有 因同一行為而遭受雙重處罰之危險,自有一事不再理原則之 適用。故數罪併罰案件之實體裁判,除因增加經另案判決確 定合於併合處罰之其他犯罪,或原定應執行之數罪中有部分 犯罪,因非常上訴、再審程序而經撤銷改判,或有赦免、減 刑等情形,致原定執行刑之基礎已經變動,或其他客觀上有 責罰顯不相當之特殊情形,為維護極重要之公共利益,而有 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者外,法院應受原確定裁判實質確定力 之拘束,並確保裁判之終局性。已經定應執行刑確定之各罪 ,除上開例外情形外,法院再就該各罪之全部或部分重複定 其應執行刑,前、後二裁定對於同一宣告刑重複定刑,行為 人顯有因同一行為遭受雙重處罰之危險,均屬違反一事不再 理原則,而不得就已確定裁判並定應執行刑之數罪,就其全 部或一部再行定其應執行之刑。是以,檢察官在無上揭例外 之情形下,對於受刑人就原確定裁判所示之數罪,重行向法 院聲請定應執行刑之請求,不予准許,於法無違,自難指檢 察官執行之指揮為違法或其執行方法不當。 三、經查:  ㈠本件異議人①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本院以105 年度聲字第463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9年確定;②因違反毒 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以101年度訴字 第552號判決,其中得易科罰金部分、判處有期徒刑4月;不 得易科罰金部分、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17年,異議人上訴後 ,經本院以106年度上訴字第2210號、最高法院以107年度台 上字第511號判決駁回上訴確定。上開①至②案件,經異議人 向檢察官請求合併定應執行刑,嗣檢察官向本院聲請,本院 以109年度聲字第371號裁定(即甲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2 年6月確定。執行檢察官則據本院確定裁定核發執行指揮書 ,並依此執行指揮之,於法相合等情,有上開各刑事判決書 、裁定,及本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並經本院調閱高檢署 106年度上蒞字第5348號卷宗核閱無訛。  ㈡異議人所犯如甲裁定附表所示各罪,均無因非常上訴、再審 程序而撤銷改判,或有赦免、減刑、更定其刑等情形,致原 定執行刑之基礎已經變動而有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是以, 甲裁定之定應執行刑,仍具實質確定力,自無從將甲裁定附 表所示各罪重新更定其應執行之刑。從而,高檢署以113年8 月26日檢紀張113聲他611字第1139058297號函否准異議人聲 請重定應執行刑之請求乙節,尚無違法或不當之處。  ㈢異議人雖主張甲裁定未予考量異議人之最佳利益,所定刑期 過重過苛,應與他案裁定相同,大幅寬減刑度,始符合平等 原則、比例原則之要求乙節。惟查:   ⒈甲裁定於各刑中之最長期(有期徒刑15年)以上、各刑合 併之刑期(已逾有期徒刑30年,計算式略)以下,且未違 反不利益變更禁止(有期徒刑26年4月:9年+17年+4月) 之法定範圍內,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2年6月,經核並未逾 越刑法第51條第5款之界限,符合量刑裁量之外部性界限 及內部性界限,亦無明顯過重而違背比例原則或公平正義 之情形之裁量權濫用情事,又適用「限制加重原則」之量 刑原理,對異議人給予適度之刑罰折扣,符合法律授與裁 量權之目的,並無違誤。   ⒉另查,原定執行刑之基礎並未變動,又無其他客觀上有責 罰顯不相當之特殊情形,或有為維護極重要之公共利益等 例外情形,實無另定其應執行刑之必要。   ⒊至異議人請求參考其他案例,重新裁定較低刑度之刑,因 各案情節有別,無從比附援引。聲明異議意旨所指,自難 採酌。  ㈣綜上所述,異議人請求檢察官就甲裁定附表所示各罪,重新 更定其應執行之刑,而高檢署檢察官以113年8月26日檢紀張 113聲他611字第1139058297號函否准異議人聲請重定應執行 刑之請求等節,於法相合,亦無違誤。本件異議人聲明異議 ,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二十三庭審判長法 官 許永煌                    法 官 郭豫珍                    法 官 黃美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彭威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2025-03-07

