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黃文芳

共找到 170 筆結果(第 11-20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國家賠償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769號 原 告 蔣惟綱 上列原告請求國家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陸拾貳 萬貳仟零參拾陸元,並補正訴之聲明、訴訟標的,逾期未補正, 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 須具備之程式。次按起訴,應以訴狀表明當事人及法定代理 人、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提出於 法院為之;書狀不合程式或有其他欠缺者,審判長應定期間 命其補正;原告之訴,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 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 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項、第121條第1項、第24 9條第1項第6款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原告起訴請求國家賠償事件,未表明具體、明確 且適於執行之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即請求本院判決之內容 );另原告未表明本件之訴訟標的(即實體法上請求權基礎 ,原告請求所依據之法律規定條文),起訴之程式尚有欠缺 。又原告於瀆職暨民事求償狀載明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 下同)67,216,000元,應繳第一審裁判費622,036元。爰依 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裁定命原告於本裁定送 達後5日內補正如主文所示事項,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八庭  法 官 陳威帆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黃文芳

2025-03-31

TPDV-114-補-769-2025033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解除信託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561號 原 告 吳菁華 被 告 尚蔚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敏華 被 告 何舜生 訴訟代理人 何文琰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解除信託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五日內繳納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壹萬 零玖佰元,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第77條之14規 定繳納裁判費,此為法定必備之程式。次按訴訟標的之價額 ,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 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 同法第77條之1第1、2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原告起訴主張其為臺北市○○區○○段○○段0000○號建物( 門牌號碼:臺北市○○區○○○路0段00巷00號地下,下稱系爭建 物)之所有權人(權利範圍16分之13),原告取得系爭建物 所有權之登記原因為信託,委託人為被告何舜生(權利範圍 16分之6)及被告尚蔚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權利範圍16分之7 )(見北司調卷第9頁),兩造間上開信託關係應已於民國1 01年12月12日期限屆滿時終止,被告應配合原告至地政事務 所辦理解除信託,惟被告置之不理,為此提起本件訴訟等語 ,並聲明:被告應於101年12月12日結束信託期限時配合原 告至地政事務所辦理解除信託。由以上可知,原告就本件訴 訟標的所得受之利益,並非以取得信託標的之系爭建物所有 權為目的,而原告既於民事聲請調解狀陳明訴訟標的價額為 新臺幣(下同)90萬元(見北司調卷第7頁),則應暫認原 告如獲勝訴判決所得受之客觀上利益為90萬元,是本件訴訟 標的價額暫核定為90萬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萬1,900元, 扣除原告業已繳納之調解聲請費1,000元後,原告尚有1萬90 0元未繳。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規定,命原告 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5日內,逕向本院補繳1萬900元,如逾 期未繳,即駁回其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八庭  法 官 陳威帆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 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黃文芳

2025-03-31

TPDV-114-補-561-20250331-1

仲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撤銷仲裁判斷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仲訴字第4號 上 訴 人 泓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品雅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間因113年度 仲訴字第4號撤銷仲裁判斷事件,上訴人提起上訴到院。查本件 訴訟標的價額為新臺幣(下同)40,395,887元,應徵第二審裁判 費579,030元,未據上訴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 規定,限該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如數向本院繳納,毋得 延誤,逾期即駁回其上訴。又上訴人未於上訴狀表明上訴理由, 併應補正。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八庭 法 官 陳威帆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黃文芳

