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藉端滋擾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01-210 筆)

桃秩
桃園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 113年度桃秩字第103號 移送機關 內政部警政署航空警察局 被移送人 洪睿昌 吳元平 籍設臺北市○○區○○街00號0樓(即臺 北○○○○○○○○○) 盧謦亘 柯凱文 劉○瑋 (真實姓名年籍詳卷) 上 一 人 法定代理人 馮○苓 (真實姓名年籍詳卷) 被移送人 林○豪 (真實姓名年籍詳卷) 法定代理人 林○妘 (真實姓名年籍詳卷) 被移送人 林○澔 (真實姓名年籍詳卷) 法定代理人 林○鎧 (真實姓名年籍詳卷) 被移送人 唐偉洋 楊彥綸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民國11 3年7月26日航警刑字第1130027893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被移送人共同藉端滋擾公司行號及公眾得出入之場所安寧,丙○○ 、甲○○、己○○、乙○○、丁○○、戊○○各處罰鍰新臺幣2,000元,劉○ 瑋、林○豪、林○澔各處罰鍰新臺幣1,000元。   事實及理由 一、被移送人劉○瑋、林○豪、林○澔於移送書所載之行為時(即 民國113年6月13日)尚未滿18歲,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 保障法第69條第2項規定,不得揭露足以識別其身分之資訊 ,合先敘明。 二、被移送人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㈠時間:113年6月13日9時53分至10時25分許。  ㈡地點:桃園市大園區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能源中心工區大 門(下稱系爭地點)。  ㈢行為:被移送人丙○○前因與關係人王星富間有工程款、材料 費用之糾紛,遂與被移送人甲○○、己○○、乙○○、劉○瑋、林○ 豪、林○澔、丁○○、戊○○於上開時間,前往系爭地點,手持 印有「冷血王星富,使用非法勞工,惡意扣款,圖利自己」 字樣之布條與頭巾抗議,造成該路段工程車輛回堵進出工區 之主要道路,影響人車進出之安全秩序,藉端滋擾公司行號 及影響公眾得出入之場所安寧。 三、上開事實,有下列之事證證明屬實。  ㈠關係人王星富、盧廷軒、蔡鴻維及徐文忠於警詢中之證述。  ㈡現場照片、現場監視器影像檔案及畫面截圖。 四、按藉端滋擾住戶、工廠、公司行號、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 之場所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12,000元以下罰鍰,社 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定有明文。本條所謂「藉端滋擾 」,指行為人有滋擾場所之本意,而以言語、行動等方式, 藉特定事端擴大發揮,踰越該事端在一般社會大眾觀念中所 容許之合理範圍,而擾及場所之安寧秩序致難以維持或回復 者而言;準此,藉端滋擾行為成立與否,不因「行為人有無 正當理由」而有異,只要行為人之作為牴觸維護公共秩序、 確保社會安寧之立法目的(參見社會秩序維護法第1 條), 即足當之。是被移送人雖辯稱渠等並無滋擾,僅係欲找王星 富要回工程款、材料費用云云;惟查被移送人明知系爭地點 面臨馬路,為公眾車輛往來出入之場所,卻以上開行為,致 行經上開地點之車輛回堵,影響人車進出之安全秩序,而擾 及場所之安寧秩序致難以維持,揆諸前揭規定及說明,渠等 所辯顯然無據,自無足採。故核渠等所為均係違反社會秩序 維護法第68條第2款之規定,應予依法論處。 五、第按未滿18歲人,得減輕處罰,社會秩序維護法第9條第1項 第1款定有明文;是被移送人劉○瑋、林○豪、林○澔於行為時 均未滿18歲(年籍詳卷),參依上開規定,得減輕處罰之。 爰審酌被移送人之本件違犯情節、年齡、智識程度及上開非 行所生之危險、損害,並考量其他一切情狀,分別量處如主 文所示之處罰。  六、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9條第1項第1款、第45條第1項、第68條 第2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桃園簡易庭 法 官 陳振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書記官 潘昱臻