TPHM-113-聲-3226-20250307-1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35號 異 議 人 黃永順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公共危險案件,不服臺灣苗栗地方檢 察署檢察官之指揮執行(114年度執字第289號),聲明異議,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黃永順(下稱受刑 人)本次距前次酒駕亦已逾3年,已與車主達成和解,並持 續接受戒酒治療中,再無任何酒駕情事。又受刑人現已年邁 ,體力、精神狀態大不如前,亦有心臟及慢性疾病,需按時 服藥、回診追蹤,如准予易科罰金,實足以達懲戒矯正之效 ,爰聲明異議。 二、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 ,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法院應就疑義或異議之 聲明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84條、第486條分別定有明文。 又執行裁判由為裁判法院之檢察官指揮之;犯最重本刑為5 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之罪,而受6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 役之宣告者,得以新臺幣(下同)1千元、2千元或3千元折 算1日,易科罰金;但易科罰金,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 法秩序者,不在此限,刑事訴訟法第457條第1項前段、刑法 第41條第1項亦分別定有明文。上開易刑處分之否准,係法 律賦予檢察官指揮執行時之裁量權限,執行檢察官自得考量 受刑人之實際情況,是否有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 ,以作為其裁量是否准予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之憑據, 非謂一經判決宣告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執行檢察官即應為 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之易刑處分。又所謂「難收矯正之 效」及「難以維持法秩序」,乃立法者賦與執行檢察官得依 具體個案,考量犯罪特性、情節及受刑人個人特殊事由,審 酌應否准予易刑處分之裁量權,檢察官就此項裁量權之行使 ,僅於發生裁量瑕疵之情況,法院始有介入審查之必要,倘 檢察官之執行指揮,其程序上已給予受刑人就其個人特殊事 由陳述意見之機會(包括在檢察官未傳喚受刑人,或已傳喚 受刑人但受刑人尚未到案前,受刑人先行提出易科罰金聲請 等情形),實體上並已就包含受刑人所陳述關於其個人特殊 事由在內之刑法第41條第1項但書或第4項所指情形予以衡酌 考量,則難認其裁量權之行使有何違法或不當可言。易言之 ,執行檢察官就受刑人是否確因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 而有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之情事,有裁量判斷 之權限,法院僅得審查檢察官裁量時其判斷之程序有無違背 法令、事實認定有無錯誤、其審認之事實與刑法第41條第1 項但書、第4項之裁量要件有無合理關連、有無逾越或超過 法律規定之範圍等問題,原則上不宜自行代替檢察官判斷受 刑人有無上開情事。倘執行檢察官經綜合評價、衡酌後,仍 認受刑人有上開不適宜為易刑處分之情形,而為否准受刑人 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之執行命令,則屬執行檢察官裁量 權之合法行使範圍,自不得任意指為違法或不當(最高法院 110年度台抗字第1188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受刑人前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本院以113年度苗交簡字第648 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月,如易科罰金,以1千元折算1日確 定,嗣經移送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下稱苗栗地檢署)執行 ,受刑人於民國114年2月11日向苗栗地檢署陳述意見並請求 易科罰金,嗣經執行檢察官以114年2月13日苗檢映戊114執2 89字第1149004013號函駁回其聲請,並核定不准易科罰金, 且不准易服社會勞動等情,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 、執行筆錄、上開函文等件在卷可稽,並經本院職權調取苗 栗地檢署執行卷宗核閱無訛。  ㈡受刑人:①於90年間,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本院以90年度苗交 簡字第52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3月確定;②於108年間,因公 共危險案件,經本院以108年度苗交簡字第249號判決判處有 期徒刑3月確定;③於110年間,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本院以1 10年度苗交簡字第555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4月確定;④於113 年間,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本院以113年度苗交簡字第648號 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月確定,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 表1份可參,足見受刑人確已有4次因犯酒後駕車經查獲之公 共危險案件。  ㈢苗栗地檢署檢察官於本案判決確定後,以執行傳票通知受刑 人到案執行,考量受刑人為酒駕4犯,且第4次酒後駕車之酒 精濃度達每公升0.83毫克,認非予發監執行,顯難收矯正之 效及維持法秩序,並依據臺灣高等檢察署111年2月23日檢執 甲字第11100017350號函示意旨,係本於法律所賦與指揮刑 罰執行之職權;另依檢察機關辦理易服社會勞動作業要點第 5點第9項第5款規定「有不執行所宣告之刑,難收矯正之效 或難以維持法秩序之其他事由」之得駁回事由,而駁回易科 罰金、易服社會勞動,檢察官否准受刑人聲請易服社會勞動 並無違反檢察機關辦理易服社會勞動作業要點之情形。故檢 察官不准許受刑人易科罰金、易服社會勞動而應發監執行, 並給予受刑人為充分陳述意見之機會,其上開裁量權之行使 並無逾越法律授權或專斷而違反比例原則等濫用權力之情事 ,難認有何違法或不當之處。  ㈣至受刑人所稱其已與車主和解、身體健康及戒酒治療狀況, 均與考量受刑人是否有「難收矯正之效」及「難以維持法秩 序」之認定無涉,非執行檢察官於決定是否准予易科罰金時 ,所應斟酌審查之法定事由,要難憑此而認檢察官之執行指 揮有何違法或不當。  ㈤綜上,本院認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無違法或不當,受刑人聲明 異議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郭世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呂 彧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2025-03-06