2025-03-31

TPDV-113-仲訴-4-20250331-2

簡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549號 上 訴 人 李晟弘 訴訟代理人 林唯傑 被 上訴人 鐵甲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茂青 訴訟代理人 沈達律師 李品璇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交通)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7月26日本院臺北簡易庭113年度北簡字第2786號第一審判決提 起上訴,本院於114年2月2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為義大利自行車品牌Cipollini之 臺灣總代理,因與訴外人STYDER服飾店有異業合作關係,被 上訴人遂將其所有之Cipollini自行車(型號RB1K ISP,下稱 系爭自行車)寄放於STYDER服飾店之展示櫃進行展示銷售。 詎上訴人於民國112年6月8日下午3時53分許,駕駛車牌號碼 000-0000號車輛,本應注意車輛行駛時之行車狀況,隨時採 取必要之安全措施,竟疏未注意,於倒車時撞進STYDER服飾 店之展示櫃,致毀損STYDER服飾店之櫥窗及系爭自行車(下 稱系爭事故),致系爭自行車車體之碳纖車架及壓入式中軸 上之微晶片、碳纖輪框、龍頭及電子變速裝置等受有損傷。 因碳纖車架為一體成型,經撞擊後已無法修復,而系爭自行 車之定價為新臺幣(下同)19萬5,000元,碳纖車架組(Cipol lini RB1K THEONE(XS))之市價為20萬8,000元,加計前 開碳纖輪框、龍頭及電子變速裝置等損傷之修繕費用,可知 更換碳纖車架及維修之費用已逾系爭自行車之定價,應可認 系爭自行車之維修費用需費過鉅,而有民法第215條「回復 顯有重大困難」之情事,上訴人應以金錢賠償被上訴人之損 害。被上訴人自得依民法第196條規定,向上訴人請求上訴 人不法毀損系爭自行車因此減少之金額。系爭自行車經估價 後殘值為3萬元;又系爭自行車為未落地且未經使用之新品 ,於計算系爭自行車因本件事故所減少之價額時,毋須扣除 折舊費用,故上訴人應賠償系爭自行車之市價減去殘值估價 金額之差額16萬5,000元(計算式:195,000-30,000=165,00 0)。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1條之2規定提起本 件訴訟等語。並求為命:上訴人應給付被上訴人16萬5,000 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 5%計算之利息。 二、上訴人則以:被上訴人主張系爭自行車之價值為19萬5,000 元,惟此為系爭自行車之定價,然定價包含被上訴人自海外 進貨時之成本價格及商品售出後可獲得之利潤,系爭自行車 於系爭事故發生時既尚未售出,則本件被上訴人得請求損害 賠償之範圍不應包含所失利益,應僅限於進貨時所付出之成 本,故被上訴人應提出其自海外進口系爭自行車之水單、貨 單,超過進口貨單上所載之金額即非屬被上訴人之所受損害 ,不應由上訴人負擔等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為上訴人全部敗訴之判決,即判命上訴人應給付被上訴 人16萬5,000元,及自113年2月1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5%計算之利息。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並上訴聲明:㈠ 原判決廢棄。㈡被上訴人於第一審之訴及假執行聲請均駁回 。被上訴人則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四、兩造不爭執事項(見本審卷第42至43頁,並依卷內事證略為 文字修正)  ㈠系爭事故為上訴人疏未注意行車狀況所造成,致毀損被上訴 人所有之系爭自行車,構成過失侵權行為。  ㈡系爭自行車之碳纖車架、碳纖輪框、龍頭、電子變速裝置因 系爭事故致受損傷,修復之費用已逾系爭自行車之市價19萬 5,000元,屬回復顯有重大困難者。  ㈢系爭自行車之現存殘值為3萬元。 五、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汽車、機車或其他非依軌道行駛之動力車輛,在使用中加 損害於他人者,駕駛人應賠償因此所生之損害;不法毀損他 人之物者,應向被害人賠償其物因毀損所減少之價額,民法 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1條之2、第196條定有明文。