2024-12-04

TYEM-113-桃秩-103-20241204-1

士秩
士林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裁定 113年度士秩字第18號 移送機關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士林分局 被移送人 陳文彬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民國11 3年3月7日北市警士分刑字第1133005025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文彬藉端滋擾住戶,處罰鍰新臺幣參仟元。   理 由 一、被移送人陳文彬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一)時間:於民國113年1月13日21時15分許。   (二)地點:臺北市○○區○○路0段00號5樓。   (三)行為:在公眾得出入之上址5 樓處,以不斷按門鈴長達 將近1分鐘之方式,藉端滋擾住戶。 二、上開事實,有下列之事證證明屬實:   (一)被移送人陳文彬於警詢時之陳述。   (二)證人呂俊英於警詢時之陳述。  三、爰審酌被移送人陳文彬無端以不斷按證人住處門鈴方式,在 公眾得出入之5樓門口處,藉端滋擾該住戶,所為顯有不該 ,並考量其違序之動機、目的等一切情狀,裁處如主文所示 之處罰。至被移送人陳文彬抗辯當日係為確認其母是否在家 才會按門鈴,亦不記得按到哪一號住戶家門鈴,只記得按自 家門鈴云云,惟被移送人陳文彬既居住於同棟大樓61號9樓 ,依常情並無誤按之可能,是被移送人陳文彬所辯不可採。 四、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6條第1 項、第68條第2 款,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士林簡易庭法 官 張明儀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5日內,以書狀敘述理 由,向本庭提出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書記官 劉彥婷

2024-12-03

SLEM-113-士秩-18-20241203-1

士秩
士林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裁定 113年度士秩字第25號 移送機關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淡水分局 被移送人 戴宏碩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民國11 3年4月10日新北警淡刑字第1134276763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戴宏碩藉端滋擾住戶,處罰鍰新臺幣參仟元。   事實理由及證據 一、被移送人戴宏碩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   ⑴時間:民國113年3月27日上午6時3分許。   ⑵地點:新北市○○區○○○00巷000號地下停車場第82號車格前 。   ⑶行為:以手電筒照射住戶眼睛,藉端滋擾住戶。 二、上開事實,有下列之事證證明屬實。   ⑴被移送人戴宏碩於警訊時陳述有以手電筒照射張芝玉、邱 麗珠。   ⑵證人張芝玉、邱麗珠之證言。   ⑶監視器畫面截圖照片。 三、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5條第1 項、第68條第2款,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士林簡易庭法 官 張明儀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5 日內,以書狀敘述理 由,向本庭提出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書記官 劉彥婷

2024-12-03

SLEM-113-士秩-25-20241203-1

南秩
臺南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裁定 113年度南秩字第84號 移送機關 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五分局 被移送人 吳建駿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於民國11 3年11月25日以南市警五偵字第1130741387號移送書移送審理,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吳建駿藉端滋擾公司行號,處罰鍰新臺幣1,200元   理  由 一、被移送人吳建駿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  ㈠時間:於民國113年11月18日11時0分。  ㈡地點:臺南市○區○○段0000地號集合住宅新建工程工地。  ㈢行為:被移送人自113年8月初起,前往上址五、六次,向中 福營造公司工地主任陳文吉推銷每斤新臺幣(下同)12,000 元至15,000元高價茶葉並堅持不離開,陳文吉每次均予拒絕 ,被移送人仍於113年11月18日11時許再次前往,並強力推 銷高價茶葉,妨礙工地施工運作,造成人員困擾,經陳文吉 拒絕後,仍不離去。 二、上開事實,有下列證據可佐:  ㈠被移送人雖於警詢供述:113年11月3日我拿一斤茶葉給報案 人試喝,但他不要我就拿回家,因為當時他說他有一個朋友 「甫ㄟ」認識我,所以我才會多次前往工地,我不知道「甫ㄟ 」是誰,是報案人說「甫ㄟ」認識我。我販售的茶葉,一斤 從3,000元至12,000元都有,我沒有強迫推銷茶葉,113年11 月18日,我不是去推銷茶葉,我是去找「甫ㄟ」等語。  ㈡惟據報案人陳文吉於警詢陳述:我是工地主任,被移送人自 稱「後火車站-建成(台語)」,從三個月前(今年8月初)開始 ,陸續來工地五、六次,拿茶葉要我試喝,叫我拿錢購買, 他說茶葉一斤12,000元到15,000元,我說我沒有錢,但他三 番兩次來工地找我,已經影響到公司運作及同事的困擾,我 跟我同事都有拒絕過他;113年11月18日上午11時,被移送 人又來工地,叫我跟他買茶葉,我拒絕並說要報警處理,他 仍然不離去,所以我就報警。被移送人沒有恐嚇我買,但常 來叫我買茶葉,每次來都以高價強力推銷,我希望他以後不 要再來工地,造成同事困擾及影響公司運作等語。 三、按藉端滋擾住戶、工廠、公司行號、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 之場所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12,000元以下罰鍰,社 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定有明文。本條款於80年6月29日 制定時立法理由載明:「二、本條第2款參考違警罰法第56 條第1項第10款規定禁止無賴之徒藉端滋擾,以維公共安寧 。」等語,足見本條款之規範目的在於維繫「公共安寧」, 是所謂「藉端滋擾」,即應指行為人有滋擾場所之本意,而 以言語、行動等方式,藉特定事端擴大發揮,踰越該事端在 一般社會大眾觀念中所容許之合理範圍,而擾及場所之安寧 秩序致難以維持或回復者而言。本件被移送人於工地主任表 明無購買高價茶葉意願後,仍多次前往工地強力推銷,且不 願離去,顯已逾越一般社會大眾觀念所容許買賣交易之合理 範圍,顯然擾及工地工程及人員,依上開說明,被移送人之 行為確已構成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所定藉端滋擾公 司行號,堪予認定。 四、爰審酌被移送人違序之手段、持續時間、行為妨害程度,及 年齡智識、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處罰, 以示懲儆。 五、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5條第1項、第68條第2款,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                  法 官 張桂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書記官 林彥丞