MLDM-114-聲-135-20250306-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91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王平河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公共危險案件,對臺灣新北地方檢察 署檢察官之執行指揮命令(執行指揮書案號:113年執更字第760 號、113年度執助字第2335號)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㈠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下稱新北地檢 署)113年執更字第760號執行指揮書之執行標的為聲明異議 人即受刑人王平河(下稱受刑人)於民國111年10月8日(聲 明異議意旨誤載為111年5月間,應予更正)所犯之第3次不 能安全駕駛罪行,惟新北地檢署檢察官卻以發生在後,即受 刑人於112年12月27日所犯之第4次不能安全駕駛罪行,作為 不准受刑人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之依據,實有不當;㈡ 新北地檢署113年度執助字第2335號執行指揮書之執行標的 為上述受刑人第4次所犯之不能安全駕駛犯行,然該次犯行 實乃無心之過,且當日吐氣所含酒精濃度僅有微量超過0.25 毫克,受刑人並已於服刑期間多次自我檢討、深感懊悔,請 求本院就殘刑部分准予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爰依法聲 明異議等語。  二、經查:  ㈠新北地檢署113年執更字第760號執行指揮書部分:  ⒈按受刑人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 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 條定有明文。是對於刑之 執行得聲明異議之事由,僅限於「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 」者。而此所稱「檢察官執行之指揮不當」,應指檢察官有 積極執行指揮之違法及其執行方法有不當等情形而言。又受 刑人(含受處分人)或其他有異議權人對於檢察官執行之指 揮聲明異議之時機,應以檢察官指揮執行之刑罰或保安處分 正在執行中為前提,如檢察官指揮執行之刑罰或保安處分已 經執行完畢,即無復以聲明異議程序予以救濟之實益可言( 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1237號裁定意旨參照)。  ⒉經查,受刑人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本院以112年度審交簡字第 85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月確定,再經本院以112年度聲字第 3215號刑事裁定,與其他案件定應執行刑8月確定,復經新 北地檢署檢察官於113年5月30日以113年執更字第760號執行 指揮書執行,指揮書執畢日期為113年11月28日,有臺灣高 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及執行指揮書各1份在卷可證。而受 刑人係於113年12月23日具狀向本院提起本件聲明異議,揆 諸前開說明,既然113年執更字第760號執行指揮書之執行標 的業已於113年11月28日執行完畢,自無從撤銷或變更檢察 官之執行,即無以聲明異議程序救濟之實益,為無理由。  ㈡新北地檢署113年度執助字第2335號執行指揮書部分:  ⒈按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 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條 定有明文,所稱「諭知該裁判之法院」,係指於裁判主文具 體諭知主刑、從刑等刑罰或法律效果之管轄法院。若有法定 聲明異議權人向非諭知該罪刑或法律效果裁判之無管轄權法 院聲明異議,即與上揭規定不合,而應裁定予以駁回(最高 法院113年度台聲字第104號裁定意旨可資參照)。是對於執 行檢察官之指揮執行聲明異議者,應向所執行之裁判之諭知 法院為之,如係向其他無管轄權之法院為之,其聲請為不合 法,應由程序上駁回,而無從為實體上之審查。  ⒉經查,受刑人因公共危險案件,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以113年 度士交簡字第69號刑事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月確定,有臺灣 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該案判決書在卷可憑。故本件受 刑人此部分聲明異議所指之執行案件(案號:新北地檢署11 3年度執助字第2335號),依前述說明,本院非諭知受刑人 有罪及其罪刑之法院,受刑人如對該案件檢察官指揮執行聲 明異議,應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即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聲明異 議,始為適法。本院既非諭知該裁判之法院,就本件此部分 聲明異議依法無管轄權,受刑人誤向本院聲明異議,於法不 合,應予駁回。  ⒊至刑事訴訟法第304條雖規定「無管轄權之案件,應諭知管轄 錯誤之判決,並同時諭知移送於管轄法院。」,然上開規定 僅針對「判決」而設,對於「裁定」則無類似或準用之明文 規定,本院自無從逕以管轄錯誤為由裁定移送臺灣士林地方 法院,併此敘明。   ㈢綜上所述,本件聲明異議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二十一庭 法 官 呂子平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吳庭禮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2025-03-06

PCDM-114-聲-391-20250306-1

司執全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假扣押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執全字第17號 聲明異議人 即債 務 人 廖文吉  住○○市○區○○街000巷0號 上列聲明異議人就其與債權人洪冠瑜等間假扣押強制執行事件, 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本件聲明異議意旨略以:聲明異議人尚須扶養罹患慢性病之 母親,故應於扣押聲明異議人之薪資時酌留此部分之必要生 活費用等語。 二、按債務人依法領取之社會保險給付或其對於第三人之債權, 係維持債務人及其共同生活之親屬生活所必需者,不得為強 制執行。強制執行法第122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受扶養權 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前項無謀生能 力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為民法第1117條 所明定。 三、經查,依聲明異議人母親陳淑禎之112年度財產所得資料及 勞保投保資料所載,其名下財產總額為新臺幣(下同)6,94 3,100元,112年所得總額為798,747元,顯無受聲明異議人 扶養之必要。況陳淑禎所罹患之蛋白尿、自發性高血壓、高 膽固醇血症等疾病,均非屬其收入難以支應醫療費用之重大 疾病,而可透過日常服用藥物、定期回診之方式獲得控制。 是聲明異議人主張其須扶養陳淑禎,而應酌留扶養費每月18 ,618元等語,為無理由,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2025-03-06

ULDV-114-司執全-17-2025030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contact@know99.com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