次按 物因侵權行為而受損害,請求金錢賠償,其有市價者,應以 請求時或起訴時之市價為準。蓋損害賠償之目的在於填補所 生之損害,其應回復者,並非「原來狀態」,而係「應有狀 態」,應將損害事故發生後之變動狀況考慮在內。故其價格 應以加害人應為給付之時為準,被害人請求賠償時,加害人 即有給付之義務,算定被害物價格時,應以起訴時之市價為 準,被害人於起訴前已曾為請求者,以請求時之市價為準。 惟被害人如能證明在請求或起訴前有具體事實,可以獲得較 高之交換價格者,應以該較高之價格為準。因被害人如未被 侵害,即可獲得該項利益也(最高法院64年度第6次民庭庭 推總會議決議參照)。  ㈡本件被上訴人主張系爭自行車於系爭事故發生時之市價為19 萬5,000元、系爭自行車型號之一體成型碳纖車架之市價為2 0萬8,000元等情,業據提出系爭自行車之標價單、STYDER服 飾店於111年9月29日臉書之貼文,以及113年1月23日系爭自 行車型號之車架組於電商平台PCHOME網頁上之售價為證(見 原審卷第43頁、第117頁、第39-41頁),並為上訴人所不爭 執如前(見本審卷第43頁),則被上訴人主張起訴時系爭自 行車之市價為19萬5,000元乙節,堪信為真實。依前開法條 及實務見解,本件計算被上訴人因系爭事故所受之損害,即 應以19萬5,000元作為基礎,經扣除系爭自行車受損後之剩 餘殘值3萬元,系爭自行車因系爭事故所減少之價額應為16 萬5,000元(計算式:195,000-30,000=165,000),是被上 訴人請求上訴人賠償16萬5,000元,即屬有據。  ㈢上訴人抗辯19萬5,000元為系爭自行車之定價,定價包含成本 價及利潤,而系爭自行車尚未售出,被上訴人不得請求成本 價以外之利潤,即不應包含所失利益等語,並請求被上訴人 提出進貨單為證。查:  ⒈按當事人於第二審不得提出新攻擊防禦方法,但如不許其提 出顯失公平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447條第1項第6款 定有明文,並依同法第436條之1規定於簡易事件第二審程序 中準用之。本件上訴人於本審始抗辯:被上訴人所受之損害 應僅限於被上訴人自海外進口系爭自行車之成本價格,不包 含售出後可獲得之利潤等語,固屬新攻擊防禦方法之提出, 惟本院審酌上訴人前揭抗辯攸關被上訴人請求損害賠償之金 額高低,如不許其提出顯失公平,則依上開規定,應予准許 ,先予敘明。   ⒉次按算定被害物價格時,應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業如前述 ,而所謂「市價」,係指系爭自行車於市場上之客觀價值, 包含其使用價值及交換價值。被上訴人就系爭自行車之所有 權所享有之利益及價值,並非僅上訴人所稱之「進貨成本價 」而已,被上訴人為進口銷售系爭自行車所耗費之其他人事 、業務、行銷等有形或無形之勞力、時間、費用,均已為系 爭自行車之使用價值及交換價值所包含在內。系爭事故若未 發生,系爭自行車於起訴時客觀上應有之價值,與系爭事故 發生後現存剩餘價值,二者間之差額即為被上訴人所受之損 害。而被上訴人就系爭自行車19萬5,000元之定價屬於起訴 時之市價,業已提出上開證據證明為真,自無再提出進貨單 據以證明其成本之必要,上訴人此部分調查證據聲請,核無 必要。準此,上訴人上開所辯,應非可採,為無理由。 六、綜上所述,被上訴人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1條之2 規定,請求上訴人給付16萬5,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 翌日即113年2月1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 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原審所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並 無不合。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 由,應駁回其上訴。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核與判 決之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八、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 3項、第449條第1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蔡世芳                 法 官 蕭如儀                 法 官 陳威帆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黃文芳