2024-12-02

TNEM-113-南秩-84-20241202-1

重秩
三重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三重簡易庭裁定 113年度重秩字第123號 移送機關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林口分局 被移送人 蔡坤成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於民國11 3年11月4日以新北警林社字第1135366981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蔡坤成不罰。   事實及理由 一、移送意旨略以:被移送人經檢舉人陳oo(姓名年籍等資料詳 卷)報案指稱於民國113年10月6日16時40分許,在其住所即 新北市○○區○○街000巷0號5樓,見梯廳遭違規擺放雜物,故 持手機拍照蒐證,與檢舉人產生糾紛,乃向警方報案,因認 被移送人涉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藉端滋擾住 戶之非行等情。 二、按違法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其違法事實; 不能證明被告犯罪或其行為不罰者應諭知不罪之判決,社會 秩序維護法第92條準用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第301條 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事實之認定,應憑證據,如未能 發現相當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自不能以推測或擬制之 方法,以為裁判基礎(最高法院40年台上字第86號刑事判例 要旨參照,但本則判例,依據108年1月4日修正,108年7月4 日施行之法院組織法第57條之1第2項,其效力與未經選編為 判例之最高法院裁判相同)。次按社會秩序維護法之立法目 的在於維護公共秩序、確保社會安寧,是以行為人之行為必 須確已達妨害公共秩序、擾亂社會安寧之程度,方得以違反 社會秩序維護法罰之。又按藉端滋擾住戶、工廠、公司行號 、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 幣1萬2000元以下罰鍰,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固定有 明文。惟所謂「藉端滋擾」,係指行為人有滋擾之本意,以 言語、行動等方式,藉特定事端擴大發揮,踰越該事端在一 般社會大眾觀念中所容許之合理範圍,而擾及場所之安寧秩 序致難以維持或回復者而言。復參社會秩序維護法第1條規 定「維護公共秩序,確保社會安寧」之立法目的,是被移送 人之行為縱有不當,但是否達於藉端滋擾之程度,仍應察其 是否有妨礙公共秩序及社會安寧之虞而定。 三、本件移送機關認被移送人涉有上開藉端滋擾住戶之非行,無 非係以2號5樓住戶即檢舉人陳oo於警詢時之指述、錄影為其 論據。惟被移送人堅詞否認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 2款藉端滋擾住戶之非行,並辯稱:....我發現2號5樓違規 再梯廳擺放鞋櫃等雜物,於是拿起手機要拍照蒐證此違規狀 況,向工務局檢舉及向社區管委會反映。該女性發現他們在 梯廳違規堆放雜物的違法行為被發現以及被蒐證及檢舉就惱 怒的開始罵我,並且叫她先生出來一起罵我以及說要報警等 情,則被移送人前開所為於主觀上是否有藉端滋擾住戶安寧 之意圖,已有疑義;另觀諸被移送人及檢舉人之錄影影像畫 面,然尚難遽謂被移送人係「假藉顯在之事端擴大發揮,已 踰越該事端在一般社會大眾觀念中所容許之合理範圍,以遂 其妨害公共秩序、擾亂社會安寧之潛在目的」,則被移送人 所為核與前揭規定之要件不符。此外,復查無其他證據足資 證明被移送人有何違反上開按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 之非行,自應為不罰之諭知。 四、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6條、第45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法 官 趙義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 5 日內,以書狀敘述 理由,向本庭提出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書記官 張裕昌