2025-03-31

TPDV-113-簡上-549-2025033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返還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5657號 原 告 余道雲 訴訟代理人 蔡鈞如律師 莊汶樺律師 鄭淳晉律師 被 告 蔣宏彥 訴訟代理人 張孟權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5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伍拾貳萬伍仟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 三月二十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壹拾柒萬伍仟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 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伍拾貳萬伍仟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 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2年2月9日向原告借貸新臺幣(下 同)52萬5,000元,兩造簽署借據(下稱系爭借貸契約), 借貸期間自112年6月10日起至114年5月10日止,本金分36期 償還,被告應於每月10日前支付每期金額1萬4,583元,如被 告怠於支付2期以上,即應一併償還剩餘全部本金加計利息 。詎被告自112年6月10日起從未依約清償,迄原告提出支付 命令聲請狀時已累積未償還金額逾2期以上,爰依系爭借貸 契約、民法第474條規定,請求被告返還全部借款並加計利 息等語。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52萬5,000元,及自支付 命令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㈡ 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被告與訴外人即原告之子陳虹伯共同出資成立御 八品餐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御八品公司),由被告擔任董 事,陳虹伯則擔任監察人,惟被告當時無資力,遂向原告借 貸出資款52萬5,000元。嗣御八品公司因營運不佳而辦理解 散登記,原告、被告及陳伯虹於113年1月14日簽訂御八品公 司股東協議書(下稱系爭協議書),約定於被告辦理完成御 八品公司之清算程序相關事項,原告即放棄其對被告上開52 萬5,000元之借款債權。而被告雖欲履行該約定,惟因原告 及陳虹伯占用御八品公司之設備、帳本、發票及公司大小章 ,致被告無從進行清算事務,原告係以不正當行為阻止條件 之成就,應視為被告已完成系爭協議書之約款條件,原告不 得向被告請求返還借款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㈠原告之 訴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經查,本件被告於112年2月9日向原告借貸52萬5,000元,兩 造簽訂系爭借貸契約,借貸期間自112年6月10日起至114年5 月10日止,本金分36期償還,被告自112年6月10日起即未依 約償還任何款項;另被告與陳虹伯共同出資設立御八品公司 ,被告出資52萬5,000元並擔任董事,御八品公司現已解散 ,兩造與陳虹伯另於113年1月14日簽立系爭協議書等情,有 112年2月9日玉山銀行新臺幣匯款申請書顧客收執聯、系爭 借貸契約、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結果、系爭協議書 等資料各1份在卷可稽(見司促卷第11-13頁、訴字卷第87-8 9頁、第93-109頁),此部分事實首堪認定。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因條件成就而受不利益之當事人,如以不正當行為阻其條 件之成就者,視為條件已成就,民法第101條第1項固定有明 文;然所謂阻其條件之成就,係指該當事人有阻其條件成就 之故意行為,並其行為與條件之不成就有相當因果關係,始 足當之(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1549號判決參照)。次按 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 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定有明文,故事實為法律關係發生之 特別要件者,主張權利存在之當事人,應就權利發生之事實 負舉證責任,主張權利不存在之人,就權利障礙、權利消滅 或權利排除事實負舉證責任。本件,原告主張被告向其借款 迄未返還,為被告所不爭執,是原告就其借款返還請求權存 在已盡舉證責任。被告抗辯原告以不正當行為阻止系爭協議 書之條件成就、該借款返還請求權已消滅,即應就原告有阻 止條件成就之故意行為、且該行為與條件之不成就有相當因 果關係等事實,負舉證責任。  ㈡查,系爭協議書係為御八品公司進行清算程序而簽訂,其中 第14條約定:「丙方(即原告)同意在乙方(即被告)完成 上述事項,且無論本公司清算程序完成後有無虧損或盈餘且 甲(即陳虹伯)乙雙方皆同意清算結果後,放棄其對乙方享 有的新台幣伍拾貳萬伍仟元整借貸債權...」(見訴字卷第1 01頁),亦即兩造係約定需被告完成清算程序後,原告始放 棄其債權;佐以原告自陳其締約目的在於盡速解決御八品公 司結束經營後之後續問題(見訴字卷第203頁),以及被告 自陳其依系爭協議書所負義務為清算公司事務(見訴字卷第 85頁)等情,可知該條所定被告所應完成之事項,係指系爭 協議書第1至13條有關御八品公司之清算事務,包括被告應 進行清算程序,於清算過程中依市場行情計算御八品公司所 有資產殘值、扣除公司存續期間所生債務、如有虧損由被告 與陳虹伯按持股比例清償債務、如有盈餘則按持股比例分派 盈餘及賸餘財產等事項(見訴字卷第99頁)。又原告稱被告 並未依系爭協議書之約定按公司法規定之程序完成清算事務 乙情,復為被告所自承在卷(見訴字卷第197頁),可見系 爭協議書第14條所約定之條件確實尚未成就,即無產生系爭 協議書第14條原告對被告放棄借貸債權之效力。  ㈢被告雖稱御八品公司之清算程序無法完成,係因原告及陳虹 伯於113年1月29日更換門鎖,致被告無法取得帳本、發票、 公司設備,且公司大小章由原告及陳虹伯占有保管,經被告 請求交付後仍拒不交還等情所致,並提出其曾寄送給原告及 陳虹伯之存證信函2紙、御八品公司綜合損益表及分類帳、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3年度偵字第9415號不起訴處 分書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111-119頁、第129-133頁、第13 9-148頁)。惟查,觀諸上開被告寄送予原告及陳虹伯之存 證信函內容,其上雖記載原告及陳虹伯更換門鎖致被告無法 取得帳本、發票、設備,並要求陳虹伯交還公司大小章等文 字(見訴字卷第111-119頁),然此僅係被告單方之指訴, 復為原告否認,被告既未能提出其他客觀證據以實其說,即 難逕認為真。而被告上開所提出御八品公司之綜合損益表、 分類帳、不起訴處分書等證據,至多佐證被告與陳虹伯間就 御八品公司之財產處理有所糾紛,亦不足以推認原告有何妨 礙被告完成清算程序之故意行為存在。另查,原告並非御八 品公司之股東、董事或監察人,此有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 料查詢結果附卷可參(見訴字卷第87-89頁),則原告稱其 未占有或掌管帳本、存摺、發票及公司大小章等物,尚非悖 於常情,是被告指稱原告拒不配合辦理清算、故意阻撓御八 品公司清算事務、以不正當行為阻止系爭協議書第14條之條 件成就等情,實難認已盡舉證之責,被告前開抗辯洵難採信 ,被告前揭所辯既不足採,原告自仍得向被告主張系爭借貸 契約之借款返還請求權。  ㈣末按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 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03條定有明文。系爭借貸契約並未 約定利率,僅約定被告怠於支付欠款2期以上時應將本金加 計利息一併償還原告(見訴字卷第79頁),是其利率應依週 年利率5%計算。本件原告請求被告返還借款本金52萬5,000 元,及自113年3月22日(見司促卷第23頁支付命令送達證書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即屬有據,為 有理由。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系爭借貸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 52萬5,000元,及自113年3月2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 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兩造均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或免為假執行,經核與 規定相符,爰分別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予以准許。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經本院審酌後 ,核與本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八庭 法 官 陳威帆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黃文芳