2024-11-29

SJEM-113-重秩-123-20241129-1

北秩
臺北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裁定 113年度北秩字第234號 移送機關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萬華分局 被移送人 陳盈宏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民國11 3年9月18日北市警萬分刑字第1133026650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盈宏藉端滋擾公司行號,處罰鍰新臺幣參仟元。   事實理由及證據 一、被移送人陳盈宏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  ㈠時間:民國113年8月22日5時40分許。  ㈡地點:臺北市○○區○○街000號(朝代五金百貨)。  ㈢行為:被移送人於數分鐘內在上開地點向朝代五金百貨以新 臺幣(下同)千元鈔票購買價值僅數10元之小額商品多次後 ,嗣經店家以無法找錢拒絕此等購買方式,被移送人仍執意 以此等大面額鈔票購買小額商品而與店家爭執,藉此事端滋 擾朝代五金百貨。 二、按藉端滋擾住戶、工廠、公司行號、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12,000元以下罰鍰,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定有明文。本條所謂「藉端滋擾」,指行為人有滋擾場所之本意,而以言語、行動等方式,藉特定事端擴大發揮,踰越該事端在一般社會大眾觀念中所容許之合理範圍,而擾及場所之安寧秩序致難以維持或回復者而言。被移送人固陳稱:當下伊不記得云云。然觀諸店家現場監視器錄影畫面,被移送人於113年8月22日5時33分47秒至40分47秒,短短7分鐘內以大面額鈔票購買價值僅29元打火機,達8次之多,其間遭店家以無法找錢拒絕而仍與店家爭執,再於同日5時43分42秒欲以大面額鈔票繼續購買髮夾之小額物品,店家不堪其擾而報警等情,亦與證人林綠燕證述大致相符,顯見被移送人係假藉事端擴大發揮,顯已踰越該事端在一般社會大眾觀念中所容許之合理範圍,以遂其妨害公共秩序、擾亂社會安寧之潛在目的,而超逾一般人所容許之合理範圍,依上開說明,足認被移送人之行為確已構成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所定藉端滋擾公司行號。爰審酌被移送人違犯情節及年齡智識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 三、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5條第1項,第68條第2款,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陳仁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5日內,以書狀敘述理 由,向本庭(100006臺北市○○○路○段000巷0號)提起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書記官 黃進傑

2024-11-29

TPEM-113-北秩-234-20241129-1

鳳秩
鳳山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鳳山簡易庭裁定 113年度鳳秩字第63號 移送機關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鳳山分局 被移送人 楊茗富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中華民 國113年9月30日高市警鳳分偵字第11374686700號移送書移送審 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楊茗富藉端滋擾住戶,處罰鍰新臺幣2,000元。    事實及理由 一、被移送人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㈠時間:民國113年8月12日19時12分至19時27分許。  ㈡地點:高雄市○○區○○○路000巷000號。  ㈢行為:於前揭時、地,以持大聲公播放說話內容之方式索討 債務,藉端滋擾該處住戶。   二、上開事實,有下列之事證證明屬實:   ㈠被移送人於警詢時之供述。  ㈡證人許國姮於警詢時之證述。  ㈢高雄市埤頂派出所110報案紀錄單。    ㈣現場監視器錄影畫面截圖3張、現場監視器錄影光碟。   三、按藉端滋擾住戶、工廠、公司行號、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 之場所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12,000元以下罰鍰,社 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定有明文。又所謂「藉端滋擾」 ,指行為人有滋擾場所之本意,以言語或行動等方式,藉特 定事端擴大發揮,逾越一般社會大眾觀念中所容許之合理範 圍,而擾及場所之安寧秩序致難以維持或回復者而言。經查 ,被移送人於前揭時、地,以持大聲公播放說話內容之方式 向該處住戶索討債務等情,業據被移送人於警詢時坦承不諱 ,並有上開證據在卷可稽。被移送人雖辯稱:伊係因該處住 戶張同榮欠伊金錢債務未為清償,經伊前往該處敲門均無人 回應,才以大聲公在門外喊張同榮給我下來欠錢不還等字眼 云云,然被移送人之上開行為,尚非催討債務之正當方法, 復嚴重影響該處住戶之居住安寧,進而引起該處住戶內心之 不適與不安,堪認其所為已逾越一般社會大眾觀念中所能容 許之合理範圍,而該當藉端滋擾住戶之行為。 四、核被移送人所為,係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所定 之非行。爰審酌被移送人違反之情節、手段、違反義務之程 度,及其行為所生之危害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處 罰,以示懲儆。 五、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5條第1項、第68條第2款,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鳳山簡易庭  法 官 林婕妤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5日內,以書狀敘述理 由,向本庭提起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書記官 陳孟琳