2025-03-28

TPDV-113-訴-5657-20250328-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6558號 原 告 楊中柳 被 告 梅俐文 莊淑雅 陳宗玄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施怡君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6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  ㈠原告於民國113年6月24日委託合作金庫證券(下稱合庫證券 )以每張價格新臺幣(下同)120,000元融資買入聯鈞(代 號3450)股票100張,加計手續費17,100元,交割款為12,01 7,100元,扣除融資款7,200,000元,應於113年6月26日10時 30分前履行交割款4,817,100元。惟因原告有嚴重心臟病致 身體不適,且須至三家銀行提領現金再存入證券帳戶,不及 於上開時限內入帳,故向營業員即被告梅俐文請求延長入帳 時間至113年6月26日15時30分,亦告知因原告具有加拿大華 僑身分,交割款最後匯款時間可至113年6月27日下午止,嗣 原告提早於113年6月26日15時完成入帳。詎被告梅俐文夥同 協理即被告莊淑雅,於未經原告之同意下,以每張股票121, 000元之價格出售聯鈞股票100張,並收取違約金240,000元 ,嗣立即通報臺灣證券交易所(下稱證交所)及其他券商, 致原告有違約交割紀錄且5年內無法再與其他券商交易。而 被告梅俐文、莊淑雅出售聯鈞股票當日,每張收盤價為126, 500元,扣除手續費18,026元、交易稅37,950元、利息1,775 元、融資款7,200,000元,原告本可收回股款5,392,249元【 計算式:126,500元×100張-18,026元-37,950元-1,775元-7, 200,000元=5,392,249元】;惟因被告梅俐文、莊淑雅以每 張121,000元之價格出售股票100張,扣除手續費17,032元、 交易稅36,300元、利息1,775元、融資款7,200,000元,並加 收違約金240,000元,致原告實得收回股款4,604,893元【計 算式:121,000元×100張-17,032元-36,300元-1,775元-7,20 0,000元-240,000元=4,604,893元】,共計損失787,356元【 計算式:5,392,249元-4,604,893元=787,356元】,是被告 梅俐文、莊淑雅自應如數賠償。又被告未准原告補辦變更華 僑身分開立外國人帳戶,致原告有違約交割紀錄,被告自應 協助變更原告之證券帳戶為華僑身分帳戶。爰依臺灣證券交 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經紀商受託契約準則(下稱證券經紀 商受託契約準則)第19條規定,提起本訴。  ㈡並聲明:  ⒈被告梅俐文、莊淑雅應給付原告787,356元。  ⒉被告應協助原告變更為華僑身分帳戶。  二、被告則以:  ㈠原告於101年間於合庫證券開戶,並簽立委託買賣證券開戶契 約,其中開戶文件即開立受託買賣證券交易帳戶注意事項明 訂需於股票交易後第二營業日上午10時前存入交割款。又依 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經紀商申報委託人遲延交 割及違約案件處理作業要點(下稱證交所違約交割作業要點 )第貳點規定,違約交割時,證券經紀商應申報違約資訊。 則原告於成交後之第二營業日(T+2日)上午10時前未補足 交割款者,即構成違約,不論被告梅俐文、莊淑雅或合庫證 券,均應以合庫證券名義向證交所申報原告違約。而原告已 自承113年6月24日成交之交割款並未依約於第二營業日即11 3年6月26日上午10時前入帳,則合庫證券向證交所申報原告 違約,並無不法,亦未損害原告之任何權益。又被告梅俐文 及莊淑雅之反向沖銷不僅未使原告賠本,反有獲利,且原告 本有違約,自應依成交金額7%給付違約金,原告自無任何損 害可言。  ㈡原告於101年至合庫證券開戶時,即持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件 ,並以中華民國國内自然人身分開立一般帳戶,至113年6月 26日違約交割事件發生時止,原告均未曾以境外僑民及外國 人身分至合庫證券開立帳戶,亦未曾向被告梅俐文、莊淑雅 、合庫證券之總公司或任一分公司,告知其具有華僑身分, 則原告顯係以中華民國國内自然人身分進行股票投資交割, 故自無依證交所違約交割作業要點第參點第1項、第3項之規 定向證交所撤銷違約紀錄之適用。  ㈢原告違約交割所涉及之合庫證券申報違約、合庫證券反向處 分、合庫證券返還抵充後之餘額等節,被告陳宗玄自始至終 均未參與,故被告陳宗玄與本件無何關涉。  ㈣並聲明:  ⒈原告之訴駁回。  ⒉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本件原告起訴主張被告均為合庫證券員工,卻未依原告請求 、考量其加拿大華僑身分延展交割期限,逕向證交所通報原 告違約交割,並為反向沖銷,致原告受有損失,請求被告梅 俐文、莊淑雅賠償原告787,356元;另請求被告協助變更原 告證券帳戶為華僑身分帳戶等語。查,本件原告於起訴時並 未表明請求權基礎,經本院於113年12月2日裁定命原告補正 後,原告於113年12月10日雖以陳報狀陳明「證券經紀商受 託契約準則」之規定,惟未具體表明係依前開準則之何條項 請求;嗣本院於114年2月26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詢問原告 之請求權基礎,原告則稱係依證券經紀商受託契約準則第19 條規定請求,此有陳報狀、本院言詞辯論筆錄各1份在卷可 稽(見卷第53-73頁、第169頁)。惟按證券經紀商受託契約 準則第19條規定:「㈠委託人不按期履行交割代價或交割證 券者,即為違約,受託證券經紀商應依本公司『證券經紀商 申報委託人遲延交割及違約案件處理作業要點』規定申報違 約,並代辦交割手續,證券經紀商得以相當成交金額之百分 之七為上限收取違約金,但屬有價證券當日沖銷交易作業辦 法所稱當日沖銷交易之交割違約,應以當日沖銷交易相同數 量部分之普通交割買賣相抵後,按買賣沖銷後差價金額為收 取違約金上限;已收取之違約金,其會計處理應依證券商財 務報告編製準則辦理。㈡委託人為境外華僑及外國人與大陸 地區投資人因遲延交割產生之借券、代付款項及其他相關費 用時,應於完成交割時一併返還證券商。...㈣證券經紀商依 第一項規定代辦交割所受之證券或代價,應於確定委託人違 約之日開始委託他證券經紀商在證券交易所集中交易市場予 以處理;此項處理所得抵充委託人因違約所生債務及費用後 有剩餘者,應返還委託人,如尚有不足,得處分因其他委託 買賣關係所收或應付委託人之財物扣抵取償,如仍有不足, 得向委託人追償。...」,本院審諸上揭證券經紀商受託契 約準則第19條規定全文,均無原告得向被告請求違約交割損 失及得向被告請求協助變更證券帳戶為華僑身分帳戶之法律 效果,原告顯無理由據之請求本院判決如訴之聲明所述之事 項,原告主張顯乏所據,不應准許。  ㈡再者,本件原告係於101年間以中華民國國內自然人身分在合 庫證券開立一般證券帳戶,而非以境外僑民及外國人身分開 立帳戶,此有委託買賣證券開戶契約在卷可稽(見卷第135- 149頁)。則依華僑及外國人投資證券管理辦法第17條及第2 0條分別規定:「境外華僑及外國人投資國內證券,應指定 經金管會核准之銀行或證券商擔任保管機構,辦理有關證券 投資之款券保管、交易確認、買賣交割及資料申報等事宜; 證券商擔任保管機構者,其客戶之款項應專戶存放於金管會 核准之銀行。」、「境外華僑及外國人委託國內證券商買賣 國內證券,應提供委託紀錄,並由指定之保管機構確認交易 及辦理交割手續。」足見境外僑民投資國內證券者,需由保 管銀行為其開立證券戶,與國內自然人投資國內證券得自行 臨櫃申請開戶之程序不同。又本件原告已自承於113年6月24 日以每張價格120,000元融資買入聯鈞股票100張,加計手續 費17,100元,應於同月26日上午10時30分前交割股款4,817, 100元,惟因故未能履行交割,則合庫證券之員工依證交所 違約交割作業要點第貳點規定,向證交所申報原告違約交割 ,並依委託買賣證券開戶契約所附開立委託買賣證券交易帳 戶注意事項第2點之規定反向沖銷,暨依證券經紀商受託契 約準則第19條之約定,向原告收取相當於成交金額7%之違約 金,均屬有據,難認有何不法,併此敘明。 四、綜上,原告依證券經紀商受託契約準則第19條規定請求被告 梅俐文、莊淑雅給付787,356元及被告協助原告變更其證券 帳戶為華僑身分帳戶,均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援用之證據,經審酌後認與本件 判決結果無影響,爰不逐一論列,併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八庭  法 官 陳威帆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黃文芳