2024-11-29

FSEM-113-鳳秩-63-20241129-1

簡上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確認通行權存在等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簡上字第203號 上 訴 人 林芷臣 訴訟代理人 王玉堂 王帝閎 視同上訴人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 法定代理人 曾國基 訴訟代理人 黃莉莉 複代理人 曾柏元 郭朗哲 被上訴人 林廷服 訴訟代理人 葉孝慈律師 沈怡均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通行權存在等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2 年9月27日本院岡山簡易庭112年度岡簡字第72號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於113年10月30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訴訟標的對於共同訴訟之各人必須合一確定者,適用民事 訴訟法第56條各款規定,其所謂合一確定,係指依法律規定 或依法理推論,數人必須一同起訴或一同被訴,而判決應同 勝同敗者而言。對於多數被告方面,其等就不同訴訟標的, 應為一致之判斷,不宜割裂處理。此規定在判決效力及於第 三人之情形,如有數人共同被訴者,為免裁判矛盾,即使非 實體法上所規定應共同被訴,仍有類推本條規定之必要。而 在訴訟標的對於數人,法院在裁判權限之行使上,不宜割裂 者,亦應比照之。次按民法第787 條規定之袋地通行權,規 範目的在使袋地發揮經濟效用,以達物盡其用之社會整體利 益,擴張通行權人之土地所有權,令周圍地所有人負容忍之 義務,二者間須符合比例原則,是通行權人須在通行之必要 範圍,擇其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之。自實質觀之 ,係具給付兼形成訴訟之性質,此類事件對於通行方法之確 定,賦與法院裁量權,應由法院依職權認定。因而法院就各 被告應如何提供通行之方法等共通事項,法律雖未規定通行 權存在之共同訴訟,對於各被告中一人之裁判效力及於他人 ,此情形,法院裁量權之行使,不宜割裂,自不得任由判決 之一部先行確定,使符此類事件之本質,自有類推適用民事 訴訟法第56條規定之必要,認在通行之必要範圍內,共同訴 訟人中一人上訴效力,及於未上訴之他共有人,以達訴訟目 的(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1331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 暨所屬法院111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15號意見參照) 。查原審准許被上訴人經由上訴人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管理、 林芷臣承租之高雄市○○區○○○段0000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 供役土地)通行範圍如原審判決附圖所示編號D部分所示土 地(下稱系爭通行方案),由於本件屬形成之訴,並不受被 上訴人聲明之拘束,故本院審理時,在確定何者為最適宜通 行方案之共同基礎未確定時,自有類推適用民事訴訟法第56 條規定之必要,縱本件僅有林芷臣提出上訴,惟其上訴之效 力及於其他未上訴之共同訴訟人即財政部國有財產署(下稱 國產署),以達統一解決紛爭,合一確定之訴訟目的,合先 敘明。 二、被上訴人起訴主張:被上訴人向視同上訴人國產署所承租坐 落高雄市○○區○○○段0000000地號國有土地(下稱系爭需役土 地),四周為他人之土地所圍繞,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以 致不能為通常之使用,而屬袋地,依民法第787條第1項、第 2項及第788條第1項規定,被上訴人得請求確認就國產署管 理,林芷臣承租之系爭供役土地如附圖所示編號D部分面積1 19平方公尺有通行權存在,並請求林芷臣、國產署容忍被上 訴人通行,不得為阻礙通行之行為,並容忍被上訴人開設道 路等語。並於原審聲明:㈠確認被上訴人就國產署管理,林 芷臣承租之系爭供役土地如附圖所示編號D部分面積119平方 公尺,有通行權存在。㈡林芷臣、國產署應容忍被上訴人通 行前項所示之土地範圍,不得為阻礙被上訴人通行之行為, 並應容忍被上訴人於該土地範圍開設道路。㈢願供擔保,請 准宣告假執行。 三、上訴人及視同上訴人則均以:被上訴人主張之通行方法,並 非對周圍地損害最少之方案,而應以通行同段305-147地號 土地,方為損害最少之方法,且依農地搬運車規格範圍,農 地搬運車最寬為152公分,通行之道路寬度應以1.8公尺寬為 已足(即附圖編號E部分),被上訴人請求通行系爭土地如 附圖所示編號D部分,於法無據,被上訴人若有通行需求, 請其依國產署規定得林芷臣之書面同意向國產署申請之等語 ,資為抗辯,並於原審聲明:被上訴人之訴駁回。 四、原審審理結果,認被上訴人就系爭通行方案有通行權存在, 上訴人不得有阻礙被上訴人通行之行為,並應容忍被上訴人 開設道路。上訴人林芷臣不服提起上訴,並聲明:㈠原判決 廢棄;㈡上開廢棄部分,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駁回。視同 上訴人則未到庭亦未提出任何書狀及聲明。被上訴人則於本 院聲明:上訴駁回。 五、兩造不爭執事項:   被上訴人向國產署所承租其所管理之系爭需役土地,上訴人 則向國產署承租系爭供役土地。 