2025-03-28

TPDV-113-訴-6558-20250328-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返還不當得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420號 原 告 李洪熠 訴訟代理人 辛啟維律師 被 告 李哲銘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事件,業經辯論終結,茲查本案 尚有續行審理之必要,爰命再開辯論,並指定於民國114年5月7 日下午3時30分在本院第30法庭行言詞辯論,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民事第八庭 法 官 陳威帆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黃文芳

2025-03-27

TPDV-114-訴-420-2025032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191號 原 告 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曹為實 訴訟代理人 李侑如 被 告 汪立麒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5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參拾陸萬陸仟壹佰肆拾捌元,及如附表編 號一所示之利息。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肆拾陸萬貳仟壹佰貳拾柒元,及如附表編 號二所示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壹拾貳萬參仟元供擔保後,得假執 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參拾陸萬陸仟壹佰肆拾捌元為原告預供擔 保,得免為假執行。 本判決第二項於原告以新臺幣壹拾伍萬伍仟元供擔保後,得假執 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肆拾陸萬貳仟壹佰貳拾柒元為原告預供擔 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本件兩造以個金授信總約定書第55條約 定,合意以本院為管轄第一審法院,故本院就本件清償借款 之訴有管轄權。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三、原告主張:  ㈠被告於民國108年9月26日向原告借款新臺幣(下同)700,000 元,並簽立信用借款約定書,約定借款期間自108年9月26日 起至115年9月26日止,利率自撥款日起按原告個人金融放款 產品指標利率1.58%(按月調整)加6.44%(合計8.02%)機 動計付,償付方式自實際撥款日起按月平均攤還本息,如遲 延還本或付息時,按原借款利率1.2倍計算遲延期間之遲延 利息,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9期,自第10期後回復依 原借款利率計收遲延期間之利息,並約定如有任何一宗債務 不依約清償本金或付息等情形,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詎被告 自113年2月26日起未依約還本付息,尚欠366,148元(含本 金354,179元、寬緩緩繳息11,969元)及其利息未還,是原 告應得請求被告給付上開款項及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利息。  ㈡被告於109年8月20日向原告借款700,000元,約定借款期數84 期,利率自撥款日起按原告房貸指標利率1.58%(按月調整 )加6.72%(合計8.3%)機動計付,如遲延還本或付息時, 按原借款利率1.2倍計算遲延期間之遲延利息,每次違約狀 態最高連續收取9期,自第10期後回復依原借款利率計收遲 延期間之利息,並約定如有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本金或 付息等情形,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詎被告自113年2月20日起 未依約還本付息,尚欠462,127元(含本金446,479元、寬緩 緩繳息15,648元)及其利息未還,是原告應得請求被告給付 上開款項及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利息。  ㈢爰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提起本訴。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至 第2項所示。並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四、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五、原告上開主張,業據提出信用借款約定書、個金授信總約定 書、放款往來明細查詢、消費貸款資料查詢、線上契約、放 款利率表等件為證,而被告對於原告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 時期受合法之通知,其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答 辯書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同條第1項規 定視同自認。從而,原告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 付原告如主文第1項至第2項所示之本金及利息,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 六、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求宣告假執行,核無不合,爰酌定相 當擔保金額,准予宣告假執行,並依職權宣告被告預供擔保 後得免為假執行。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民事第八庭  法 官 陳威帆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黃文芳 附表: 編號 本金 (新臺幣) 利息 (民國) 1 354,179元 前開本金自113年2月26日起至113年3月26日止,按週年利率以8.02%計算之利息 前開本金自113年3月27日起至113年12月26日止,按週年利率以9.624%計算之利息 前開本金自113年12月2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以8.02%計算之利息 2 446,479元 前開本金自113年2月20日起至113年3月20日止,按週年利率以8.3%計算之利息 前開本金自113年3月21日起至113年12月20日止,按週年利率以9.96%計算之利息 前開本金自113年12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以8.3%計算之利息

2025-03-21

TPDV-114-訴-191-2025032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503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陳有延 被 告 吳適宇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12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伍拾貳萬捌仟壹佰肆拾陸元,及其中新臺 幣伍拾壹萬參仟肆佰零伍元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六月三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十四點七二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壹拾柒萬柒仟元供擔保後,得假執 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伍拾貳萬捌仟壹佰肆拾陸元為原告預供擔 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本件兩造以個人信用貸款約定書第10條 第2項約定,合意以本院為管轄第一審法院,本院自有管轄 權。 二、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2年3月2日向原告借款新臺幣(下 同)550,000元,約定借款期間自112年3月2日起至119年3月 2日止,以每月為1期,還款日為每月2日,利息自撥貸日起 前1個月按固定年利率0.01%,自第2個月起按定儲利率指數1 .73%加年利率12.99%(合計14.72%)按日計息,並約定任何 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本金等情形,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詎被 告繳納利息至113年6月2日,即未依約清償本息,迄今尚積 欠528,146元(含本金513,405元、利息14,741元),被告自 應如數清償積欠款項,及其中513,405元自113年6月3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4.72%計算之利息。爰依消費借貸法 律關係,提起本訴。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並願供擔 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被告未提出書狀,惟到庭陳述:   對於原告請求金額認諾。 四、得心證之理由:   原告上開主張,業據提出個人信用貸款申請書暨約定書、撥 款資訊、產品利率查詢、放款帳戶利率查詢、放款帳戶還款 交易明細等件為證,堪認原告主張為真正。又按當事人於言 詞辯論時為訴訟標的之認諾者,應本於其認諾為該當事人敗 訴之判決,民事訴訟法第384條定有明文;次按被告既於言 詞辯論時為訴訟標的之認諾,法院即應不調查原告所主張為 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是否果屬存在,而以認諾為該被告敗訴 之判決基礎(最高法院45年台上字第31號裁判意旨可資參照 )。被告就原告主張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債務 部分,於本院審理時稱:對原告請求金額認諾等語在卷(見 卷第44頁),核屬對於訴訟標的之認諾,自應本於被告之認 諾為其敗訴之判決。從而,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 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本金及利息,為有理由,應 予准許。 五、本件係本於被告認諾所為之判決,應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 第1項第1款之規定,依職權宣告假執行;另依同法第392條 第2項之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民事第八庭  法 官 陳威帆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黃文芳