六、本件爭點為:   系爭需役土地是否為袋地?系爭通行方案是否為最適通往聯 絡公路之土地? 七、本件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土地因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致不能為通常使用時,除因 土地所有人之任意行為所生者外,土地所有人得通行周圍地 以至公路,民法第787條第1項定有明文。經查:系爭需役土 地四周為他人之土地所圍繞,北側與七星路間隔有系爭供役 土地,西南側則與無名巷道間隔有同段305-147地號土地之 事實,有原審勘驗筆錄、系爭土地衛星圖面在卷可憑(見原 審卷第129-133頁),堪認系爭需役土地與公路間無適宜聯 絡,而屬袋地,被上訴人自有通行周圍土地以至公路聯絡之 必要。  ㈡又按袋地通行之主要目的,不僅專為調和個人所有之利害關 係,且在充分發揮袋地之經濟效用,以促進物盡其用之社會 整體利益,然其為所有人容忍義務之設,應於能達成上開社 會利益之範圍內,盡量以將所有人之損害減至最低為必要。   經查:  ⒈被上訴人所主張之系爭通行方案,經原審至現場履勘,其地 形平坦,且無地上物或農作物,為聯絡七星路之最短距離, 其現況本有車輛通行痕跡(見原審卷第137頁),該方案為 配合現況而略有轉折,僅需通行系爭供役土地即可到達公路 ,侵害最少,且其寬度本身已足夠農機具通行所必要,應屬 對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參以系爭需役土地屬山坡 地保育區農牧用地,面積達7,018平方公尺,欲作為農業使 用,應有使用車輛或現代化農業機具之必要,依農路設計規 範第11點規定,農路依設計速率、曲線及坡度,其寬度為2. 5公尺至6公尺寬,上訴人前曾辯稱:通行道路寬度僅需1.8 公尺已足云云,即非可採。上訴人雖於本院復辯稱:被上訴 人與林芷臣一家有嫌隙,所以先破壞同段305-147地號土地 聯外道路,才能藉端滋擾通行系爭供役土地云云,然被上訴 人否認上情,上訴人對於上開陳述之真實性,要無任何證據 以實其說(見本院卷第102頁),其所辯自難認為真實,洵 無足採。  ⒉又林芷臣所主張透過同段305-147地號土地聯外通行之方案( 下稱305-147地號方案),依原審會同高雄市政府地政局路 竹地政事務所測量員到場勘測之結果,其道路寬度僅有1-2 公尺,高低落差約4層樓高等情,有原審勘驗筆錄在卷可稽 ,且305-147地號方案通往公路之長度,較系爭通行方案長 數倍之多(見原審卷第121頁),且經過多筆土地,蜿蜒曲 折,路面狹小,其對他人之侵害顯然較大,依被上訴人提供 空拍機攝影該處土地高低落差,其高度落差至少27公尺(見 本院卷第93、158頁),復參酌上訴人自行拍攝之道路影片 ,亦得發見305-147地號方案道路寬度甚窄,部分路段僅容 一人步行通過(見本院卷第120頁),途中甚至有邊坡塌陷 處,並不適宜作為系爭需役土地對外通行道路,上訴人雖稱 聲請鑑定305-147地號方案之坍塌部分是否得以工程修復, 然其主張方案之寬度及坡度既不適農機具通行,使用周圍地 之面積較大,並非對周圍地之損害最少之方案,自無從採為 適宜之通行方案,故本院認無送請鑑定之必要,附此敘明。  ⒊又上訴人在民國113年5月8日另提出系爭需役土地另一條對外 聯絡道路(見本院卷第123頁),惟此為上訴人於第二審始 提出之新攻擊或防禦方法,除未見上訴人提出其有何符合民 事訴訟法第447條第1項但書規定之例外事由,難認其新提出 之主張合法之外。上訴人新提出之通行方案,除同有305-14 7地號方案之道路高低落差大、寬度狹窄、道路蜿蜒之缺點 外,其需通過之地號甚至增加同段305-125地號土地,其侵 害他人權益更大,更難採為本件適宜之通行方案(見本院卷 第133-135頁),是上訴人此部分辯解,亦無可採。  ⒋又按民法第148條第1項係規定行使權利,不得以損害他人為 主要目的,若當事人行使權利,雖足使他人喪失利益,而苟 非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即不在該條所定範圍之內(最高 法院45年台上字第105號判決參照)。經查:本件被上訴人 訴請系爭通行方案以為自身承租之農地農作機具得以通行, 自難謂被上訴人主觀上要有以損害上訴人之權益為主要目的 之情,況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有破壞自己通行土地之行為云 云,要無證據可資證明,難信為真之外,被上訴人承租之系 爭需役土地為袋地,縱因其通行方案之行使致影響上訴人之 利益,亦難認係權利濫用。被上訴人為維護其通行之權利, 因而訴請袋地通行權,要屬權利正當行使,上訴人並未舉證 本件被上訴人係以損害他人為其主要目的,或有何公共利益 受損可言,是上訴人此部分抗辯,亦無可取。 八、綜上所述,被上訴人依民法第787條第1項、第788條第1項提 起本訴,請求:確認被上訴人就系爭供役土地如附圖所示編 號D部分之範圍有通行權存在,上訴人應容忍被上訴人在前 開範圍土地通行,且不得為阻礙被上訴人通行之行為,並應 容忍被上訴人於該土地範圍開設道路,均有理由,堪予准許 。原審為被上訴人勝訴之判決,核無不合,上訴意旨猶執前 詞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九、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之1 第3 項、第449 條第1 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琬如                               法 官 翁熒雪                               法 官 楊凱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書記官 簡鴻雅