2025-03-21

TPDV-114-訴-503-2025032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466號 原 告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訴訟代理人 游豐維 被 告 陳麗華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12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貳拾貳萬肆仟捌佰玖拾捌元,及自民國一 百一十三年八月三十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七點三 三計算之利息,並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八月三十一日起至清償日 止,逾期在六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十,逾期超過六個 月至九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二十計算之違約金。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拾陸萬貳仟貳佰捌拾參元,及自民國一 百一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十四 點零三計算之利息,並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九月三十日起至清償 日止,逾期在六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十,逾期超過六 個月至九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二十計算之違約金。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柒萬伍仟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 為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貳拾貳萬肆仟捌佰玖拾捌元為原告 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本判決第二項於原告以新臺幣伍萬伍仟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 為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壹拾陸萬貳仟貳佰捌拾參元為原告 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本件兩造以貸款契約書第10條約定,合 意以本院為管轄第一審法院,故本院就本件清償借款之訴有 管轄權。 二、次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 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 5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查原告起訴時原聲明:㈠被告應給 付原告新臺幣(下同)224,898元,及自民國113年8月30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7.33%計算之利息,並自113年8 月31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10% ,逾期超過6個月至9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 約金;㈡被告應給付原告192,157元,及自113年8月20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4.03%計算之利息,並自113年9月21 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10%,逾 期超過6個月至9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 ;㈢被告應給付原告162,283元,及自113年8月29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14.03%計算之利息,並自113年9月30日起 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10%,逾期超 過6個月至9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㈣願 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嗣於民國114年3月12日本院言詞 辯論時,當庭變更聲明第2項,核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與 前開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三、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四、原告主張:  ㈠被告於109年12月30日向原告借款650,000元,並簽立貸款契 約書,約定借款期間自109年12月30日起至114年12月30日止 ,利率自第1期起依原告公告定儲利率指數1.74%(季變動) 加碼年利率5.59%(合計7.33%)浮動計算,還本付息方式按 期採年金法計算平均攤付本息,自實際貸款日起,以一個月 為一期,並以借款之實際貸款日當日之相對應日為借款之分 期清償日,如遲延還本或付息時,逾期6個月以內者,按原 約定利率之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原借款利率之20% ,按期計付違約金,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9期 ,並約定如有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本金等情形,債務視 為全部到期。詎被告自113年8月30日起未依約還本付息,尚 欠224,898元及其利息、違約金未還,是原告應得請求被告 給付上開款項及其利息、違約金。  ㈡被告於112年5月29日向原告借款200,000元,並簽立貸款契約 書,約定借款期間自112年5月29日起至117年5月29日止,利 率自第1期起依原告公告定儲利率指數1.74%(季變動)加碼 年利率12.29%(合計14.03%)浮動計算,還本付息方式按期 採年金法計算平均攤付本息,自實際貸款日起,以一個月為 一期,並以借款之實際貸款日當日之相對應日為借款之分期 清償日,如遲延還本或付息時,逾期6個月以內者,按原約 定利率之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原借款利率之20%, 按期計付違約金,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9期, 並約定如有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本金等情形,債務視為 全部到期。詎被告自113年8月29日起未依約還本付息,尚欠 162,283元及其利息、違約金未還,是原告應得請求被告給 付上開款項及其利息、違約金。  ㈢爰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提起本訴。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至 第2項所示。並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五、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六、原告上開主張,業據提出貸款契約書暨約定條款、個人借貸 綜合約定書、台幣存放款歸戶查詢、查詢帳戶主檔資料、查 詢還款明細、放款利率查詢表、消費貸款契約變更同意書、 對帳單等件為證,而被告對於原告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 期受合法之通知,其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答辯 書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同條第1項規定 視同自認。從而,原告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 原告如主文第1項至第2項所示之本金、利息及違約金,為有 理由,應予准許。 七、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求宣告假執行,核無不合,爰酌定相 當擔保金額,准予宣告假執行,並依職權宣告被告預供擔保 後得免為假執行。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民事第八庭  法 官 陳威帆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黃文芳

2025-03-21

TPDV-114-訴-466-2025032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