2024-11-29

CTDV-112-簡上-203-20241129-1

南秩
臺南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裁定 113年度南秩字第81號 移送機關 臺南市政府警察局歸仁分局 被移送人 楊程皓 被移送人 林志豪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民國11 3年11月13日南市警歸偵字第1130725825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楊程皓、林志豪藉端滋擾公眾得出入之場所,各處罰鍰新臺幣伍 仟元。   事實理由及證據 一、被移送人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㈠時間:於民國113年11月7日20時29分許。  ㈡地點:臺南市○○區○○○街000號無極德天宮。  ㈢行為:被移送人楊程皓因與第三人洪耀宗、洪陳金葉有債務 糾紛,遂出資邀同被移送人林志豪駕駛其所有之車牌號碼00 00-00自用小貨車(下稱系爭車輛,該車之車棚上印製有洪X 宗、洪陳X葉,一家之主,欠錢不還,請趕快還們血汗錢等 語),搭載被移送人楊程皓一同前往臺南市○○區○○○街000號 無極德天宮,在該宮廟前,由被移送人楊程皓下車潑灑大量 A4紙張(其上印製照片及文字洪X宗先生、陳X葉女士,請你 們本人欠錢還錢、不要再躲了等語)、被移送人林志豪駕駛 系爭車輛停於該址前,經現場民眾見狀報警處理,警方到場 後,被移送人2人仍繼續上開行為。 二、上開事實,有下列證據可佐:  ㈠被移送人2人之警詢供述。  ㈡現場照片6張(本院卷第5至9頁)、現場撿拾之潑灑A4紙2張 (本院卷第11至13頁)。 三、按藉端滋擾住戶、工廠、公司行號、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 之場所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12,000元以下罰鍰,社 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定有明文。而本條款於80年6月29 日制定時之立法理由載明:「二、本條第2款參考違警罰法 第56條第1項第10款規定禁止無賴之徒藉端滋擾,以維公共 安寧。」等語,足見本條款之規範目的在於維繫「公共安寧 」,是所謂「藉端滋擾」,即應指行為人有滋擾場所之本意 ,而以言語、行動等方式,藉特定事端擴大發揮,踰越該事 端在一般社會大眾觀念中所容許之合理範圍,而擾及場所之 安寧秩序致難以維持或回復者而言。經查,依被移送人2人 於警詢所述以及現場照片、扣案A4紙張,足認被移送人2人 主觀上有藉端滋擾公眾得出入場所之故意,客觀上有妨害社 會秩序之藉端滋擾之行為。是核被移送人2人所為,係違反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藉端滋擾公眾得出入之場所之 規定。本院爰審酌被移送人2人之素行、行為之動機、目的 、違反本法之手段、違反義務之程度以及上開非行所生之危 害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處罰,以示懲儆。 四、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                  法 官 吳金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五日內,以書狀敘述理 由,向本庭提起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書記官 李崇文

2024-11-29

TNEM-113-南秩-81-20241129-1

秩抗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秩抗字第25號 抗 告 人 即移送機關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 被 移送 人 王進坤 上列抗告人因被移送人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不服本院臺北 簡易庭民國113年10月17日113年度北秩字第249號裁定(移送案 號: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113年10月11日北市警中正 一分刑字第1133014636號移送書),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移送及抗告意旨略以:被移送人王進坤於民國113年10月3日 凌晨2時16分許,在臺北市○○區○○路000號對面人行道(總統 府後門)將行李箱乙只丟擲進總統府後門內,被移送人之行 為顯有貶低總統府之意圖,且其單純丟擲撿拾而來之行李箱 ,並無任何訴求,難認屬於言論自由保障之範圍。另總統府 係國家元首辦公處所,遭不明人士任意丟擲物品,駐守之憲 兵及轄區警方需即刻到場確認及排除該物品之危險性,以免 影響社會民心,被移送人之行為嚴重妨害總統府之安寧秩序 ,致使總統府之安全及安寧秩序難以維持或回復,該當社會 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藉端滋擾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 場所之行為,原裁定認為不罰即有不當,爰依法提起抗告, 請求撤銷原裁定而另為適當之裁判等語。 二、原裁定意旨略以:被移送人自陳行李箱是回收來的,不知道 總統府在此,丟進去不是惡意等語,是被移送人單純丟擲行 李箱之行為,尚難認係出自妨害公共秩序及擾亂社會安寧之 意圖,且難認其所為已逾越一般社會大眾觀念於所容許之合 理範圍,而對總統府所生之秩序影響,亦未達難以維持或回 復之情事,核與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所稱之「藉端 滋擾」,尚有未合,爰為不罰之諭知。 三、法院受理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除社會秩序維護法有規 定外,準用刑事訴訟法之規定,社會秩序維護法第92條定有 明文。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 ,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亦有明定。 四、藉端滋擾住戶、工廠、公司行號、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 場所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12000元以下罰鍰,為社會 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所規定。又所謂「藉端滋擾」,應 係指行為人有滋擾場所之本意,以言語、行動等方式,藉特 定事端擴大發揮,逾越該事端在一般社會大眾觀念中所容許 之合理範圍,而擾及場所之安寧秩序致難以維持或回復者而 言。前開要件,除考量客觀上場所安寧秩序有無遭到一定程 度以上之破壞外,亦應綜合一切情事,判斷行為人舉止之意 圖。不能僅以行為人所為粗暴、逾矩,便遽謂行為人該當「 滋擾」。   五、經查:  ㈠被移送人確有於113年10月3日凌晨2時16分許,在臺北市○○區 ○○路000號對面人行道(總統府後門)將行李箱乙只丟擲進 總統府後門內之事實,業據被移送人於警詢時坦承不諱(見 本院113年度北秩字第249號卷,下稱北秩卷,第8頁),並 有該行李箱照片、現場監視器畫面截圖等件在卷可稽(見北 秩卷第11至15頁),是此部分事實,固堪認定。  ㈡然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規定所處罰者,係「藉端滋擾 」,而擾及場所安寧秩序致難以維持或回復之行為,已如前 述。查,被移送人於警詢時自陳:行李箱是我從大樓回收來 的,裡面有安全帽、衣服,我不知道總統府在這邊,我丟進 去沒有惡意等語(見北秩卷第8頁),則被移送人上開行為 並無任何特定目的,已難遽認其主觀上係出於「滋擾」公共 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之意圖而為之。    ㈢再者,被移送人係於凌晨時分徒步行經總統府後門並向圍牆 內丟擲行李箱,丟擲後即遭警方攔下及盤查,顯見其行為之 時間甚為短暫,參以卷內並無被移送人遭制止後,仍強留該 處滋生事端、擴大紛爭或與特勤人員、員警發生爭執之證明 ,可認被移送人除丟擲行李箱外,並無其他接續之滋擾言論 或行動。則其於凌晨夜間丟擲行李箱進入總統府圍牆,固有 不當,倘有因此造成傷害之情事,亦須承擔相對應之刑事責 任,然其行為既僅係在牆外丟擲物品,並未造成實際人員或 財物損害,時間亦甚短暫,復無擴大發揮爭執之舉,客觀上 仍難僅因該處為總統府,特勤人員或警察須隨時待命維安, 即認被移送人之行為已擾及「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 之安寧秩序」而達到「難以維持或回復」之程度。是以,本 案情形與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所欲處罰禁止「藉端 滋擾」住戶之要件尚屬有間。  六、綜上所述,抗告人所提事證,尚不能證明被移送人之行為已 達「藉端滋擾」之程度,原審因認不能證明被移送人確有違 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之行為,裁定被移送人不罰 ,核其認事用法尚無不合,抗告人以上詞指摘原裁定不當而 提起抗告,即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58條、第92條,刑事訴訟法第 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刑事第十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歐陽儀                    法 官 蕭淳尹                    法 官 趙書郁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書記官 劉珈妤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2024-11-28

TPDM-113-秩抗-25-2024112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